分享

【儒】《论语·公冶长》(5)口才好的领导多不仁义

 歌柏安妮 2016-03-10
原文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注释
(1)雍:孔子弟子,冉氏,字仲弓。

(2)佞,《说文》:“巧谄高材也。”这里指口才不好。

(3)御人:御,《说文》:“使马也。”此处为驾驭、管理。御人,即管理人。

(4)口给,属于“佞”的一种,即用犀利的语言对待人。


【译文】

有人说:“冉雍这个人是仁者并且不能用口才对待别人。”孔子说:“冉雍怎么能用口才待人呢?管理人用犀利的语言,常常会被人憎恨,不知道用口才待人的仁在哪里。冉雍怎么能用口才待人呢?”


【解读】

后人对本章的注解,细心而谨慎的人反复读,一定有一种无法说出来的含义需要表达。为什么呢?因为后人沿袭的朱熹的注解,又不能找到合适的理由来推翻它,所以读来读去,也就顺着大意蒙混过关了。翻阅当今的注解,其大意是没多大出入的,唯一的差别就是“不知其仁”,有翻译成“我不知道冉雍是不是仁者”,也有翻译成“如果不知道仁”,一个是特指冉雍,一个是泛指他人。对于本章的理解大致翻译为:“有人说:‘冉雍有仁德但口才不好。’孔子说:‘用口才干什么?伶牙俐齿对付人,常常遭到人们的憎恨。我不知道冉雍是不是仁者,但何必要能言善辩的口才呢?’”反复阅读本章,结合冉雍这个人,还有《公冶长篇》前后章对其他人物的表述,不仅要提出几个疑点:本章是表达冉雍什么品质或者什么能力的?“佞”到底指的是什么?“御人”和“口给”到底是什么意思?


我们先说冉雍这个人。在《雍也篇》中,说他“可使南面”,就是可以面南背北管理天下,也就是能做国君。《周易·说卦传》:“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孔子对冉雍的评价是他已经具备了圣人之德。在《先进》篇里,孔子将冉雍列在“德行”之内,认为他是所有弟子中德行最好的四人之一,“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因此,对“不知其仁”的翻译,认为是孔子不知道冉雍是不是仁者这种说法,显然是错误的。


或曰。在《论语》中很多没有提出名字的人,都采用“或”来指代。但是在本章,对“或”的身份还是可以略知一二的。按照古人之礼,长辈对晚辈直接称呼“名”,同辈之间只能称呼“字”,以示尊敬。在《论语》中,凡是对人直接称名的,都是这个人的长辈。所以,孔子称呼他的弟子们直接称呼名。这里的“或”,直接称呼“雍”,说明这人是冉雍的长辈。冉雍是《公冶长篇》中第五个出场的,前三个是孔子主动评价的,第四个子贡自己站出来的,第五个是有人来评价冉雍,因为冉雍从出身到个性,是很有争议的。这个“或”知道孔子对冉雍的评价,于是针对他对冉雍的看法来询问孔子。


仁而不佞。从本章对冉雍的讨论,孔子认为冉雍是仁者,是可以肯定的。佞,后人采用朱熹的注解“口才也”,口才好的就是“佞”,口才不好就是“不佞”。如果不弄清楚“仁”和“佞”的区别,直接理解为佞的意思就是口才好,就会拿着圣人之言顺水推舟了。“佞”字的由来,至西周之间才有仁、佞二字,说明此二字并非仓颉所造。《尔雅》说:“允、任、壬,佞也。”佞从仁,更在仁字之后,佞与仁相近。佞,在《说文》中的意思是“巧谄高材也。从女,仁声。”由此可以看出,佞有四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巧,二是材,三是柔谄,四是口给。后世“佞”字的使用,全部弃掉了“高材、仁巧”的美义,尽用“口谄、口给”之恶意。这里说冉雍“仁而不佞”,是这个“或”对冉雍的赞美之词,佞的意思应为“口谄、口给”。是说冉雍这个人是仁者并且没有口谄和口给对待别人。


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这里用了两次“焉用佞”,从本章的断句,“焉用佞”前后的用法都应该是独立的,孔子意在强调这句话。理解孔子重复 “焉用佞”的意图,必需结合下文。御人以口给,后人理解为“用伶牙俐齿对付别人”,认为“御人”是对付人,我认为是有问题的。冉雍是一个“可使南面”的人,在《论语》中去谈论伶牙俐齿辩驳之类的话,与孔子表达冉雍的身份不相符合。御,《说文》:“使马也。”在这里应为统治、管理。御人,就是管理人的意思。以阮元《论语校勘记》的说法,春秋时以多能多闻为圣,以口才之美为佞。自孔子不敢居圣,孟子以大而化之言圣,而圣乃为神明不测之号。自夫子恶夫佞者,而佞乃为不美之名。由此可知,本章的“口给”就是“佞”的不美之处,就是管理人用犀利的语言。犀利的语言给人带来的往往是伤害,因此说“屡憎于人”,常常被人憎恨。关于本章的断句,我认为“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应为一句,这句话是用来说明“仁而不佞”的。不知其仁,是用“口给”之佞区别于仁的,意思是说管理人用口给的方式,让人不知道仁的作用,这里的“其”就是指 “口给”。接下来,孔子有强调的语气说“焉用佞?”《论语》中这种句式,在评论颜回的时候,在章首和章尾用了“贤哉回也”,以示强调和肯定。


位君子,“天山国学苑”公众微信平台,每周一至周五解读一句《论语》,每周六周日解密《冰鉴》,敬请关注期待。“天山国学苑”公众微信号:tshgxy。)


得其精髓
精研易学、人物志、冰鉴二十余载
儒学和大乘佛法践行者
诗人,西域文化研究学者
王宏杰
天山国学苑

品读经典 升华人生

版主微信号:yizhihua505

交流电话:1816788115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