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论语·里仁篇》(03)《仁者才有资格喜欢与厌恶人》

 歌柏安妮 2016-03-10


原文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注释

(1)好,喜爱、喜欢。
(2)恶,厌恶。

【译文】
孔子说:只有仁者才能喜爱人,才能厌恶人。

【解读】

本章是让唐儒和宋儒翻来覆去怎么理解都说不通的话。从字面去理解,本章非常浅显易懂。好,喜爱,喜好。恶,厌恶。直面的意思是,只有仁者,也就是有“仁”的修养的人,才能够喜爱人,才能够厌恶人。我们不禁要问,古往今来的注释者也一定会问,仁者是没有私心的,他怎么会去喜爱人或者厌恶人呢?一个心中有好恶的人,又怎么能称得上真正的仁者呢?所以,古往今来的注家必须找一个仁者“好人”和“恶人”的理由,才能理解本章。

一种解释是:唯有仁者是没有私心的,所以能审查人的喜爱与厌恶。一种解释是:仁者不佞,也就是不善言谈,所以能说出人的好恶。还列举了冉雍这个人有仁德但不善辩。一种解释是:极仁之人,比如颜回能识别审查他人的好恶。一种解释是:仁者是没有私心的,所以能好人和恶人。杨伯峻根据《东观汉记》“和帝赐彭城王恭诏曰:孔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贵仁者所好恶得其中。”为证,这句话的意思是“贵仁者所好恶得其中”。认为仁者的好恶是适中的,这就是能好人、能恶人的理由。其实,作为仁者没有私心,不能从私心的角度去喜爱人和厌恶人这种观念下,怎么解释这句话都不通。不仅是孔子,就连老子对仁者的解释也是说没有私心和分别心的。比如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和圣人是一样的,没有仁爱的分别,对待万物和百姓,任他们自生自灭。也就是说,仁者如果心里有分别心,那么就把好人和坏人分成两种,然后去分别对待。这样的话,仁者何以为仁者?

我认为,理解本章必须结合整个《里仁篇》和前后章句的含义,才能够明白孔子所表达的意思。上一章谈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与长处乐。这一章是从不仁者的喜爱人和厌恶人的方面来说的。我们常人心中自有好恶,我们喜欢的人对他心中有一个喜欢的标准,我们对厌恶的人心中有一个厌恶他的理由。正因为有了这个理由,所以对人对事就有了不同的做法。孔子说这句话的含义是,你不仁者是没有资格谈真正的喜爱别人和厌恶别人,因为你是有私心的,你是从你自己的角度去喜爱和厌恶的。于是孔子说只有仁者才能够喜爱人和厌恶人。仁者根本就不会从私心的角度去好人、去恶人。紧接下一章,孔子说如果一个人有了仁的修养,就不会厌恶别人了。下一章就足以证明,仁者是不会特别喜爱一个人或者厌恶一个人的。不仅是儒家、道家,连佛家也是如此,首先要放下分别心。人有了分别心就会有好恶,对儒家和道家来说就不能称为“仁者”,对佛家来说就是不慈悲。








得其精髓
精研易学、人物志、冰鉴二十余载
儒学和大乘佛法践行者
诗人,西域文化研究学者
王宏杰
天山国学苑
品读经典 升华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