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实例:“月亮”话题作文课堂教学实录

 江山携手 2016-03-10

师:导语:

同学们!我们是一个爱月的民族,明月清辉,月出月落牵引了我们太多的浪漫与愁肠。夏商周时代我们古老的先民在心灵深处供奉着美丽的月神。于是嫦娥从《山海经》里奔月而去,于是李白的霜月有冷艳乡愁,于是苏轼有了一轮悲欢离合的月亮,于是张九龄抛起了最大最圆最深情的月亮,于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于是这轮月亮就千年万年美丽如斯,于是这轮月亮就温暖了华夏儿女每一颗心灵。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描写月亮的诗句?(经过一个星期的课外准备,同学们胸有成竹)

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师:一轮思乡的月。

生:长安一片白,万户捣衣声。(李白)师:一轮思念的月。

生: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韦庄)师:美人如月。

生:明月出天山,苍茫月海间(李白)师:边关的明月。

生: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这是一轮表达之国之君大悲大痛的悲伤的月亮。师:点评精彩。

生:欧阳修的“月上柳稍头,人约黄昏后”。

生:(抢答)这一轮月亮很美,是爱情的月亮。(众生笑)

师:月色、柳树、黄昏、恋人这是我们民族独有的浪漫,太中国了。

生:《诗经·陈风·月出》之中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这是中国最早的将女子比作月亮的诗。

师:噢!很有价值的原创。

生:我喜欢岳飞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这轮月亮有英雄气,这轮月亮豪情万丈,荡气回肠。

师:好,月亮本属阴柔之美,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南宋名将岳飞将“精忠报国”“还我山河”的一腔爱国热血飞溅在月亮之上,于是造就了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的大气。

生:在所有“相思的月亮”中,苏东坡的明月更具有动人情肠之处“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师:的确,苏东坡为我们民族挽留了那千古不磨的中秋明月。

生:我以为欧阳修的月亮最洒脱:他说“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生:那我以为姜夔的月亮最冷,他说“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月亮成了历史的见证,她冷眼看历史,冰眼观桑沧。

生:杜甫的“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最“风流”,老师不是说古典诗词讲究“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吗?这一句诗就不着“月”字,可是“清辉”“玉臂”交相呼应,“月”与“美人”相得益彰。

师:富于智慧。

师:在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在这个大浪漫的民族,月亮有大美而无言。

同学们用心灵记录了这么多的月亮,诗里,画里,神话里这一刻所有的月亮都亮起来了。李白的,杜甫的,李煜的,苏轼的,那么我们的月亮在哪里呢?你心中的月亮描述给大家听好吗?现在我们以“月”为话题说作文,大家稍作思考,先给我们的作文起一个漂亮的题目。(十分钟后)

生:《千秋一寸心》

师:很漂亮“千秋”与“一寸”之间大开大阖,对比鲜明,张力十足,你想写点什么?

生:写李白吧,李白“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李白就是盛唐的明月。

师:构思不错,月光李白参差掩映、相映成趣

生:我的题目就是《朔月?望月?》

师:用的是借代修辞格,其实就是缺月,圆月,文章题目古雅,问号用得发人深思,同学们可以借鉴一下,在作文标题当中尝试着运用特殊的标点符号,如问号,叹号,省略号,连接号,间隔号等等。

生:我想到的题目是《绸光》

师:(有点不解)《绸光》?

生:我想借用“绸光”一箭双雕,既写“月亮”又写月亮下的中国的丝绸和丝绸之路。

师:这哪里是“一箭双雕”,月亮、丝绸、丝绸之路这明明是“一石三鸟”,很有创意。

生:我的题目是《穆斯林的月》我读过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我对穆斯林的“月”和“玉”特别感兴趣,想写写。

师:看来课外的阅读真的可以启发我们的心智,很别致。

生:我的题目叫《和氏璧》我想写个神话,干宝的《搜神记》里说剑分雌雄,有干将剑、莫邪剑,《山海经》里“月”有十个,我想说“和氏璧”就是坠入人间的月亮,我想尝试着写写。

师:真是奇思妙想,你真棒。

生:我的题目叫《怨女辞》中国的月亮是中国式的哀怨惆怅,有着中国女了几千年绵绵无绝期的“怨”,不像西方的月亮,古希腊神话的月亮女神叫阿尔忒弥斯,她“艳若桃李,冷若冰霜”,她既是月亮神又是狩猎的女神,她一生未嫁,如果发现哪个男子对她心有邪念,她一定射杀他,她太“酷”了,而中国的月亮只能是“寂寞嫦娥舒广袖”。(掌声)

师:思维敏捷,思路开阔,已经在不经意脚踏东西文化两条河流了。

生:《断尽金炉小篆香》我的题目有点拗口,不过,我是受张爱玲的《金锁记》的影响,我对她那轮三十年前的月亮太神往了,我想写一写。

月亮、中国香炉和小篆的关系。

师:太厚重了,你能说一说张爱玲在《金锁记》里是如何描写月亮的吗?

生:“三十年前的月亮,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

师:看来你真是个“张迷”,你的“金炉”又使我想张爱玲的另一部小说《沉香屑》,祝你写得像张爱玲一样好。

生:我的题目叫《貂禅》,中国四大古典美人,“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有“闭月”之姿的是貂禅和月的关系最大,所以我要写貂禅

生:我的题目叫《月之殇》,我以为中国人把太多的爱恨情愁都交给了月亮,月亮已经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了,所以我要写《月之殇》

师:很富有批判精神。

生:我的题目叫《女儿眸》,余秋雨说“鹿回头”中那只梅花鹿的眼睛最深情,可是我以为月亮就是最深情的“女儿眸”,如水的女儿,月一样的眸子,

生:我的题目叫《月·越·乐》

师:这个利用谐音构成的题目很耐人寻味,你怎样构思的?

生:由月亮的纯美婉约,我想到了江南的女子,想到无瑕的越女,想到那一阕曼妙的乐章。

师:你的想象力极具穿透力,很好。

生:我的作文题目是《苍穹舞者》

师:舞者?非常好,赋与月亮以动态的美,辽阔的苍穹又有无垠的梦幻般的感觉,意境高远,有一种天地的大境界,

生:我的题目叫《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这就是古人所说的不容错过的“良辰美景”,我想写三个独立而又不能分割的片断。

生:我的题目叫《长城月影》

师:你的题目很容易激发我们的想象力,使我们想起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明月边关,谈谈你的创意?

生:我想写一写唐代边关将士,我读过一些边塞诗,我很感兴趣,想试着写一写。

师:这个领域真的不错,盛唐的岑参就像你一样好奇,他来到西北边陲,高唱战地进行曲,写下千古绝唱《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李白和李贺这两位浪漫主义诗人也非常向往边关,“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李白说:“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贺说:“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有时候有一颗善感的心灵就够了,快一点下笔成文,我们好一睹为快。

生:我的作文题目叫《菊·蟹·酒》

师:你的题目使我想起了台湾诗人舒兰的一首诗《乡色酒》

三十年前/你从柳树稍头看我/我正年少/我圆/你也圆

三十年后/我从椰树稍头望你/你是一杯乡色酒/你满/乡愁也满

你的《菊·蟹·酒》是如何构思的?

生:中国人赏月离不开菊花,离不开蟹子,离不开酒,否则味道就不纯正,这是一个“中国结”。

生:我的题目是《月落鲛人泪》,我受到了李商隐的启发,他说“沧海月明珠有泪”,我想写一轮唯美而又伤感的月亮。

生:我也想起来了,我的题目叫《月下笙声何处》,我是受杜牧的启发,他说:“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我用今昔对比的手法写。

师:看来古人的月亮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

生:我的题目叫《幽云之后,是另一种羞涩》。

师:噢!这是一轮云中月,用词很准,状写了云月的朦胧含蓄之美。

生:我的题目是《冷艳》,月亮又“酷”又“美”和人间永远在天一方,他就是某种难以企及却又不能不向往的境界。

生:我的题目叫《遥远的绝响》

师:用了通感的修辞格,月亮的可感性更强了,而“绝响”更是溢美之辞,可以构思的余地很大。

师:小结,好的题目是关乎写作成败的关键,而月亮又是我们这个民族审美的终极典范,她照耀了万代千秋,带着浓烈芬芳的忧伤在暗夜里花开如树,惊艳寂寞,有妩媚的壮阔,华美的悲凉,同学们用自己的思考与感悟,证明了自己生命中深藏不泯的对“月亮”的深情,月亮是彼岸花,即使无法摘取,也一直存活于心,让我们用“诗”的清雅去寻找,用“理”的深邃去看待,它也许在前世的前世就照亮过我们,课下将这篇文章完善。

附学生作文片段。

1.是谁,在白露横口的异乡秋夜里,不知桂花的清香,不理美酒的醇厚,硬是那样偏执,吟出一句别有滋味的诗句——“月是故乡明”,简简单单,清清浅浅,却一语道出天机,诗人的声音穿越千年的白霜与夜晚,道出了我们不容辩驳的理由。(郭琳琳)

2.幽云之后,梧桐缺处,是世间独有的羞涩,我无力偿还,只好走进,那,紫山,姑庵,化做一袭风残,星点撩空,墨幕映衬,闪展玉兔凄凉,无奈无奈,何时返乡,了却心中永世的悲梦。(薛飞)

3.游子心中的月是故乡,诗人心中的月是惆怅,

文学家心中的月是著作,政治家心中的月是权利,

思想家心中的月是精神,评论家心中的月是论点,

孩子心中的月是烧饼,年青人心中的月是爱情,

而母亲心中的月是我,我心中的月是母亲。(钱瑞莉)

4. 月亮的一端在关睢,另一端在浣纱女,上次约会在苍苍蒹葭,再一次在裂石穿云的洞,在浪漫的断桥,在菡萏的细细的香,在湘水的悠悠,在甲骨上呵,嫦娥之外,另一端是爱情。(张添惠)

5. 秋夜,瓦尔登湖依然是任何石头都打不破的镜子,棱罗漫步在河边,月光透过高大落叶乔木,清浅地流动着,他抬起头,用手遮住前额,仰望那大片的清,只一瞬,苍穹落进他褐色的瞳仁,他的嘴角浮现出微笑,快乐如同体温流经全身。

可以说,梭罗终其一生都是在无边无际的沮丧中度过的,他的文学创作存在种种畏惧,因为知道的作品与极致作品存在差距,使得他几度伤心欲绝,但是当他隐居于瓦尔登湖畔,成为一名追逐月光,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的平民百姓时,当一个散步的夜晚,月光剥落了他的心灵的结时,他终于获得了久违的快乐。(李双羽)

6. 月亮盗了日光,将它个性化后,传达给了世界,那月光究竟是盗来的呢,还是它本身的呢?事实上,别人的优点我们可以拿来经过自己的改造变成我们的,就好像柔美的月光一样以自己的魅力吸引着别人。(刘佳奇)

7. 这光如风如影如绸,但只拥有了绸般的质感与光感,没有一丝富贵的气息,它褪尽了岁月和繁华;它褪尽了历史的沦桑;它更褪尽了最具诱惑的红尘;它是那样的纯粹,一丝不染,虽只剩下那幽幽的白光,但它仍像那出淤泥的莲,不浊,不妖,纵使天地惊变,历史更迭不断,它仍像光明女神一样,在黑夜中为我们指引光明之路。(杨静)

8. 月是贯穿《穆斯林的葬礼》的一条线索,从梁君璧到韩新月,每一个人物都与月结下了或欣喜,或悲伤或兴奋或无助的情愫。在君璧等待子奇的日日夜夜中,惟有明月还照;在子奇期盼归国的日子中,惟有明月同家乡一样多情;在新月与楚燕潮散步未名湖畔,惟有月是看的最清,想的最明的……。月也是穆斯林民族的信仰——新生、纯真、自由。

我感叹霍达深邃的笔触,让我了解了不同民族对于月的不同诠释。穆斯林民族屹立在中华大地上,他们经过时代变迁,岁月的沧桑,他们的梦想仍如“新月”的名字一样,如纱、如银光般自由与纯净,洗涤与沉淀着灵魂的污垢,交织在一起的便是对它无穷的思考与钦佩。

我想穆斯林的月会承载着穆斯林的梦想,直到永远。(李治慧)

9. 千年已逝去,孔孟之气化为一剑,名曰“苍龙破”,老庄之学化为一刃,名曰“月之殇”。

修齐治平,千古文人侠客梦,有弃笔投戎者,有挑灯看剑者,有行侠仗义者,他们是鸿儒,是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侠之大义,剑乃利刃,兵器之首,如苍龙一般贯穿华夏。

逍遥游,庄子尾曳涂中却有鲲鹏之志,消极积进之间差别几许,庄生化蝶濠梁之辩,千年前槁项黄首或中思考的是哲学,庄子如皓月,千年未变,国愁家恨又怎是殇字了得,月之殇,炎黄子孙永恒的境界。(王鹏)

10.在云南有一个拜月教,他们崇拜月亮,以月亮的光耀为圣旨,每当月亮在这个燥热的国度徐徐点亮时,它银白的月辉将一切的燥热趋走,无数虔诚的教徒跪拜在光辉下,以月亮的清冷洗去内心的邪念,将自己的灵魂托付给月保管。(杨惠丹)

11. 爱玲眼中的月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难免会带有凄凉,而我眼中的月依旧被赋有情感,是诗人和作家最想赋予灵性、意象的天体。(李颖)

12.话说远古之时,天上有一对月亮,一雄一雌。每当夜幕降临时,一对月亮相望于银河,明月皎皎,似一对情侣用明眸辽望。月的美吸引着万物,也同样吸引着天上宫阙里的神仙,地狱无间的阎王。所以天地之间便展开了一场关于月的争斗,天宫为了防止月亮被盗,便派二郎神的天狗看守月亮,而阎王派已死的怪盗白展堂升天去寻月亮,并赐予其地狱之火的力量。(高媛慧)

13.塞北,凄寒的弦月同弯刀共舞,青铜色的人与青铜搏斗。江南,温婉的明月与佳人共饮,丝绸般的女子与丝绸纷飞。(邓悦)

14.一个遗落在星河中冗杂的精灵,是朝霞的红纱巾,晚霞的白绸衣。她就是她。在万年的寒雪中,消寂无声的悬挂天空,孤独的温暖了苍穹,圆也是她,缺也是她,阴也是她,晴也是她,无息的凝望中只有月才会永恒,在芸芸众生难以企及的高度,以天马行空的风采,拥抱寂寞,埋葬孤独,将一片光辉洒向人间。(李汶睿)

15.“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其实桂与柳也是如牛郎和织女一般隔着空间对视,不似鱼儿之相呴以湿,相濡以沫,却是相忘于江湖。二者一个在天上,一个在人间,但尽管天上冷漠无比,人间愁绪万千,它们还是可以读懂对方的心语。(张舒婷)

教学反思:

第一、写作是不能游离阅读之外的,就像任何创新都必须有蓝本一样,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节读写课,给学生一个依托、一个情感的发散点。世界上再没有哪一个民族会像我们这个民族这样热爱月亮。月亮她自然纯然地呈现在天地之间,高远、优雅,她走过尧天舜日,走过秦风汉关,走过唐宋元明清,对月的痴恋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不经意间,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了自己的明月清辉。利用课外的研究性学习延展学生的学习感受,这个阶段是一个打理与清点的阶段,也是梳理和筛选的阶段,更是归纳和整合的阶段,在课堂设计一个读品的环节是为了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诗互动、生诗互动中互相点燃、开启、顿悟和生成。盗用张九龄的话就是“古人生明月,师生共此时”,当万古的明月越来越“圆”,越来越“亮”的时候,学生心中的明月也就越来越清晰了,然后水到渠成。

第二、           在写作中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

的,我以为莫过于作文的题目,因此我设计的第二个教学环节就是“说‘作文题目’”,其实“弱水三千”,我只能“取一瓢饮”。题目如果是一滴水的话,至少可折射出孩子们的立意、构思、取材、修辞、炼字、语言、风格等等,教师得以窥一斑而见全貌,那么,就让学生淋漓尽致地体会说的快乐和成功感吧!教师在此穿针引线,有时要点石成金,有时引向洞天福地,此时要充分尊重孩子的话语权,教师要保证充分的教学机智。回望这一刻使我回味的又怎一个“写作文”了得,孩子们的视野已“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思接千载,惊回首,岁月千年,这就是他们的心灵与智慧,作为教师我屡屡“惊艳”,在月亮生长的地方,甚至在月亮不能到达的地方,孩子们的心灵和才思都到达了。

第三、在这个话题作文中,我想检验一下学生的文化底蕴,文采和思辨能力三个维度,我比较满意。

这也是我在语文教学中一贯追求的三个座标,纵观这节作文课,孩子们对“月文化”中国的传统审美,相参照的文学作品,相关联的知识掌握较好,运用娴熟,有自己独特的、来自心灵感悟和来自大脑的独特思考,“书”读得活,思想自然走得远。

第四.这个课堂实录因有删节,因此课堂不枝不蔓的东西有所剔除,在追求精致的过程中,也少了一点原生态的生命质感,师生之间的思维碰撞焦着状态,甚至是白热化状态的瞬间就大大减弱,呈现了结果,少了过程,精心而不精彩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