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每天学一句《论语》《为政篇》(11)

 歌柏安妮 2016-03-10


每天学一句《论语》
《为政篇》(11)

原文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注释】

(1)温,《集解》:“温,寻也。寻绎故者,又知新者,可以为人师矣。”这里是寻绎的意思。

(2)故,《皇疏》:“故,谓所学已得之事也。”这里是过去、历史的意思。

(3)知,预知。

(4)新,这里指未来。



【译文】
孔子说:为政者只有通晓历史,才能预知未来,方可以为师。



【解读】

按教科书上给孩子们灌输的内容,孔子的这句话是有关学习的。温习以前学过的知识,才能有新的体会,获得更进一步的知识,就可以做老师了。果真如此吗?孔子真是这个意思的话,真是小学生水平了。新的知识是学习来的,怎么仅通过温习就可以获取新知识。做到这一点,就可以做老师了?


上一章讲了识人的三个步骤,本章是讲了解历史、现在和未来的,是讲怎样才能当为政者的老师。“为师”的条件是什么?温故知新。如果单从温习旧知识、获取新知识去理解,又怎能为人老师呢?古人对“温故知新”字反复注释,结合自己的经验推陈出新,各家之言听起来都有道理。其实,这句话的意思古人也早已读懂,只是诸多学者固执己见,不顾全篇所讲“为政”,理解起来以偏概全。


温,朱熹的理解是“寻”,做“寻绎”解。寻绎,是抽引推求之意,就是反复探索,推求。故,代表过去和历史。古人将“故”理解为“先王之道”,虽有道理,有些偏颇。这里的“故”,是指过去所发生的一切历史。温故,就是从历史中寻找答案,从过去每一个朝代的发展中,寻找与你面对的事情相似之处,为了“知新”。


一个人,最想知道的是自己的明天要发生什么?为政者,更要清楚整个社会发展的趋势。知,明白,弄清楚。新,即指现在,也指未来。知新,就是明白将要发生什么,事物的发展会是怎样的结果。明天可以知道吗?《为政篇》有,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虽百世可知也”,即使一百代以后的情况,也是可以知道的。这就是知新。知新的前提是什么?了解历史,懂得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王充《论衡·谢短篇》云:“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沈。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温故知新,可以为师矣。古今不知,称师如何?”温故就是知古,知新就是知今。古今不知,就不可以为师。王充是彻底理解了“温故知新”孔子所要表达的含义。


孔子在这里强调,不通今古就不能作为一个合格的为政者,当老师更谈不上。“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王朝的兴衰规律,在历史中可以寻找到。







天山国学苑
品读经典 升华人生
公共微信号:tshgxy
版主微信号:yizhihua50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