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说《史记》之三:司马迁仗义执言 反遭腐刑

 等待MYLOVE 2016-03-10

细说《史记》之三:司马迁仗义执言 反遭腐刑

经典新知腾讯儒学凌俊峰2016-03-10 09:25

文/凌俊峰

细说《史记》之三:司马迁仗义执言 反遭腐刑

司马迁作《史记》(资料图 图源网络)

战败的消息传到朝廷,朝廷乱成了一锅粥。汉武帝当然心里很不舒服。李陵败了,他的脸挂不住了。那些在数天前大奏颂声的臣子们当然不会继续拍马屁了,他们要替主子分忧,帮汉武帝出气。

于是这些大臣们不约而同地把罪责都推到李陵身上,说他带兵无方,打了败仗又没有勇气去自尽,卑躬屈膝投降敌人,丢尽了我大汉朝的脸面,更辜负了皇上对他的期待,应该严厉惩罚等等,这些话当然都是大臣们的耿耿忠心,只不过,朝堂空气中飘浮着一股股人渣的味道。

汉武帝听了这么多“处理意见”后,亲自向司马迁征求处理意见。当然司马迁和李陵也不是什么好朋友,但在这个时候,一个书生的良知告诉他,他不能把战败的责任都推在李陵身上。于是他上奏:“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蘖其短,诚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輮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攻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拳,冒白刃,北首争死敌,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

这可能是当天朝堂上唯一一句人话,而汉武帝心里却认为,司马迁为李陵辩护,是在暗中诋毁主将李广利,李广利是他宠妃李夫人的哥哥,跟他沾亲带故,自然是不能诋毁的。加上本来被派去迎接李陵的公孙敖没有完成自己的任务,于是他开始推卸责任、诬陷李陵,说他已经在为匈奴人练兵,打算反击汉朝。这下汉武帝真的怒了,他决定把李陵一家老小都杀个干干净净,而司马迁为犯人辩护,当然也有罪。他被安上了诬罔的罪名打进了死牢。墙倒众人推,自然也不会有任何一个大臣为他说情,免得自己也像他一样遭罪。

细说《史记》之三:司马迁仗义执言 反遭腐刑

史记(资料图 图源网络)

汉代的刑法规定,犯人可以用钱来赎罪,如果祖上有有功国家的丹书铁券,拿出来可以免死,然而司马迁祖上没有功劳,家里也没有那么多的钱。这个时候更不会有人慷慨解囊,说我把钱借给你。谁会去怜悯一个将死之人呢?

当然,如果你满足不了以上两种要求,却又真的不想死,可以接受第三条路,那就是宫刑,但毫无疑问,这是个让人瞧不起的活法,谁会瞧得起一个肢体不全的人呢?更何况还是受了宫刑,就为了屈辱地活下来而已。他会面对人们无情的嘲笑:“就他啊,连死都不敢死。”一个血性汉子,在死囚牢里,完全可以横下心来,壮烈自决。

只有接受宫刑,才能让司马迁活下来。他是可以一死了之的,一了百了,还免得别人嘲笑,若干年后,史书里也许会这样写:汉武帝暴虐无道,司马迁仗义执言蒙冤下狱,不堪其辱壮烈赴死,这也算是好名声了。但是在狱中独处时,他总是想起父亲司马谈在临终前望着他的那对眼睛,他忘不了父亲要写一部史书的遗志,忘不了他的谆谆教诲:

“……你不要忘了父亲的志向。扬名后世,以显父母,这是孝之大者。从《春秋》经记载到‘获麟绝笔’后,已经四百多年了,这段历史中诸侯相互攻杀,历史记载也断绝了。现在大汉兴起,海内一统,有大量的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我作为太史却不去记载,荒废了天下史文,我为此深感恐惧。你一定要以此为念啊……”

前方的路虽然黑暗,但依稀可以看见一颗启明星,这就是司马迁要选择的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