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克里米亚:东西方在此碰撞

 城南闲客 2016-03-10

 

  本文为“新历史合作社”新推出的数字杂志——《我们的历史》第十一期内容。感谢“新历史合作社”赐稿。

  文/曹然

  世界各地的旅人第一次大规模发现这个乌克兰南部的半岛,是在19世纪50年代克里米亚战争之后 。

  这场战争使克里米亚成为西欧人的热门话题。交战一方是英国、法国和奥斯曼土耳其组成的联军,另一方是俄罗斯帝国。“东方问题”已迫在眉睫——奥斯曼帝国日薄西山,日益强盛的俄国则自称拜占庭的唯一合法继承者,向黑海步步进逼,声称有权保护所有土耳其领地上的基督徒。此次,它的军队已经在巴尔干半岛登陆。英国和法国深知这是一场东西方野心的碰撞、权势的争夺,它们决心阻止俄国通过掌控全黑海地区而进一步威胁西部欧洲。

  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被欧洲击败。但这只是几个世纪以来黑海争夺的一个缩影;相似的情景将一次又一次在克里米亚上演。这个背靠草原、通往地中海的海域,天然就是俄国扩张的跳板,也是西方遏制俄国雄心的必争之地。今天环游克里米亚,可以切身感受到过往各民族对这个战略要地的争夺,仿佛亲眼目睹世事变迁转瞬间重塑这片土地 。

  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期间,土耳其军队强攻堡垒。

  地中海来客

  行走克里米亚,许多城镇都有希腊式的名称:塞瓦斯托波尔(Sevastopol),辛菲罗波尔(Simferopol),费奥多西亚(Feodosya),伊芙帕托利亚(Evpatoria)……这其中蕴含着公元前希腊人留下的足迹,这是欧洲文明首次来到黑海。

  在塞瓦斯托波尔海岸,起伏的地势中层层叠叠点缀着白色的房屋,依山而建的小路曲折蜿蜒,将人引向豁然开朗的港湾。暮色中,海湾内停泊的船只的灯火和周围环绕的山峦上的灯光星星点点,交相辉映。若不是俄罗斯海军基地中飘扬的红白蓝三色旗和街上不时可见的乌克兰国徽,这几乎是一座希腊城市 。

  早在公元前8世纪,希腊殖民者就航行到克里米亚建立贸易点,逐渐控制了黑海商业。借助这些环绕黑海星罗棋布的港口城市,希腊式生活逐渐向东方蔓延。今天在费奥多西亚、刻赤和塞瓦斯托波尔的海岸,都能看到一片片城邦遗迹:雕花立柱、双面坡屋顶和剧场依稀可见。

  比希腊人晚来的威尼斯人、热那亚人和比萨人在中世纪早期崛起。自从东方商路活跃之后,他们便与拜占庭人反复争夺黑海港口,取代希腊人成为这片海域的霸主。他们控制了克里米亚的原希腊殖民地,留下了意大利式堡垒,如今也是这一文明在异国土地上的孤独见证。在东南边的小城费奥多西亚(古称卡法,Kafa),可见最完整的热那亚海港遗迹。堡垒和13世纪的石头教堂俯瞰着当年的隔离区,来自君士坦丁堡的船只必须在此隔离检疫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