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华秋收获归燕不等人——忆周小燕

 yawachu 2016-03-10


采访撰写/孟绮 陈茴茴 徐丽梅


3月4日凌晨零点32分,我国著名女高音歌唱艺术家、音乐教育家、中国声乐界泰斗,上海音乐学院终身教授周小燕因病在上海瑞金医院去世,享年99岁。歌唱家廖昌永凌晨发布微博消息:“和病魔战斗一年后,我敬爱的恩师周小燕大师于凌晨零时32分永远离开了我们……好伤心……”曾跟随周先生学习的学生、与其共事过的后

辈在悲痛、惋惜的心情中也纷纷回忆起与先生共度的点滴往事。



鼓励我回母校 周先生是大家的老师

黄英

 

黄英的老师葛朝祉与周小燕先生同辈,她说:“虽然我不是周先生班上的学生,但对我们来说,周先生是大家的老师。”得到周先生逝世的消息,正为下月在东方艺术中心举办音乐会做准备的歌唱家黄英顿时感到“怅然若失”。“周先生是我的榜样、偶像,她的一生是传奇性的,她是中国声乐教育界的标杆。标杆走了,我们怎么办?”

  

黄英说,周先生是看着自己一步一步成长起来,之前她在海外发展,先生也非常关注她取得的成绩,还会亲自打电话到美国,问问她学习、演出的情况。2011年,黄英在迪图瓦执棒英国皇家爱乐的上海夏季音乐节音乐会上,演唱法国作曲家柏辽兹声乐套曲《夏夜》,这是该首曲目第一次在中国完整演出。为了唱好这套曲目,黄英在纽约找了老师训练,但心中依然不是很踏实。为此,回到上海后,她特意找到周先生,希望能得到先生的指导。“先生一口就答应了,这是我第一次有幸得到她的系统传授。因为先生曾经在法国留学,我跟着她上了几次课之后效果就非常明显,对柏辽兹的音乐风格一下子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排演原创歌剧《一江春水向东流》时,因为身体原因医生嘱咐周先生不要走动,但先生不仅在家研究剧本,亲临演出现场,就连排练都亲自到场,这让所有的演员都感动不已,“周先生的德艺双馨给我们年轻一辈树立了榜样。”黄英说。

  

2012年黄英回到母校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任教,当她到周先生家告知这个消息时,先生非常高兴,“周先生对我说:‘你早该回来了,欢迎回到母校!’”周先生还鼓励她,把上音优秀的声乐传统传承下去,还要把在国外舞台上获得的艺术、歌剧、表演经验带回国内,教给更多的学生。“先生不仅是歌唱家,更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现在我们也成了老师,要沿着她的道路,传承她的品质、精神和教育理念,为中国声乐培养更多人才。”黄英感触地说。


 

306教室 歌唱家的摇篮

 □雷岩

  

1985年5月1日,周小燕受邀来到山东讲学,同时为山东文化把把脉、选苗子去上海培养。在山东歌舞剧院的小礼堂里,雷岩自告奋勇上台演唱了两首歌。最终,周先生选中了雷岩。雷岩在上海与周先生朝夕相处了六年。

  

1986年,雷岩来到周小燕班上,先生上课的306教室被称作“歌唱家的摇篮”。雷岩说,306教室里有太多他与周先生的美好回忆。他每天会打扫琴房,给先生倒好水,下课后骑自行车送先生回家。周先生说,她就敢坐雷岩的车,因为雷岩块头大,她坐在后面踏实。有一天中午,周先生碰见雷岩,问他你怎么大中午拿着脸盆去洗澡啊,雷岩回答说:“先生,我是去吃饭。”周先生听完哈哈大笑,山东大汉的饭量着实把先生吓着了。

  

后来,雷岩回到山东。周先生总是夸奖雷岩在基层一直坚持歌唱事业。周先生95岁生日的时候,雷岩去为先生祝寿,演唱了《我的深情为你守候》,并为先生赋诗一首:

  青春的笑容常挂脸上

  青春的歌声耳畔回响

  青春的容颜永不衰老

  青春的小燕高高飞翔

  飞过万水千山

  飞过岁月沧桑

  飞过艰难坎坷

  飞过桃李芬芳

  九十五载弹指一挥间

  百岁小燕正是好时光

  ……

                                            

 

我演《燕子之歌》 先生亲自指点

□熊郁菲  


 “2014年底,我们上海歌剧院排演一部讲述周小燕先生艺术人生的原创歌剧《燕子之歌》,我在剧中扮演老年时期的周小燕,期间多次得到周小燕先生的亲自指点。”上海歌剧院青年女高音歌唱演员熊郁菲介绍,那段时间演员们经常去周先生家里上课,合乐和彩排时先生都会来上海歌剧院。“起初我很紧张,担心不能演好,她就告诉我不要想着模仿她的样子,而是要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先生给我的感觉很亲切,她总是很有耐心地给我讲解,讲到深情处她会拉着我边跳边唱,每次见到我都会拉着我的手问我最近有什么新戏,总是鼓励我、给我提一些建议。”

  

熊郁菲说,在周先生家上课,她要求非常严格,一个节奏、一个字不到位是不会通过的,她几遍甚至几十遍地不断纠正。“这样连着教三个演员中间都不休息,最后大家都累得不行了,先生还意犹未尽,临走时还拉着我们一个劲地叮嘱。很难想象一位98岁的老人能够有这样旺盛的精力,其实先生每次等学生走了一定会非常疲惫,但每次看到学生她就忘记病痛和疲劳,永远把微笑留给学生。我想支撑她为我们上课的支柱就是她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学生无限的爱和期望。”

                                          

 

传奇永铭记 妙音留人间

□肖玛  


“周先生是中国声乐史上丰碑式的人物。多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和我的老师到了周先生家里,我为她演唱我的声部,她不仅认真聆听我的演唱,还给我很多中肯的意见,其优雅的风度和对声乐严谨专业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样一位大师的离去对我们声乐界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周先生把毕生精力献给歌唱事业,她的传奇一生是被世人永远铭记和无法复制的。她为中国声乐界的贡献要被大家所铭记,她培养了几代人,培育了很多优秀的歌唱家,为中国声乐走向世界做出了很大贡献。”

                                          

 

从川音到上音 我的人生音乐导师

□王韵晶    


“1999年11月成都娇子音乐厅,我第一次见到了您。您到成都讲学,我代表学校上台做示范,您第一次给我上课。您魔术般地让我的声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殊不知这个时候幸运之神已经降临到了我的身上。大师课后您就让人问我要不要去上海和您学习。2000年9月我正式成为了您的学生。没想到大师课上的一首《我走,我走》真的让我跟您从川音来到了上音。从此我的人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上音我读完了本科和研究生,您待我就像自己的孩子,您去哪里都带着我。我就是您的大拐杖,您就是我的奶奶。老师我多想再继续当您的大拐杖,让您搭着我的肩膀下楼,让您挽着我的胳膊走路。

  

记得那年您84岁得了带状疱疹生病住院,我去医院陪您。您怕我耽误太多的课,总是趁医生不在时让我把病房门关上唱歌,您躺在病床上忍着疼给我上课。我记得每次给您换药的时候我的手都下不去,您却从未叫过一声疼。不管您再难受再不舒服,您都忍着。在外人的眼里,您永远都是精神饱满,精力充沛的。可是大家不知道,那都是您硬撑出来的。您也累啊,可是您说您永远要把最好的面对大家。

  

我从知道您走的那个晚上到现在我不敢看您的相片,不敢听您的名字。我不知道流了多少眼泪。我第一次尝到了急火攻心,满嘴生疮,嗓子哑了,吃什么吐什么。我的亲人走了。我心里疼,心里难受。我想您,真的特别想您。本来说好的10号去看您,却怎么成了去送您了呢!您不是很乐观地说您要活到120岁吗?可是您还没到啊。难道九九归一是您最后的选择?我觉得您没有走,因为您永远都在我的心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