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荐福茶烟〉
荐福遥难辨,晴空罩绿烟。何人刚煮茗,此地竟迷失。度过颜亭外,飞来孔庙边。龙芽香缥渺,半榻绮窗前。绿袍挑尽葬春水,银鞍理罢种啬薇。
〈鸠坑茶〉 范仲淹(鸠坑毛尖,产于浙江省淳安县鸠坑源)
潇洒桐庐郡,春山半是茶。轻雷何好事,惊起雨前芽。
茶对联:
茶鼎夜烹千古雪;花影晨动九天风。(元)黄镇成
欲试点茶三味手;上山亲汲云间泉。(元)韩奕
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宋)佚名(佛诗)
茶书法:
善书者至情至性:无芳无草也飘香,石砚研飞墨染塘。笔走龙蛇盘九曲,鸾翔凤翥舞三江。庐山峻岭隐深处,人面桃花映满墙。银画银钩书万古,春秋雅事一毫藏。
苏轼的《黄州寒食诗》,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真迹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一夜帖》苏轼
纸本,行书。纵27.6厘米,横45.2厘米,故宫博物院收藏。
夜寻黄居寀龙不获,方悟半月前是曹光洲借去摹榻,更须一两月方取得。恐王君疑是翻悔,且告子细说与,才取得即纳去也。却寄团茶一饼与之,旌其好事也。轼白,季常。廿三日。
背景音乐:元曲。在中国皇皇大观的诗词歌赋的海洋中,元曲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诗之绝句,词典之小令。元曲具有与中国画内涵异曲同工之妙的写意性和抒情性。
元曲《双调 碧玉箫》(元)关汉卿
此曲以琴声与演奏技巧交叉表现,以景物环境相映衬,手法巧妙。
膝上琴横,哀愁动离情。指下风生,潇洒弄清声。琐窗表月色明,雕阑外夜气清。指法轻,助起骚人兴。听,正漏断人初静。
元曲《双调沉醉东风赠歌者吹箫》徐琰(轻弹旋律三分醉,揉断琴弦几处醒?一位歌女、一支玉萧。)
金凤小斜簪髻云,似樱桃一点朱唇。秋水清,春山恨,引青鸾玉箫声韵。莫不是另得东君一种春,既不呵紫竹上重生玉笋?
背景画面:《富春山居图》(元)黄公望(中国传世名画之一,元代著名画家黄公望脍炙人口的一幅名作)
纸本,水墨。峰峦叠翠、怪石苍松,山川浑厚、草木华滋。(云雨山川素纸装,晓风残月入华章。)
徐徐展开的茶文化画幅,定格在元代。画中的水墨画、花中的幽兰、音乐中的古筝独奏和山水咏叹。
日月精华叶底藏,静心洗浴不张扬。元代、是中国茶文化走向简约,走向田园的时代;摒弃了宋代繁褥奢靡的品茶之风。士大夫贵族们仍然品茶,但却再也不会像陆游、苏东坡般一边把玩着精美的小茶饼,欣赏着唯美的小茶具,一边吟风弄月。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尚武而轻文,这不能不说是一代天骄的缺憾。这种缺憾,反映在茶文化上,则是元代茶文化的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尤其是相对宋代以
耶律楚材、元代著名政治家。他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与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他又是元初杰出的诗人、音乐家。他曾长期生活在新疆,写出了很多脍炙人口流芳千古的边塞诗词:
新疆:耶律楚材和他的“春雷”古琴(此琴系我国音乐史上最珍贵的一张古琴。其声音亮如洪钟,细如涓流,妙不可言。在这张古琴的伴奏下,春风几度玉门关。)
器乐伴奏(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庚辰西域清明》(元)耶律楚材(背景画面:广阔无边的草原上,满树繁花点缀,正如绿色画卷上灵动的诗句。春风,夏花,秋色,冬雪。新疆的四季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不断循环播放,每一帧画都令你心醉徜徉)
清明时节过边城,远客临风几许情。野鸟间关难解语,山花烂漫不知名。蒲萄酒熟愁肠乱,玛瑙杯寒醉眼明。遥想故园今好在,梨花深院鹧鸪声。
《阴山》(元)耶律楚材(背景画面: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这样纯净的雪、剔透的雪,也只有在新疆,才能够遇见。)
八月阴山雪满沙,清光凝目眩生花。插天绝壁喷晴月,擎海层峦吸翠霞。松桧丛中疏畎亩,藤罗深处有人家。横空千里雄西域,江左名山不足夸。
武夷山:从万里茶乡武夷山传来了律楚材不同凡响的一组咏茶诗。这组咏茶诗,和范仲淹在武夷山写的斗茶诗,穿越岁月,穿越时空,遥相呼应,回荡盘旋在山色空蒙水光潋滟的武夷山。
积年不啜建溪茶,心窍黄尘塞五车。碧玉瓯中思雪浪,黄金碾畔忆雪芽。卢仝七碗诗难得,谂老三瓯梦亦赊。取乞君候分数饼,暂教清兴绕烟霞。
长笑刘伶不识茶,胡为买锸漫随车。萧萧春雨云千顷,隐隐春雷玉一芽。建郡深瓯呈地远,金山佳水楚江赊。红炉石鼎烹团月,一碗茗香吸碧霞。
枯肠搜尽数杯茶,千卷胸中到几车。香响松风三昧手,雪香雷震一枪芽。满囊垂赐情何厚,万里携来路更赊。清兴无涯腾八表,骑鲸踏波赤城霞。
元代学者兼书画家杜本、诗人林锡翁在武夷山写的咏茶诗、与耶律楚材的诗相映成辉,理趣盎然。
《咏武夷茶》(元)杜本
春从天上来,弗嘘通滨海。纳纳此中藏,万斛珠蓓蕾。
《咏贡茶》(元)林锡翁
百草逢春未敢花,御花葆蕾拾琼芽。武夷真是神仙境,已产灵芝又产茶。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宋时代达官贵人文人雅士欣赏沉醉的茶文化,到元代已落户到寻常百姓家。元代的茶文化渗透进了“下里巴人”的元素。这些“下里巴人是水边的钓叟、山里的樵夫、市井中的凡夫俗子。鱼樵山水问心宇,他们品茶斗茶的意境表现在茶文化上则是融于自然、怡情山水的“野兴”。
天下名山僧占遍,自古高僧爱斗茶。但杰出的元曲作家马致远则形像地描摹了这种迥异于高僧的下里巴人的斗茶“野兴”。
元曲:《双调清江引野兴》马致远(清风明月本无价,淡水远山皆有情)
樵夫觉来山月底,钓叟来寻觅。你把柴斧抛,我把渔船弃,寻取个稳便处闲坐地。
山禽晓来窗外啼,唤起山翁睡。恰道不如归,又叫行不得,则不如寻个稳便处闲坐地。
西村日长人事少,一个新蝉噪。恰待葵花开,又早蜂儿闹,高枕上梦随蝶去了。
现在,让我们采撷几幅元代斗茶品茶的画面,它们是白描的本色的山水画,体现出自然的意趣。
画面一:《斗茶图》(伴奏音乐:“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心雪涛起”。武夷茶诗的千古绝唱、范仲淹的《斗茶歌》)
《斗茶图》(元)赵頫(全景式 )
斗茶,就是一种品评茶叶品质和冲点技艺的活动。在元代颇为盛行。此画妙趣横生,形象地反映了茶农在斗茶时的一种“野兴”;在这幅画中,画家仿佛渗透到这些茶农的灵魂里,分享他们的思想和感情,所以能使他们的精神性格通过神态和动作形象而逼真地跃然纸上)。
画面:画中有四个人物,旁边放着几副盛有茶具的茶担和置有茶壶的炉子。左前方那人左手持一茶杯,右手提一茶桶,袒胸露臂,一脸自得;身后一人手持一杯,一手提壶,作将壶中茶水倾入杯中之态;另两人则站一旁,作观战态。
画面二:元曲《喜春来赠茶肆》(蒙山之巅多秀岭,不生恶草生淑茗。)
四川蒙山: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蒙山系中国三大历史文化名山之一,蒙山茶、是唐宋茶诗永恒地吟唱,元代诗人李德载的品茶诗余音缭绕:
元曲 《喜春来,赠茶肆》(元)李德载(半景式)
茶烟一缕轻轻扬,搅动兰膏四座香。烹煎妙手胜维扬。非是谎,下马试来尝。
兔毫盏内新尝罢,留得余香满齿牙。一瓶雪水最清佳。风韵煞,到底属陶家。
十八世纪,随饮茶在欧美的兴起,以茶为题材的画作,也陆续见之于西方各国。油画是西方世界的一个埃菲尔铁塔式的文化符号。西方用油画表现他们的茶文化、演绎他们的品茶风情。
画面三:《茶桌之愉快》英格兰画家D.维尔奇(油画)
画面:二男三女围坐在一张摊有白布的圆桌上饮茶,壁炉中火通红,一只猫一动不动地蜷伏在炉前。此画绘出了十九世纪初英国家庭饮茶时那种特有的安逸舒适的气氛。品茶风格精致典雅,如油画一般高贵优美。
伴奏音乐: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Allegro
煎茶:元代茶人钟情于“活水新茶”的茶艺,风靡于融于大自然,与自然契合,与山水宇宙交融;讲究用轻清之水煎茶,用泉水、江水,甚至用松上雪、梅花蕊上雪。
《雪煎茶》(元)谢宗可
夜扫寒英煮绿尘,松风入鼎更清新。月圆影落银河水,云脚香融玉树春。陆井有泉应近俗,陶家无酒未为贫。诗脾夺尽丰年瑞,分付蓬莱顶上人。
倪瓒:元代书画大家、诗人,曾作关于鄱阳东湖十景的和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中的东湖,无与伦比的吟叹。江苏无锡人;周伯琦:元代最负盛名的书法家之一,鄱阳人。
鄱阳 东湖 荐湖寺 莫莫堂茶室
笔端蕴秀,口角噙香。在袅袅的茶雾中,倪瓒作诗一首,抒发绵绵的思乡之情:
《江城子
满城风雨近重阳,湿秋光,暗横塘。萧瑟汀蒲,岸柳送凄凉。亲旧登高前日梦,松菊径,也应荒。堪将何物比愁长?绿泱泱,绕秋江。流到天涯,盘屈九回肠。烟外青萍飞白鸟,归路阻,思微茫。
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宋代画家郭熙《林泉高致》)。
元代的茶文化是幅水墨山水画,因耶律楚材等文人画家、因风雅独特的元曲、因清风明月、因高山流水,逶迄成一种高超的衬比艺术,使咫尺山水造成万里之势、——这实在也是一幅气势不凡的水墨山水画!
但我更钟情于千般袅娜,万般旖旎的宋代茶文化、正如我欣赏宋代瓷器空前绝后的残缺美!
画卷将徐徐地展开到明代的茶文化。撩开它神秘的面纱,我们将邂逅风流才子佚名、唐寅、文征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