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篇学生作文(广东“微信寒假作业”材料)

 鲤鱼山九龙门 2016-03-10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佛山市南海区某小学“布置微信寒假作业”,要求学生在家期间在班级微信群及时“晒作业”,包括写的字帖、读的课外书、背诵古诗的语音等等。

老师认为这是新鲜的作业布置形式,可有效预防学生拖延症。此举得到部分家长的欢迎,认为有创意,提高了孩子做作业的积极性。也有家长担心孩子视力受影响,甚至沉迷于手机。当地教育部门称,作业电子化是大势所趋,在线作业或将成为学习常态。

事件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选择某一方力量,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标题自拟,不得抄袭。

 

                    ①“微信寒假作业”治标不治本

                                      陈晔(高三10班)

    学生在假期末未能完成作业,已成为令众多老师头疼的问题,于是,各种新鲜的作业布置形式开始涌现。广东南海区某小学“布置微信寒假作业”的做法,引起了社会热议。殊不知,在这种“狼追羊跑”的传统教育模式下,微信布置作业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老师为了有效预防学生拖延症而采用这种“新鲜”的作业布置方式,就此而言其出发点是好的。然而这并没有考虑到学生不愿写寒假作业的深层原因,最后其实施效果也只能是大打折扣。为何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我们且看该校老师布置的作业内容:字帖、要求读的课外书、必须背诵的古诗等。不得不说,这些作业内容大都缺乏“新鲜感”,且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作业的成果呈现换了一种形式,而作业的内容大都承袭在校的传统作业模式,难以激发学习兴趣。由此观之,该作业布置形式并不新鲜

    再者,家长担忧的问题,也是老师采取该方式时不容忽视的问题。且不说在不同的家庭经济背景下,部分家长可能尚无智能手机,也并非所有家长和孩子都会使用微信;我们如何能够保证没有视力受损和沉迷手机的隐忧呢?一方面,我们在不断呼吁教育要传统与科技结合,另一方面,智能手机的使用出现低龄化态势。越来越多的学生与家长沟通能力缺乏,与大自然接触机会减少所以说,当地教育部门和老师的出发点不无道理,但家长的担忧也不容忽视。

    这样说来,不少老师又开始犯难了,究竟要怎样给学生布置作业才是对的呢?布置作业,是为了检测学习情况,培养学习能力,那么,对于学习能力和学业水平存在差异的学生来说,“因人而异”和“因材施教”无疑应是老师奉行的准则。让学生自己安排假期的学习计划,老师家长起监督作用,这不失为一种既培养学生能力又减轻老师负担的方法。要使作业具有“新鲜感”,不妨让学生从纸质的传统作业内容中回归到自然与社会,培养学生与家庭和大自然接触的能力。相比起传统的作业内容,在有限的假期里,这样的“作业”对于中小学生尤其是低龄学童而言,可谓更有意义。

    从根本上改变老师僵化的包办思维,培养学生对作业的兴趣,才能治标又治本。

 

                 ②“晒作业”是教育良机

                                    郑凌峰  (高三10班)

    当兹e时代,一切事物似乎都有“互联网+”的趋势,连学生作业都开始“上线”了。近日广东南海区某小学要求学生假期在微信群“晒作业”的做法,便是“互联网+”趋势的体现。

    但与此同时,电子产品的使用一直是学生与家长间的一大重要争议焦点,以至于家长们往往“谈e色变”,总担心孩子们会把视力和心志全搭进去。这也是为何微信“晒作业”会让部分家长担心疑虑。

    在我看来,家长完全不必将作业电子化视作洪水猛兽,而反应视为引导孩子正确处理与电子产品关系的契机

    我们应当明确,该小学“布置微信寒假作业”,是旨在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积极性、预防学生拖延症的举措。对比,家长应该表示配合,据此帮孩子安排每日学习任务,督促孩子保质保量完成作业。同时,该作业好处在于,谁先完成谁先“晒”,一目了然,能给孩子一种处于竞争中的紧张感,家长可以适当地给孩子“施压”,将他们不甘人后的拼劲释放出来。这样一来,作业完成了,孩子也有了成就感和积极性,岂非美事?

    所谓“孩子视力受影响,甚至沉迷于手机”云云,责任往往不在校方监管不力甚至布置在线作业“纵容”孩子上网,而在家长缺乏对孩子的正确引导与适当管制。孩子在微信上晒个作业花不了十分钟,倒是玩起电子游戏往往停不下来;而家长对电子产品的认识总局限于“娱乐玩具”,往往粗暴制止,效果好坏且不论,久之连孩子只将电子产品用于娱乐用途了,甚至有时家长也起反面带头作用,前不久一个孩子一句“爸爸是爱手机还是爱我”之问,值得家长深思。

    而微信“晒作业”则为家长正确引导孩子使用电子产品提供良机,孩子为“晒作业”方式感到惊奇甚至萌生兴趣时,家长便可就势引导孩子认识手机的多种用途,让孩子的思维早早走出“游戏”“娱乐”的局限,更注重手机便利生活的“工具”一面。同时家长也应以身作则,不那么依赖手机,或更多地体会拥有手机是“工作刚需”。如此才能在限制孩子使用手机时更更有说服力。

    科技是把双刃剑,但更是第一生产力,事在人为,面对各种形式的“互联网+”,我们不该因循守旧,而应去引导,去适应。

 

                ③要“上纲上线”,更要脚踏实地

                                        叶欣(高三10班)

    “互联网+”,大数据,自媒体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纷至沓来,个人展示的平台得到丰富,海量资料与应用俯拾即是触手可得。广东某小学布置的微信寒假作业,便是信息时代下的又一创新之举。

    老师要求学生在假期里及时于班级微信群中“晒作业”,着实令人耳目一新。将作业搬上网络,既丰富了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与方式,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又建立起假期督促作业完成进度的机制,可有效预防“假期拖延症”。如此符合时代潮流的“上线”作业,可谓一举两得,因而获得老师青睐,家长欢迎,连本对假期作业一拖再拖的学生,都为这新鲜的方式吸引。

   然而,作业“上纲上线”,是否真如当地教育部门宣称一般“将成为学习常态”?在我看来,学习并非朝夕之事,相较于新鲜出炉、好奇围观,学习更需要“板凳坐得十年冷”的恒心和毅力。在线作业在假期方兴未艾,学生凭一时新奇感或可保证作业的完成,但渐成常态,学生习以为常后,以新鲜感维持的学习热情便难以为继,又如何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业呢?庄周的《逍遥游》有云,“适莽苍者,三餐而返,腹犹果然”,“适千里者,三月聚粮”,短期的学习便犹如至于莽野,成效显著,但经年累月的求学之途无异于行万里路,没有勤奋不懈的准备,谈何苦尽甘来的收获呢?

    假期中,平日里患上拖延症的学生们,缺乏的不是监督,而是自觉自制的心态。“上线作业”无可厚非,甚至成效喜人,但终究只是治标之策,权宜之计。真正摆正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看法,才能真正地标本兼治,药到病除。由此可见,在线学习的变革日新月异突飞猛进,可线下的教育同样不应轻慢懈怠。知识本无需网络技术的华丽包装,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旅途更加真实美丽。

    在网络信息技术呈指数式飞跃的时代,人们大都抓紧潮流追赶时代步伐,作业电子化或是大势所趋;但求学之心须得朴实化、真挚化,要“上纲上线”的新鲜作业,更要脚踏实地的学习旅途。

 

                     ④微信作业是有益尝试

                                    蔡东龙(高三1班)

    年复一年地,假期作业学生们写着拖着,老师们收着拖着。结果往往是老师吃力不讨好,学生作业也没完成多少。广东南海区某小学异想天开地推出了“微信作业”,创造性地化解了难题

    长期以来,手机被老师家长视为毒瘤。许多学生因沉迷手机而影响了学习成绩,以至于学校家长联手“重拳出击”,学校禁止带,家里不让玩,力图逼迫学生将时间回归课业。这种做法固然有效,但是否最佳呢?

    不难发现,微信、QQ具有的那些吸引人的特质,与学习本身是并无抵触的。微信、QQ之所以令人沉迷,一方面是它们极大地方便了学生在其现实朋友圈当中的交流。尤其是在当下代际交流障碍普遍存在的情况下,在线聊天成为了人们各自宣泄交流欲的“天窗”。另一方面,它们的载体新潮,“e时代人人有手机”,在求新意识的驱动下,学生人群对它们的使用欲望可谓高涨。e-mail的没落正是由于它载体的落后性。

    老师们独具慧眼,挖掘出微信平台作为作业平台的潜力:通过“晒作业”的形式,激发学生们的表现欲,从而带动作业的完成;同时又起到了检查作用,可谓一石二鸟。这种紧随时代潮流的教育方法值得点赞。

    教育部门称,作业电子化是大势所趋。在紧跟时代步伐的同时,也务必注意稳健性,有些家长担心孩子的视力,甚至反而由此沉迷手机。这样的担心并非空穴来风。教育无小事,从家长和教师的层面应给予争取的引导,必要时给予适当的控制。解铃还需系铃人,要想控制学生对APP的过度使用,最佳方法依然是APP。只要通过政府力量编写具备提醒、监管功能的手机应用,向学生推广,既使学生容易接受,又能给老师和家长省心。

    不仅如此,其实只要使用的群体足够大,微信厂商就必然会针对具体的应用推出相应的功能,更大地方便师生的使用。因此,微信作业或类似平台是值得推广的,并且风险很小,即便出现什么异常,要恢复传统的作业形式,也是没有什么后遗症的。

    教育方法应紧随时代潮流。微信作业只是一个开始,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各方都应该给予一定的关注,推动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⑤“微信寒假作业”乃顺应潮流之创新

                                林晓斌(高三1班)

    广东南海区某小学布置微信寒假作业,要求学生及时“晒作业”。这种新鲜的作业布置形式,我认为是十分具有创意并且可取的。

    寒假因为有除夕、元宵灯节日,对学生而言是一段尽情狂欢的时间。许多学生都是尽情玩耍之后,才在最后短短几天熬夜奋战,这样便失去了放假的意义。

    而这种作业形式的创新,则能有效避免这种情况。它能让学生们持续地、高效地学习,避免因假期无规律的作息而引起的“假期综合症”。而且在老师的压力下,一些学生拖延的习惯也能有所改善。

    在电子化的大背景下,学生们一回家往往就马上抄起手机,没完没了地玩到凌晨,严重破坏了假期的作息规律。一些家长担心学生沉溺于手机,但微信作业会时刻提醒学生假期的作业情况,沉溺手机现象反而会有所改善。所以,一些家长担心孩子因微信作业而沉溺手机是不成立的。

    而在微信上晒作业,又可形成良性“攀比”现象。作业完成情况好的同学,可以从“晒作业”中获得成就感,而完成不好的学生也会因此快马加鞭。

    微信寒假作业固然有些缺憾,比如以手机为没接会使视力受影响等等,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不能以缺点覆盖它的众多优点。而且,视力受影响是可以避免的,只要你端正用手机的姿势,多做眼保健操。

    当今“互联网+”的时代,众多生活中的事物斗鱼互联网挂钩,从微信支付到滴滴打车,互联网正在便捷,改变我们的生活。广东南海区小学的做法,更是顺应时代潮流,它借着互联网徐苏发展的“东风”,改良传统的作业形式。这种创新方式,足见学校、老师之用心。

    于这种创新方式相类似的,近几年兴起的慕课也在改变学习传统。前者改变了我们假期学习方式及假期对学习时间的分配,后者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自学平台,使学习变得更加主动自觉。

    互联网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微信寒假作业亦是如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