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管教孩子?

 芳菲2 2016-03-10

     这些坏习惯比如:孩子放学回家不会自己写作业,爷爷奶奶管不了,要爸爸妈妈陪在旁边写作业才能完成,如果不陪着,作业要写到很晚,而且错误率很高。

    孩子不会自己收拾房间,要大人跟在后面帮他收拾,经常丢三拉四找东西,老师一周前布置的手工作业,要到最后一个晚上的临睡觉前才想起来没做,然后找胶水啊硬纸板这些东西,发现家里又没有......

    一般这种情况,很多父母会抱怨一通,但是却舍不得让孩子承担后果,舍不得孩子因为没有完成作业被老师批评或处罚,于是就想方设法去帮孩子完成,孩子因为没有承担后果,不会吸取教训,于是这种事情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

    还有一些孩子人际关系很紧张,他们经常和同学起冲突,甚至和老师起冲突,和老师起冲突往往是因为无法接受老师对自己的批评,不会反省自己的行为,把所有的原因归结到老师身上,不喜欢这个老师,就不听这位老师的课,不写作业来表达反抗,那这门课的成绩肯定好不了。 所有这些现象其实都是因为家长不恰当的管教方式导致的。

    我们先来看放任的管教方式。

    放任的管教方式,简单来说,就是孩子该做的事,允许他不做,不该做的事,允许他做了,让孩子为所欲为,父母却没有去管教。

    这种情况其实责任在家长。原因主要是很多家长不善于处理矛盾冲突,当我们对孩子做限制的时候,即使这些限制对孩子很有必有,从长远来看,对培养孩子好习惯很有好处,但孩子们通常会抵制这些限制,他们会哭闹,发脾气,甚至赌气不理睬父母,那些宠爱孩子的父母很容易就投降了,有的是爱子心切见不得孩子受一点点痛苦,这种痛苦会使他们产生内疚之情,觉得是自己带给孩子痛苦,就顾不上孩子的培养计划,先结束孩子眼前受到的痛苦。有的是对孩子有情感上的依赖,如果孩子赌气不理睬自己,或者说些怨恨自己的话,这些父母害怕失去孩子的爱,会不顾原则取悦孩子,有些单亲家庭很容易产生这样的问题。

   被溺爱的孩子通常的反应会这样:

   1. 尝试测试父母的极限,留意地观察父母的反应,看看他的任性可以达到什么程度。比如孩子会故意做些让父母反感的事:不写作业,没有节制地看电视,把电视声音开得很大,大量吃垃圾食品,很多父母因为不愿意和孩子起冲突,一开始采取忍耐的态度,看到孩子越来越过分,内心聚集的怒火也会突然爆发,训斥孩子一番,然后很多父母认为训斥过就算是处理完了,对于孩子来说,胡闹十次,才会受父母训斥一次,只要训斥时装聋作哑,就没有别的损失,所以他们不会吸取教训,很快又故态复萌。

   2. 挑战父母的权威,试图操控父母依从他的意愿。比如孩子吵闹要买某个物品,小时候可能是玩具,大了可能是名牌衣物或电子产品,任性的孩子会通过哭闹等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

   3. 用话语操控父母的情绪,比如孩子故意说妈妈是世界上最啰嗦的妈妈这些话,看着妈妈生气而洋洋得意。

   4. 使父母对他的行为奈何不得。比如妈妈多次叫孩子把电视关掉,帮忙开饭,孩子毫无反应,直到妈妈气冲冲地从厨房里走出来,他才慢吞吞地把电视关掉。放任管教的后果是什么,我相信大家都很清楚,不用多说。

  下面我们来看看另一种极端:太专制的管教。

        所谓专制,就是以父母说的话为准,毫无商量余地。前两年热议过的狼爸虎妈现象,尤其是狼爸,我觉得就是专制的典型,他非常独裁地给孩子制定一些规矩,比如:孩子在学校不许打篮球,在家里不许自己打开冰箱拿吃的......

这些规矩只是反映了他个人的意志,没什么道理,但是也要求孩子绝对服从。

那孩子的反应会是两种情况:

    1. 一种是不服,愤怒,怀恨,反叛,比较执着,不服从权威。也就是说,父母越用高压手段,孩子的反抗越大。这种方式管教下的孩子性格会比较暴躁,固执。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经常和人发生冲突,前两年有个案子,有人在街上因为停车问题和人吵架,控制不了自己的怒气,最后把婴儿车里的孩子摔死了。

    2. 另一个可能出现的极端是:孩子变得胆小怕事,没有主张,习惯服从,缺乏安全感。但也有些孩子的服从只是表面顺从,阳奉阴违,等长大后的某一天会突然之间爆发,找准父母的某个弱点,变得非常叛逆,和过去判若两人。专制管教中还经常会出现体罚现象。体罚可能会迫使孩子认错,表示以后不再犯错,但这往往只是表象,孩子在武力面前的屈服掩盖了问题,而且失去了真正解决问题的时机。

   体罚带来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    破坏亲子关系,以后父母难以再影响到孩子。

   2.    使孩子失去反省自己错误行为的机会。

   3.    孩子找不到自我的价值感和归属感。

   4.    孩子学会使用暴力去解决问题。

   以上是两种错误的管教方式。 

   正面的管教方式

   今天我给大家重点介绍一种既不放任也不专制的管教方式: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的特点是:

   1. 制定游戏规则,长期有效。

   体罚孩子,孩子往往会认为使自己受苦的原因是父母的权威,只要能反抗父母的权威就可以获得自由。而正面管教依据规则来建立关系,是法治,不是人治。当孩子违反规则需要承担后果时,孩子会意识到这是由于他的错误行为引起的,从而改变他的行为。

    2. 当孩子犯错时,必须立场坚定,态度温和,这和体罚不同,正面管教没有破坏亲子关系。

    3. 体罚只解决眼前的问题,正面管教更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

    4. 同时,正面管教还帮助孩子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今后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和生活。

    正面管教越小开始,孩子就越容易接受。那很多家长会问:“如果孩子已经上初中,而且有很多不好的习惯,是否就没办法了?是否就不能再使用正面管教了?我认为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就算孩子到了16岁,17岁,也不要放弃,我们可以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去解决。比如孩子对父母不礼貌,我们可以和孩子讨论,告诉他不同的行为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他如果选择对父母不礼貌,会失去一些待遇,父母也可以选择不帮他洗衣服,要求他自己准备早餐。如果孩子不理会父母的劝告,就要让他承担后果,千万不能心软,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好的行为才会获得更好的待遇,才会对自己更有利,这样孩子才会有动力去坚持好的行为。

    下面我们谈谈如何对孩子进行正面管教。

     1. 给孩子订立清晰明确的行为规范和违规后果。清晰明确的行为规范,比如说我们要求孩子倒垃圾,就要说清楚是多久倒一次垃圾,几点之前要做完,有的事不仅要有时间地点,还要有完成质量的要求。如果我们把各方面的问题都考虑得很缜密,就会防止今后扯皮的现象。

     2. 应该就孩子的年龄和成熟程度,给予商讨和选择的权力。订立行为规范的过程,5岁以上的孩子就可以参与进来,随着孩子年龄的增     长,应该让他们参与的更多,这样也体现了对孩子的尊重,孩子觉得游戏规则是由他一起制定的,不是父母强加给他的,那么他会更认同这个规则,也就更愿意去遵守。

游戏规则的内容,有很多可以协商,但也有些原则需要父母坚持,比如不能随便在外面过夜,还有的事需要孩子承担责任,或者还要考虑是否会影响到别人,比如整理房间,电视机的音量等等,父母就不能轻易妥协。游戏规则要让孩子知道:越是按规则行事,越能够获得更多的自由度,越是不配合越吃亏,这样才能形成正向的激励。

     3. 孩子所承担的后果,应该与其不恰当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相关联。比如说,如果孩子打翻牛奶,要求他收拾干净,这是与后果相关联的。我们要区分承担后果和惩罚孩子的区别,下面具体来看一下自然后果和逻辑后果。自然后果是指自然而然地发生的任何事情,其中没有大人的干预。比如站在雨中就会被淋湿,不吃东西就会饿,忘记穿外套就会感冒。再比如我和孩子约定:如果他把作业本忘在家里,我是不会帮他去送到学校的,这样他就要承担后果,老师会批评他,甚至有可能让他重写作业。对于要给孩子提供支持的父母来说,不救助孩子或对孩子过度保护是有一定困难的,很多父母都无法抵抗孩子的央求,但是如果我们不能坚持自己的计划,孩子就学不会做事更有条理,也体验不到自己能处理问题的良好感觉,以后当他有困难时,就会习惯让别人来替他解决问题。尽管自然后果非常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但是有些情况不适合采用自然后果。

     1. 当孩子处于危险中的时候。比如玩火、在马路上踢球.....

     2. 有些需要花时间训练的事。比如孩子上完厕所要记得冲掉,离开房间要记得关灯......

     3. 当自然后果会影响到其他人的权利时。比如孩子朝别人扔石子,电视机声音开太大......

     4. 当孩子行为的结果在孩子看来不是什么问题时,自然后果就不会有效。例如不洗澡,不刷牙,不做作业或者吃大量的垃圾食品,在孩子看来都不是什么问题。逻辑后果不同于自然后果,它要求父母去介入执行。逻辑后果有四个特点要注意:

    相关”是指后果必须是与行为相关的。“尊重”是指后果一定不能包括责难,羞辱或痛苦,并且应该温和而坚定地执行。“合理”是指后果一定不能借题发挥,并且从孩子和大人的角度来看都是合理的。比如孩子打翻牛奶弄脏桌子和地板,让他打扫干净是合理的,如果另外再罚孩子去多做很多不相关的事,孩子会觉得不公平。“预先告知”就是预先让孩子知道,如果他选择了某种行为将会有什么结果出现,特别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更要多加提醒。比如我们要求5岁的孩子八点半上床睡觉,最好在八点时就能提醒一下。另外,我们所订立的后果是孩子所重视,所不想失去的,他才会紧张,才会愿意改正他的行为。并且我们所订立的后果可以很快执行,效果才会好,特别是对于年龄小的孩子,他们吸取教训的记忆是短暂的。游戏规则建立后,孩子还没有养成习惯,还没有形成自我的要求,一定会经常发生违反规则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孩子不恰当的行为呢?

    1.保持冷静,不要受自己当时的情绪影响。因为父母需要建立受孩子尊重的权威形象,使孩子信任父母,服从父母的教导。如果父母的形象得到孩子的尊重,那么即使父母不在场,他也会因为父母期望的缘故,继续他的好行为。如果父母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受自己情绪的影响。那么第一难于建立受孩子尊重的权威形象。第二可能纯粹为了发泄情绪而口不择言,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2.我们要接纳孩子犯错,是犯错为孩子的学习机会。孩子可能是因为有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用不恰当的方法表达他的需求,或是不懂得处理自己的情绪,或是用了错误的方法以求达到他的目的。无论是什么情况,都是说明孩子的不成熟和应付事情的能力不足,这正是孩子学习处事的机会,也是父母教导孩子的好机会。

    3.分析孩子行为背后不同的动机和原因。给大家看一个案例:在学校休息时,七岁的孩子在看图书,给同学打扰,最后他的图书还被抢走,孩子要取回,但对方不肯还给他,他就抓起桌上的文具盒砸向对方,结果给老师责备,还约见家长。这个例子中,孩子需要学习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如何合理地取回自己的东西。用文具丢人这行为是孩子表达其不满的方式。父母处理时,要将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分开,接纳孩子当时愤怒的情绪,需要制止的是丢东西这行为。所以,在处理孩子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情绪和行为两者兼顾,如果只处理孩子不恰当的行为,而忽略安抚孩子的情绪,只会令他内心继续忿忿不平,并且觉得父母不明白他,对他不公平。所以,在处理孩子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情绪和行为两者兼顾,如果只处理孩子不恰当的行为,而忽略安抚孩子的情绪,只会令他内心继续忿忿不平,并且觉得父母不明白他,对他不公平。那么在处理时,究竟是先处理孩子的行为,还是先处理他的情绪?这要看情况。如果行为是带有危险性的,比如动手打人或扔东西,就需要马上制止。否则,比较合适的是先处理孩子的情绪,然后再处理孩子的行为。

    孩子不恰当行为背后有四个比较普遍的情况:

    第一种情况:试图获取父母的注意。

    第二种情况:展示权力,挑战对方的权威。

    第三种情况:报复心态,试图伤害对方,令对方难受。

    第四种情况:以“做不到”为借口,持放弃的态度。

    不同的原因,父母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比如孩子“试图获取父母的注意”,父母需要反思平时是否忽略孩子的感受,孩子热衷“展示权力”,父母需要反思平时是否很少给孩子选择做主的机会,孩子有报复的心态,父母需要反思是否有什么言行使孩子觉得受到伤害,孩子经常以”做不到“为借口,父母需要反思是否对孩子有过高的要求。父母在处理孩子不恰当行为时,还要将孩子的行为和人格分开,尊重孩子的人格,管教孩子的不良行为,并且保持坚定和温和的态度。

    下面我们再看一个案例:

    在公交车上,孩子坐着,父亲站累了,和孩子协商。 父亲说:“乖女儿,你坐在我腿上,让我坐吧。”小女孩不肯,父亲继续温柔地说:“乖啦,让爸爸抱你吧。不可以那么霸道呀。”小女孩继续坚持不肯,父亲用近似征询的语气,说:“做女儿要听话嘛,让        爸爸抱著你坐,好不好?”“不要!”父亲开始严厉斥责孩子:“你怎么总是这样霸道,你究竟让不让爸爸坐?”倘若孩子仍然不依,或会进一步出言恐吓:“我警告你,你再是那么霸道,信不信我打你?”或是一面责骂孩子,一面强行把孩子抱起。假若小孩号啕大哭,很多时候父母只好投降,尤其是在公共场所,为免尴尬,唯有让步。这样的情况很常见,父亲一开始太温柔了,没有用坚决的语气要求孩子能照顾体谅父母,孩子不配合以后,又采取严厉斥责的态度,两者都不能成功。正确的做法可以是:告诉孩子爸爸站得很累了,需要和她一起坐,可以让她选择两个人轮流站和坐,或者可以让爸爸坐下,然后她坐爸爸的腿上。态度温和,立场坚定。

我们在对孩子的行为做出限制的时候,孩子的反抗和不合作是必然的,如果父母将孩子的这些反应视为意料中的事,就不会反应过大,接纳孩子犯错是父母必然要遇到的挑战,这样就会比较容易保持冷静。为了避免让孩子觉得可以挑战父母的权威,父母做出承诺或决定之前需要慎重考虑,而对所做出的承诺或决定也不要轻易改变。对于制定好的游戏规则,一定要尽力贯彻执行,避免受其他因素影响。如果实在需要破例,也最好是由父母主动提出来。

    下面的案例:

    儿子跟母亲达成协议,如果在指定时间之内未能完成作业,晚上就不可以看电视连续剧。结果孩子真的没有在协议的时间内把功课完成,但由于那套连续剧是他十分喜爱的,他恳求母亲给他机会,下一回他一定会努力把功课准时完成。这个案例我就认为母亲应该坚持原则,不能破例。如果孩子已经承担不愉快的后果了,我们可以表达同情的态度,认同孩子的感受,避免负面的批评和落井下石的话语,或是否定个人的价值,损害孩子自尊心的用词。父母要做到三忍:忍口,忍手,忍心。

    忍口:不要说情绪话或是没有建设性的话。

    忍手:不要伸手协助,参与,帮忙。

    忍心:切勿心软

    我们管教孩子本身就是对孩子很好的教导,包括如何制定游戏规则,尊重不同的意见,怎么处理矛盾,父母不要轻视自己对孩子的影响,我们的行为,孩子一直是在观察和模仿的,比如父母打骂孩子,孩子长大后,就不会心平气和地处理矛盾,他们会更倾向用暴力去解决问题。

    所以父母不只是要关心现在,更要预备孩子的将来,要帮助他们培养能够使自己幸福,也让身边人幸福的品格。当孩子学习如何整理房间时,他可能欠缺了几样东西:他不觉得需要整理房间,他不觉得有动力去整理房间,他不打算花时间去整理房间,他没有整理房间的技巧。正面管教使他必须承担后果,这些后果付出的代价超过他学习整理房间需要付出的代价,只有这样他才能学会整理房间,因为趋利避害是每个人的本性,孩子也不例外。孩子需要学习承担后果,为自己的行为及所做的选择负责。并且通过承担后果,孩子学习遵从社会的秩序和规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因果关系:

    如果吃每样想吃的东西,就会变胖,产生各种疾病。

    如果对所关心的人大吼大叫,就会伤害他们,导致彼此的疏离。

    如果在职业上不逼自己上进,就会无法升职加薪。

    负面的因果关系,会让孩子惧怕后果,重视后果,这是健康积极的。

    它会使孩子转向正面的因果关系:

    如果节制饮食,坚持锻炼,我们就会拥有理想的身材,并且远离疾病。

    如果花时间和所关心的人坦诚交流,人际关系就会更有进步。

    如果每天坚持进修学习,事业上就会更上一层。

    当孩子积极种下善因,收获善果,懂得智慧地过日子,做对的选择,做对的事情,就能够过好的生活。正面的因果关系,不断让孩子尝到甜头,他们就会把游戏规则从外在的父母要求转化为内在的自我要求,从而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格,帮助孩子找到归属感和自我价值。这样孩子会成为生活的主人,拥有更多的选择,人生也将变得更丰富和自由。

   
最后,我给各位家长推荐两本好书:《为孩子立界线》和《正面管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