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雅虎复兴之殇,它真正丢失的是什么?

 孙维宏的图书馆 2016-03-11


三年前,雅虎中国关闭的一封通告引发了一场热论与唏嘘。彼时,雅虎的离开不仅破灭的是阿里建立一个超级综合性互联网提供商的可能,也预告着雅虎衰落的不可逆性。近日,雅虎正式启动出售核心业务,可以想象,断臂求存或将是雅虎最好的选择。而雅虎离开我们视线的这三年,它又都做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这是最重要的三年,也不是重要的三年


三年前,CEO梅丽莎·梅耶大张旗鼓、信心满满地加入公司。尽管面对诸多危机,但雅虎依旧是全球第五大网络公司,坐拥数十亿美元收入和数亿美元利润。在梅耶的领导下,雅虎的股票价格确实不断上涨,但大多数投资者均将其归因于阿里巴巴的股份。2014年,阿里巴巴上市之后,投资者就不再需要购买雅虎的股票,以获得阿里巴巴增长带来的收益。

 

自梅耶尔入主以来,雅虎进行了疯狂的并购,2年半时间收购40多家。雅虎曾意外获称:最活跃的非上市美国科技公司买家。但这些花费并没能给雅虎进行有效整合,反而亏损严重,2013年,雅虎斥资10亿美元现金收购Tumblr,不过在最新财报电话会议上,雅虎已对Tumblr的价值减记2.3亿美元。

 

这三年时间,雅虎的确做出了改变,但是依旧表现平平的业绩让所有人又一次对此失望。有人说,雅虎浪费了它最关键的三年,但从雅虎面临的危机来看,其实早在2001年就已经开始。

 

2001年互联网经济泡沫的破裂,即是一个结束也是一个开始。对于雅虎而言,CEO的换任没有成为转折点,但他们却错失了真正的转折点——收购Google和Facebook。之后的发展更是雅虎没有预料到的,谷歌在6年内超过雅虎,代替其成为最受欢迎的搜索服务,而社交方面,Facebook已抢先一步入主,地位很难撼动。

 

雅虎的衰落缘由它们转型的失败,而转型的失败却是因为在企业核心价值上就早已埋藏了祸根。在2013年8月19日,一度号称终生服务的中国雅虎邮箱叫停,但是这一行为并没有招来太多用户的抱怨与公诉。彼时就已说明雅虎邮箱对用户已经越来越不重要了。而且从门户、搜索到社交,互联网广告渠道的变迁,仍未让雅虎意识到增强用户价值的重要性。终于痛定思痛之后,雅虎又盲目追赶,产生的产品已经不能为用户解决不可或缺的问题。最后只能是被用户忘记,再被自己抛弃。所以,关键不在时间,而在雅虎的理念。

 



走出步差的企业文化


雅虎和谷歌都拥有共同的DNA,但是却走向了不同的道路。当1994年开发他们的第一个搜索引擎的时候,雅虎公司的合伙创始人大卫·费罗和杨致远还只不过是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专业的博士研究生。两年后,谷歌公司的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也是在以斯坦福大学博士研究生的身份在开发着一款名叫BackRub的搜索引擎。再后来,它成了谷歌的前身。拉里·佩奇的宿舍是他的公司的第一个数据中心。在1998年开始创建谷歌公司前,这两个企业家甚至还打电话给他们的朋友大卫·费罗征求意见。

 

雅虎公司在硅谷的办公室墙上张贴着一些具有古怪创意但已申请专利的发明的海报,如便携式鸟笼等。海报上醒目的标题是:如果鸟笼都可以获得专利,那么雅虎员工的全身心投入工作就可以拿出更有价值的产品。海报所推广的是被称为“概念工厂”的计划,在雅虎这家网络媒体巨擎中,需要的只是埋头默默苦干。通过概念工厂,员工需要提交一切可以提高他们公司产品的想法。

 

在五英里以外的谷歌总部,则更看重创新思维。在谷歌,要求工程师们每周都花一天时间在个人感兴趣的项目上。这种近乎强制性的要求造成Google News之类的新服务品种出现,根据Nielsen Net-ratings的数据显示,这项服务现在每个月都能吸引710万浏览者,同时也导致了社区网络站点Orkut的出现,目前它已经被整合到整个搜索网站之中。

 

当时由于两家公司都在争夺在线广告市场的主导权,所以越来越清楚的是,这种竞争实际成为了一种比试,到底什么样的合作文化才是网络公司所需要的文化:是像雅虎那样,系统化的日益趋向好莱坞式思考模式的环境;还是像谷歌那样,尽管每年都达到40亿美元的收入,还是不断在进行发展壮大?

 

这里要说明下,好莱坞式思考模式,是说时任CEO特里·塞梅尔在雅虎最低潮的时候进入到了这个公司,从以前颇受欢迎的CEO蒂姆·库格尔手里接过了帅印。他带来了严谨的作风,以及与好莱坞良好的关系。

 

如果雅虎占了上风,那么投资人将会更多的支持像雅虎公司特里·塞梅尔这样的首席执行官。他曾经是华纳兄弟公司管理人,以媒体智慧和严格指令而著称。而如果谷歌公司能够持续高速成长,那么投资人则会更加看好扎克伯格这样得益于培训和教育、充满热情、愿意让工程师比自己更出风头的技术专家。

 

“谷歌公司非常注重个人实现,并努力激发他们的潜能,而员工则获得了足够的空间去实现这一点。”流行管理读物《CrossingtheChasm(跨越鸿沟)》的作者、高科技领袖GeoffreyMoore说,雅虎曾经也是这样做的,但是在特里·塞梅尔开始掌管这个公司后,它就开始逐渐转变成一家有着严格纪律管理的更加成熟的公司,同时也慢慢开始失去了它早些年所曾经拥有的创造力。

 

在谷歌的企业文化里,领导更注重员工个人的想象发挥,会尽可能的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获得肯定的员工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自己的想法和创造;雅虎则不然,特里·塞梅尔接任后的雅虎的偏重于规中矩,他认为只要埋头苦干就雅虎可以获得成功,恰恰因为这一点雅虎失去了自己的创造力。而这个企业文化一直影响到现在。

 

谷歌一直在创造,雅虎一直在赶超。

 

“现在这两家公司最大的区别就是,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还在掌管着谷歌,而雅虎却已经走向衰落”,究其原因还是谷歌还在坚持着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的坚持创造精神吧。

 



回归媒体,是否依旧称王?


就在雅虎成立董事会独立委员会,招聘顾问正式开始启动对外转让网络门户和搜索引擎的时候,《时代》周刊的东家时代公司,表现出有意竞购雅虎。《时代周刊》收购雅虎,看重更多的是雅虎的品牌,这也是雅虎除了阿里巴巴股权之外,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就像手机行业中的诺基亚品牌,时至今日仍有许多人希望它回归,而绝大多数人初衷也是不希望雅虎消失陨落。

 

其实,雅虎不是没有回归过媒体。2009年,雅虎的搜索业务被卖给微软。担任当时CEO的CarolBartz希望把雅虎彻底变成一个媒体公司,但是直至CarolBartz卸任,雅虎仍然没有做到他们希望的第一。而对于雅虎到底是一个向外传送流量的搜索引擎,还是一个自己制造内容的媒体公司这个问题,也就被永久的封留在时间的尘埃中。

 

雅虎高级副总裁BradGarlinghouse2006年曾发表过《花生酱宣言》,他提出雅虎需要正视的问题是“我们不够专注,还不够专注。”真正做好一件事,必然需要巨大的付出,坚持的态度以及极高的专注度。专注,短时间的高密度,长时间的坚守,都是如此。雅虎就像一个乱投医的病人,一个中西药都拿来试的赌徒,赌的却是自己的未来。

 

雅虎目前仍有非常高的访问流量,但是很多都是从Facebook、Youtobe等链接过来,这也是它面临的问题之一。从早期的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到后面盲目追赶而忽视用户价值,雅虎在奔波中逐渐迷失自己。如果期间某一刻它停下来,静下心,专注自我,回归自我,他完全有改变一切的能力,仍是一代王者。时至今日,雅虎再去如此做其实也不晚,只是投资人与股东或许不再给它时间了。

 

结语


若论共性,成功都来源于一种燃烧的激情。一般而言,创始人与职业CEO的区别是什么?有无梦想,使命,激情,哲学,狼性,浪漫!而,不是其它。不是吗?具体而微的东西,都只是根部发出来的条件。失去什么都无所谓,就是不能丢失这个(根)。这是本文想带给读者的核心。


(文:凉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