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庆远《长生不老诀》

 昵称31497959 2016-03-11

     257岁长寿老人 李庆远述 养鹤轩主人 辑

    第一章 长生大道章

    长生总诀

    长生之术?其道有十。曰打坐?降心?炼性?超界?敬信?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能解此十道?始足以延龄。得此十道之精微?始足与言长生。却病延年之法?返老还童之机?皆系于是。

    打坐之道?形体端庄?合眼瞑目?此假打坐也。打坐之道者?二六时中?行住坐卧。心似泰山?不动不摇。六根不出?七情不入?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无遇不安?无入不得。能如此?不必参禅入定?便是肉身仙佛。

    降心之法?湛然不动?昏昏默默?不见万物?邈邈冥冥?不分内外?丝毫欲念不生。此是真定?不必降也。若心逐境驰?有所感念?寻头觅尾?或静有所见闻?现出无数幻象?则心生败坏?道德有损?不可不降。

    练性?如理瑶琴。促则弦断?慢则不应?紧慢得中?则琴调美。又如铸至于

    剑?钢多易折?铁多易锩。钢铁得中?则剑利矣。真旨如此。练真性者?易深体而曲解之也。

    界有三界?为欲界?色界?无色界。私欲浑忘?即超欲界。尘境浑忘?即超色界。不着空相?即超无色界。超此三界?则烦恼不生?邪魔远避。

    敬者道之根?主一无适之谓。信者决然无疑?真实不虚之谓也。能守敬信?即是圣贤仙佛。孔子曰:敬而信?以亲信。可见圣人亦从此下手。

    断缘者?断尘缘也。尘缘不断?最足蔽心。万般聪明?皆为所蒙。凡人不能无荣辱得丧之心?则机械之念生,机械之心生。则万种干时求利事作。于是乎而纭纭扰扰?尘缘绕人。心无片刻安?神无片刻定?以致促其寿命。此大忌也。古人云,弃事则形不劳?无为则心自安。勿显徳而露能?勿彰己而抑人。一切荣辱得丧之情?不系于念。一切生死老病之事?不蒙于心?则尘缘自断。古人修长生之道者?莫不如此。

    至于收心?则又进一层矣。心乃一身之主?全神之舍。静则生慧?动则昧矣。人情迷于幻境?以为真实?甘受污染?不加洗濯,蒙蔽日深?离道日远。若能日新又新?绝尘离境?虚灵空洞?不着一物。心与道合?名曰归根。归根不离?名曰定睛。归根定睛之后?其心泰然。内无所看?外亦无为?不垢不净?毁誉不生!非智非愚?利害不侵?恪守其中?恪行其常?与时常息?此为上智。夫心犹眼也?纤尘入眼?眼常不安?小事朦心?心常不定?不安不定?其病愈深?易随起随治?务令不动?调和纯熟?自得安闲。无昼无夜?行往坐卧?应事接物?着意安之?心若得定?继续安养?勿令烦恼?少得安逸?渐渐驯狎?惟益清远?此乃收心之道也。

     简事者?即凡事不宜求过之谓也。如食中珍错?衣中绫罗?财中金玉?身中名位?此皆分外玩好?足以乱我心神者?宜远避之。简事之旨?如是而已。

    ;真观?一寐一餐?损益寄之。一言一动?福祸随之。能先见者?时刻防微杜渐?而消之于无形。然事有不可废?物有不可弃者?亦虚怀受之。勿以妨心?生烦躁?自病其心。最难除者?莫过色欲。当知色由想生?想若不生?终无色事。

1/3页

    色即是空?想即是幻。心已冰冷?何事不除。有真见者?早已看破?不受其害。 故曰真观者?达人之先觉也。

    夫定者?出俗之报地?致道之初基?习静之成功?持安之事毕。形如槁木?心如死灰?无心于定?而心无不定。故称之为泰定。

    心乃载道之器?静极则道居而慧自生。慧生于本性之固有?故曰无光。因心乱而昏?心静而明。慧即明矣?勿以多智而伤定?生慧非慧?生而不用者难。自古忘形者多?忘名者寡。慧而不用?是忘名也。庄子曰,以恬养知。知生而无以知为也?谓之以知养恬。知与恬交养?而和理出其性。恬知则定慧也?和理则道德也。知不用而安其恬?而道成德备矣。知此十道?则长生之诀尽其秘。能如此?则陆地神仙不难致矣。

    养生篇

    庆远老人曰,予年二百五十?而动作不衰?人其以我为神仙乎。夫人寿之短长?元气之所禀也。元气有厚薄?不善育生者?虽禀气厚?滥用而创贼之?亦足以促寿。如烛有长短?使其刻画相同?则久暂了然。若置长烛于风中?则其烬也自速。护短烛于笼中?则其灭也必迟。养生之道?亦如是也。然上古之人百岁不为奇?寿长而动作不稍衰?今之人则不然?未及半百?则龙钟衰老矣?岂时世不同?天地浑然之气有厚薄使然也,非也?养生之道不同也。古之人?法于阴阳?调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神相俱。泰然百岁以上。不以为长寿者。职此故也。今之世? 事物繁于古?机械甚于前?其人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逆生于乐?务快其心?如此而欲其度半百而不龙钟衰老?其可得乎!

    故山野之人?恒较城市之人为长寿?盖山野之人?作息有时?起居有常?无名利之系于心?无机械之乱其神?浑然天成?如葛天之民?故可以延年也。若城市之人?饮食无节?起居无时?机械生于内?名利扰于外?而声色狗马之事乱其神?富贵荣辱之念系其心?心无片刻宁?神无片刻安?胶扰不休?故足以促寿也。陆清献公尝曰,足柴足米?无忧无虑?早完官粮?不惊不辱?不欠人债而起利?不入典当之门庭?只消清茶淡饭?便可益寿延年。此真养生之妙诀?益寿之良也。得此可以长生?不必采灵药?练金丹也。老子之言曰勿劳女形勿劳女精勿使女思虑茕茕。寡思路以养神?寡嗜欲以养精?寡言语以养气。此中妙旨?庸人忽之。昔人有论?至寿之道者?谓不外慈俭和静四字而已。盖人心能慈?既不害物?既不损人。慈祥之气养其天和也。老子以俭为宝。所谓俭者?非止财用。俭于饮食则养脾胃?俭于嗜欲则聚精神?俭于言语则气息?俭于交游?则洁身寡过。俭于酒色?则清心寡欲。俭于思虑?则蠲除烦恼。凡事省得一分?即收一分之益。和者致祥之道?君臣和则国家兴旺?父子和则家宅安乐?兄弟和则手足提携夫妇和则闺房静好?朋友和则相互维护。故易曰和气致祥乖气质虐。

    所谓静者?身不可过劳?心不可轻动也。苏志泉所谓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右而目不瞬。此精之致也。道德经五千言?要旨亦不外乎此此善养生者?所以必以慈俭和静四字为根本也。眠食之事?于此亦大有出入。食不得过饱?过饱则脾胃必伤。眠不得过久?过久则精气耗散。予生二百余年?从未食过量之食?与夫做长久之酐眠?盖以此也。且不仅此?凡细小之事?人最易急?皆足以致伤。

2/3页

    喜怒哀乐?过度则伤。谈笑食息?失时则伤。寒暖不慎?步行过疾?酒色淫乐?皆伤也。损伤之极?则可亡身。此古人之所以行不疾行?目不极视?耳不极听?坐不过久?卧不及疲。先寒而衣?先热而解。不及极饥而食?不及渴极而饮。无喜怒哀乐系其心?无富贵荣辱之动其念也。昔人曰,饥寒痛痒?此我独觉?虽父母不能代也。衰老病死?此我独当?虽妻子不能代也。自爱自全之道?不自留心?将谁赖哉?此语警惕?足以养生者圭臬?谓非得个中三味者?而能语此乎。

3/3页全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