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稻盛和夫:可口可乐和养乐多靠什么一招致胜

 mfbt 2016-03-11

定价关乎经营的死活。在制定价格时,是薄利多销还是厚利少销,可以说定价有无数种选择。

决定了一定的利润率后,销售量能达到多少,能创造多少利润,预测非常困难。

经营者必须在正确认识自己产品价值的基础上,找到销售量与利润率的乘积的最大点。为了找出这个点,定价时必须深思熟虑。


可口可乐的定价诀窍:把获取的利润用于促销宣传

先说可口可乐。我的青年时代正值日本战后物资匮乏期,当时有销售各种物品的黑市,而可口可乐也在那时进入了日本。起初它非常昂贵,我记得,与弹珠汽水和柠檬汽水等同类饮料相比,其价格高得离谱。

我第一次喝可口可乐时,觉得有一股药味儿,心想:“就这玩意儿,价格居然比弹珠汽水和柠檬汽水贵一倍还多。”再加上当时的可口可乐还是玻璃瓶装的,瓶壁非常厚,让人觉得里面的液体比一般汽水少,很不划算。因此,当可口可乐刚进入日本时,我认为它肯定卖不出去。

可结果如各位所知,可口可乐后来席卷了日本的饮料市场,转眼就超越了弹珠汽水和柠檬汽水,成为碳酸类饮料中的王者。按理说,碳酸饮料作为大众类消费品,只有“好喝又便宜”才能好卖,但可口可乐却颠覆了这样的常识。这让我惊讶不已。

后来才知道,当时,销售可口可乐的商家都能获得可口可乐公司支付的大量佣金。而且,只要商家同意,公司就会为商家无偿安装印有“可口可乐”字样的店头招牌。换言之,可口可乐公司为了让自家产品的销量超过柠檬汽水和弹珠汽水,给予了商家各种形式的激励。

在以前的夏季庙会里,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夜市摊位前放着大冰块,上面堆满可口可乐的玻璃瓶,劲头十足的年轻小伙一边大声地叫卖:“来瓶可乐吧!”一边把冰凉的可乐递给客人。摊贩如此卖力地推销可乐,甚至把嗓子喊哑了也在所不惜。仅凭这点,就能想象可口可乐公司支付的佣金有多么高。

售价高,利润自然也高,而大部分利润都用于促销宣传,比如巨额的广告费用。反观利润微薄的弹珠汽水和柠檬汽水厂商,它们既无法像可口可乐公司那样一掷千金地打广告,也无法给予零售商利益激励,最终纷纷在市场竞争中败给了可口可乐。

换言之,可口可乐的战略是“通过高售价获得高利润,并把大量利润投入到有效的促销宣传中”。我认为,这便是其成功的秘诀。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定价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并非越便宜越好,关键在于根据具体战略进行定价。


养乐多的定价诀窍:把“卖健康”作为“大义名分”

我再举个养乐多的例子。“养乐多”这个商标名取自一种名为“养乐多菌”的乳酸菌。酸奶和养乐多之类的乳酸菌饮料能够清理肠道,调整消化功能,因此被认为是有益健康的。在养乐多之前,市面上已经有一种叫“可尔必思”的饮料,它也是通过乳酸发酵工艺制成的。而养乐多却在广告文案中强调“养乐多里的活性乳酸菌能够直达您的肠道”。

可尔必思一直是大瓶装的,量多味浓。小时候,一到夏天,我的母亲经常会用水把可尔必思冲淡后给我喝。我觉得可尔必思和养乐多的味道并没有什么大差别。可养乐多装在小小的塑料容器中,价格却比可尔必思贵。

养乐多在刚推出时,我认为它没有市场前途。可尔必思已经存在,不但价格划算,而且也具备清理肠道的功能,可为什么小瓶装的养乐多反而卖得更贵?

事实证明我又预测失误了,养乐多的零售网点在日本全国逐渐铺开,遍布各个角落,养乐多公司也蓬勃发展。后来,不仅限于日本,其在巴西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也取得了成功。

日本各地都有养乐多公司雇用的促销员,促销员是清一色的女性,她们被称为“养乐多妈妈”,推着装有养乐多的手推车进行推销。养乐多售价高,因此毛利也高,公司能够向这些“养乐多妈妈”支付高额薪金。在高回报的激励下,她们自然会努力而热心地从事推销工作。

据说,在上岗前,每名“养乐多妈妈”都必须接受公司的培训。公司会教育她们:“你们的工作并非单纯地推销清凉饮料,而是推销健康理念。每天早上一瓶养乐多,为好身体加油。我们公司是向日本国民提供健康的企业。”换言之,“养乐多公司从事的是健康产业,卖养乐多就是卖健康”。之所以要对“养乐多妈妈”进行这种培训,就是为了让她们理解企业的“大义名分”。而这样的健康理念,便是养乐多定价策略的原点。


定价是企业最高管理者的职责

“定价即经营”是我一直倡导的理念,但定价并非能够一蹴而就之事。既然定价是经营的本质,那么最高管理者对于公司经营活动的各个流程(包括进货、削减生产成本等事务)都必须负起责任。不但要坚决果断地做出削减成本的指示,还要在采购资材时与供货商积极杀价,这一切都必须由社长亲力亲为。倘若社长高高在上,把这些工作全权交给负责相关事务的干部,随着产品市场价格的不断下降,公司会在转眼间出现亏损。

换言之,在定价时,必须同步思考降低成本的方法。首先要想“如何控制生产成本”,进而思考材料的采购战略——“与那家厂商交涉时,如果采取这样的方式,应该能争取到理想的报价”。只有把这些问题都想清楚之后,才能定价。如果不考虑周全,而让负责业务的干部定价,就称不上是合格的企业管理者。

——本文摘自稻盛和夫《京瓷哲学》,有删节,经东方出版社授权发布,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


继畅销书《活法》之后,季羡林先生、经济学家郎咸平最推崇的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首度解读京瓷秘籍!!!让马云醍醐灌顶的经营理念,尽在此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