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林鸡血石因产地而得名 巴林石,因产于内蒙古巴林右旗境内而得名。巴林石与福建寿山石、浙江昌化石、浙江青田石并称为“中国四大印石”。巴林石分为鸡血石、福黄石、冻石、彩石、图案石五大类。其中巴林鸡血石地子细润,透明度好,硬度较高,以冻地为主,不含“砂钉”,其血状以灵性多变而著称。目前,世界上鸡血石以中国昌化鸡血和巴林鸡血最为著名。 ▼ 巴林鸡血石带有国石“标签” 1999年8月,中国宝玉石协会在京进行首次“国石”定名活动。推选出福州寿山石、浙江昌化鸡血石、新疆和田玉、浙江青田石、辽宁岫岩玉、内蒙古巴林石等6个石种(四石二玉)为国石候选石。因此说,巴林鸡血石是带有国石“标签”的特殊、名贵石种。 5000多年前就有巴林鸡血石《兽脸》 巴林石早在8000年前兴隆洼文化时期就被发现,此后在红山文化时期、辽·契丹文化时期、蒙元文化时期等各个历史时期均有重要的巴林石器物出现。800多年前,巴林石作为贡品进奉朝廷,被成吉思汗称为“天赐之石”。专家介绍,在内蒙古赤峰市保存着距今5000-6000年的巴林石《兽脸》雕件,上面的鸡血如今依旧可见。 ▼ 周恩来总理与巴林鸡血石 上世纪70年代初,中日邦交正常化,周恩来总理在与日本代表团交谈时,获知内蒙古东部有鸡血石,遂安排人员连夜调查核实,并责成当地政府恢复开采。1978年,原国家轻工部将巴林石矿列为我国三大彩石基地之一,正式命名为“中国巴林石”。鸡血石是巴林石中最具收藏价值的品种,与浙江昌化鸡血石并肩齐名。 ▼ 日本人曾盗采巴林鸡血石 日本侵华时期,日本人凯觎我国的巴林石资源,曾令当时的伪满公署雇佣劳工探矿采石,得石颇丰。后加工成图章、墨盒之类的物件,运往日本,至今视为珍品。电视《巴林石传奇》便是讲述民国初年,巴林草原老艺人为保护国宝——巴林石“鸡血王”而与日本武士斗智斗勇的传奇故事。 ▼ 巴林鸡血石是怎么形成的 鸡血石是亿万年前火山爆发时,朱砂(硫化汞)渗透到高岭石中、地开石之中共生、交融而缓慢形成的,是极为罕见的天然宝玉石。鸡血石的里面含有辰砂(朱砂)、石英、方解石、辉锑矿、地开石、高岭石、白云石等矿物,且大部分含硫化汞等多种成份的硫化物以及硅酸盐矿物。鸡血石是由“地”和“血”两部分组成,一般认为“血”的矿物成分主要是辰砂。“地“的成分以地开石为主,也含有相当量的高岭石、明矾石、埃洛石、石英、黄铁矿等。 据地质科学测定,巴林石的形成是火山活动引起地质作用和物理变化的结果。在距今1.37亿年的晚侏罗纪时期,巴林石矿区处于白音沙那火山盆地南部边缘的火山中,火山岩浆围绕火山通道呈半环形分布,经过多次旋回、瀑发、流溢、侵入、沉积、叠加、蚀变,形成了高岭石、地开石、石英岩、明矾等矿化矿脉,从而体现了多样性的特征。地质专家表示,巴林石作为世界独一无二的稀缺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也不可能再找到第二个类似的矿山。 ▼ 巴林鸡血石通常以质地、颜色等命名 巴林鸡血石分为鲜红色、朱红、暗红等颜色,呈块状、条带状、星点状分布,有不透明、微透明、半透明等质地。在巴林石中,凡含有硫化汞即带有鸡血者,不分地、色、质,均归此类,并按质地、颜色等以红命名。比如:石头外表全部被鸡血所覆盖的,称为“大红袍”;顶部有红色,身体部分的石质通透似肉冻的,称为“鹤顶红”;石头上有红、黑、白(或黄)三种颜色相伴而生的,因为与《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关羽、张飞的脸谱相契合,所以被称为“刘、关、张”或“桃园三结义”。此外,还有芙蓉红、水草红、三彩红、夕阳红等等。 ▼ 巴林鸡血石养护有“门道” 无论是昌化鸡血,还是巴林鸡血,或者其他产地鸡血石,都离不开硫化汞成份。硫化汞经长时间受热或长期暴露在阳光下,鲜红的色彩就会因表面氧化而发黑变暗,因此一定要把表面的氧化层磨去,才会呈现鲜红的血色。所以,鸡血石的养护主要是使鸡血的红色保持鲜艳。鸡血石怕强光,所以最忌长时间在阳光或强烈的灯光下照射。实际上,品级优质的巴林鸡血石并不容易褪色,恰当的保养还会使石质越发细腻温润,提升收藏价值。 ▼ 专家为何推崇巴林鸡血石 国内珠宝玉石界专家学者对巴林鸡血石倍加推崇,他们说:巴林鸡血石“天生丽质难自弃”,在地下沉睡了上亿年,终于来到人间。到目前为止,它尚属“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阶段,它的至善、至美,千灵万秀之质是最为可人的。收藏界人士普遍认为,巴林鸡血石正式开采仅30余年的时间,年轻而品相俱佳,从长远看其价格目前仍处于低位,极具投资、收藏价值。 ▼ 极品巴林鸡血石存世不足1吨 夕阳红鸡血石是巴林鸡血中的极品,因为与“巴林石鸡血王”同出一坑,石友通常也将其统称为“血王”,目前几乎绝产,存世不足一吨,其珍贵可见一斑,有例为证:内蒙古赤峰一位收藏家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约4万元在巴林石原产地大板购得一块重约8斤的巴林夕阳红鸡血石,2013年12月有人出价至2000余万元,增值超过了500倍。 ▼ 巴林鸡血石有多少个品种 据《巴林石300问》一书介绍:现已发现的巴林鸡血石品种有34个,分别是:彩霞红、白玉红、羊脂红、夕阳红、芙蓉红、冰花红、蟹壳青、牡丹红、瓷白红、翡翠红、草原绿、金银红、水草红、三彩红、鱼子红、花斑红、花玉红、紫云红、白絮红、沉沙红、火鸡红、水墨红、冰花红、火山红、赤壁红、血纹红、蜜枣红、凝墨红、黄丹红、大红袍、紫曦冻、瓜瓤红、流沙红、胭脂红等。但在实际鉴赏过程中,少部分巴林鸡血石并不一定完全按上述分类规范命名,同时上述命名在不同的书籍和资料中,在表述上也略有出入。 ▼ 为何鸡血石有“南血北地”之说 国内玉石界一直以来就有“南血北地”的说法,通俗的解释,就是南方的昌化鸡血石血色艳,北方的巴林鸡血石地子透。这两朵鸡血石奇葩各有千秋,均是世间珍品。不管是血好还是地好,都是各具特性,各领风骚难分高下。昌化鸡血开采年代长远,文化底蕴深厚;巴林鸡血石质通灵,有空透境界,非常得值得品味、收藏和把玩。如果单就价值来讲,2007年牛克思制《昌化鸡血石雕楼阁山》以1344万元成交,而一件巴林鸡血石血王摆件紧随其后,以1207元万成交。可见昌化鸡血、巴林鸡血在业界有着广泛而相对平衡的价值认同。 可以说,在昌化鸡血枯竭的情况下,巴林鸡血石的面世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对于收藏家和石头爱好者来说,一个是旧爱,一个是新宠。 ▼ 巴林鸡血石的收藏鉴赏价值 鸡血石在治印、工艺雕刻、珍藏赏玩等领域,以其自身的价值和独特的语言构成了“鸡血石文化”。它同寿山田黄并列,享有“印石皇后”“印石之宝”的美称,为中国印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它以独特的“鸡血雕”流派成为中国玉石雕刻艺术殿堂中的奇葩;它鲜红艳丽、晶莹剔透、雍容华贵、七彩纷呈,华贵而不失朴实,艳丽而不失典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气质与精神,与儒学、道学、佛学等传统文化有深刻的联系,并极受儒、道、佛家的推崇,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 影响巴林鸡血石价格因素有哪些 通常认为,影响鸡血石价格的主要因素有三点:一是血色。鸡血以鲜、凝、厚为佳,颜色越鲜红越艳丽则越受追捧,而品相一般的鸡血石价格就大打折扣。二是血量。鸡血石讲究血量不仅要多,而且要分布集中,一般一块石头含70%的血量即被认为上品,70%到80%之间被誉为“大红袍”,80%以上为极品鸡血石。三是血形。巴林鸡血按形态可分为片红、条红、斑红、点点、团红等数种,血形评价以“血”在石“地”中的分布特征为据,若如云似雾,构成抽象的图形,则价值倍增。除上述三大因素外,影响鸡血石价格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印章的规格、石头的外观形状、地子的品质等等。 ▼ 巴林石鸡血王价值几何 巴林“鸡血石王”自然形,高51厘米,宽34.5厘米,厚24.7厘米。形似宝塔,巍然屹立。此石为牛角冻地,血色鲜红且集中成片,晶莹欲滴,点点入石。无论质地、纹理、血色、光泽,凡上乘石料所具有的优秀品格都集“鸡血石王”于一身,堪称世界一绝!其石质地温润坚实,石上斑斑血迹聚散有致,红光照人,犹如红霞映月,锦上添花。此石现藏于巴林石博物馆,为镇馆之宝。“鸡血石王”的估值走势,通常是巴林鸡血石价格的“风向标”,以下是其近几年的估价脉络: 2000年,“血王”估值约3700万元; 2002年,台湾商人欲以亿元购“血王”; 2007年,“血王”估值约2亿元; 2011年,“血王”在呼和浩特亮相,升值至4亿元; 2014年,“血王”市值约为6亿元人民币。 ▼ 巴林鸡血石拍场表现及原石价值 2010年10月西冷印社秋拍的一方巴林鸡血石章以168万元成交。2011年西冷印社中国印石拍卖专场中有33方巴林石印章上拍,总共有17方印章成交,成交率超过50%,其中一对巴林白玉地鸡血石章以318万元成交,一方巴林藕粉地鸡血石章估价120万元,最终以210万元成交。 2014年7月24日,巴林石矿山11.5公斤鸡血石原石拍出668万元,均价约58万元/公斤。而另一标18公斤鸡血原石,成交价900万元,均价50万元/公斤。 【寿山石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