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会心不远——清高宗的诗文,书法和宋代瓷器(上)

 天宇楼33 2016-03-11

爱新觉罗·弘历 (1711年-1799年),清代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弘历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文化建设的政策并指示编了很多有价值的书。他开博学宏词科,招纳天下人才,下令征求书籍,弘历汉文水平很高,能诗善画,精于骑射。弘历武功赫赫,在镇压边疆地区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绩,巩固了多民族的清帝国。弘历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庙号“清高宗”,谥“纯皇帝”。 


而这位因为小说,电视剧以及各种民间传说而妇孺皆知的皇帝,尤其喜欢作诗。其言“若三日不吟,辄恍恍有如所失”,一生诗作甚多,一共四万两千余首,平均日做两首。当然了,其中有些也是他人代笔。乾隆的诗作,内容庞杂,仅咏瓷诗一项,就达到两百余首。这些诗多镌刻于宫廷内府秘藏的历代名窑珍品上。宋瓷乃是乾隆皇帝赏悦之物,在他吟咏清雅,抒发情怀时,往往不忘了对此书上一笔。


周尺将盈尺,宋瓷方是瓷。

晨星真可贵,劫火未曾亏。

薛暴宁须议,完全以足奇。

穆然陈绨几,独切水圆思。


此诗刻在一个汝窑的盘子上,署“乾隆戊戌仲夏御题”,铃印“会心不远”“德充符”,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汝,定,官,哥等宋代名窑瓷器,清俊秀雅。晚明文震亨评价“便于清玩”“以备鉴赏,非日用所宜”(《长物志》)乾隆吟咏的,多事传世宋瓷中的佼佼者,如汝瓷中最著名的一件,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纸槌瓶,上有“奉华”二字。


乾隆对宋瓷的吟咏,表现出一种搜罗奇珍的心理和占有的快感,但同时他又对宋瓷先天的缺陷如所谓的“髻垦”(形体歪斜)和“薛暴”(破裂)等又一再提起,好像颇有微词。在中国古史传说中,制陶乃圣人之作。《周礼·考工记》云,凡陶瓦之事,髻垦薛暴不入事。”对此,乾隆皇帝显然有“会心”。 

到了乾隆皇帝的时代,瓷器已经成为一种奢侈的特种工艺,成为皇权的象征。这不难看出乾隆“以陶比德”的帝王心理。台湾学者谢良明先生认为,乾隆以圣人自居,借完美无瑕的瓷器极力推行他的“至高德行”。深受汉文化浸染,自命“书生”的乾隆,又嗜古成性,他需要的是既奢侈又精致文雅的物质与精神双重享受。从各类题诗中可以看出,乾隆对宋代各窑口的工艺特点都相当熟悉。一些行话术语在他笔下信手拈来,诸如“修内司”,“邵局”“挣钉”“铁足等等。他视宋瓷“大璞”“古香”“朗润”等等,认为宋瓷“怡情”“传趣”,这正显示出他优雅的情思和清赏的意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