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诗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上)

 老刘tdrhg 2016-03-11
       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喜欢写诗的人,也有很多喜欢读诗的人。然而,在现代网络发达的今天,人们慢慢不喜欢读诗了,读诗的人基本上只限于写诗的人 发生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很多,表面上看是由于诗人的浮躁、表现欲、权利欲和狂妄自大造成的。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还与诗人们的文学素养有关 由于眼高手低,思维混乱,根基浅薄,自己都不知道诗歌是个什么样子的,该怎么写。所以写诗时只好一涂鸦,乱写; 二让人看不懂,借以装高深;三分行,以为分行就是诗。这样写诗能出佳作能让民众喜欢读诗吗? 诗人的浮躁、表现欲、权利欲和狂妄自大是由社会或时代造成的,我们无法扭转这一现象。但加强自身的文学根基和素养,我想,做为单独的诗人个体,是应该可以做到的,这就是本文想要达到的目的 。本文只是想就诗歌创作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做个归纳,至于更进一步的写作技巧不是本文所要叙述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是因为我在读诗及和诗人们的交往过程中,发现诗人们普遍缺乏基础知识,甚至到了让人极其惊讶的地步,而文学根底深厚的人就如凤毛麟角,所见不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丈高楼需要坚实的基础,基础坚实了,还怕写不出好诗吗?

一,韵、音律和韵律

  谈到写诗就不能不谈韵、音律和韵律。因为它们是诗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韵和音律合称韵律。可以说,没有韵律,就没有诗歌的神,没有韵律,诗歌就不可能发展到今天,恐怕早就被文取代了。 在这里不得不简单地说说诗歌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这样我们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什么是诗。 公元前4500年前的黄帝时期,有个叫伶伦的人,截竹十二段,按音之清浊吹奏十二音,以此发明了音乐,所以伶伦也被后人称为乐祖。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慢慢地学会了合着音乐而歌,也就诞生了最初的歌词。歌词被人整理成文字后就成了诗。诗经就是被整理的歌词 。通俗一点地说,“风”,就是山野民间的歌词。“雅”是流传于上层统治者内的歌词。而“颂”呢,则是国家奠祭用的歌词。 因为诗经的缘故,后人就把歌词称为诗,而诗则开始脱离口头传唱,游走于吟唱和纸墨间了。 随着诗歌艺术的提高和审美意识的提高,人们发现,如果在适当的句末用上相同或相似的声音,不但能使歌或诗更易于吟唱,更和谐优美,而且还更利于记忆,于是韵就在不知不觉中诞生了。 以后,韵随着语音的变化而变化,始终没有自然地消失。在实践中,人们还发现在句子中以适当的声调变化,再配上适当的词和词组的变化,可以使歌或诗更富有节奏感,更易上口,所以有了音律的讲究。 韵和音律结合在一起,就称为韵律,而韵律的存在是诗具有优美神韵的必须条件。 韵律在祖国诗歌中已自然地存在了几千年,促进了诗歌的发展。而韵律在诗歌中的消失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发生的,是被人为地消失的,随之而来的是诗歌的衰亡,是人们不再读诗。就是写诗的人大概也不到80年代以前的十分之一。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给诗下一个定义:诗是能唱易记的、讲究韵律的文学体裁。
  不过,由于我国的音乐已由宫商角徵羽的五音发展到引进的西洋音乐的多来米发七音,音律的作用在现代诗中已不太重要了,但韵的作用依然存在,而且还是非常重要的。试想,没有美感的声音能给人留下美的享受和深刻的印象吗? 有人说西洋诗歌不压韵。错了,你那是误解,那是翻译惹的祸,至少在80年代以前,外国诗歌都是压韵的。即使你不懂外语,但只要懂韵,都能听出外语歌和诗歌的韵来。

二,修饰 
诗歌是门语言艺术,因此少不了修饰 没有修饰,一首诗歌就是干巴巴的,绝对没有感染力,那样的诗歌谁都会写,就象谁都会穿衣服一样,但那种穿衣只能说是蔽体,而不能说是得体有个性。 但修饰过分了,或修饰的不得体,那种诗歌也是很难读的,就象一个人拿墨和油彩在脸上乱抹,不吓死人就算难得了。现在,有些人反对诗歌的修饰,认为诗歌该干净,于是诗歌就如同小学里的看图说话一样干巴巴的,毫无诗意可言 还有一类人,他们是胡乱修饰,写出来的东西谁也看不懂,连他们自己都说不知道写得啥,这种诗歌被称为疯言呓语一点不为过。
  修饰的手段主要是描写、比喻、夸张等,这里就不细说了。

三,比喻 
其实,比喻是该放在修饰一栏内讲述的,因为比喻是修饰的一种手段,但因为修饰是纲,可以贯穿于诗歌的赋、比、兴三个阶段,而比喻是目,主要存在于比的阶段,所以这里就单独归纳了。 比喻的方法和分类有很多,按照不同的分类大致有:明喻、暗喻,物喻、景喻、情喻、典喻、借喻、拟人、拟物等等,当然,夸张也是比喻的一种。 比喻的作用是通过比喻,把诗人想要表述的东西含蓄和艺术(或巧妙)地表现出来,使诗歌不过于直白,能让人慢慢品味,借以增强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比如我的《听风》里有: 于是,
  你挟着唐朝的诗篇,
  从高加索山脉,
  飞翔到海之央的吕宋。
  你在亚细亚歌唱,
  在阿拉伯跳舞。
  你把五千年的豪放,
  谱成人间辉煌的浪漫。 
这里就运用了景喻、物喻、暗喻和拟人等比喻手段,形象艺术的表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宽广深厚及其对世界的影响力。 而同首诗歌中的:
 你望着阿里山的晨霞,
  流下了相思的泪。
  你悄悄地对我诉说你的梦,
  我被你震撼。
  我将杯中的酒,
  撒向天地。
  让那深情的酒香,
  追随你畅游五洲四海,
  向世界宣告你我的梦想。
这里用景喻、物喻、暗喻、情喻和拟人化等比喻手段,述说了我对解放台湾的心愿和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决心。这样处理后,不但诗歌美了,感染力强了,而且也有了品味的愉快。 整首诗我们看不到,听作者的吧,人写的自己分析肯定没错的 由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通过正确适当的比喻,可以使诗歌变得更美,更耐读,更有感染力,因此也就更具有力量和厚度。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如果乱用比喻,或比喻用的不恰当,都会使诗歌逊色不少,甚至晦涩难懂。所以,运用比喻要做到准确、形象、生动和恰当,缺一不可。 另外,我们常讲的意象是什么呢?通俗地说,意象就是为构筑意境所用的物像,可以归类于物喻和景喻。

四,语法
 说到语法,有人说写诗还要语法吗?我说要!不懂语法,你连话都说不畅,还谈什么写诗呢? 有人又会说啦,这年头大家的文化程度都不低,还不懂语法?那我要说了,你没看见很多人连口语化的诗歌都写不好吗?他们的诗歌一看就知道语法没学好,一个句子都会写得乱七八糟没有条理,让人看半天也不懂。 在好几个论坛,我都见过有人说弄不清“得”“的”“地”该怎么用,哀叹说这三个字真难用啊。这不就是不懂语法的证明吗?写诗的人很多人不懂语法,写诗评的人也有很多人不懂语法,于是不知道该怎样表述自己的观点,所以写出来的东西让人如入五里雾中找不到南北。 语法很难学吗?不难的,初中文化就该懂了,不就是“主、谓、宾、定、状、补”六个基本句法吗?懂了这六个基本句法,就会变化了,再知道一个倒装句和复合句,大概问题差不多都解决了吧。比如“得”“的”“地”三个字,“得”用在补充谓语上,如干得好,说得对;“的”用做定语修饰名词,如我的书,你的自行车,他的东西;“地”用做状语修饰谓语,如努力地工作,好好地学习等,这不是很容易解决吗?所以一个人若想写诗,请先把语法复习好,几小时就够了吧。

五,标点符号
  有人说写诗还要标点符号吗?我说要!我们拿本诗集给人看,人们一看到诗歌没有标点符号,眼睛就射出鄙视的光芒,“连标点符号都不懂,还写什么诗?”这种话我听过好多回了,我都替这些诗人悲哀。 因为没有标点符号,人们就轻蔑地把书一丢,不看了,还会说几句讽刺话,让我感到羞愧。 标点符号不仅仅是诗歌的门面,它在诗歌中有很大的作用。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能把诗歌中的感情语气淋漓至尽地表现出来,还能协助音律把握住节奏。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不用标点符号呢?有的人是初学写诗时,看见别人都不用标点符号,以为诗歌就这样,再说这样写也容易混,于是照葫芦画瓢,时间长了也就习惯这样写了。还有些人是不知道该怎样用标点符号,就混吧,所以就不用标点符号了。还有一部分人是会标点符号的,可是诗写不好,一用标点符号就明显暴露了诗歌语句上的缺陷,只好把标点符号舍去,以求蒙混过关。 不用标点符号了,很多人就把诗歌写成如下形式:
   ******* **
   *********
第一行的最后单列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是什么呢?是心虚的表现!因为没了标点符号,诗人怕别人读不出自己想要的节奏或语气,只好以这种怪胎的形式表现。说实在的,这种表现方法也常让民众鄙视,因为我多次听到大家对这种排列方法的指责和嘲笑! 现在,我单位一些人只看我的诗歌,对诗集上的其他人的诗歌不瞧一眼。我并没有为自己高兴,而是感到悲哀。仅仅因为不用标点符号和采用怪胎排列,就让诗歌陷入尴尬之地,悲乎?
  诗人们,你们就没有勇气使用标点符号吗?
 
六,字法、句法、章法
字法、句法和章法是写诗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法之一。掌握了这种技法后,自然能让诗歌亮丽起来。下面我们就分别归纳这三种方法。
字法:顾名思义就是用字的方法,这是诗歌(含散文诗)独有的方法。一般在动词中使用,偶尔也会在付词中使用。举例如下:
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曲*王维)
   本来喝酒的动词有“喝”、“饮”等,但这里用了个本不相干的“尽”字,这个字在这里表现的是一种行为状态,它让人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状态,使整首诗都活了。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白居易)
  这里的动词“胜”是不是让整首诗一下亮丽起来呢?答案是肯定的。
   3,于是我被锁进香山的诗行。(琵琶行*九江王静)
  北残的点评:......,“锁”字的运用,更是使人显得愁肠百结。
  句法:句法的作用就是用合理巧妙的方法组织句子,使诗歌更富于诗意和表现力,能更好地表现诗人的情感和意愿。比如:
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白居易)
   采用江花和江水的颜色来组句并对仗,抓住了春天早晨最美的特征,结果使整首诗歌美到及至,也使江南的景色美到及至。
2,我将千古情思,
   编成一曲曲情歌,
   向遥远的你,
   唱了一遍又一遍。
(穿越古今的爱*九江王静)
   这里先用一曲曲,然后用一遍又一遍,既在节奏上做到快慢有节,又使情感显得温柔而执着,寥寥几句话就让诗歌更深沉浑厚缠绵。
   上面揭示的就是句法的作用。
章法:章法是指诗歌的整体布局,也就是讲究怎样开头,怎样展开,怎样结尾,诗眼放在哪里的布局技法。章法是所有文字作品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法。诗歌的布局合理了,整首诗歌才能给人清晰的美感,才能使诗歌更合理更有力量。如果布局不合理,既不能正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愿,还会使诗歌不完整或者混乱。我们常说这首诗没写完或写得太乱了,就是不懂章法造成的。 

七,风格、立意和出新
凡是写作,都要注意风格、立意和出新的问题。写诗更要注意这类问题。 一般写作初期,诗人免不了模仿别人的作品去写,这是无可非议的,也是必然的阶段。但是,当你有了一定的写作经验和能力后,就该有自己的风格了,风格主要与自己的性格和经历有关,其次和自己所师对象的风格有关。但前者即内因是最主要的。 一般来说,学习与自己风格相同或相似的人的作品进步会快些,而学习与自己风格相反相异的人的作品进步就会慢些,所以,在选择老师和学习作品时就一定要小心,要有主次之分。这里的主次之分的含义是,不同的风格的作品都该读,这样能丰富自己的知识,并能博采众家之长。 光学一家,到一定程度后就很难提高了,但重点还是在自己最喜欢或和自己风格最相近的那一家上。比如,我性格豪放刚毅,也很浪漫,所以就把学习的重点放在李白王维苏东坡的诗作上。但我又是个很细心的人,我的生活经历又使我具有多重性格,所以我也学习婉约派,如李清照等,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我的诗风很独特,既有大气豪放浪漫的一面,也有婉约温柔的一面。 这里要说明,各人的风格有不同,但各种风格各有自己的特色,没有高下之分,不要为了别人或作品的名气去追求与自己本身特点不同的风格,否则只会落个南辕北辙邯郸学步的结局。 

立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常被人忽略的问题。立意好的作品给人看了很舒服,也能感动人。而立意差的作品效果相反。立意不一定要很高,但一定要很纯,要善,要和,在写爱情诗的时候你就不能拔高到政治高度上来吧。 有些人写诗,因为心里有气,比如失恋了,于是在诗里就流露出一种怨气,甚至是恨,这就是立意不好。还有对社会对工作等的不满,用那种愤恨刻毒的语言去写,这种立意也不好。立意不好的作品力量不会强大,感染力当然小。比如我写失恋,就从没有那种怨恨、那种怨天尤人的情绪,所以常让人感动,特别是那些失恋的人被感动的更深,所以光为这类诗就交了不少朋友。 还有,我写的关于解放台湾的心情的诗歌,甚至:
   “拔出利剑,
   熊血如喷泉汹涌。
   敌人的头颅,
   是我喝酒的碗。” 
这样的诗句,也只有豪气而无杀气。再如岳飞的“满江红”,也是只有壮气而无杀气。我们再看看毛泽东的诗,也是充满了豪气而无半点杀气。再看诗圣的三吏,有满腔的悲愤,却无杀气。这些都是立意好的例子。可以说,立意好了,诗歌就亮丽三分,立意不好,诗歌就减色三分。 
出新,对于写作特别是发表作品来说,是一个较难跨越的关坎,但又是必须跨越的关坎 这首先是因为人们都有个喜新厌旧的阅读心理,如果你的作品让人觉得太熟悉了,是那种经常见到的版本,阅读的兴趣就会减少,还谈什么感动人呢。还有就是你投稿的时候,编辑也会觉得没有新意而拒用。 记得80年代的时候,我单位的文学创作活动搞得如火如荼,但是,除一人在报纸上发表过一首散文诗外,只有我一个人在各种刊物上发表作品。大家常问我诀窍,我就说两个字:“出新”。 有一位同志好几次拿作品给我看,问能不能发表。他的作品从技巧上来看是不错,也很有文采,大家也都说好,但我的回答是发表不了,为什么?因为无新意。他说,你们(包含编辑)都不理解我,都不理解我的作品,我只好苦笑。结果他每次的投稿都是石沉大海。这里可以看出,出新是道难越的坎,但又是必须跨越的坎。 
出新分两大类,第一是意义上的出新。比如某件事情被很多人写了,而你从不同的角度挖掘出新的意义,这种出新是最难而又最高明的出新。
第二种是写法的出新,这种出新用得较普遍。比如我80年代发表的散文《仙人洞》就是因为角度出新和写法出新才给报纸采用的。 我的诗歌基本上都是用写法出新这种方法的,比如: 
   都说时间是把铁锤,
   能把一切砸个粉碎。
   我的相思是柔韧的,
   被时间砸了很久,
   没被砸碎。
现在,很多人写诗一昧地模仿,缺少自己的风格,就更别谈出新了。我看过很多的类似句子从这个人的诗歌跳到另一个人的诗歌中,不断地串联,比如:左手怎样怎样,右手怎样怎样;预谋了什么什么;一滴泪,等等等等。诗歌可以用普通的句子组合成各种优美的诗句,用不着用别人用过的特殊句子。特殊句子你怎么组合都俗、都是拾人牙慧。当然,我不反对引用句子,但引用和模仿是不同的事情,结果也不相同。 我们看一下我引用的句子所起到的作用:
   你吟声声慢,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我唱燕子楼,
   相思一夜情多少,


   地角天涯未是长。


燕 子 楼

  燕子楼是徐州的一处著名古迹。唐贞元年间,朝廷重臣武宁军节度使张 (张建封之子)镇守徐州时,在其府第中为爱妾关盼盼特建的一座小楼,因其飞檐挑角,形如飞燕,且年年春天南来燕子多栖息于此,故名。 

燕子楼典故

  “徐州故张尚书有爱妓曰盼盼,善歌舞,雅多风态,余为校书郎时,游徐,泗间。张尚书宴余,酒酣,出盼盼以佐欢,欢甚。余因赠诗云:‘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一欢尔去,尔后绝不相闻,迨兹仅一纪矣。昨日,司勋员郎张仲素绘之访余,因吟新诗,有《燕子楼》三首,词甚婉丽,诘其由,为盼盼作也。绘之从事武宁军(唐代地方军区之一,治徐州。)累年颇知盼盼始末。云“尚书既役,归葬东洛,而彭城有张氏旧第,第中有小楼名燕子。盼盼念旧爱而不嫁居是楼十余年,幽独块然,于今尚在。”余爱绘之新咏,感彭城旧游,因同其题,作三绝句。

  燕子楼
  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张仲素
  满床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
  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
  北送柏锁愁烟,燕子楼中思悄然。
  自埋剑履歌尘散,红袖香销已十年。
  ——张仲素

  钿晕罗衫色似烟,几回欲着几潸然。
  自从不舞《霓裳曲》,叠在空箱十一年。
  ——白居易
  适着鸿雁洛阳回,又睹玄禽逼社来。
  瑶琴玉箫无意绪,任从蛛网任从灰。
  ——张仲素
  今春有客洛阳回,曾到尚书墓上来。
  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

声声慢和燕子楼都是词牌名,我这样引用这两首词的诗句,既无模仿的痕迹,又使诗歌变得意味悠长。这就是模仿和引用的区别。爱模仿的人是无法使自己的诗歌达到一个较高层次的。
 

八,通俗、直白、含蓄、直抒胸臆
写诗首先要通俗,通俗的意思就是大家都能懂,至少在第一时间内要让人懂个大概。让大家不懂的诗歌不是好诗歌。
但通俗不是直白。 直白的含义是指诗歌不加修饰地抒发感情,缺少赋比兴诗歌三要素中的比。直白的诗歌是让人嚼蜡的诗歌,让人读着无味,这样的诗歌既无艺术性,又缺乏感染力,是写诗的大忌,应该尽力避免。 
含蓄的含义是不直接写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意思,而是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段(比如整体的意境或具体的比喻)来表示,要人去品味。含蓄不是让人在第一时间不懂而去品味,而是在第一时间能初步懂或感觉到的基础上去品味、去进一步地理解。所以,以为蒙胧或让人难以理解就是含蓄的理解是错误的。 我们举几个例子说明什么是含蓄:
   1,三十年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
   (满江红*岳飞)。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进酒*李白)
3,今天,
   你望着阿里山的晨霞,
   流下了相思的泪。
   你悄悄地对我诉说你的梦,
   我被你震撼。
   我将杯中的酒,
   撒向天地。
   让那深情的酒香,
   追随你畅游五洲四海,
   向世界宣告你我的梦想。
   (听风《二》*九江王静) 
这样既让读者懂,又让读者品味的手法就是含蓄 含蓄不防碍直抒胸臆,直抒胸臆是在含,蓄的基础上类似于直白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比如岳飞的《满江红》,李白的《将进酒》、《赠汪伦》、《把酒问月》和《明月思》等。 在诗歌写法上,要做到既通俗又含蓄。通俗是让人能懂,含蓄是为了把诗歌所要表现的东西通过人的品味,表现得更宽广深厚,更有美感,更有艺术性和感染力。两者结合才是诗歌的正确写法。

九,微型诗、组诗
微型诗是指不超过三行的小诗。我是上世纪80年代接触微型诗的,那时刚刚兴起。一次在江西省谷雨诗会上我朗诵完三首微型诗后,在礼貌的掌声中走回自己座位的途中,突然莫名其妙地感到面孔发热。坐下来后,恍惚中觉得我虽然发表了不少微型散文诗,但微型诗不该是我努力的方向。 微型诗因为容量太小,很难表现作者的感情,而且艺术价值不大,是一种偷懒的或说是混的写法,所以我毅然停止了微型诗的创作。2006年一时心血来潮,写了十九首微型诗,只是作为玩耍写的,所以又不再写了。 我不主张写微型诗,但是既然有人写,还是讲讲微型诗的写法。现在一些论坛上有不少人写微型诗,但普遍不知道怎么写微型诗,所以写得要么象口号,要么象定义或解说,干巴巴的毫无诗意可言。其实,微型诗也是诗,也是表达情感和志向的艺术表达方式,这点提醒写此类诗的诗人注意。 有人说三句诗要表达情感志向岂不是天方夜谭,我说不是,写得好了是可以做到的,比如我的:
   1,琵琶行
   千年的琵琶弹尽了泣血的相思,
   却留给我断弦的凄凉,
   于是我被锁进香山的诗行。
   
   2,斩情思
   面对绵绵情思,
   我拔剑出鞘,
   剑脊却在相思中折断。
不过,微型诗的表达力弱了,还不如好好写首正经八板的诗来的有意义。
   组诗,是指一系列以不同的重点或角度来写同一个主题的诗歌,典型的如长征组歌。
组诗的特点是:
1,有同一个主题;
2,各首写作的角度或重点不同;
3,每首都能独立成诗。 
组诗常见的错误有:
1,没有相同的主题,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这样写的人是没有弄懂什么是组诗,如果你写的主题各不相同,可以以一首为题,再加上(外*首)就行。 2,写重了,这样写毫无意义,重复累赘是写诗大忌,不如整理一下,突出重点,或从不同的角度去写;
3,很多人的组诗不能够独自成诗,如抽出其中一首,则是不完整的片断。犯这种错误的人是因为想写诗,但无法把自己的想法完整地表现出来,于是只好把自己想到的片断分别纪录下来,用1234串起来。 我们用画龙来说明组诗的写法。
写组诗就是用不同的画面来组合成龙的形象。比如有的是画龙须,有的是画龙尾,有的是画龙爪,有的是画龙首,还有龙鲮,龙身等等。
1,组题就相当龙;
2,每首诗不同的角度或重点就相当于龙的各部位;
3,每首诗必须是完整的,相当于龙的各部位必须是完整的。有了2,3才能有完整的龙。 比如我的《静月思----献给我的爱》就是典型的组诗: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关键词:床前、明月光、疑、霜、举头、明月、低头、故乡。
 主题:相思。
  要求:真正的组诗,每首独立成诗。衣部韵一押到底。节奏舒缓沉稳。基于母语的朴实自然的富于诗意的现代诗。
  
  《床前》
  有一种妩媚,叫做美丽。
  有一种温柔,幸福甜蜜。
  你说:“你已经嵌在我心里。”
  爱你,相思就成了影子。
  每一个夜里,你都站在床前,
  对我脉脉含情地注视。
  《明月光》
  扬扬洒洒,洒下的是相思。
  我的梦被照亮,
  里面有翩翩起舞的佳丽。
  一种爱,缠绵了不知多少世纪。
  月光说:
  幸福如你,痛苦如你!
《疑》
  面前就是东篱,
  可是菊花在哪里,
  蒹葭和白露在哪里?
  这里没有魏晋风度,
  没有唐宋文采,
  只有我千年的叹息。
  
  酒壶里没有酒,
  倒出来的只有相思。
  太阳失踪,月亮不见踪迹,
  我再也找不到自己的影子。
  
  今夕何夕,我在哪里?
 《霜》
  寻寻觅觅着你的身影,
  浅吟低唱着我的情诗。
  紫燕南飞,捎去我的相思。
  西风正瘦,在为我们叹息。
  
  桂花凄然飘落,
  悲伤着你我的身世。
  以梦为马追逐时光,
  缩不短千山万水的距离。
  守望,让我们相思的泪,
  落地成霜,寒凝万里。
《举头》
  当相思淋湿枕头,
  就让我推开窗,
  让你的清辉洒进房里。
  
  举头望你,
  我就会成为一尊雕像,
  在幸福里沉迷。
《明月》
  打马江南,带着琴剑,
  撒一路相思。
  清风孤影,只有你默默陪我。
  你说历史孤独了我,
  我也孤独了历史。
  你说要陪我走完所有的日子,
  不叫爱只在我梦里涟漪。
  
  知道吗?
  我一路的情歌都是为你而唱,
  歌韵已镶成满天星子。
  即使你在遥远的天际,
  我也要用坚定的脚步,
  丈量到你身边的距离。
《低头》
  32开的纸,
  码放跌宕的平仄,
  荡漾唐宋的诗韵,
  挤满我的相思。
  
  你羞涩地翻看诗集,
  一低头的刹那,春光泛滥,
  让我的王国,一病不起。
《故乡》
  故乡在远方,也在梦里。
  思乡的歌,就像海涛,
  在我心里冲击。
  该回故乡了,清风明月中,
  收拾好回乡的行李。
  
  可是故乡没有你,
  你的身影在烟山云水里。
  脚步,不知不觉中,
  追寻你的芳迹。
  
  故乡,请原谅忘记归乡的游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