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怀念我的朋友考琳·麦卡洛

 昵称14979747 2016-03-11

  作为享有国际声誉的大作家,考琳·麦卡洛对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的读者情有独钟。她在为《摩根的旅程》撰写序言的同时,还签名赠给我她刚刚出版的《呼唤》(The Touch)。她说:“《呼唤》里有一个重要情节,介绍了19世纪中国人在澳大利亚金矿的生产、生活状况。其中一个主要人物是中国人,希望中国读者喜欢。”我没有辜负考琳·麦卡洛的重托,《摩根的旅程》还未出版,便开始翻译《呼唤》,2006年3月,该书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翻译过程中,我被这部被誉为“《荆棘鸟》姊妹篇”的家世小说与爱情传奇深深打动。时至今日,在我翻译的50多本书里,《呼唤》依然是我的最爱。而考琳·麦卡洛在该书中表现出来的对中国人民的美好感情,更让我感动。我惊讶地发现,虽然近年来,由于多元文化成为澳大利亚社会发展的主流,澳大利亚文学中的华人(包括清朝末年到澳大利亚淘金的华人)形象,并不鲜见,但是像考琳·麦卡洛这样对曾被白人种族主义者踩到脚底的澳大利亚华人全方位的赞美与歌颂绝无仅有。考琳·麦卡洛不仅由衷地赞美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善良、正直,而且作为医学家,她对中医、中药、中餐,乃至中国功夫,也都推崇备至。在她的笔下,所有中国人从心灵到外表都非常美丽。在这本书里,她精心刻画了一个被奉行“白澳政策”的殖民主义者送上绞刑架的、名叫玉的中国姑娘:

  ……玉坦然微笑,深棕色的大眼睛里没有丝毫恐惧,更没有后悔。玉表现出一种发自内心的幸福之感。

  ……玉穿着黑裤子、黑褂子,被带了出去。她长发盘起,在头顶挽了一个髻。从天而降的雨水似乎一点儿也没打搅她。她看起来那么安详,稳稳当当地走着。没有牧师到场。玉拒绝这种精神上的抚慰。她坚持说,她没有洗礼,不是基督教徒。

  ……“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被判绞刑的人这样勇敢。”狱吏对站在身边的亚历山大说。

  《呼唤》出版后,其影响虽然不及《荆棘鸟》,但也一度颇为畅销,为中国读者,特别是年轻读者所喜欢。

  因为真诚、善良,考琳·麦卡洛便特别善于体察人情,善解人意。她深知译者的艰辛,不止一次对我说:“非常感谢你把我的文字和思想翻译成另外一种非常不同、也非常艰深的语言。”2013年,她又把出版不久的自传《没有烦人琐事的生活》(Life Without the Boring Bits)郑重地签名寄给我,希望我能翻译成中文在中国出版。作为“国之瑰宝”的考琳·麦卡洛一直拒绝撰写自传,但近年来,她被病痛折磨,苦不堪言,也许预感到来日无多,终于忍受着疾病的折磨,为读者奉献了这部剖白心路历程、撰写人生体验和写作生涯的自传。在该书中,她回忆了童年及青少年时代对她一生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描述了她性格古怪、近乎残酷的母亲以及为逃避苦难、背井离乡的父亲对全家人命运的影响。

  考琳热爱生活。她为生活而哭,为生活而笑。她的自传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她作为一个神经病理学家和著名作家对新知识的渴求以及对外部世界的探索。作为一个享誉世界的作家,她对自己的写作过程从来秘而不宣,但是在自传里,她毫无顾忌地披露了自己创作生涯的酸甜苦辣。

  这部自传既有趣味性又有学术性,普通读者和专业人士都能从中获益。有评论家说:“《没有烦人琐事的生活》会给世人怎样的启迪?那就是:尘世之上、尘世之下、尘世表面,任何东西都不可能让善良之心消沉,更不要说把他毁灭!”

  而今,考琳·麦卡洛已经离我们而去,但是她的善良之心,她精心创作的包括《荆棘鸟》《呼唤》《摩根的旅程》在内的佳作,将永远陪伴着读者,给读者启迪与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