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与大家一起分享我的创业点滴。业界有人叫我“面痴”,但我觉得还是“痴”得不够。干事业,没有如痴如醉的精神,不能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轻而易举的获得成功,那是不可能的。我觉得这个“痴”最好的诠释便是利他,并且在利他的基础上进行各项创新。当利他成为痴的境界,创新能力才会进一步提高,你一定会收获成功,这是我创业30多年来的一种感悟。 1984年,我在做木工时不慎被刨床刨断了两根手指,赖以生存的木工手艺干不成了。 一个男人,总得要干点事,至少要担起养家糊口的责任,经过多方面探索,我选择了做挂面,由小作坊发展到今天的企业,已经30多年。我怀着一颗虔诚之心,义无反顾,不折不挠地为企业的生存、发展而拼搏、奋斗。说实话,创业的时候,原动力是为一家人的生活,慢慢地发现,一个企业要发展壮大,是离不开利他思想的。只有在利他的思想上展开创新,才是取得成功的有效途径。 下面我谈谈三个方面的体会: 只有把员工当亲人看待,员工才会把企业当家对待 有个企业家他的经营理念是“以心为本”经营人心“。我很推崇他的观点。我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看得十分重要,我认为这也是一种人性管理的创新。 企业在创业阶段,才几十个人的时候,我和我的夫人都是一个地道的员工,和员工们每天劳动与生活在一起,没有老板与员工之分。大家同甘共苦,共尝酸甜苦辣,真是亲如兄弟姊妹。我们随时与员工们交流,没有丝毫感情上的障碍,他们甚至将自己的隐私与迷惘随时可以告诉我。人都相处到了这种程度,还能不是一条心吗?员工们的很多做法让我一次次感动得泪流满面。在我的企业很小的时候,最缺的就是资金,有时面临捉襟见肘,银行又瞧不上我这个不起眼的小萝卜头企业。我这个人很要强,有了困难,一般是自己硬扛着,该尽的义务和责任,我一定会想尽千方百计不折不扣地去完成。 从办企业的第一天起,30多年来,我没有拖欠过员工一天一分钱工资。有一年年关将近,没钱发工资了,我在长沙借了80万元高利贷,如数按期发完了员工的工资奖金。财务上的人将这个消息透露了出去,可员工们不干了,纷纷把已经领到手的钱都退了回来,劝也劝不住。他们说自己不等着钱急用,企业的困难只是暂时的,先用这些钱度过难关再说,还有一些员工利用各种关系,为企业赊来煤碳,原、辅材料等等。当企业好不容易找到一家银行同意贷款了,又必须用不动产来做抵押,我哪有不动产呢,我是个彻底的无产者,生产场地包括住房都是租用的。员工们听说了,县城里有住房的人找上门来,拿出自己的房产证,乐意为企业抵押担保。我终于明白了在中国的历史上,为什么红军的“星星之火,可以燎燃”,因为他们得到了老百姓的真心拥戴,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在企业,员工就是天,员工就是地。 我把员工当成我的家人与亲人,哪怕企业发展到几千人了,彼此间叫不出名字来,我照样关心和呵护着他们,这是从骨子里发出的真情实感。员工们一家一家的都到企业来上班,夫妻档有几百对,有的一家人儿子媳妇、女儿女婿全来了,真成了“一家班”。要说企业文化,这也是我们克明面业的“家”文化。用西方的企业管理规则,这是不允许的,我却觉得很好。有一对夫妇,在我创业之初就在企业干,一直干到退休。他们的女儿大学毕业之后,不愿到外面找工作,要到克明面业来奉献青春与力量,她来的时候,企业还很不起眼,来了一个女大学生,在别人看来,真是凤凰歇在了鸡窝里。她干得很好,从员工干到了部长,厂长,还有上升的空间。有一次,她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说,你要好好读书,长大了找份好工作,才能有出息。儿子眨巴着眼,疑惑不解地问妈妈:“还找什么工作啊,不是到克明上班吗?”她惊讶地问儿子:“谁说的到克明上班啊?”儿子说:“爷爷奶奶是克明的人,你也是克明的人,我不到克明上班到哪里去啊。”儿子把妈妈逗乐了,她告诉儿子,到克明上班同样得好好学习,没有文化也是不行的。 2008年发生了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举国上下,打工一族人心惶惶,沿海地区的农民工像难民一样如潮水般涌向内陆。克明面业照样的不平静,人力资源部的负责人要我适时裁员减薪,员工们也人心浮移,今天工作了,不知道明天还会不会被辞退。我没有半点犹豫,对员工郑重做出了几点承诺:不裁员、不降薪。让大家的心迅速稳定下来。那一年,我们不仅未裁减一个人,而且还接收了从外地返乡的失业工人近百人。我想,在黑暗中,大家都点亮一盏灯,黑暗就会被驱散,道路就会被照亮。 在我们克明面业,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现象,被广大员工称之为“回流文化”。顾名思义,就是那些从克明面业出去的员工,会再一次选择回到克明。当这种现象比较多的出现时,人们自然而然就觉得它成为了企业的一种文化现象。 有一些企业对员工尤其是管理人员的辞职,多少有些忌讳。认为此种行为是对企业不信任不忠诚,我真的不这么看,人挪活,树挪死。我们为什么要每一个人一辈子都绑在自己这棵树上呢?我主张好进好出,来去自由。我改编了一首歌的歌词,反映了我真实的心理: 请将克明之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明天的阳光多么灿烂/人生的旅途又面临着出发/相互道一声珍重/彼此留一份牵挂/无论天南地北/无论海角天涯/你和我的相思/寄托给流云飞霞/有一个声音在呼唤/请你一定要常常回家/。我们企业的广告词叫“一面之交,终生难忘”,我想,它除了作为广告词之外,也是我们为人之道的一个座右铭,凡是接触克明的人,让他留下美好回忆。 与人相处,不可能没有矛盾与摩擦,我同样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我基本保持着一种宽容的态度。我还在小作坊里生产面条时,有个叫段文华的小混混,经常将我门前那条进出的路挖断,理由是车走他门前经过,有灰尘有噪声。有人主张揍他一顿,我说那不行,车走他门前确实有灰尘有干扰,他这个人没有正经事干,没有经济来源,心中苦恼应该是主因。我找到他说:“文华,你这样天天挖路也不是个办法,要不到我厂里来做事吧。”他听我这样说,立马带着哭腔说:“克明哥,我以前都不是人干的事。你给了我出路,我一定好好干。”果不其然,他一干就是几十年,而且干成了“金牌员工”,2014年公司30周年庆典,在千人大会上,我将一块100克的黄金奖牌授予了他。我经常以他为例子现身说法,教育我们的管理者不要轻易判断员工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要多多关爱员工,体贴员工。 在企业内部构建和谐人际关系,我做了一些有益探索,也做了不少实事,种下的是幸福的种子,收获的是美丽的鲜花。 只有先把人做好,才能办好企业 人之初,性本善。大凡每一个人,原本都是想做一个好人的,好人是不容易做的,不容易就在于一种长期的道德修炼与坚守,不随心所欲,不愈规矩,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干坏事。 首先我觉得做人应以诚信为本。诚信是克明面业核心价值观的首条。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的挂面事业已开始呈现蒸蒸日上之势。我雄心勃勃,朝思暮想的是要扩大产能,提速发展。适逢南县灯泡厂改制,资产急需变现安置下岗职工。灯泡厂的负责人找上门来,这正中我的下怀。可是盘下灯泡厂,怎么也得好几十万元钱。我首先来了个家族总动员,父亲母亲,弟弟妹妹都在单位上班,动员他们把积蓄拿出来,能借的帮着借;夫人也去娘家游说发动,有多大热发多大光。忙活了好几天,好不容易才凑了几万块钱。在这节骨眼上,传来我的供应商益阳面粉厂破产的消息,我感到十分吃惊,我平时与他们是采取的“循环式”结账方式,因此还欠他们几万块钱。怎么办?我想到的是灯泡厂买不买放到一边再说,当务之急是先还了面粉厂的欠款。很多人都说:“陈克明你傻啊,人家是国营企业,破产破的是国家的钱,你不用还了。 ”我不是个蠢宝,也听说过某某发“国难财”的事,但人家是人家,我是我。几万块钱还了帐还可以想办法再去赚,但欠了一笔良心债一辈子也还不清了。我不为别人的好意劝说所动,提了现金还了这笔款。连益阳面粉厂的厂长也感动地拉着我的手说:“你是好人啊,天不助你助谁呢?”这件事过去不久,我去岳阳城陵矶粮库办事,在仓库里看到了一批进口优质面粉,眼前顿时一亮,无意中说了句:“可惜没钱,不然一定要买回去。”前面有个人听到了,回过头来问我叫什么名字,我说我是陈克明。他问我是不是那个还益阳面粉厂欠款的陈克明,我说如假包换。他听了便拉着我的手说:“我是粮库的主任,既然你看中了这批粉,拉走吧,迟几个月付款都没有问题,我给你担保。”你看看,诚信之花结出了丰硕的回报果实。一个人什么都可以吃,诚信是千万不可以吃掉的,把诚信吃掉了,就会死无葬身之地。 还有一次,我同河南某县签订了征地120亩的合同,规定款到后半个月之内办好土地使用证。他们人还在路上,我就将款项全部汇出去了,他们急了,半个月办不了证,我也不会追究,后来3年才办下来,我也未责怪他们。但他们自己过意不去,其它的事情都尽力帮我们做。这样的事例非常多,好心人为我捏一把汗,说我总有一天会受骗上当。我 不信,“我不欺人,人何以欺之”。哪怕面对的就是个骗子,我相信也是可以用真情去感化他的。 我还觉得要当好一个企业家,作风一定要正派,行为要检点,不能搞旁门左道,更不能想歪门邪道。这是一种自省自立。 我不抽烟喝酒,也不喜欢应酬,应该被认为是一个没有品位的人。但我钻在事业的圈子里,业内人士都叫我面痴,我还觉得痴得不够。我在自己的圈子里陶醉,其乐无穷。我的生活简单,每天吃两餐挂面,整个公司我吃饭的速度是最快的,到外面出差,大多是吃一个盒子饭。我至今没有属于自己的专用汽车,经常打的来来往往。公司的人对我提出抗议,说我的行为有损公司形象。我不这样认为,我非常厌恶追求享乐,也不搞花架子。我觉得我们没有任何高高在上,骄傲自满的资本。 我有些让人们啼笑皆非的举动。自己不打牌,不允许公司员工打牌,禁赌成了公司的高压线。与我合作的人,我会先问他,你打不打牌?他如果喜欢打牌赌博,我会要求他必须戒掉,能戒掉我们就合作,否则便两散。我还将戒赌禁赌写进与别人的合作合同之中,被人们称为这是最具个性化的经济合同。 社会上信奉不找关系就办不成事,不请客送礼不行贿赂就办不了大事。我是反对这么做,也决不会这么做的。但我并没有因此而吃过什么亏。我有一个宣言,在公司内部,只准老板请员工吃饭送礼,决不允许员工请老板吃饭送礼,这一条几十年来坚持下来了。开始时有阻力,认为我不过只是说说而已,别人一而再再而三的请吃,几乎要绑架了,那就去吧,去了自己先掏钱,我问他你有我的钱多吗?钱多的人买单嘛。送来的礼我会加一些礼退回去,隔得远的则估价后将钱打到对方卡上,这样一来,就杜绝了请客送礼之风。与领导和部门打交道,注意礼节礼貌就行了,我不会有什么特别动作。有人同我开玩笑,说现在社会上缺纪检干部,陈克明你可以提供出几百人啦。我听了感到欣慰,风清气正有什么不好,我们也算对保护环境作出了一点努力。 我有一种比较自觉的利他情结。这么说,并不是我是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我没有这么高的觉悟与境界,我只是觉得,我过得好,跟着我的人就应该同样过得好。否则,我心不得安宁。我总是希望在成就他人之中来成就自己。这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我所处的地方是一个偏僻的湖乡小县,既不产小麦更不产面粉,我的挂面事业做出今天这样的规模,尽管还很小,还是让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南县人看到我做面条发了财,认为做面的技术含量低,准入门槛低,而且他们现在的条件都比我当年要强多了。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什么张三、李四、王五、赵六挂面厂一哄而起,上了有几十家。我看到了倒觉得很高兴,我的行为带动了一个产业,我应该有成就感。后来南县做挂面还真出了大名,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将“中国挂面之都”的金字招牌授予了南县。一批小厂子办起来后,缺人才的,缺技术的,缺市场的,隔三差五的找到我,我会尽其所能帮他们解决这些问题。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我要这么做,我说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挂面市场的蛋糕份额大着呢,别担心让人抢了我们的生意,企业只有竞争才会有活力,我还担心找不到对手呢,哪一天没有了对手,也许那就是衰败的开始。 一事当前,不是先替自己打算,而是考虑达到“人我双赢”的完美效果。在自己的利益与别人的利益发成冲突时,尽可能优先满足别人的需求。因此,办企业30多年来,我的企业没有受到过一次处罚,没有一场官司诉讼,没有发现我的合作者不是愉快的,我为此感到既心安又自豪。 社会的和谐,良好的经营秩序和企业家的职业操守,都在利他中像鲜花一样得到美丽绽放。 只有利他,才会利己 回顾我所经历的一切,不管是热爱员工也好,是正直为人也好,出发点都是利他。我一个人有限的力量为别人,却得到了很多人对我真心的帮助,这就是利他的丰厚回报。我真的一辈子也还不清大家的人情债,只能更好的多为他人着想。越为他人着想,自己得到的回报越多,这是我最深刻的人生感悟,我认为这也是克明面业经营哲学的一种创新。 平心而论,我最开始做面时,并没有想到要做多大的事业,仅仅只是为了养家糊口。尽管没有什么理想抱负,但我做得十分认真,我认为面条做出来是给人吃的,质量上不允许有半点掺杂使假,不允许存在任何的问题。那时在南州镇上已经有了几家生产面条的手工作坊,我是做得最仔细认真的。虽然产量不大,但每天都会有报废的面头面渣,家里用这些下脚料喂了几头大肥猪。九都畜牧站的一位孟姓兽医经常去我家给猪打防疫针、治病。他对我说:“老陈啦,我看你将来能干出一番事业来。我问他何以见得?他说,你做事认真啊,讲良心啊,别人做面可没有你这么多的废料啊。后来我的面条没用多久,就成了南州镇上的抢手货,不提前预订还拿不到货。我并未因生意好就开始偷工减料,而是始终坚持越做越好的信条。 企业慢慢发展起来之后,我也丝毫不放松产品质量。我使用的面粉一律不含增白剂。可是在十多年前,国家是允许适当添加增白剂的。到哪里去采购不含增白剂的面粉呢?我就和供应商协商,定点采购。我又先后花了几千万元引进国际上最先进的检测增白剂和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的仪器设备,使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一切原、辅材料现出原形,为我的产品质量守住一道道关口。 在利他思想的指引下,生产经营的过程总是良性循环发展。我的定点面粉供应商一丝不苟地做我的专用粉,在我有困难时,他们主动提出延期付款,在我有了比较厚实的经济基础之后,我每年为他们提供收储资金,互相帮助,相得益彰。尤其是近些年,粮食加工企业普遍利润低,生存艰难,有不少企业难以维系,甚至关门歇业。但同我合作的几家面粉厂都过得挺滋润,我尽一切可能支持他们,让利给他们,他们也就一心一意为我生产提供合格的面粉。 含荧光粉的包装纸,对食品安全也是有害的,既然有害,使用它就是损人利己。可是,找遍了全国,没有不含荧光粉的包装纸。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和造纸厂及包装纸生产厂家商量,由我出钱,联合攻关,终于生产出了不含荧光粉的包装纸。这个问题解决了,我长长地嘘了一口气。国家对包装纸并没有这样的检测指标,但我认为食品卫生不能有丁点马虎,发现的问题,都必须解决掉,即使是自讨苦吃,也要下定决心做好。 为什么克明面业的挂面产品品质过硬,就是靠严格把关,用心做事而得来的。我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考虑问题,我得到了什么回报呢?广大的消费者对克明面业的认可,克明产品不断上升的业绩,克明面业美好的发展未来,这就是回报,非常非常丰厚的回报。 我喜欢动脑子,喜欢琢磨问题,尤其对挂面的机械设备,对烘烤房和烘烤技术情有独钟。30多年来,克明面业先后斩获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一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型专利近五十项。由我亲自倡导和主导的科技发明占多数。企业依靠科技实力获得了高新技术企业称号。 搞科研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还要有勇于牺牲,敢于失败的精神。正如稻盛先生所说,赚到的钱财,只是个暂时的保管者,而将钱财拿出来做一些有意义,对社会有推动作用的事,这才是真正做到了财尽其用。 在科研过程中,我失败过,受到的挫折比成功多,付出的汗水比收获多。但每一点点进步,对我都是一次鼓舞。假如没有我们的这种钻研精神,没有我们永不停顿的科技进步,克明面业是不会有今天的成绩的。我还有一个癖好,只要听到市场上出现了新的挂面生产设备,我就会毫不犹豫的去买回来。早些年,我买了不少自动包装机、过塑机、喷码机等等。有的新设备还不怎么过关,买回来不好用,返修率非常高,个别的甚至难以发挥作用。有不少人开始埋怨我,说我将钱打了水漂。我对他们说:“你们看问题的角度出了问题,我们国家研制挂面机械设备的厂家并不多,规模也不大,资金实力也不雄厚。他们研制出一代代产品,是付出了辛勤劳动的。如果挂面企业都不去买他们的产品,他们的研究还有什么意义?他们的资金链断了,都不去研究了,中国挂面设备的现代化何日能够实现?因此,明明知道买这些产品可能会吃亏,这个亏也是该吃的。花钱买不成熟的设备,往小处说是支持设备研发,往大处说是促进中国挂面设备走向未来。“ 很多事情,以利他出发,最后回归的原点就是利己。反之,损人绝不会利己,害人者终究是害己。利他越多,自己获得的也会越多。 我谈了这么三点体会,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实在有点班门弄斧之嫌。虽我是个痴人,但我的心是忠诚的,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指点与帮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