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节了,妈妈送我的礼物居然是...套?

 最爱西瓜 2016-03-11


今天过节,你还开心不?别排斥,我们是女王大人,过得是女王节! 作为最关心闺蜜们的彬彬有理前两天分别从健康和吃方面给广发闺蜜发放了福利,今天给大家准备了一个最体现女性关怀的话题:让你兴奋让你忧的“性”(现在就在我们的微信号下方回复“套”给你补课前两天的干货)


近日新闻谈及这样一位母亲,在她女儿上大学的时候,给女儿行李箱里放了一盒安全套,女儿发现将其扔出,一脸鄙夷,正义凛然怒斥母亲:你有病啊!


孩子,你妈没病,她很正常,只是这件事情她做得还不够彻底,不够完全,她应该认真和你聊聊性是怎么回事,如何去看待性行为,当然,还有如何保护自己。


现在的她只是默不作声往你的行李箱放上一盒安全套,但却不好意思和你谈及更多,她忽略了、跳过了很多的内容,所有这些原本是已经成年的你早应该一清二楚的东西,她欲言又止、默不作声,只能通过这个行为表达她的担心以及关心——你要学会保护自己。


然而,你的回应却是一脸鄙夷。




那么,孩子,你在鄙夷些什么呢?


性是肮脏?性是下流?或者,性是难言之隐?性是不可言说?或者,性是不加检点?性是道德败坏?


真的是这样吗?


在我们文化里,我们总是羞于谈性。


似乎,在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中,好像没有人想要去认真谈谈这事,好像我们所有人都能无师自通——长大了你就明白了。(对,这种东西我们从来都是自己领悟)


初中时代,我们上到生理卫生的课,男生、女生必须分开,单周女生上,男生好奇地放学,双周男生上,女生好奇地放学……等到要讲关键部分……老师让我们自己看……


似乎除了自己偷偷看书以外,只有到音像店去租来“X碟”,从网络上下载“某些视频”,男生才能完成最初的性启蒙了。




在我大学毕业那年,我做了个课件,实习期间我在中学课堂谈性,记得我的课件叫做《那时花开》,就是为了告诉孩子,性不神秘,性是美好的事,美好之处在于它的“与爱同行”。


当然,我们可能情不自禁,即便发生了性关系,但是最终依然可能失去爱情,这个时候,不要责怪他人,不要难为自己,在享受爱情的同时,男生,女生都要去学会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还要学会在爱情里保护自己,然后给大家介绍了安全套。


印象之中,这堂课非常受欢迎,他们听得非常认真,到了高中,很多孩子都在早恋,都要面对这个问题,从他们的眼里,我所看到的是:现在终于有人认真的,坦诚的来和她们谈这件事,没有鄙夷,没有回避,没有道德评判,没有欲言又止。


他们后来给我写过了很多信,说了很多他们所遇到的困惑,我能感受到大家对性知识的热情,同时也了解到,大家对性知识的匮乏。




我们为什么会把性当做没有办法严肃去谈的事情呢?


记得我的父母,在“性”这一方面从小便没有和我谈过些什么,当然,想必他们同样没有受过上一辈关于此的教育。


母亲唯一一次和我谈到这个话题,是在我妻子怀孕后,她说,老婆有了孩子,你……要有点自制力,要去控制一下,这段时间你得忍着……(作者是男的)


当然,我能够去理解她的言下之意,也能接收到她的关心。同时,我也感受得到她的局促不安,羞于言表。


忽然觉得,在我已然成家,母亲才第一次和我谈这个话题,而且谈得那么“小心翼翼,不知所云”,可以想见,性,在我们社会里,似乎成了一个禁忌。




认识一个女性朋友,三十多岁的人,她曾谈过一次恋爱,当时的她认为性很重要,她并非清教徒式的认为,她更像是对此一无所知,她坚持必须结婚才能有性行为,她的前任男友多次要求,她一直在拒绝,后来,因为观念无法统一,他们便分手了,她陷入痛苦中很久,一直走不出来。


过了将近八年,她才接受了另一个男人,然而,因为害怕再次失去,她很快把自己给了这个男人,因为到后来她认为,只要能将自己“奉献”出去,男人就不会再离开,这里可以看得出来,她依然对性的认识模糊不清。


她对这个男人变得非常依赖,结婚变成一件迫不及待的事,后来,这个男人提了分手,躲了起来,糟糕的是,她怀孕了,而且,因为年龄,还有其他不够注意的事,如果选择人流,极有可能影响她以后的生育。


她完全陷入了崩溃中。


我在想,如果早先,她能得到更科学,更客观一些的性教育,获得一些有利于成长的性知识、性观念,对感情、性方面有更多的了解,她的情况是不是就会不至于这么糟?




新闻报道,我国现在每年人流1300万次,年龄最小的仅13岁,显然,性教育早已经刻不容缓的了。


而且现在很多情侣、夫妻,她们之间很多矛盾明明就是性的问题,但是,他们都在避重就轻,羞于启齿,然后,问题就异化成了各种情感的,观念的指责、批判,就像隔着鞋子挠痒一般,始终接触不到问题核心,导致矛盾一直无法解决。这也是缺乏知识,不敢面对的明证。


感觉现在我们对性,只有两种态度。一是我们前面所谈到的避而不谈,谈“性”色变。二是戏谑糊弄,随口胡诌。


在我们的语系里面,骂人的话带着最多的就是“性器官”、“性行为”……,似乎,不把性当回事我们就能站在道德的高度上,由古至今,便是如此,满口的仁义道德,满肚子的男盗女娼,黄段子,荤笑话有很多,性知识,性认知却很少,大家都在开“性”的玩笑,认真谈这个事的很少。




所以,辩论节目“奇葩说”里作家柏邦妮谈到自己喜欢李银河(社会学家、性学家),自己同样热衷研究性、享受性,现场似乎有一种看到异类的感觉,一阵讪笑,意味深长。


难道,我们真的不应该严肃地探讨这个话题么?哪怕简单到如何去看待“爱与性”,性行为发生后,如何认知、自处?还有如何去保护好自己以及对方……这些理应成为常识的事,依然有太多人不明不白,讳莫如深,简直让人莫名其妙。


话说回来,作为一个不搞分级制度,凡事喜欢去“一刀切”的国家,感觉这种对性糊里糊涂,不清不楚的状况,还将延续下去,直到我们不得不去面对的那一天到来。


【文:廖玮雯,心理咨询师  来源公众号:玮夫雯斯基(wfwsj1986),图源于百度图库匆匆那年剧照】




快戳【阅读原文】告诉你这一周的运势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