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善藏者为王:博物馆的“拜物教”

 yinamu 2016-03-11

在数字化的今天,博物馆的虚拟数字化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以特殊的高科技手段,将馆内的文献、手稿、照片、录音、影像等藏品进行系统的数字化处理和存储,使“藏品”的信息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足不出户,博览世界艺术成为现实:一边窝在家中软绵绵的沙发上,一边徜徉在全球著名的博物馆中,不必奔赴千里,没有观众妨碍你的视线,也没有“禁止拍照”、“请勿触摸”等警示牌或一米黄线扫你的兴。

站在互联网+的“风口”,数字博物馆、虚拟博物馆、智慧博物馆作为博物馆发展的新形式,对实体博物馆的冲击成为不可逃避的现实问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新形式的博物馆是否会代替实体博物馆完成社会服务功能呢?这个问题关系到我们对博物馆发展本质的认识,所以有必要进行梳理和阐释。本文透过相关的文化现象,探讨博物馆存在和发展的核心价值。

01

博物馆“跨界”包装的重点是什么?

博物馆上线已成为大势所趋。越来越多的实体博物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现“跨界”包装,它既是传统的实体博物馆面向新世纪、适应信息时代发展要求的产物,又是现代博物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有益探索。当数字化引领博物馆互联互通,能够了解不同地区博物馆的同类艺术品,无疑给观众的参观体验带来革命性变化。

然而,如果一味的为数字化而数字化,将数字博物馆、虚拟博物馆、智慧博物馆作为实体博物馆实现存在价值的必经阶梯,那就本末倒置了;其结果就是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将收藏品放到了网上,并且也许会将潜在的观众群体拒之门外。新形式的博物馆不应该仅仅限于简单地将实物或场景“拷贝”到虚拟世界,而应该是通过技术手段“呼唤”和“激发”观众共鸣与创新。

从这个角度说,博物馆的发展重点还是在“人”的角度,重视观众的体验和感受,关注与“人”的交流,这肯定不是机器能够做到的。实体博物馆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本身蕴含着个人记忆和集体记忆,它本身依托人类特有的思维方式进行沟通,这才是实体博物馆的生存现实需求。

02

“故宫跑”,跑出的是什么?

2015年10月,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庆《石渠宝笈》特展,不仅有十年一现的《清明上河图》,还有现存最古老的纸本中国画《五牛图》等国宝级展品。群众观展热情高涨,曾出现过早晨午门一开就有千人跑步冲向武英殿的情形,被网友戏称“故宫跑”。同样的《清明上河图》,一个是原作真迹,一个是依托高科技数字音画演绎;按道理来讲,后者要比前者具有很多优势,不仅“真迹”看得更清楚,而且增加视听立体式感受创新;但赢家却是前者。“故宫跑”现象与新形式博物馆的便捷和从容形成反差,何以出现这样的差距?


这个现象与荷兰国立博物馆网上藏品“刷屏”和实体博物馆获得关注的事件有相似性。荷兰国立博物馆把大批藏品的高清无码图直接放到网上,包括大家最熟悉的伦勃朗的《夜巡》、梵高的《自画像》等名作;更绝的是,这些作品不仅能够在线欣赏,还能免费下载,甚至可以放大后下载局部作品。荷兰国立博物馆将馆藏经典毫无保留地放在网上,难道不担心观众对实体博物馆的忽视吗?事实是,“实体”再次成为赢家。先入为主的“饕餮大餐”“俘获”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当他们来到阿姆斯特丹的时候,最愿意一睹艺术品“真容”,面对面感受艺术品的魅力。


以上两个事件一定程度上说明,新的博物馆展览形式不能够让观众足够“过瘾”,因此才会有“看馆跑”、“看展跑”。这个“跑”字,跑出的是观众渴盼亲身感受博物馆及其藏品的“原始冲动”;这成为实体博物馆存在的心理需求。

03

“拜物教” 实体博物馆存在的核心价值

实体博物馆蕴含着个人记忆和集体记忆,它为人们对未知事物探究提供了源泉和动力。从记忆这个层面来说,实体博物馆存在依赖于对“物”的膜拜。这些“物”具有神秘的力量,它控制和支配着实体博物馆的命运,为实体博物馆受众崇拜和“迷信”;它包含了很多的人文的体验、感受及人类与历史亲近的渴望。

“物”的前提是保存与收藏。保存功能和收藏职能密切相关,收藏是目的,保存是结果;收藏是行为,保存是功效。在古代,宫廷收藏最初的目的可能不是为了保存,但是“不经意间”保存了文化遗产;在今天,收藏在博物馆来说已经目的明确,就是为了保存人类社会发展及人类环境的“物”,职能和功能统一起来。实体博物馆以善藏者自居,像个大仓库,成为人们经意或不经意间遗存物的储藏室。

新形式的博物馆与实体博物馆最本质的区别也体现于此。数字化提供了“物、人、数据”三者之间的双向多元信息交互通道,它侧重于信息传播和数据分析;否定“物”是新形式博物馆的属性之一;如果脱离藏品,它很难实现其作为博物馆的社会服务功能。因此,新形式的博物馆还是要以实体博物馆(藏品)为前提条件。


编者按:

元旦我们推出以“走下神坛的博物馆”为主题的五个讨论话题:一是博物馆就是个大仓库,是人们经意和不经意间遗存物的储藏室?二是博物馆的展览是策展人讲的故事,我们知道里面很多都是“脑补”出来的,所以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理解?三是博物馆中最无聊的发现就是,原来很值钱的现在依然很值钱,并将值钱下去?四是博物馆与学校最大的不同是:这里每个人都是“学霸”,每个人都可以任意表达而不会被“差评”?五是博物馆不只是博物馆人的博物馆?

继此前推送《喜欢才有价值----谈博物馆的教育》之后,本期以博物馆的收藏属性为中心继续刊发讨论的精彩观点。

(文章内容来自:北京华翰文化遗产博物馆研究院。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未经授权不得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徐俊锋

编 辑 陆 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