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狗疱疹病毒病

 思三义 2016-03-11
本病是由狗的疤疹病毒引起的狗(尤其是幼狗)的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主要要感染3 周龄内的幼狗,1 周龄内幼狗患病后死亡率高达80%。病狗体温正常,粘膜出血,有鼻炎、皮肤红斑和皮下水肿,肌肉颤抖或尖叫。

[ 病原]

  狗疤疹病毒(CHV )能在肾、肺和子宫细胞内迅速生长,在感染后16 小时引起细胞病变。狗疤疹病毒不耐酸,对热和乙醚敏感,在pH 值6.5 ~7.6 之间稳定,4℃ 条件下可以存活l 年

[流行病学]

  3 周龄以内的幼狗对本病高度敏感,死亡率高;1 月龄以上狗多呈隐性感染,可引起孕狗流产及难产,以及公狗生殖器官炎症,但常尤明显症状。

  本病可经消化道、呼吸道及交配传染,幼狗主要经胎盘感染或接触感染,病毒分布于病狗的唾液、鼻液和尿液中。

〔 症状〕

  经3~8 天的潜伏期,病狗排出黄绿色稀便,厌食,精神不振,触诊有腹痛,呼吸困难,呕吐,体温变化不大。年龄稍大的病狗主要表现为咳嗽、喷嚏和流鼻液,一般两周左右自愈。鼻腔粘膜出血,生殖器官发炎或出现流产。子宫内感染的幼狗生后1~3 周内死亡。

〔 病理变化〕

  患病幼狗的肾、胃、肝和肺脏有散在的出血点和坏死。胸、腹腔积液,肠粘膜有点状出血,肝、肾、肺、支气管淋巴结肿大 实质脏器和人脑血竹周围出现坏死性区域和空泡。变性细胞的胞核内核膜处有嗜酸性球形小体。

[诊断]

  典划病例根据症状和病变可诊断。隐性感染和非典型病例的确诊依靠实验室检查,如从肝、肾、肺、鼻分泌物中分离到病毒,或采用中和试验、荧光抗体法等检测手段确诊。

  与传染性肝炎做鉴别诊断:狗疤疹病毒无胆囊壁增厚和水肿。

〔 防治〕

  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进行预防。因已感染过本病的母狗可以产生抗体,故第一窝幼狗感染后,以后各窝幼狗均不受感染。

  有报道说,将幼狗置于36.6~37.7℃、湿度45 %~55 % 的环境中,可减轻临床症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