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狂犬病

 思三义 2016-03-11
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畜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俗称“疯狗病”或“恐水症”。以淋巴细胞性脑脊髓灰质炎为特征。病狗意识紊乱,对外界刺激敏感,流涎,攻击人畜,表现为兴奋和麻痹症状,最终麻痹而死。

〔 病原〕

  狂犬病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病毒外观呈子弹状,有囊膜,螺旋对称,其核酸为单股RNA 。病毒长140 ~240nm,宽75~80nm 。此病毒对脂溶剂、酸、碱、石炭酸、福尔马林、升汞等消毒液敏感,1 %~2 %的肥皂水、43 %~70 %酒精、0.01 %碘液、乙醚、丙酮均能将病毒灭活。本病毒不耐湿热,50℃15 分钟、1 00℃2 分钟可将病毒灭活。紫外线、X 线照射均能灭活病毒但是,在冷冻或冻干状态下,可以长期保存病毒。

〔流行病学〕

  本病世界范围均有分布,病狗和带毒动物是主要传染源。病毒主要在中枢神经组织、唾液腺和唾液内分布,主要由带毒狗咬伤致病,也能通过皮肤或粘膜的破损处感染。在动物体内,病毒沿感觉神经纤维由外周进入神经中枢,在中枢神经组织增殖,引起神经症状。

〔 症状〕

  一般分为狂暴型和麻痹型。

  狂暴型  病狗在半天至两天的沉郁期后,烦躁不安,卧伏于僻静之处,或不安走动,突然站住吠叫,反射兴奋性明显增高,对外界刺激,如声音、强光、手摸等反应敏感,病狗呈惊恐状或跳起,突然发生并迅速消失的呼吸困难,膈痉挛,瞳孔散大。食欲反常,之后不食。唾液分泌增多,后肢软。兴奋期约2~4 天,发展成癫狂,并呈兴奋与沉郁交替出现症状,对人畜有攻击性,常离家逃窜,逐渐出现意识障碍,乱啃乱咬。因对水声反应过敏,也称“恐水症”。发病的末期有1~2 天的麻痹期,流涎,舌脱出,下领下垂,后躯麻痹而卧地不起,通常死于呼吸中枢麻痹或衰竭。整个病程6~10 天。

  麻痹型(又称沉郁型)  兴奋期很短(一般经2~4 天),或症状不明显,然后转人麻痹期。因头部肌肉麻痹,病狗流涎,吞咽困难,张口,下领、后躯、喉头均麻痹,经2~4 天死亡。

  由于有些病狗的病程并不典型,应注意有无咬伤史。

〔 病理变化〕

  死狗的外观无特异性变化,消瘦、脱水,被毛粗乱,口腔粘膜、胃肠粘膜充血、糜烂。组织学检查可见非化脓性脑炎变化,神经细胞胞浆中有嗜酸性包涵体(内基氏小体),这是检出狂犬病的证据。

〔 诊断〕

  根据症状和咬伤史可初步诊断。确诊需做实验室检查。常用方法有:取大脑海马角做病理组织学检查;初步诊断也可用触片加Sener 氏染色,或脑组织切片的苏木素和伊红染色;荧光抗体法是将病狗高免血清的羊球蛋白提纯,用异硫氰荧光素标记,制成荧光抗体,取脑组织或唾液腺制成触片或冷冻切片,用荧光抗体染色,胞浆内出现黄绿色荧光颗粒为阳性;也可采用动物接种(需要3 周时间)、酶联免疫试验、补体结合反应、中和试验或琼脂扩散试验。

  鉴别诊断主要与伪狂犬病相区分。

〔 防治〕

   预防采用狂犬病疫苗注射,目前常用的狂犬病疫苗有进口疫苗(法国维克公司维克疫苗、美国富道公司苏威疫苗、英特威公司英特威疫苗)和国产疫苗。3 月龄以上的狗可以接种,每年1 次。从临床效果来看,未见接种疫苗的狗患过狂犬病,因此,接种疫苗是预防狗的狂犬病、保护人类健康的有效手段。

  患狂犬病的狗应立即捕杀,尸体焚烧或深埋,同时做好环境消毒工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