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见人要说人话,见鬼要说鬼话!” 一天,孔子的学生子贡在门口碰到一位绿衣人,这位绿衣人来向孔子请教一个问题:“一年有几季?” 子贡笑着答道:“这个不用找老师了,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人人都知道!” 绿衣人摇着头说:“不对,一年只有三季,哪来的四季?” 子贡大惑,“怎么能是三季呢?明明是四季!” 于是两人争执不下,从早上到中午,一直吵到了孔子回来。 孔子看了看绿衣人,肯定的说:“你说得对,一年只有三季!” 绿衣人大笑而去,留下了一脸迷茫的子贡。 这时孔子转脸对学生子贡说:“一年确实是四季,但你道行尚浅,看不出刚才那人乃是蚱蜢成精;蚱蜢是春天生、秋天亡,一生只经历过春、夏、秋三季,哪里见过冬天?所以在他的思维里,根本就没有‘冬季’这个概念。你跟这样的人那就是争上三天三夜也不会有结果的,莫不如顺着他,打发走了事,省得麻烦!” 看来“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技巧,早就被这些圣人先贤们操练纯熟了! 佛教有个说法,人的轮回有七个来历:1、神仙;2、圣贤;3、帝王将相;4、名人志士;5、普通人;6、畜生野兽;7、妖魔;从根本上来讲,这七类人从外貌、思想、语言、性情上都有很大的区别;这是因为上一世的业报就像惯性延续一样,对这一世的影响极深。 对于这种差别,佛陀告诉我们要具备“善方便”,就是因器施教,对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这并不是投机取巧,而是随机应变,你对着人说鬼话和你对着鬼说人话,都属于不明智,就像庄子说的:“夏虫不可以语冰”,你跟夏天的虫讲冰,那是你糊涂,自找烦恼! 所以当你要发脾气的时候,想想“三季人”,就心平气和了。但是要小心,可能你真有机会遇到现实的三季人。 南亚为热带季风气候,一般就是分旱雨两季,雨季为6-9月,旱季为10-次年5月。而印度半岛北部距海洋相对较远,受海洋影响小,大陆性较强,加上北部山地的阻挡,春季受北方极地大陆冷气团活动影响极小,气温一直回升。所以每年3月至5月份,北部内陆升温快,升温幅度大,这个时候的最高气温甚至可达45摄氏度。这样就出现一个特有的热季,因此就该地区就属于一年有雨季、旱季和热季的三季气候。 看来孔子遇到的绿衣人不一定是妖精,也很有可能是来自尼泊尔附近的外国友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