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小板减少症

 思三义 2016-03-11
本病与凝血障碍有关,特征是血小板数量减少和出血。临床上以皮肤、粘膜出现淤点和淤斑及鼻出血为典型症状。
〔病因〕
  本病通常是由于骨骺疾病免疫介导的破坏作用或消耗性凝血病造成的,使用某些药物如奎尼丁、奎宁、毛地黄昔、氯塞、苯妥英、保泰松、青霉素、苯丙胺、苯巴比妥和增效磺胺,可能产生药物诱导的抗血小板抗体。若某些病毒感染或使用某些致弱的活病毒疫苗,可能发生免疫介导性损害,或者是由于病毒的直接细胞毒性效应而致病。雌激素疗法可能是致病的一个潜在性因素,某些狗的周期性血细胞形成可表现为周期性血小板减少。
〔症状〕
  在皮肤和粘膜上突然出现痕血斑和淤血点,可能伴发鼻出血、黑粪、血尿,出血处不易凝血,皮肤青肿和血肿。严重贫血的狗,粘膜苍白,虚弱,甚至浮肿。
〔诊断〕
  血小板计数检查,血小板数小于20×109/L 。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症时,库姆斯(Coomb 's)试验阳性,LE制备物阳性,均可间接提示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治疗〕
  由于长期应用新的药物出现的医源性紫癜,应停止使用可疑药物,口服地塞米松(0.25~ 0.5mg/kgbw·日),或强的松龙(2~4mg/kgbw·日)。使用皮质类固醇对多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可缓解症状,但可能复发。若用类固醇类药物无效,可选用长春新碱、环磷酞胺等抗代谢药物可能有效。L 一甲状腺素(2 次/日),有利于刺激血小板的生成并促进血小板附着。
  输血是很好的治疗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