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试解“楷如立,行如走,草如奔”

 W青橄榄藏书馆 2016-03-12
试解“楷如立,行如走,草如奔” 

 

 

      苏轼有“楷如立,行如走,草如奔。”的著名书论。一些书法理论中大都将其解释为楷书行笔速度慢,行书行笔速度稍快,象人走路的速度,草书行笔速度最快,如同奔跑的速度。笔者习书多年,楷书、行书、草书均曾不同程度地涉猎过,在多年书写实践中体会到,苏轼这句话并不是讲的三种书体行笔速度的不同,而是从不同视觉的体验角度来说明三种书体特征的。
 

      笔者认为,如果“楷如立、行如走,走如奔。”是指行笔速度的话,那么“行如走,草如奔”是可以说的通的,而“楷如立”就很难说得通了。立就站立就是静止,如果笔站立在纸上不动的话还能写出来字吗?苏轼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书画同源,而书画又同是通过视觉来欣赏的艺术,因此,这个书论是从视觉角度来说明三种书体的区别是完全可能的,也可能完全讲的通。绘画如现代的摄影,虽然反映的是存在和运动中物体的形态,但是给人视觉的感觉却是静止的。这种静止却因画家和摄影师画的或摄的是运动中的瞬间的物体形态的定格,画面虽然是静止的,但是可以凭借视觉经验从物体的体势上看出其上一个动作和下一个动作的视觉上的动感效果,所以给人的感觉还是动的。书画在视觉上许多相通之处。书法是以汉字的笔画形态、结体和篇章布局来通过视觉欣赏的艺术形式。苏轼这句话是站在视觉的角度上对这三种字体的体验,从楷到行到草如同物体的静止、低速运动到高速运动。打个比方,楷书如气功的静功或站桩,以固定的姿势,虽然凝立不动,但却意有所守,气完神足。行书如广播体操和太极拳,动作缓慢如行云流水。而草书如现代舞、自由体操和少林武术,刚劲勇猛,迅如疾风。楷书静止不动好理解,而行如走,那草如奔又怎解释呢?

     书法创作出来的汉字,虽然不是具体的物像,但它书写的汉字是通过视觉来欣赏的。因汉字在形态和体势上同物体的存在和运动具有某些相同的特点,如一个字写得横平竖直,给人的感觉是稳定的,如果一个字写得前倾或后仰的幅度很大,就有物体欲倒下去的感觉。笔画轻细就给人一种轻浮的感觉,笔画粗重,墨色厚重给人一种凝重的感觉。动感较强的草书古人用:“或卧而似倒,或立而似颠,斜而复正。”“若白水之游鱼,聚林之挂腾猿,状众兽之逸原陆,飞鸟之戏晴天。”来形容字的动感和美感效果。因此,人们是常常以欣赏画的方式来欣赏书法的,而不是欣赏笔在纸上的运动形态与速度。同是速度,但运动有速度,动作幅度、韵律节奏之区分。从以上三个运动的要素来看,行书如广播体操运动速度低、行笔动作幅度小,韵律节奏慢。而草书如自由体操的跳跃、翻转,向动作的极限挑战,其行笔速度高,笔画变化幅度大,韵律节奏快。人们欣赏书法作品最主要的是笔画形态、字的结构,呈现的体势和篇章布局的视觉效果上。如行书在笔画形态、字的结构和体势上变化小,给人的视觉是物体的运动速度低,动作幅度小、韵律节奏慢的效果。而草书的形态、字的结构和体势上变化大,给人的视觉效果是物体运动速度高,动作幅度大,韵律节奏快。
       

       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实际上走也有快走慢走之分,所以行书出现了行楷、行草的不同风格。奔也不是一个速度跑到终点的。如一篇草书之中,一字之内的笔画形态、字的体势变化也是不一样的,如同起跑和冲刺一样。一篇草书的开始,一般都蘸墨饱满,行笔较慢,笔画粗重,笔画形态、字的体势变化小,如同刚刚起跑的运动员全身蓄满了力量,而终篇时则如运动员进行全力冲刺,速度已达极致,笔画形态、字的体势等变化达到了全篇的高潮,一幅草书作品只有真正体现了这种韵律时,才是一幅真正的艺术品。
       

       综上所述“楷如立,行如走”,草如奔讲的不是三种书体行笔速度的区别,而是从书法作品给人不同视觉体验的角度来说明三种书体特征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