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AlphaGo又赢了!将来只有这种人才不怕被机器人抢饭碗!

 昵称7360824 2016-03-12


彩色斑马有话说:


围棋人机大战,谷歌AlphaGo连续两天打败李世石。


这不仅是一条科技新闻、体育新闻,还是一条教育新闻。


人工智能发展这么快,未来十几二十年,肯定有不少工作都被机器人抢了。


哪些职业是机器人无法取代的?现在,该朝什么方向培养孩子?本文你真的该看看。



1

怎么办?它会学习了

比你聪明还比你努力



AlphaGo赢第一局之后,它爹戴米斯·哈萨比斯(DemisHassabis)发推庆祝:“赢了!!!!登月成功。为团队骄傲!!也致敬神奇的李世石。”




之前,中韩围棋界一致站到了人这边,预测李世石赢,各路专家各执一词,比如,王小川挺AlphaGo,李开复觉得李世石赢面大。所以,人们普遍的感觉是,AlphaGo赢得突然。

 

或者说,有点早。

 

当然,这次人机大战一共5局,还有3盘没下呢,比分胜负还未见分晓。(再说,还有柯洁呢。)

 

但我们都知道,这件事的关键在于:棋手或许还可能赢,但人类已经输了。

 

围棋挑战,一直被称为人工智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因为,361个子,每个都有黑、白、空三种可能,还得算有没有气、活不活,需要计算的可能性多达10^170种。

 

在人类现在能观测到的整个宇宙里,原子的总数才10^80

 

所以才说围棋“千古无同局”,落子靠的是经验积累出来的直觉,也叫“棋感”。这东西机器能有吗?不可能吧。

 

可就像当初那英评价章子怡跟汪峰谈恋爱:“不可能的事,它就这么发生了……”

 

10^170的可能性,挨个算肯定不行,就算设备挺得住,电咱也耗不起。(你知道谷歌是用电大户吗?用电量相当于几十栋帝国大厦。)

 

所以,科学家决定,先用下面的蒙地卡罗树状搜索AlphaGo确定每步棋的方向。



  国际象棋的落子思路



  围棋的落子思路


AlphaGo凭着存储的大量棋局(10万局),判断各种可能的胜负概率,缩小范围,找到“一束”方向。

 

然后,科学家又给AlphaGo配了“两根神经”,一个是价值判断(value networks ),负责评估各个选点的价值,另一个是策略判断(policy networks),负责做决定,落子。


 




都说“下棋看五步”,这两根神经一装,AlphaGo能看20步。

 

好吧,我们都get到了:AlphaGo知道的多、很聪明。可这还不算完,它还超勤奋。

 

科学家逼着AlphaGo自己跟自己下棋,不断提高,这种强化学习法(reinforcement learning)正是人类棋手每天干的事。

 

只不过,人要吃饭、睡觉、上厕所、谈恋爱,一年练1000盘了不起了。AlphaGo专注、勤奋、不会累,一天就能玩100万局。

 

1,000,000局!每天!!

 

AlphaGo跟打败国际象棋大师的深蓝有本质区别,它不是一台更大的计算机,而是一个连接了很多数据中心节点的神经网络系统,就像由几十亿个神经元组成的大脑。

 

深蓝除了国际象棋,连五子棋都不会,但AlphaGo不同,它那套神经网络系统学习能力超强,玩超级玛丽、太空侵略者啥的,只要两三局,就能超越全球任何一个游戏玩家。

 

哦,对了,它还不失误。

 

现在,这些能自我进化的“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人工智能,已经在面部识别、无人汽车驾驶、语音处理、精准治疗等各行各业工作了,还可以用于商业、军事决策,气候模拟,等等。

 

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看着好萌啊,谁能想到它就是那个让司机失业的狠角色呢。

 


 

这个叫Atlas的小哥,能走、能开门、能搬箱子、摔倒了还能爬起来。要是给它按上人脸识别系统,送快递都不会丢啊。








还有这些……

 


  它专门替美国大兵试衣服



  跑得最快的机器人“猎豹”



  专门背包的机器人“大狗”


它们,就是你家娃将来的同事。不用休息,不要工资,不停进步。

 

好吧,现在你是不是该认真考虑一下孩子的教育问题了?

 

如何培养孩子,应对未来人工智能广泛应用的社会,这是一件再重要、再正经、再紧迫不过的事了。比上哪个早教班、学钢琴还是笛子,都关键太多了。

 


2

培养“人中人”

注意:不是人上人



“勒布纳人工智能奖(Loebner prize)”被称为人工智能领域的诺贝尔奖。每年它会用聊天测评智能机器人,因为这招是著名数学家图灵发明的,所以叫“图灵测试”。

 

测试是这样的:12位人类裁判跟电脑聊天,然后猜敲字的是人,还是机器人。忽悠了最多裁判的人工智能,获得Most Human Computer称号——最有人味的电脑”。得票最多的人类呢,将被封为Most Human Human,最像人的人,或者“人中人”

 

布莱恩· 克里斯汀(Brian Christian)参加了2009年的测试,这大哥是学计算机和哲学的,还是个诗人。他把对人、智能、人工智能的思考写成了一本书《人中人:跟电脑聊教会我生命的那些事》(《The Most Human HumanWhat Talking With Computers Teaches Us About What It Means To Be Alive》)。2011年《华尔街日报》销量最佳、《纽约客》最受欢迎图书,被翻译成了10国语言。

 


 

会聊天,这么简单的事,怎么就是判断人和机器的唯一标准了捏?

 

Siri聊过的人应该都有感觉,你可以提要求、下命令,但你没法跟它交流。除了经常前言不搭后语,Siri的性格也阴晴不定,一会儿娇羞少女,一会儿腹黑御姐,跟精神分裂似的。

 

我以前认识一个初学汉语的老外,美国名校毕业,人特聪明,还肯下功夫,先是在美国跟书学,后来来了北京。有好一阵,他说话都一会儿文言文,一会儿北京土话,上半句“虽不中亦不远矣”,下半句“都掉点儿了你怎么还在这卖呆儿”。

 

这就是人和机器的区别,人会读懂场合,听懂你说了什么,有什么深意,再现场决定我说什么。也就是《美人鱼》里最让邓超惊喜的:“你懂我?”但机器不会,它既看不懂眉眼高低,也听不出你话里有话,每一句话都是程序指令。

 

所以,朋友问你:“亲爱的,最近好不好?”你一阵温暖,觉得有人关心。Siri问你:“亲爱的,最近好不好?”你知道别太当真,那姐们儿才不管你好不好呢。

 

专家说,人有两种互补的决策方式:1、深思熟虑、理性计算;2、根据环境情势迅速反应,做出决策。

 

前者是人工智能的长项,后者才是人类的主场,是人的价值所在,是十几年后你家娃能赢过机器人的职场(希望不是唯一一个),也应该是现在你培养孩子的方向。

 

美国麻省理工的教授埃瑞克?布林约尔弗森(Erik Brynjolfsson)就告诫学生们,远离那些终将被机器人取代的工作,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赢的先机。



3

未来属于决策者

培养孩子三大能力



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弗兰克·莱维(Frank Levy)、理查德·莫内(Richard Murnane)研究了机器人会在哪些领域取代人类,他俩把工作分成了五级:

 

第一级:做决策;

第二级:解决弹性问题,比如看病;

第三级:不容易规范的体力活,比如,卡车司机;

第四级:可规范的体力活,比如,流水线工作;

第五级:可规范的脑力活,比如,记账。(做假账属于第一级哈。)

 

教授们说,四、五级工作,将来铁定是机器人的天下,第三级嘛,也快了。其实,无人驾驶汽车早能上路了,就是乱穿马路的大妈和小狗不好对付。

 

第二级暂时还好,但也受到了很大冲击。美国FDA已经批准强生的麻醉机器人Sedasys18岁以上的患者服务了,某些外科手术机器人也会主刀。

 

好吧,只剩下顶层了。那么,在未来社会做决策,需要具备什么能力呢?

 

丹尼尔·品克(Daniel H. Pink)是《连线》杂志的特约编辑,也是知名的社会趋势研究专家。他说,未来的决策者得有两个关键能力——高理念(High Concept)、高感知(High Touch)。



  丹尼尔·品克

 

高理念——指基于思考的创造力,包括辨认模式、赋予意义、创造概念等等。比如,达尔文提出进化论。

 

高感知——指基于洞察的创造力,包括体察情感、沟通,护理病人、谈判、指挥团队都得有高感知能力。

 

好吧,这“双高”能力咋培养呢?

 

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教授潘亚·米夏(Punya Mishra)说,21世纪的学习,朝这三项努力就行了:

 

1、会处理信息

 

现在是海量信息,别说背了,连看都看不过来。所以,孩子只要掌握核心知识,会读、会写、会算就行了,知识面得尽量打开,得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Ta就能跨界筛选、处理信息,就能有所创见、做出判断。

 

所以,别逼孩子背这背那了,只要Ta大概知道有这么回事,上网一搜什么资料都有了。

 

2、有执行能力

 

Google模式》里不是说了吗,谷歌就要这样的人——能产出并执行新奇、实用的点子的人。

 

点子光新奇不行,还得实用;光会想不行,还得能执行。所以,得培养孩子沟通合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商

 

会聊天!

 

包括:自控以及带领团队的领导力,情绪的洞察力、敏感性,对不同文化及生活方式的宽容度。

 

开发AlphaGo的公司——谷歌Deep Mind在其官网上写道:我们致力于用算法提炼人类智慧。



  Deep Mind三位联合创始人

 

所以……把孩子的“人类智慧”发挥到极致吧!这是你能给Ta的最好的教育!





中国首款会讲故事的日历
53周,每周一个故事
涵盖12大学科领、最顶级的知识和思想
18个方向的五大超学科问题,启迪思维
纸张、彩墨均通过FSC环保认证
故事卡纸正面图画全部手绘,背面九宫格手账记录孩子成长

彩色斑马2016“科学·探索日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