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光掠影(六)

 landhydro 2016-03-12

流光掠影:现代数码单反摄影革命之路(六)--人造光的艺术

(2012-09-24 11:53:52)
分类: 流光掠影
流光掠影:现代数码单反摄影革命之路(六)--人造光的艺术

(Jerry Ghionis作品, 展示其发明设计的最新Video Light "Ice Light")

前面章节谈到的人像摄影之中,我着重就自己的风格和经验探讨了下利用自然光来进行人像拍摄.较之于自然光,利用人造光来拍人,似乎成了许多人潜意识里的主流.我本人是自然光为主的人像摄影师,我从不排斥利用闪光灯等人造光源,但我发现许多摄影师的普遍问题是,无论在什么样的光线条件下,他们都只会一味地打灯,甚至打STROBE之类的大灯,没有灯,似乎就没法拍了,或者就觉得自己不够"专业".我合作过的部分人像摄影师,不扛大灯,柔光箱,三脚架等等就没法拍, 甚至有人都不知道照相机里面还有个测光表,拍一张就要手持测光表上前量一下等等.我在这个章节力图要帮助一些入门人像摄影的朋友消除一些先入为主的误区,以及如何利用简单易用的人造光源配合自然环境光来创作出充满"Texture, Dimension and Mood" (质感,空间感和情感)的人像片.

流光掠影:现代数码单反摄影革命之路(六)--人造光的艺术

(Jerry Ghionis 作品, 抽雪茄的男人帮)

I. 复习: 用光法则

我在前面章节里面都已经阐述过对于摄影,尤其人像摄影,最为重要,必须优先考虑的因素就是--光!你在每按一次快门之前,都要仔细观察,明白光从哪里来(光的方向),光有多强(光的强度),以及如何利用,是否利用该光源来为勾勒出你的对象.虽然很多人对于"摄影最重要的是光线"这类老生常谈已经听得耳朵生茧,但是真正能"看得到光",并且"懂得用光"的人少得可怜.我接触过不少专业人像摄影师,看过大量人像摄影参展作品,我发现至少90%的摄影师几乎是"盲人",他们看不到光,也用不好光,撇开一些教条的打灯模式来创作出"光源"之外,几乎就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无论如何,用好光的基本法则就只有一条, 那就是全球TOP 5之一的Jerry Ghionis所传授的:

Side-lighting brings out texture, shadow creates depth and dimension, gesture indicates emotional moments. 

(侧光产生质感,阴影产生三维的空间感,姿势带出情感的瞬间)

这句话的前2段就是用光和拍摄的基本规律,虽然很简单,但是很多摄影师都不明白.对于初学者,要理解这些可能更为困难,因此我可以告诉读者一个更为简单的"拍摄定理"和"根本方法",那就是:

Shoot on the short (narrow / shadow) side of the face to bring out the details of cheek bones and jaw lines.

(从短边,就是有阴影的脸的那边来拍摄,这样就能带出脸颊骨和下颌的轮廓,展现出三维的深度和质感)

要做到这步,就要利用侧光来进行人像创作.

流光掠影:现代数码单反摄影革命之路(六)--人造光的艺术

(Silentwings 样片, 通过镜面的四重反射来捕捉新人之间的情感瞬间.注意如何通过将Video Light放置在人脸朝向的方位照明,并在"短边"的位置进行拍摄来呈现出3D感.)

流光掠影:现代数码单反摄影革命之路(六)--人造光的艺术

(Jerry Ghionis作品,同样使用ice light照明在模特朝向的方位,而Jerry从模特的"短边"拍摄)


II. 人造光源

人造光源有很多种,有的可以就地取材,比如夜晚街道上亮着的广告牌,商店橱窗里的灯光,马路上的霓虹灯,饭店门口栅栏上挂着的圣诞小彩灯等等,都是非常好的人造光源.比如广告牌,就是一个类似柔光箱的光源,拿来拍夜晚中的人像,非常漂亮.更多的人造光源必须自己购置,一般而言,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Video Light (视频光源). 

Video Light (VL) 最早一般是给拍视频的人使用的,它的最大优点就是"所见即所得".大多数比较好的VL都可以配有一些附件,比如BARN DOOR之类的,可以同时调节亮度以及光源的覆盖面,更有一些可以提供一些加上GEL的架子或者钩子来调节光的的色温.常用的比较推荐的,有Lowell ID light, 小型的LED light, 以及本章节开始展示的ice light.总结下来,以上这些比较好的VL都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 携带方便,电池耐久
2. 可调节亮度,并同时控制光的覆盖面
3. 色温精准,并可以提供附件改变光的色温

显而易见,VL与后面介绍的闪光灯相比,最大好处就是效果可以立即用肉眼看得到,不像闪光灯,拍了之后才知道强度是高了还是低了,光的覆盖面是不是符合自己的预期等等.因此,VL经常是许多人像摄影师优先考虑和使用的人造光源之一.

使用VL的方法很简单,就是需要一个助手帮你拿着来按你的要求给你拍摄的对象照明和调节.这也许就是使用VL最大的一个局限条件,因为如果你是一个人在那里拍,那么使用VL就十分头疼,靠灯架或者架在相机上面跟镜头平齐来使用,不但耗时耗力,而且效果不佳.因此,对于"单枪匹马"的摄影师,下面介绍的,也是绝大多数摄影人士使用的便携式"闪光灯"似乎是最好的选择.

2. Flash Light (闪光灯)

这里所说的闪光灯,指的是可以拆卸,独立使用的闪光灯.那种机顶内置的闪光灯,我一直觉得几乎是个废品,因为要产生侧光效应,这种不能调节转向,不能拆卸,永远只能正面补光的装置,完全是毫无疑义的.各个厂牌以及副厂杂牌的闪光灯很多,功能也有简单有复杂,我向来只推荐使用类似佳能430EXII, 580EXII或者尼康SB800, SB900这样功能全面的"高级"闪光灯.这种闪光灯具备的条件有:

1. 可以180度转向,并上下调节方位
2. 输出光源强度大,覆盖面广
3. 既可以做Master来控制其他灯,也可以作为SLAVE被其他灯控制
4. 绝大多数可以外接电池盒,提供更长时间的使用时间
5. 可以在高速快门下使用

闪光灯的附件有很多,比如各种各样的diffuser,bounce card,snoot等等,琳琅满目,层出不穷.由于大多数摄影人士都至少有一盏这样的闪光灯,因此我在这里着重介绍闪光灯的正确使用方法.

闪光灯的主要使用方法一般就两种:On-Camera (挂在相机热靴上)和Off-Camera (离机引闪). 这两种用法有很大的不同,下面我就分别简单介绍下.

1. On-Camera

这种挂在相机上的闪光灯,使用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bounce flash (反弹闪光), 但是很多人用不好,是因为不理解这种闪光灯用法的基本原理.这个原理,简单来说,其实就是:

不要把你相机上的闪光灯当做光源,而是把你要反弹闪光灯的地方当做光源(窗户)! 

比如,你想要靠天花板来反弹闪光,那么在你的眼睛里,这个反弹的天花板的位置就不是天花板,而相当于是一个开着的窗户,从这个窗户里将透出光来.这样你就可以明白,在你身边的哪个地方"开一个窗户"就能产生你所"预想"的侧光条件.我相信这么一说,许多读者立马就能茅塞顿开,但是实战中,很多读者还是一定会犯难,不知道怎么快速地找到正确的地方"开窗",来实现上面我们开始提到的"用光法则".我见过很多摄影人,知道要反弹,但是就是不知道怎么反弹,朝哪里反弹,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要么就是永远斜上方45度地在那里拍,要么就是直接向自己的背后"开枪"等等.这些都是不对的,我现在就再进一步(其实摄影很简单,有很多规律可循,只是现在的很多媒介不着道),把这个技巧进一步简单化,那就是

永远在人脸朝向的地方反弹闪光(开窗)!!!

比如人脸朝向你的右边4点钟方向,那你就把那个方向和反弹介质的交点当做"开窗"的位置,然后把闪光灯的头径直转向那个位置,触发闪光灯.那么摄影师应该从哪里拍摄呢?很简单,前面提到了,从"短边",就是从不被"闪光灯"覆盖的那个会产生"阴影"的那边来拍摄.这里要注意,产生的阴影要避开眼睛等"敏感"部位,只在脸颊部分产生一些较为"浅显"的阴影来呈现一些立体感.因此,控制好反弹的位置极为关键,需要大量练习来积累经验.同时,必须注意的是,反弹的介质本身也是个重要考虑因素,比如玻璃,木材,金属等等,反弹的效果差别明显.同时,反弹介质本身表面的色彩也会影响闪光的色温,导致最后皮肤的色调和相片的白平衡产生偏差.

使用反弹闪光灯的终极效果,就是要让闪光灯尽可能地融入到周围的环境光中,让人"看不出"刻意的人造光痕迹.这也是为什么"直面闪光"是最不可取的,因为除了被闪的对象,背后的环境亮度与之比较都是反差明显,黑暗异常,使整个片子看起来"人造"痕迹极重,十分不自然.

总结而言,这种用法对于"单枪匹马"的摄影师而言,是在是首选,但是对于一些有条件以及需要更多"弹性"的摄影师而言,首选还是下面要谈到的"Off-Camera"模式.全球十大婚礼摄影师之一的Cliff Mautner就一直主张

If you want to take good portraits, take your damn flash off your camera!

(如果你要拍出上乘的人像片,就把你那该死的闪光灯从相机顶上拿下来!)

2. Off-Camera

要使用离机引闪,就必须要具备引闪器.现在有些相机本身具备这种无线引闪的功能,或者有些闪光灯以及其辅助单元,比如佳能的ST-E2,尼康的SU-800等等,但是这些装置都具备很大的局限性,就是引闪射程短,容易被阻挡或者受干扰.比如佳能的ST-E2就是靠红外引闪,如果ST-E2看到不到对应的闪光灯单元,比如把闪光灯藏在树后,一般就无法准备地传递信号.因此要有效扩大信号传递范围,以及让引闪单元不必看到闪光单元依然能够正常工作,就要购置额外的Radio(无线电)引闪装置.这种装置,现在越来越多国内外的厂商在加入进来,比如近年来在美国市场上风生水起的国产品牌"Pixel King"等等,但是主流的性能强悍而可靠的,就我所知,主要是以下两大品牌:Pocket Wizard (普威)和Radio Popper.这两大品牌工作原理有所不同,PW主要是靠独立的信号产生和收发单元来进行工作,而RP主要是靠传递相机上的闪光灯或者引闪装置(比如ST-E2或者SU-800)产生的信号来工作,本身不产生任何指令.PW的优点是设置简单,控制方便,通过AC3 ZONE CONTROLLER可以十分方便在自动闪光(ETTL)和手动闪光(MANUAL FLASH)之间切换和调节,但缺点是信号不稳,容易受干扰,对于580EXII还必须使用额外的SHIELD来隔绝干扰才能正常工作.另外,在一片漆黑的条件下,装置本身没有背光,无法进行调节.还有就是佳能和尼康的PW无法通用.RP的好处是有效"射程"长,信号好,而且佳能尼康通用,缺点是组装相对比较复杂,需要购置特定的架子,并且将信号传输孔对齐才能有效工作.同时,必须在相机顶部放置引闪装置或者可以引闪的闪光灯,因为RP的信号发射器本身是不产生任何指令的.

那么如何使用这种离机引闪呢?因为是离机模式,所以闪光灯放置的位置就是"光源"的位置,摄影师无须考虑上面模式的"反弹"位置,想在哪里"开窗",就在哪里放置闪光灯即可.使用这种闪光模式,可以将闪光灯放在灯架上,配合伞,柔光箱或者其他DIFFUSER等附件来使用,通过移动灯架来改变位置,或者可以将闪光灯放在一个独脚架上做成一个lighting stick (灯柱),让一个助手扛着来使用.

另外,让很多摄影师彷徨和拿捏不准的是,究竟是用自动闪光(ETTL)还是用手动闪光(MANUAL)呢?这个可以视情况而定.如果闪光灯和拍摄对象之间的距离是固定不变的,那么就用手动,因为只要调节好输出能量,不管你怎么改变构图,最后到达对象身上的光量是一定的.如果对象与闪光灯之间的距离一直在改变,那么一般就选择ETTL,以最大程度地获得足够的光量.婚礼摄影大师Cliff Mautner使用离机引闪的基本实战技巧是,使用一个闪光灯(SB900),将其做成一个STICK,让一个助手一直拿着,并示意其所站的位置,来为自己提供足够的侧光.如果对象移动,比如在婚宴中,新人在舞池中跳舞,那么助手就会不断保持跟进,对象后退3步,助手也同步前进三步,以此反复来保持恒定的光量.这种默契的配合需要大量的实战演练和丰富的用光经验,虽然简单但是却并不容易掌握.因此,用光的原理看似简单,也容易掌握,但是依然需要大量的实战练习才能融汇贯通.这样的事实就好比前面我们讲授的曝光一样,"合理"的曝光,尤其是手动曝光和曝光补偿,十分需要对周围环境光源的判断和经验,才能快速精准地应用自如.

流光掠影:现代数码单反摄影革命之路(六)--人造光的艺术

(Cliff Mautner作品,利用离线闪光灯产生侧光,并从"短边"角度拍摄)

3. Strobe (大灯)

坦白说,作为一个婚礼人像摄影师,我几乎从来不用STROBE,也没有买过STROBE,这种东西不但体积大,重量沉,设置复杂,而且携带极为不便.对于像我这样一直在外TRAVEL单干的摄影师,几乎是不太可能依赖这种东西的.如果是棚拍,选择大灯也许是个很好的选择,但是对于我这种on-location(户外)的摄影师,我并不认为用大灯能起到比使用以上2种光源更好的效果.当然,言归正传,大灯的好处是输出功率大,能够在漆黑一片的条件下都能产生足够的光源来进行拍摄,功能强大,设置参数多而全,灵活性高.现在有些STROBE体积也渐趋小型化,比如在美国很流行的Alien Bees (外星蜜蜂)系列等等,这种东西一般就靠无线手动引闪器,比如PW, cybersync (CS), RP等等在相机上触发引闪. 一般这些Strobe都要配上reflector(反光器), soft box(柔光箱)等附件才能发挥极佳的柔光效果,否则如此大的功率输出,产生的光线极其harsh(尖锐),效果极不理想.因此,从各种因素考虑来看,大灯适合影棚拍摄,一旦设置好,就可以长久放置,无须每次动手拼装和拆卸.对于移动型的摄影师,上面两种光源一般而言更为有效和方便.

III.实战技巧

在上面介绍人造光源的时候,就已经附带介绍了一些基本的实战方法和技巧.在这里,我再适当拓展和补遗一些十分有用的用光技巧.

1. 使用闪光灯的基本原则,就是那么在任何情况下,都要避免直面闪光,要想遍一切可能来寻找反弹介质来提供侧光.简而言之,我见过许多摄影师,喜欢把闪光灯90度朝上放置,使用闪光灯上的小反光板(bounce card)来闪光,或者直接就套上个塑料盖子"散光器"(diffuser)来正面闪光等等,不管形式如?%_?? ?酘??s2?0mvAQ??????4a????Kv????FR???{n{??be*?y???0法产生出我们前面提到的那种"光与影"反差式的3D感.也有许多专业摄影师和学员问过,我在户外或者身边没有可以反弹的理想介质,比如白色的面板等等,我该怎么办?其实,大多数情况下,依然式有办法的,需要开动你的大脑,利用你的智慧,凭借你的积累和经验.比如在户外拍摄婚礼人像,我可以轻易找到一个穿着黑礼服,内穿白衬衫的伴郎或者宾客,然后把他带过来,叫他解开黑礼服的扣子,露出白色衬衫,依靠这个衬衫表面作为我机顶闪光灯的反光介质.全球最顶尖的婚礼人像摄影师Jerry Ghionis曾经叫他在婚礼轿车里的助手闭上双眼,把离机闪光灯朝向自己的脸部,依靠自己的"人脸"反光来为坐在车里的新人提供足够的光源.

2. 在复杂光源条件下,使用合适的GEL来获得良好的白平衡和相片色温.一般在婚礼的晚宴上,摄影师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为环境光千变万化,各种光源混杂,利用闪光灯拍出的片子,依靠机器内部的白平衡设置,或者后期都会发现极大的色差.简而言之,就是如果闪光灯的温度调节准确,那么背景环境就会"偏红"或者"偏紫",如果周围环境色温准确,那么闪光灯触及的人脸等部位就会"偏蓝".要解决这种问题,一般优先考虑的就是拍摄对象的"skin tone"(皮肤色调).简单地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在灯前贴上合适的"gel"塑料片.很多摄影师喜欢用CTO,但是经验表明,CTO拍出的人像往往皮肤过于偏橘红,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摄影师偏好并大力主张使用CTS,它与CTO的主要区别就是红色较为偏弱,得到的皮肤色调更为自然.我个人实践下来,一般偏好使用1/2 CTS的gel片,在90%的情况下都能得到比较自然的皮肤色调,同时环境色彩也不至于变化得比较夸张.这里要注意的是,一旦使用闪光灯,要准确实现肤色和背景色都吻合实际情况往往是不现实的,使用固定色温的GEL,其根本用意就是通过GEL片子本身的色温来全面调节整张相片的白平衡,来减轻以上谈到的闪光局部和周围环境光的不自然反差.

3. 侧光与正面补光.很多当今婚礼摄影师的常用闪光模版,就是在婚宴现场的对角线位置上放置2盏灯来提供侧光,而摄影师站在另一条对角线上进行拍摄,这样一方面不至于阻挡光源,另一方面也符合从"短边"拍摄的原则.为了有效控制短边的阴影深度,有的时候,摄影师在机顶在配置一架灯,一方面可以控制其他2盏灯的参数,另一方面可以适当从正面用该灯提供适度的补光.补光的基本方法,如果用ETTL,那么就从闪光补偿-2开始,如果用手动,就从较低的功率输出比如1/64或者1/32开始尝试.对于佳能来说,补光的优先闪光模式应该使用evaluative(评估模式)而不是使用average(平均模式).实践证明,平均模式在以闪光灯作为"主光源"的情况下才能提供比较精准的闪光量.

IV. 背光模式

我们全篇仔细介绍了侧光拍摄的用光方式,最后我们再顺带提下比较流行的"背光闪光"的技巧.这种技巧相较前面的侧光而言,简单明了,就是把一个灯放在对象的背后,无论是通过灯架还是助手,前提是必须藏在对象的背后,拍摄时注意调整角度,设置好闪光输出功率,无线引闪即可.一般这种模式适合应用在周围环境光源暗淡的夜景之中后者风雪雨天之下,产生惊人的"剪影"视觉效果.

流光掠影:现代数码单反摄影革命之路(六)--人造光的艺术

(Tony Hoffer 作品,在雨中,通过背光将剪影效果发挥到梦幻般的极致~~~)

V. 总结

通过以上的方法介绍,希望读者能够从中了解和学习到正确使用人造光源的技巧,在有效利用周围自然和环境光源的条件下,融入人造光源,创作出自然而富于质感的人像摄影片.最后我还是想再次强调,千万不要漫无目的的乱用大灯小灯,能不用灯就不用,人造光源只是辅助,舍本逐末地到处打灯,不但拍出的片子缺乏弹性和创造性,而且极大地限制了自己对光线的把握和识别能力,长期发展必将束缚自己的创造性和灵活性.希望本篇能够给一直迷惑和彷徨在用灯领域的广大摄影初学者和爱好者以有益的启迪和帮助,使其摄影技艺以日剧增,拍出越来越多风格独特,赏心悦目的人像好片.祝成功~~~

读者如有疑问或者交流需要,欢迎访问我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ilentwings2007),谢谢~~~

silentwings
2012年9月24日夜于美国特洛伊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