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放手,让孩子学习做决定

 一道数学菜 2016-03-12

点击 宝宝阅读 关注我哟

宝宝阅读:让更多孩子爱读书读好书


在户外,五岁的小菲吃着面包,妈妈不能吃面包,吃别的。当小菲还剩一半时,问妈妈:“剩下这个怎么办?”


妈妈突然想让她自己做决定,一改给答案的常态,反问:“你想怎么办呢?”

小菲生气的臭着一张脸:“嗯!讨厌!”


妈妈:“你是希望我帮你做决定吗?”


小菲说:“对。”

妈妈回答:“那就留着吧,以防等下肚子饿。”


小菲说:“我不要。”真是奇怪,真的帮她做了决定她又不要。


妈妈猜她可能是担心会被责怪,于是问她:“你想丢掉,但是怕我反对吗?”

小菲说:“是。”


妈妈想帮她了解自己的食量,说:“你觉得只吃半个面包就够了,是吗?”

小菲:“对啊!我吃不下了。”


妈妈说:“如果你想丢掉没关系,但要想想晚一点肚子饿怎么办就好。”

菲想了想,一会儿露出明朗的表情:“还是留下来好了。”


小菲一直让爸妈觉得她很“卢”,有理说不清,平常没那么多时间跟她耗,搞不懂她到底要什么,最后常不欢而散。这天刚好妈妈比较有空,心情也还不错,才有办法弄清楚。但最后的选择还不就是当初给她的建议吗?为什么要绕这么大圈子?


在这段对话里,显现了一个孩子想自己作主,又担心被责备或想当乖孩子的矛盾心情。


很多时候,当孩子在问我们的意见时,其实心里是有答案的。希望能被赞赏或避免被处罚,常是他们真正的目的。他可能想当一个乖小孩,让大人觉得他很听话,喜欢他;也有可能像小菲一样希望不要压错宝,免得被骂。


如果妈妈一开始就帮她做决定,说那你丢掉吧!宾果!这点符合小菲心里的答案,大概就不会有后续的发展了。


可是妈妈希望孩子学习不要浪费,珍惜食物,当然不会要孩子丢掉还可吃的食物。但教育孩子,如果只有可以跟不可以,那么孩子只学会猜测大人的心意;当大人不在身旁时,却无法学习判断一件事要怎么处理比较适当。


我们无法常陪在孩子身边,要孩子记住或遵守我们的每个教诲是不可能的。为了让大人真正放心,如果能从日常生活的小的事情开始,让孩子学习做决定,而不是帮他做决定。因为做决定,需要同时学习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对孩子的问题解决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


刚开始,或许孩子会像小菲一样不敢做决定,就像小菲,虽然妈妈让她做决定,她也是不放心,因为她猜妈妈的答案跟她是不同的。但当孩子感觉到彼此想法或许不同,却不会因此不被喜欢或被责备,就不会把心力放在揣测大人的想法上,而能将能量放在思考及判断问题怎么处理了。


例如后来小菲妈妈重点放在帮助小菲了解自己的饮食状况,也不反对小菲的想法,只是要小菲想想选择处置后的结果。所以纵使她的决定跟妈妈刚开始给的建议一样,她的反应却大不同了。


如果爸妈跟小菲的互动,往后都能像这次的处理方式,而不是只因为有空,或心血来潮才让她做决定;能经常提供一致性而安全的沟通环境,让她可以习惯性安心的说自己意见,也因此有能量跟别人做意见交流,而能逐渐学习做更有智能的决定。相信小菲的解决问题能力一定越来越好,也不会常常因为暧昧的沟通跟大人“卢”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