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空气污染导致肥胖?你怨天怨地这次竟怨上了空气!

 利剑不在手 2016-03-12

你是否已经开始“三月不减肥,XX徒伤悲”的立志?如果这时朋友圈里的大家纷纷开始转发“科学研究说空气污染会导致肥胖!”,你会不会立刻松一口气?

 

 

 快醒醒!都是成年人了,

别人说啥你都信?

 

 

“空气污染致肥胖”

是个什么研究?

这个研究发表于TheFASEB Journal官网(中文名为美国实验生物学会联合会会志),由中美英三方研究者共同发布。实验本身比较有趣,地点选在帝都北四环附近,使用了真实的北京空气。

 

怀孕大鼠们被分为两组,实验组直接呼吸日常空气,对照组呼吸经过HEPA滤网过滤的空气。随着实验的进行,两组大鼠的体重纪录呈现在下图中。可以看到呼吸日常空气的大鼠体重基本全程高于有HEPA待遇的大鼠。

 

别急着欢呼。这个实验样本量较小,并且还只是动物实验阶段,所以现在就确定人体肥胖与空气污染有关联还太早。各位也不用拿这个作为肉肉多的借口(毕竟大家对自己胖的原因都心知肚明……)。

 

但是,空气污染确实

影响健康!

空气污染的危害主要在于其中的可吸入颗粒物,人们熟知的PM2.5(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可吸附多种有毒有害物质,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已经得到多项研究的证实。

 

 1、呼吸系统

2.5微米下的颗粒物可以直接吸入肺部,所以首先受到影响。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已正式公布大气污染为一类致癌物,目前已确认长期暴露于大气污染中会导致肺癌发病率明显增高。

 

 2、皮肤

暴露在污浊空气中的皮肤也不能幸免,除了最直接的“脏”,诸如重金属等颗粒物可能导致皮肤过敏。

 

3、心脑血管

有研究人员发现,柴火、煤球等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黑炭与血压升高有密切联系。

 

除此之外,科学界逐渐开始关注PM2.5中更细小的颗粒物——PM0.1(直径小于0.1微米)。这一直径可以深入肺部进入血液循环,进而分布到全身,与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都有关联,能促进炎症反应。

 

由于PM0.1在可吸入颗粒物中的数量占比达到60%,并且广泛存在于机动车尾气、吸烟、焚烧、打印机等日常生活行为中,有些科学家认为PM0.1对健康的危害更值得关注。

 

那我们该怎么办?

既然我们都不是司北风的神仙,遇到空气污染,当然要学会自保。

 

  • 1、出门戴好口罩。选择KN95或N95类口罩,并且学会正确佩戴。

     

 

  • 2、 出门记得使用护肤产品形成物理保护,回家后记得洗脸洗鼻子。

     

  • 3、在室内乖乖打开空气净化器。

     

 

净化器的工作原理是吸入空气,通过滤网吸附其中的颗粒物,然后将过滤后的空气送出。原理看似简单,但你们知道滤网有多努力么?你们知道不同尺寸的颗粒物吸附的方式也不同么?看完这只视频,请你摸着良心,想想自己能不能在空气污染的时候,认真的完成上述这些自保步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