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已经开始“三月不减肥,XX徒伤悲”的立志?如果这时朋友圈里的大家纷纷开始转发“科学研究说空气污染会导致肥胖!”,你会不会立刻松一口气?
快醒醒!都是成年人了, 别人说啥你都信?
“空气污染致肥胖” 是个什么研究? 这个研究发表于TheFASEB Journal官网(中文名为美国实验生物学会联合会会志),由中美英三方研究者共同发布。实验本身比较有趣,地点选在帝都北四环附近,使用了真实的北京空气。
怀孕大鼠们被分为两组,实验组直接呼吸日常空气,对照组呼吸经过HEPA滤网过滤的空气。随着实验的进行,两组大鼠的体重纪录呈现在下图中。可以看到呼吸日常空气的大鼠体重基本全程高于有HEPA待遇的大鼠。
别急着欢呼。这个实验样本量较小,并且还只是动物实验阶段,所以现在就确定人体肥胖与空气污染有关联还太早。各位也不用拿这个作为肉肉多的借口(毕竟大家对自己胖的原因都心知肚明……)。
但是,空气污染确实 影响健康! 空气污染的危害主要在于其中的可吸入颗粒物,人们熟知的PM2.5(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可吸附多种有毒有害物质,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已经得到多项研究的证实。
1、呼吸系统 2.5微米下的颗粒物可以直接吸入肺部,所以首先受到影响。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已正式公布大气污染为一类致癌物,目前已确认长期暴露于大气污染中会导致肺癌发病率明显增高。
2、皮肤 暴露在污浊空气中的皮肤也不能幸免,除了最直接的“脏”,诸如重金属等颗粒物可能导致皮肤过敏。
3、心脑血管 有研究人员发现,柴火、煤球等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黑炭与血压升高有密切联系。
除此之外,科学界逐渐开始关注PM2.5中更细小的颗粒物——PM0.1(直径小于0.1微米)。这一直径可以深入肺部进入血液循环,进而分布到全身,与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都有关联,能促进炎症反应。
由于PM0.1在可吸入颗粒物中的数量占比达到60%,并且广泛存在于机动车尾气、吸烟、焚烧、打印机等日常生活行为中,有些科学家认为PM0.1对健康的危害更值得关注。
那我们该怎么办? 既然我们都不是司北风的神仙,遇到空气污染,当然要学会自保。
净化器的工作原理是吸入空气,通过滤网吸附其中的颗粒物,然后将过滤后的空气送出。原理看似简单,但你们知道滤网有多努力么?你们知道不同尺寸的颗粒物吸附的方式也不同么?看完这只视频,请你摸着良心,想想自己能不能在空气污染的时候,认真的完成上述这些自保步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