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翻书 | 脏的人未必愿意洗澡,洗澡的人未必脏

 真友书屋 2016-03-12

《洗澡》是200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杨绛先生。这部小说讲的是1949年后知识分子第一次经受的思想改造,即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事情。

 

那一次思想改造,当时泛称“三反”,又称“脱裤子,割尾巴”。知识分子由于面皮薄、耳朵娇嫩,听不惯“脱裤子”的说法,因此改称“洗澡”。


 

作者: 杨绛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4-01

页数: 265

 

《洗澡》不是由一个主角贯连全部的小说,而是借一个运动作背景,写那个时期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所以是个横断面,既没有史诗性的结构,也没有主角。本书第一部写新中国不拘一格收罗的人才,人物一一出场,第二部写这些人需要“洗澡”,第三部写运动中这群人不同的表现。

 

“洗澡”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原因是谁都没有自觉自愿。假如说人是有灵性、有良知的动物,那么人生一世无非是认识自己洗炼自己,自觉自愿地改造自己。但是这又谈何容易?这部小说里,只有一两人自觉自愿地试图超越自我。

 

杨绛先生由点到面地塑造了改造中的知识分子群像,写他们在改造中的无奈处境、精神上的迎合、自虐和挣扎。在改造中,他们穿着灰色的制服,试图与劳动人民打成一片,用劳动的汗水洗涤精神上的“污泥浊水”,改造结束后,却轻松脱掉灰色制服,换上红色的凸显身材的红色绸缎衣服,标志着洗澡运动的失败。

 

中国的知识分子,按照某些人的说法,应该叫“知识工人”,数以亿计(如果把高中以上学历的人都算上),是世界上数量最大的国家,然而中国却算不上人才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如此庞大数量的人群,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阶层。

 

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其脑海里有浓厚的剥削阶级印记,思想和立场都是剥削阶级的,故而要对他们进行改造。

 

这种改造就是“洗澡”,是一种技术性改造。所谓技术性改造,主要有以下几种程序:

 

首先,宣布知识分子是有尾巴的人,但他们是可以改造和争取的人。

 

其次,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对立起来,夸大知识分子的缺点和弱点,说他们“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宣布他们是依附在工农身上的“毛”,剥夺他们的道德优越感,强化他们的原罪感。

 

第三,让他们每天接受长达数小时的学习,让他们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反复写检讨,直至过关。

 

第四,让他们与普通工农群众一样,每天接受数小时的体力劳动,失掉某种特有的尊严。

 

第五,用实际行动宣誓效忠。

 

“洗澡”能在知识分子思想改造中发挥作用,实际上是通过对知识分子记忆的重构来完成的。通过这种记忆的重构,实现知识分子抛弃旧我的目的,并因此达到人格与心理的自我重塑。


记忆重构是通过自我检讨和自我批评实现的。从效果看,“洗澡”的效果不错。广大知识分子通过深挖问题,不断反省,逐渐靠拢。

 

经历“洗澡”后,知识分子实现由桀骜不驯到自卑、谦恭的转变。这种情形的出现与思想改造结果的期望应该是吻合的。思想改造的完成,预示实现全国人民的统一。

 

好多年前,“洗澡”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