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摄影也要有三个境界

 GD大阿福 2016-03-12

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文艺评论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巧借宋代晏殊、柳永、辛弃疾三位词人的名句说——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摄影也要有三个境界《夏天的风》 冯晖/摄

第一境界是说做学问登高望远是艰苦的孤独的,唯有能吃苦不怕孤独,敢于登高,才能望得远;第二个境界是讲执著,宛如对待爱情一样,为了自己心爱的人,憔悴得瘦了,原来挺合身的衣服变得宽松了都无怨无悔;第三个境界,是强调偶然寓于必然之中,要有千百次的寻寻觅觅,才能在不期而然寻觅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古今做大事业,成大学问者,问世界能有多少?但我以为精神是可以追慕的。我们想做好任何事情,完全可以向这三个境界致敬,譬如摄影。

摄影也要有三个境界《茶馆外》 乔建文/摄

要知道我们摄影不是一味图闹热,闹热之后终究要归于沉寂。我们可以结伴拍摄,相互取长补短。但更多的时候是需要“独上高楼”,耐得寂寞,敢于个人独行拍摄;在孤独中反刍产生思想,可以静下心来想想人家为啥拍得好?自己为啥拍得不好?自己如何改进?有了思想就如同登高望远,前景会豁然开朗。张艺谋就夸过自己的同学——著名肖像摄影家邓伟“离群索居“,20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邓伟一人孤独地实施环球世界名人拍摄计划,足迹遍布五大洲。他以独特的视角拍摄出百余幅独具魅力的世界杰出人物肖像作品,在摄影界广受赞誉,

摄影也要有三个境界《“微信”的迷茫》 青健/摄

摄影不是为了沽名钓誉,而是打心眼里喜欢它热爱它,吃再多的苦不怕,受再多的累不惧,心中有爱,就有一团不灭的火,哪怕把自己化为灰烬,也无怨无悔。有了这样执著的精神,相信你的摄影再孬都有几分。记得前几年报道过一位退休老人,一次偶然机会拍摄了人体模特,便被散发着青春气息的美丽胴体感染,一发不可收拾,虽屡遭家人反对,说他“老不正经”也力排众议坚持拍摄,并节衣缩食用微薄的退休金来支付模特的拍摄费。数年下来,他拍的“裸体”片子美得让人窒息却不产生邪念,受到舆论好评。这就是一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精神!摄影也要有三个境界《老街遗韵》游支健/摄

解海龙的摄影作品“大眼睛”成为经典,名满天下,就是因为他十年矢志不渝地拍摄“希望工程”,其间拍摄了几十万张片子,获得了“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解海龙千百度的寻觅,也就不会有“大眼睛”的出现。“千百度”是时间堆积的多,“暮然回首”是多中过滤的少——精华。这也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哲学蜕变过程。所以我们要秉持这样的精神在摄影的茫茫人海中去千百次地寻寻觅觅那最为美丽动人的瞬间,相信经过千百次的努力,你心仪的“美人”(作品自己满意,别人也赞扬)会在你不经意间回眸嫣然一笑,直抵心扉。摄影也要有三个境界《每个人都是别人眼中的风景》 王晓龙/摄

摄影学会孤独,耐得寂寞是第一境界;爱就爱得无怨无悔是第二境界;千百次地寻寻觅觅是第三境界。三个境界彼此关联,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第一境界是第二境界的基础,第二境界是第三境界的催化剂,第三境界的达成是对第一第二境界的回馈。所以王国维倡导的治学“三个境界”说,移用在摄影上也是大有裨益的,我们不妨试试。

阅读

举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