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病理解析】中医内科之自汗

 o简我o 2016-03-12



自汗






01.简介

自汗,是指人体不因劳累、不因天热及穿衣过暖和服用发散药物等因素而自然汗出而言。本症首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谓之“自汗出”。(三因方)载为:“无问昏醒,浸浸自出者,名曰自汗”。宋·陈言《三周方·自汗证治》:“无问昏醒,浸浸自出者,名曰自汗。”可见宋以前文献所述的“自汗”,只要是全身性汗出异常,都谓自汗。而宋以后,则以为清醒时汗出异常为自汗,睡眠时汗出异常为盗汗。

02.症状


营卫不和自汗汗出恶风,周身疫楚,时寒时热,舌苔薄白,脉缓。

风湿伤表自汗:自汗断续,汗量不多,恶风畏寒,肢体重着麻木,小便短少,舌苔薄自,脉浮缓或濡滑。
热炽阳明自汗:自汗频出,汗量较多,高热面赤,烦渴引饮。舌苔黄燥,脉洪大有力。
暑伤气阴自汗:自汗频繁,汗量较多,烦渴引饮,胸隔痞闷,舌质红。苔黄而燥,脉洪大无力。
气虚自汗:自汗常作,动则益甚,时时畏寒,气短气促。倦怠懒言,面色咣白,平时不耐风寒,极易感酉,舌质淡。苔薄白,脉缓无力。
阳虚自汗:自汗,动则加重,形寒肢冷,纳少腹胀,喜热饮,大便溏薄。面色萎黄或淡白,舌淡苔白,脉象虚弱。

03.病因

 多因营卫不和、热炽阳明、气虚、阳虚等引起,可见于外感六淫或内伤杂病,前者多为实证,后者多为虚证。

用药原则:

  【证治方药】

  (一)气虚

  1.临床表现:自汗而出,时觉汗出有恶风感,避风则虽汗出而不恶风,常在出汗后感到疲乏,或同时伴有短气现象。舌苔可正常,脉缓或无力。

  2.病因病机:肺气不足,营卫不和,表卫不固,汗液外泄。

  3.治法:益气崮表,调和营卫。

  4.方剂:桂植加黄芪汤(《金匿要略》)加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