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排痰毒的灸疗法——带穴位图超详细

 xiaoeagleyhl 2016-03-12


       


中医认为,痰的产生主要与肺、脾两脏有关。肺主呼吸,调节宗气的出入和升降。如肺失肃降,就可出现咳喘、卧不平等症。

病理分析

1

“肺胃储痰之器”,在风邪或寒邪侵肺时,使肺内的津液凝聚成痰。痰的根主要在脾上,因为脾主运化水湿之气,脾不运化水湿,湿积留成痰,故“脾为生痰之源”。

2

这里的痰,并非指我们平常咳出来的“痰”,它是人体津液在体内异常积留所产生的病理性的产物。

3

“痰为百病之源”宿痰积聚于肺,肺失于宣发肃降,出现咳喘。痰湿凝聚,易形成肥胖,腹部肥满。肥胖症也属于痰湿范畴,脂肪堆积在体内。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多汗且黏、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厚腻。

4

经络排痰毒最常用的穴位是丰隆穴,有祛湿化痰、健脾益气之功,为化痰要穴。具有同样功效的还有膀胱经的承山穴,膀胱是一个排泄的通道,承山穴祛湿效果相当不错。有的人喜欢早晨走出家门,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去喊山、喊河,涤荡肺腑之气,也是排毒的一种方式。“

5

“肺为储痰之器”,排痰毒与肺非常密切。经络排痰毒先润肺,灸合谷穴、太渊穴,太渊穴为肺经原穴,合谷穴为大肠经原穴,肺与大肠相表里,常灸对排痰毒也大有好处。“脾为生痰之源”,化痰排毒要从生痰源头解决问题,必调脾经,阴陵泉穴为脾经合穴,是脾经经气最丰盈的地方,灸阴陵泉健脾化痰,通调水道。


灸疗方法


1
1
丰隆穴

丰隆穴主治头痛、眩晕、咳嗽痰等痰饮病证。




穴位灸:加贴至阳穴、双侧内关穴。每日每穴一次,每次4小时。使用穴位灸时,先用适量艾摩膏按摩以上穴位,待艾液吸干后再贴牢穴位灸。

2
2
合谷穴

合谷穴具有镇静止痛,通经活经,清热解表的功效。



穴位灸:加贴至阳穴、双侧内关穴。每日每穴一次,每次4小时。使用穴位灸时,先用适量艾摩膏按摩以上穴位,待艾液吸干后再贴牢穴位灸。

3
   3
太渊穴

太渊穴具有补肺益气,止咳化痰,通经复脉的功效


穴位灸:加贴至阳穴、双侧内关穴。每日每穴一次,每次4小时。使用穴位灸时,先用适量艾摩膏按摩以上穴位,待艾液吸干后再贴牢穴位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