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长论坛

 yanrulu2004 2016-03-12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秦华,新新家长【职场教练LilyQin】专栏作家,专业职场教练。微信公众号:华说北美职场(Coach_Lily)

......................

我辅导过很多能干的学生 - 有本科期间就成功创业、在面试中冲过六轮层层筛选、从全球两千多申请人中脱颖而出的;有虽然毫无广告业背景、但制作出让人热血沸腾的视频简历、直接得到广告公司CEO的面谈邀请的;有发明过新产品、并带领团队把产品推上一线的……事实上,每个学生在我的眼里都有其闪光点。

但无论摆到简历上的“成就”多么耀眼,我几乎没有遇到过一个不怀疑自己的学生。他们都说,我对他们比他们对自己更有信心。他们不觉得自己的成就有什么了不起。相反,他们有的因为害怕面试不成功就直接放弃参加面试的机会;有的怕被拒绝而主动要求提供免费工作;有的担心自己毕业就会失业,于是还没尽力就开始准备后路。

当然,我的样本有选择偏见(selection bias),因为完全自信的人就不会来找教练辅导了。但是反观我自己,这种自我怀疑也是如影随形。学习成绩好的时候,归功于勤奋而不是聪明;得到好工作时,觉得是自己运气;拍片得奖后,认为自己只是总管杂事的,创意都是摄制组其他人的功劳;现在学生找到工作了感激我,我甚至会想,“我真的那么有价值吗?他们不是被我蒙了吧?”

这个星期我碰巧读到了一篇心理学方面的论文(出处见文末),帮助我解释了这个普遍现象。这个现象的心理学名称叫做“冒牌者综合症”(Impostor Syndrome),是1978年首先由Pauline R.Clance and Suzanne A. Imes提出的。她们最先发现很多能干的女性虽然成绩斐然,却难以把成就内化成对自己才能的信念,而是把成功归结到与自己内在才能无关的因素,比如运气、刻苦或者操纵他人的想法(天哪,我都占全了!)。于是她们担忧、焦虑、害怕失败、害怕无法保持过去的成功、害怕自己这个“冒牌货”最终会露馅儿。后来的研究表明,男性有同样的可能性体验这样的心理。有趣的是,这个现象在成功人士中尤其显著。我想,在越来越以成就论英雄的现实社会里,患上“冒牌者综合症”的人恐怕是会与日俱增。

探究这个现象背后的根源,心理学家发现以下两个原因尤其显著:

第一,认为才能是固态的人容易患上“冒牌者综合症”,因为他们的行为动机常常是为了通过成就来证明自己。一旦获得成就的可能性受到挑战,或遇到失败,这些人就会极度怀疑自己、甚至放弃尝试。

相反,相信才能可以通过学习不断增长的人则更能对失败免疫,因为他们的行为动机是成长,每一次挑战都是为了让自己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而失败也是学习成长的一部分。

第二,总想要取悦别人的人容易患上“冒牌者综合症”。他们十分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总想要让自己显得聪明能干,从而得到别人的认可,于是也更加害怕自己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建筑在这个薄弱基础上的自我价值就会十分脆弱。事实上,这个为了取悦别人而呈现的自己还真是个“冒牌者”。这种心理倾向有很大可能是由于成长环境造成的。如果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没有提供足够无条件的爱和认可,孩子就总想要通过努力表现、取悦大人来获得爱和认可。这种安全感的缺失一直延伸到成年。

针对这一条,除了治疗心理阴影之外,一个行之有效的思想转变是,把为他人创造价值作为行为动机。尤其在求职过程中,不要总是猜测对方喜欢听到什么回答、自己的表现是否显得聪明,而是要让他们知道你能为他们提供什么价值。当你把创造价值当作动机时,你的重心就从自己身上转移到他人身上,你便不会对自己的“表现”那么患得患失。

显然,思想的转变是无法一蹴而就的。而且我个人还觉得,自我怀疑是无法、也不用完全根除的 - 避险的生存需要提醒我们不要被自信冲昏了头脑而看不到威胁,而群居生活使得取悦他人在某些情况下是需要的。只是,我们不能让自我怀疑牵绊住个人成长的脚步。工作还要找,自我营销还得做,机会也不能眼睁睁看它溜走。

如果你还没有练成内功,那么每次当自我怀疑来袭时,请尝试以下这个我经常用的方法 – 对自己“念经”。走到镜子前,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坚定而平静地说以下三句话:

1. “我看到你了。” 这是承认自我怀疑的存在。Acknowledge it。

2. “这很正常。”这是接受自我怀疑的存在,并允许它安静地呆在你身边。Accept it.

3. “我现在仍然要做我该做的事。”- 与其把精力花在抵制、克服自我怀疑上,这句话是为了把精力集中到你要完成的任务、接受的挑战上,专注做事,心无旁骛。Ignore it.

你可以定义你自己“念经”的内容,其目的是通过对自己重复这些话,将干扰噪音的音量调低,从而让自己浸润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去。当专注做事成为你的日常习惯后,你是否还自我怀疑就变得无足轻重、甚至毫不相关了。

待你内功修成之日,也就是当你的行为动机真正来源于学习成长和价值创造时,你就能充分相信你的天然自我,而自我怀疑则会乖乖地呆在一个小角落,只有在你真正面临危险时才露个头给你提个醒。至于说那个“冒牌货”呢,早已不见踪影!

文中引用论文:“THE IMPOSTOR PHENOMENON: RECENT RESEARCH FINDINGS REGARDING DYNAMICS, PERSONALITY AND FAMILY PATTERN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TREATMENT” by JOE LANGFORD and PAULINE ROSE CLANCE

作者:秦华,本文由作者授权“新新家长”发表。

相关热文推荐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