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故乡——善福

 大海810 2016-03-12



风雨沧桑话故乡

苗 瑾

我的故乡 善福, 原为“善佛”。 顾名思义: 善良之佛地也。 然而, 外村人却戏称其为“佛爷没蛋”。 人们缘何不呼其雅, 而为它起了这么个诨号——


远古年间, 村西小桥圪廊有一座寺院。 寺内住持整日 诵经, 备觉佛门清苦, 每有窈窕淑女临寺降香,便窥其妖艳, 心旌摇曳。 日 复一日 , 住持经不住红尘的诱惑, 终于叛变佛祖, 生发邪念, 迈出了罪恶的一步。 徒儿知师爷偷吃“禁果”, 也奸淫掳掠, 鱼肉 乡民。 人们忍无可忍, 便秘密串连, 欲将和尚制伏。 一天夜里, 寺内 住持正欺辱民女, 恰被几个青年逮住,拳打脚踢, 将其痛殴一番, 仍不解恨。 忽有一人手持牛刀, 将住持睾丸割去, 看你再去“老不正经” ! 从此, 住持悔恨交加, 羞于见人, 在寺内安分守己, 专修佛事。 百姓男耕女织, 安居乐业。 为念及这位住持弃恶从善, 人们便呼其“善佛”, 遂将村名 定为“善佛”。 四周村民得知住持被“骟”, 就讪笑其为“佛爷没蛋”。 时间一久, 便与村名联系起来, 人们一旦提及这一诨号, 便知指“善佛”。 随着民间口 传书写和历史演变, 逐渐变“佛” 为“福”, 意在天下佛门, 多行善举, 佛光普照, 福润苍生。 于是, 村名便一直沿用至今。


故乡 坐落在五音山上的一个凹子里, 东西地势较高, 南北缓而低长。 村南口 有一道天然的深沟, 涝时山洪暴发, 旱时溪水长流。 河沟向南延伸, 从邻村郄家烟、 赵家烟通过, 拐弯调角, 与阁老凹、 白石底山相接, 伸向县城北关。


传说故乡 “先有苏胡二寨, 后有苗白两姓”。 村南的苏家嘴、 胡家寨, 是苏、 胡两家的“原始部落”, 也是故乡 人口 的发源地。 现在沿着南沟由 北向 南巡视,仍见有依山势而挖的土窑洞星星点点、 错错落落: 有的挖在半山腰, 有的挖在圪台上, 或三孔一院, 或五孔成排, 组成独家独户的小院落。 经风雨摧残, 多数窑洞已 塌毁, 残垣颓壁, 荒草没膝。 只有少量存在,但并不完好, 成为人们上地劳作的“避雨窑”。 如今,胡家寨遗址依稀可辨, 但早已无人居住。 只有离村较远的苏家嘴还闻鸡鸣狗叫。 不过, 她早已 脱离故乡 ,并入邻村郄家烟。 远古年间, 苏姓盘踞山嘴, 胡家独占山寨, “鸡犬相闻, 老死不相往来”。 后来, 苗、 白两家也在附近点燃炊烟……至于苏、 胡、 苗、 白四姓根” 在何处, 又从何处而来, 已无从考证, 因他们最先“筑巢” 于此, 且以本地人自 居, 历史也就默认为事实。 随着历史巨轮的跨越和居室文化的进步, 人们逐渐搬迁到村北的平坦之地, 砌窑盖房, 修路架桥,人口越聚越多。 于是, 渐渐形成了故乡 的雏形。总揽襄垣版图, 故乡 地处古韩中心。 站在东西高地目 环四方, 三里一庄, 五里一村, 如群星拱月 , 将故乡 围在其间。 故乡 交通方便。 南探古韩县城, 东与郝村相望, 北通故县, 延伸下良, 西衔南姚、 店上,是走马王村、 史北、 龙王堂以及武乡 县城的必经之地。车辆、 行人出得县城北门, 都在此打尖小憩。 因为地理位置的优势, 旧时曾吸引 外地巨商大贾来故乡 开了 当铺、 盐店和煤矿, 成为襄垣的“八小镇” 之一。 60年代初, 榆长公路从村西平原横贯而过, 使县城通往北乡 的窄路成为宽路, 土路变成油路。 改革开放以来,乡 政府带领父老乡 亲义务修路, 在原路基上降坡、 裁弯、 取直、 拓宽、 铺油, 为故乡 改善了投资环境, 将使经济建设如虎添翼。


新中国成立前, 故乡 曾 是抗日 政府一区所在地,也是敌我双方争夺的“拉锯地” 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区、 乡 、 人民公社和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恢复乡建制后, 政府住地均设在故乡 。 其间半个多世纪, 风雨沧桑, 行政体制和名 称多变, 但在历史的长河里,在人们的心目 中, 故乡 的名字越叫越响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