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拂晓晨星文学笔记:被误解的中华传世名言
2016-03-13 | 阅:  转:  |  分享 
  
文学笔记:被误解的中华传世名言人们对于传世名言,有一种天生的崇拜,或视为珍宝传承之、或视为座右铭厉行之,对人生影响可谓大矣!然而,流传于世间
的一些传世名言却常常被误解,歪曲了本意,以至误人误己!虽然,随着时代变迁,我们解读名言时有新的感悟与理解,顺应时代的变化也未尝不可
,但回归源头、回归本意才是根本,才能使我们的优秀传统不至丢失,避免“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贻误子孙后代。本文就想在这方面做一些小小的尝
试。虽然网上也有不少类似的文章,但总觉不尽如人意,或过于简略、或过于冗长、或过于繁杂、或过于晦涩,……。而本人又“好为人师”,一旦
发现不尽如人意之处就想不揣简陋修改之、完善之,一来二去、积少成多,便逐渐形成了本文。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挑选的“传世名言”,在“精
”而不在“多”,只挑选那些中国的、流传较广、误解较深、影响较大、有一定历史的“名言”;同时,也是自己确有心得体会的“名言”,尽量避
免“复制-粘贴”、人云亦云式地写作,希望读者能够从中受益。1.《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中国教育界最喜欢用来激励学生
自强不息、努力奋斗的一句座右铭,清华大学更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校训。长辈也好、老师也好,习惯上总爱将重点放在“自强不息”上
,仿佛只要发愤图强就可“自强不息”。我们不禁要问,那么“天行健”又该作何解释?原话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在古文中,“以”表示“用”的意思,也就是说君子用了“天行健”之后才能自强不息。“天行健”是指“天”的运行是和谐
的、有规律的、最强健的,所以,君子遵循“天道”、按照“天”的规律发展,才能自强不息。由此可以看出,古人更加强调“天行健”的重要。2
.孟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已经在中国历史上被误解了很长时间,“无后”通常被理解为“没有子嗣”。传统上,如若某个中国家庭尚
完成“有后”的使命,也许每天充斥在耳边的便是这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孟子说的“无后”,是人们通常理解的“没有子嗣”吗?原话出
自《孟子?离娄上》,是孟子在评价舜结婚的事情时所说。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是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原来,孟
子的“无后”是指舜“不告而娶”这件事,“无后”的意思是“没有尽到后辈的责任”。而不是我们理解的“没有子嗣”的意思。3.庄子:吾生也
有涯,而知也无涯。中国学校的墙壁上常常贴着这句话,激励同学们在浩瀚的知识宇宙中奋力拼搏。此话出自《庄子·养生主》,原文是“吾生也有
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意思是用有限的生命来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很危险的事情。庄子在这里并非是贬低知识的价值,而是从有
限的生命的角度让人感悟生命的短暂、学会享受生活。认真想想,庄子的这句话也颇有道理,追求知识的最终目的还不是为了使生活更加美好吗?孔
子:以德报怨。“以德报怨”曾被误解为正人君子、甚至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原话出自《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
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原来孔子的这个所谓“以德报怨”后边还紧跟另一段话,我们都被某个断章取义的家伙忽悠了!??真实情况是
:孔子的一个弟子问,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回答说,“你以德报怨,那‘
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报怨’(也就是直截了当回击他)!”?孔
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常被理解为愚弄人民、阻挠人民知书达理的愚民之术。让孔子不明不白背了一大黑锅。原话是:“子曰:兴于
诗,立于礼,成于乐。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秦伯》??我们知道,春秋时期的古文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后人要研读,需
要经过一个再“断句”的过程,也就是根据上下文意思自己在句子的适当地方加上标点和停顿,这样才能得出一句句意思通顺而连贯的话。如果有人
不学无术、甚至别有用心断章取义,刻意在句子的中间不恰当地“断句”,就会使其产生歧义。孔子的这句话,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可以得出正确的
断句应该是:“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整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诗、礼、乐这三样东西是教育民众的基础
,一定要抓好,如果人民掌握了诗礼乐,就让他们自由发挥,如果人民还没有掌握,我们就要去教化他们,让他们知道和明白这些东西。”这才符合
“有教无类”的大教育家孔子的一贯思想。6.孔子: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原话出自《论语·第十七章·阳货篇》: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
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很多人将其误译成:“只有妇女和小人才难以与之相处,与他们亲近他们会不屑一顾,疏远他们又会被他们埋怨。
”被认为是大男子主义的孔子不尊重女性的经典话语,也成为很多男人辱骂女人最狠毒的一句话,你看,连圣人都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让我
们不妨看看与之相关的上下文: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曰:“赐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奸以为直者。”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子曰:“
年四十而见恶矣,其终也已。”联系全文不难看出,若将其中的“女子”译为“女人”,则此句便与上下文毫不搭界!近年的研究发现,《论语》中
收入孔子所说18个“女”字都是通假字,通“汝”意为“你”,都是代词,不是名词,指代说话者的另一方。所以,正确的理解应该是“只有你这
样的人啊(指子贡)和小人是难以相处的了。亲近了他们(指“小人”)会看你不顺眼,疏远了他们又会埋怨你。”这样才与上下文顺理成章。7
.民间谚语:无毒不丈夫。?这句话往往被曲解为“要想成就一番大事,男人必须心狠手辣,不择手段”,成了很多阴谋家、野心家的“理论根据”
。网上对“无毒不丈夫”的争论颇多。不少人认为:“无毒不丈夫”是由“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讹变而来。“度”即“度量”,将“无度不丈
夫”单独拿出来,“度”极易误读为“毒”,以讹传讹,就变成了“无毒不丈夫”。但若将“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两句连在一起,则很容易看
出其中的荒谬:——前一句“量小非君子”,劝人宽宏大量,后一句“无度不丈夫”又劝人心狠手辣,岂非明显矛盾?而“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
”就能说得通,“无度不丈夫”的“度”和“量小非君子”中的“量”合起来恰成“度量”一词,两句互为对偶与补充,进一步强调“君子”与“丈
夫”应该心胸宽阔,与另一俗语所说的“宰相肚里可撑船”的意义是一样的。8.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样一句妇孺皆知的话居然查不到出处,不知
道是不是没人敢承担“历史罪人”恶名。毕竟,如此露骨地宣扬“一个人如果不为自己,天理不容,连老天都要惩罚他。”太过赤裸裸的了,純粹是
在为自私自利寻找借口!目前对这句话有这样三种意见:意见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中的“为”是修身养性的意思,整句话是说:一个人要努
力为自己修身养性,博学、明辨、慎思、审问、力行,提高人生境界;否则,对不起天地良心,对不起宇宙万物,天理难容。意见二:原话的意思仍
然是“一个人如果不为自己,那么天和地都要诛杀你”,但“为己”不能只在自私自利这样狭隘的意义上去理解,而是着眼长远与大局。人应该为自
己求得最大、最长久的名和利,而不是追求眼前的、暂时的蝇头小利,也就是所谓“求名当求万世名,计利当计天下利”。研究表明,人类主体的一
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扩展自己的有序化规模,也就是说,主体的一切行为的内在动力就是“为已”,如果主体失去了“为已”这个内在动力,
那么,任何主体都必然会自发地灭亡,也就必然会“天诛地灭”。意见三:应该从“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去看待“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样一个
命题:万事万物(包括人)都以“自我”为价值中心,万事万物(包括人)坚持自我是一切社会秩序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前提与基础;相反,如果万事
万物不坚持以“自我”为价值中心,那么一切社会秩序将不复存在。这里的秩序包括自然秩序和社会秩序。我们之所以看到天地有别,多彩绚丽的自
然景观、自然秩序,是万事万物“为己”也就是坚持自己的结果:石头在拼命地“为己”做石头,大山在拼命地“为己”做大山,树木在拼命地“为
己”做树木,小鸟在拼命地“为己”做小鸟,泥土在拼命地“为己”而做泥土,白云在拼命地“为己”而做白云。如果它们都不再拼命坚持“自我”
,那么我们将回到盘古之前天地不分的混沌世界。社会的主体是个人,象自然界一样,正是人人拼命“为己”,导致了丰富多彩的社会景观、促进了
文明的繁荣进步;如果人人都不“为己”而泯灭个性,那么人类的社会也将灰飞烟灭。9.礼记:刑不上大夫?曲解:古时中国法律体系不健全,
法制不够公正,所以在高官犯法之后可以不受惩罚,不受刑罚。实际上,《礼记》这句话的原意是,提醒士大夫们要洁身自爱,千万不要触犯法律。
而一旦犯法,将有刑具加身,有失“大夫”身份,应该赶紧自裁,以免受辱。另一种说法,把原话“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解释成“庶人没有资
格受礼遇,大夫拥有特权不受刑”是错误的,错在把“下”作“下到”,“上”作“上到”解,与原话的本义相悖。先秦的用字习惯,“上”“下”
二字,意思同“重视”“鄙视”。例如“以高下下,以男下女”,其高下之之间的“下”与男女之间的“下”,均为卑贱之意。《论语》的“惟上智
下愚不移”,其中的“上”与“下”也是重轻的意思。《礼记》“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其“上”“下”二字取义,与上列句式相同,都是尊
卑之意。所以,这句话的正解应为“礼不卑庶人,刑不尊大夫”,意思是:“不因平民卑贱就不讲礼节,不因大夫尊贵就不讲刑法”,与后世的“王
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一脉相承的.10.道济(济公)禅师: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人们常用此话来为自己的某些
不正当的行为辩解,意思无非是“本意并非如此”、此事“纯属无奈”,希望别人谅解。据考证,原话还有后半句,“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
并有一个典故:明朝时,起义军张献忠部攻打成都,在城外庙里驻扎,并强迫庙里的和尚吃肉。当时,有一个叫破山的和尚与他谈条件,说“只要你
答应不屠城,我可以吃肉。”张满口答应,破山和尚一边吃肉边念道:“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道济禅师(活佛济公)说,只有大师遇到特定
情况,才能够为众生破戒。传说济公自己更是吃了两只死鸽却能够吐出两只活鸽。像我们这样没有道行的普通人,还是老老实实的恪守戒律吧!11
.(明代)陈继儒(眉公):女子无才便是德。清代著名才子李渔曾对这句话提出了看法:“女子无才便是德”是激愤之语,与伴君如伴虎类似。
有人因为做官惹祸,所以告诫后人别做官;有人因为美女有才而惹了祸,所以鼓励美女当文盲,仅此而已。不应该以个别人的“激愤之语”当作普适
法则。但如果我们将“无才”理解为“不锋芒毕露地显示自己的才能”,就比较符合中国传统上“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事实上,古人认为女
子可以有才,但不应过分显露自己的才能;尤其是在丈夫面前,应该让丈夫或者通过丈夫来显露才能,因为男子是阳性的,男主外;而女子呢,她是
阴性的,女主内,对外应该谦卑,不轻易地显露才干,看上去就像无才一样,这就是“妇德”。女子的天性就像大地,大地有什么特点?从地上捧
起一捧土,这捧土既不能吃也不能喝更不能穿,没有任何才华,最朴实平凡的莫过于这捧土了。就像女子一样,朴实无华,每天刷锅洗碗、料理家务
、伺候老人、相夫教子,好像没有任何特长,没有任何才华。但是恰恰是这捧土,我们吃的粮食、蔬菜,穿衣服所用的棉花,却都是从地里长出来的
。说明什么呢?女子似乎没有才华,但是她却能够操持家务、相夫教子,让她的子孙、让她的丈夫变得非常有才华,这一捧土虽然本身朴实无华,培
养的却都是最有才华的栋梁。根源就是伟大女性的妇德,也就是她的天性。12.老子: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此
话来自老子的《道德经》,一般人理解为“天地残暴不仁,把万物都当成低贱的猪狗来看待,而那些高高在上的所谓圣人们也没两样,还是把老百姓
也当成猪狗不如的东西!”圣人老子居然这样说,是不是有点怪怪的?难道是在煽动老百姓造反吗?其实,此话不能望文生义仅从字面上简单去理
解,说天地残暴不仁,把世间万物都看成猪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猪狗;也不是大家想当然的那样,那些高高在上的统治者,把百姓看得低微卑贱
。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天地不情感用事,对万物一视同仁,圣人不情感用事,对百姓一视同仁。这其中并没有什么歧视与压迫,恰恰相反,说的是
一个万物公平的道理。我们所有的人,所有的众生在天地的眼中、在圣人的眼中都是平等的。为什么现在你啃着干面包,别人却吃着海鲜大餐?在大
叫不公平之前,你为什么不想想你是否和他流过一样的汗水、付出过同样的劳动?如果想不通,也行,就别想。那你为什么不尝试通过自己的努力,
来稍微扭转一下这样的“不公”呢?只是大叫“不公平”、大叫“没天理”、等着天上掉馅饼下来补偿你的委屈、你的遗憾、你的损失、你一去不复
返的青春年华,有用吗?!13.庄子:相濡以沫。说起这句话,大有来头。大家都听说过一个流行词“江湖”,“江湖”从何而来?很多人以为来
自武侠小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其实不然,江湖这个词最早的出处,就在庄子所说“相濡以沫”这句话中,原话是:“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大宗师》。没想到吧?在《大宗师》中,庄子讲了这么一个小故事:“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意思是说:有一天,一眼泉水干了,两条小鱼被困在了一个小水洼,为了生存,它们彼此从嘴中吐出泡泡,用自己的湿气来湿润对方的身体,互相扶持,互相依赖。但是,与其在死亡边缘这样互相扶持,还不如大家找到一条水路,开开心心地回到广阔的江河湖海,回到各自的天地,彼此相忘,自由自在。?庄子的故事引人深思,——“相濡以沫”,多么感人的情景,可是却并非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有时甚至因此而陷入绝境!不妨换个思路,与其“相濡以沫”地苦苦支撑,倒不如另外寻找出路,“相忘于江湖”!一声叹息,我们都没想到,一句“相濡以沫”的后面,还有“相忘于江湖”!
献花(0)
+1
(本文系拂晓星星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