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床经验】辩证辨病心得

 绿树红花570 2016-03-13
绿衣发表于 2010-10-12 22:38
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多见于乙型肝炎,属于黄疸,胁痛,癥积,虚损等范畴,疾病早期,湿热疫毒之邪侵及中焦,滞留肝胆,使肝失疏泄,脾失健运,从而出现胁痛,黄疸,恶心,厌油,腹胀,纳呆等症状。毒邪深伏于肝,日久伤肝血,损肝阴,热邪亦可伤阴,或病人素为阴虚体质,可见肝肾阴虚;肝炎偏于湿者,湿邪易伤阳气,湿毒壅塞脾土,滞肝气,损中阳,日久可见脾肾阳虚,另外阳虚体质病人发病或者疾病前期大量用清热解毒药伤阳,亦可见脾肾阳虚。正虚邪恋,故见病情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湿热久居或肝郁气滞,气血运行受阻,加上热邪灼伤津血,势必导致瘀血内停,形成肝硬化等不良后果。治疗时根据疾病的不同时期,不同证型对症下药,但注意的是,疫毒,正虚,血瘀贯穿疾病始终,不可忽视。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酌加解毒,扶正,活血等品方乃上策,西医治疗本病,多采用抗病毒,调免疫等法,这与中医解毒,扶正之法吻合,解毒是因为本病与病毒感染有关,不论急性还是慢性,病毒始终存在,影响健康,故解毒之品不可少;扶正也是病情需要使然,慢性肝炎之所以迁延不愈,可以说正虚是最主要原因,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扶正之法自然可以改变正虚邪恋状态,有利于疾病向愈;活血往往被很多人忽视,慢性肝炎病人经过肝穿检查都会发现不同程度的肝损,日积月累有部分人可以发展到肝硬化,在治疗慢性肝炎的时候适当用一些活血药可以使这个隐患消除于萌芽状态,所谓上工治未病,总要比等发展到肝硬化时再考虑活血要好的多吧。另外活血之法也可以改善肝内的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对肝病的痊愈也有很大意义的。所以说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适当添加一些解毒,扶正,活血药可以明显的缩短疗程,效果也甚为稳捷。在选药上,需要注意,解毒药多数寒凉,阳虚病人慎用,但可以选甘草,升麻等,扶正之品尽量不能助邪,比如肝炎急性期或者湿热明显,用人参,淫羊藿扶正就不妥,容易加重湿热症状,但可以选蚂蚁,旱莲草等。
具体辩证分型如下:
1肝胆湿热:右胁胀满,心烦口苦,目睛发黄,小便短赤,大便粘腻臭秽,舌苔黄腻,脉弦滑数。用药多选茵陈蒿,龙胆草,栀子等。
2肝郁脾虚:胁肋胀满不舒,情绪波动加重,善太息,乏力,食少纳呆,腹胀便溏,舌淡苔白腻,脉弦弱或沉缓。用药多选柴胡,陈皮,白术,茯苓等。
3肝肾阴虚:胁痛隐隐,双目干涩,低热盗汗,咽干口苦,头晕耳鸣,腰腿酸软,舌红苔薄,脉弦细数。用药多选女贞子,旱莲草,枸杞等。
4脾肾阳虚:胁肋隐痛,腹部胀满,口淡无味,乏力喜卧,肢冷畏寒,性功能低下,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用药多选黄芪,蜂房,肉桂等。
5瘀血内停:胁痛夜重,拒按,胁下有时可触及癥块,面色晦暗,舌暗或有瘀斑,脉涩。用药多选三七,鳖甲,丹参等。
我们遇到的病人可能同时存在几种证型,临证需要灵活运用。这句话通用所有疾病,以后不再赘述。
调养:
1饮食宜清淡,多吃水果等富含维生素食品,避免辛辣肥甘厚味,戒酒。
2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包括用脑过度。
3保持良好情绪和心态,尽量避免过度激动或郁闷寡欢。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属于痞满,胃痛等范畴,由于病因病机复杂多样,以至于本病的证型也多种多样。比如过食生冷,寒邪客胃,日久伤及脾阳导致脾胃阳虚;过饱或饮食不洁导致脾胃壅塞,继而湿热内生;还有经常因恼怒或抑郁等不良情绪引发的肝胃不和及肝胃郁热等等。
临床所见的胃病多数虚实夹杂,而且治疗的时候也经常会遇到矛盾的地方。比如脾虚运化无力,影响到胃的腐熟和降,此时脾虚与食滞常共存,治疗时过补易碍食滞,过消又易伤脾气,遇到这种情况,补中寓消较为适合,取炒白术,枳壳,莱菔子等;湿热型胃痛日久热邪伤阴,气机郁滞日久亦可化热伤阴,故湿热内蕴与胃阴不足也经常同时存在,治疗时滋阴容易助湿碍胃,燥湿又恐伤阴伤胃,遇到这种情况,根据它们的严重程度以及利害关系分配相应剂量的山药,玉竹和黄连,蒲公英。山药和玉竹善补胃阴,且不滋腻碍胃,黄连和蒲公英能清热燥湿解毒,又擅长健胃厚胃。提到黄连和蒲公英不得不多说几句,慢性胃炎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有关,胃炎证属湿热型的多数与HP相关,此二药经验证,针对这种病菌有很好的灭杀作用,所以选择这二味药,不论是辨证还是辨病,均应属于理想药选。久病入络,胃病日久,不论从虚从实看,还是从寒从热看,均有可能形成瘀血,而瘀血证一般又都兼见于其他证型之中,通常是胃病日久的转归证型之一,然而久病又多虚,尤其脾胃病,气血必因乏源而亏少,遇到这种情况,治疗瘀血给予活血,势必耗伤气血,补气血对有瘀滞的病人来说无疑会加重壅塞,此时可以选黄芪进驻中州,补脾益气,再配伍莪术,三七活血化瘀,就可以达到攻邪不伤正,补气不壅塞的目的了。黄芪配莪术是我从朱良春用药经验里学到的,它们攻补并用,祛瘀生新,运毒生肌,改善病灶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可加速疾病痊愈。
胃属六腑,以通降为用,不论虚实皆如此,据此,我所开的每一个药方中都有一味枳实,它行气导滞,消痰除癖,势如破竹,每遇到病人服药后声称效果显著者,枳实可谓功不可没也。我一般虚证明显时用5至10克,实证明显时用10或15克。慢性胃炎病人有时候可能因饮食不慎或情志不遂而加重或诱发,常使本来就复杂难辨的病证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此时抓住主证很重要,这需要辨证时精细入微,活法方圆,分析此次发病与以往发病的区别,尽量找出准确答案,慢性胃炎在辨证上还是有难度的,值得重视。简单说几种常见的证型。
1脾胃湿热:胃脘灼热疼痛,腹胀纳呆,口苦口臭,渴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用药多选黄连,蒲公英,栀子等,若寒凝热郁或素有中阳虚寒者,可用半夏,吴茱萸,黄连,黄芩辛开苦降,开泄湿热。
2肝胃不和:胃胀痛连及两胁,嗳气口苦,病情常因情绪波动而发作,善太息,舌红苔薄,脉弦。用药可选柴胡,白芍,枳壳等来调肝和胃。若肝郁化火而见烧心泛酸,可加用黄连,吴茱萸开泄郁火;或者用乌贼骨,栀子制酸清火,效果都不错。
3瘀血内停:胃痛位置固定,疼痛剧烈,入夜尤甚,舌暗,脉涩或弦,可选五灵脂,三七等。
4脾胃虚寒:胃痛隐隐,喜温喜按,乏力纳少,食后腹胀,不敢进冷食,大便溏稀,舌淡,脉虚或迟缓。用药多选附子理中丸加减。
5胃阴不足:胃脘灼热,隐隐作痛,口干咽燥,嘈杂食少,舌红少苔,甚至无苔,脉细。用药多选山药,白芍,甘草等。
调养
1饮食宜清淡,卫生,不能过食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饮食以及粘硬油腻等不易消化饮食,戒烟酒,避免暴饮暴食,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
2情绪避免过激,恼怒,抑郁对胃病都很不利。
3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慢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属胆胀,胁痛,黄疸等范畴,其产生分内外两原因。外因多为饮食不节,感受外邪,过食肥甘厚味、酗酒等导致。内因则与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初期主要表现为肝胆郁滞,继而内生湿热或聚痰凝瘀,又每因某些诱因而反复发作,后期诸邪胶结,难以治愈,诸如胆壁增厚,纤维化,以及胆结石,胆息肉等均属于此。说到这里,此病的大致治疗思路基本显现,那就是疏肝利胆,清利湿热,活血化痰,软坚消癥等。
六腑以通为用,胆道郁滞,势必引起胆胀,这种郁滞有时体现在胆囊排空障碍引发的一系列症状,另外胆汁排出不畅还会因为浓缩而刺激胆囊发炎,甚至发生成分改变而沉淀形成结石。在治疗时,我通常会选用金钱草配枳实。金钱草清肝胆湿热,枳实行气消胀,同时它们都能利胆,金钱草利胆是因为它能促进胆汁大量分泌,从而使滞留之浊排出胆囊,这与泌尿系结石用利尿通淋药相类似,起引邪外出之用,枳实利胆是取其强肌之功,它能改善胆囊收缩功能,为胆汁的排泄提供强大动力。如此冲刷,胆结石病人都有可能被治愈,胆胀症状自然亦可以消除了。
临床遇到的肝胆湿热或者邪热炽盛的病人多兼有肝胆郁滞之证,此时我喜欢选大剂量蒲公英治疗,蒲公英开花甚早,得初春少阳之气,而有生发之意,清肝利胆之外,尚可达郁,针对湿热或郁热者,它十分实用。另外此病有热象的多数与西医认为的病菌感染有关,作为善于清热解毒的蒲公英来说,抑制病菌乃其专长,由此可见,蒲公英同符合于辩证和辨病原则。
慢性胆囊炎日久胆壁增厚及纤维化多属于瘀血范畴,采取活血之法有望愈之,但对因久病而变生他症的,治疗就颇为棘手了,象胆结石,胆息肉等。过食肥甘或湿热浊毒内蕴,使胆汁淤积,与邪毒凝结为沙石者,可选白矾,内金等燥湿解毒,消磨化积以化结石,同时用金钱草,枳实,柴胡等与之配合。肝胆湿热,痰瘀互结,胆府排泄枢机不利,致使气血久郁痼结,内生息肉者,可选乌梅,白僵蚕,水蛭等破瘀通络,散结消胬。而总的治疗线路还需根据具体病情施以辨证论治,分型如下:
1肝胆气滞:右胁胀痛不舒,不思饮食,嗳气欲呕,口苦咽干,舌苔薄白或略黄,脉弦。用药可选柴胡舒肝丸加减即可。
2肝胆湿热:右上腹疼痛剧烈,胸腹胀满,恶心欲呕,口渴不欲饮,小便黄,大便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用药可酌情选大柴胡汤,茵陈蒿汤加减。
3胆郁化火:右胁灼痛拒按,口苦咽干,寒热往来,或有黄疸,舌红苔黄燥,脉弦数。用药多选栀子,蒲公英,川楝子等。
4痰瘀互结:面色晦暗,右胁疼痛位置固定,入夜尤甚,舌暗脉弦或涩。经西医检查有胆囊增厚,纤维化,胆息肉等即可以此为据。用药可选水蛭,白僵蚕等。
5胆胃不和:胁肋胀痛,胃脘痞满,口苦,上吐下利,寒热往来,舌红苔黄腻,脉弦滑。半夏泻心汤或温胆汤加减。
6脾虚湿困:肥胖,喜肉食,右胁肋部隐痛,腹部饱胀,口腻,身体困重,四肢欠温,舌淡苔腻滑,脉沉滑。用药多选苍术,茯苓,厚朴等。
调养
1尽量保持乐观,避免抑郁,暴怒等不良情绪。
2饮食宜清淡,避免过食高脂,油炸等饮食,避免过饱或过饥,宜少食多餐,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细菌感染或蛔虫感染。
3肥胖人群宜适当运动并减肥,以避免因脏器压迫或脂肪代谢障碍等原因导致的胆汁排泄障碍。

脂肪肝
脂肪肝属肝癖,胁痛,脂满等范畴,多见于肥胖,嗜酒,糖尿病人。病因多为过食肥甘厚味,嗜酒无度,缺乏运动,压力过大等,这些原因导致的脏腑功能失调,从而发病。如过食伤脾,运化失职,谷精不能尽化气血而凝为膏脂,滞留肝络,这种证型多数同见肥胖;嗜酒伤肝,内生湿热,致使肝失疏泄,胆气郁滞,渗化脂浊无权,再受邪热熏蒸而痰瘀内生;年老之人多与肾密切相关,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失所养而疏泄不及,或有虚热熏灼,最终痰浊滞留,具有这种证型者有时恰是糖尿病病人;肾阳不足则蒸化无权,津凝为湿,血缓为瘀,日久痰瘀湿浊互结。由此可见,此病与气滞,痰湿,瘀血,虚证等有关。下面提供一些具有降脂作用的中药,临床可根据病情酌情选加:1行气导滞类:陈皮,山楂,莱菔子,大黄等。2活血化瘀类:川芎,丹参,水蛭,地龙等。3化痰利湿类:海藻,昆布,泽泻,石菖蒲等。4补益类:人参,黄芪,何首乌,女贞子,杜仲,淫羊藿等。
脂肪肝为肝脏本身或脂类代谢异常而引起的肝脏脂肪堆积。对于肝脏本身的问题,我见得最多的就是嗜酒病人和慢性肝炎病人,他们大多证属湿热,同时又痰瘀互结,针对这种证型,我多用金钱草,泽泻,丹参,海藻等治疗。金钱草可开泄湿热,清肝利胆,廓清湿浊,促使胆汁排泄而净脂。泽泻利湿泄浊,与金钱草同用,可推陈致新,引邪外出。丹参凉血活血,功同四物,能改善肝内血液循环,从而有利于脂类代谢。海藻软坚化痰,善于降脂。四药合用,切中病机。对于脂类代谢异常引起脂肪肝,病因涉及多方面,比如情志抑郁,这个与肝失疏泄有关,喜食肥甘,这个与脾运呆滞有关等等。我接触过比较多的是一些中老年人,他们多属脾肾不足,阴阳两虚而偏阳虚。这些人多数体型偏胖,缺少运动,同时可伴有肢冷乏力,喜卧懒言,周身困重等症状,除了不良生活习惯之外,机体脂类代谢功能障碍也为其主要原因,所以在治疗他们时,除了化痰祛瘀,渗湿泄浊之外,我还会加黄芪,淫羊藿,肉桂等温补脾肾,阳虚得补则温动有力,脂类代谢随之复原,最终达到治疗目的。
治疗此病不论哪种证型,均应重视化痰降脂,我推荐海藻,山楂,荷叶,海藻和山楂在用药心得里有提,荷叶作为减肥佳品,其降脂效果自当也是不错,它能升清醒脾,舒达肝气,平时取之代茶饮,不失为一简便良策。
分型
1湿热中阻:右腹胀痛,厌食欲呕,口苦烧心,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用药多选茵陈蒿汤加金钱草,泽泻等。
2肝郁脾虚:胁肋胀满不舒,表情抑郁,善太息,食少纳呆,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弦或虚。用药多选柴胡,枳实,人参,山楂等。
3肝肾阴虚:右胁灼热胀痛,烦躁易怒,潮热盗汗,咽干口苦,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数。用药多选女贞子,鳖甲,川楝子等。
4脾肾阳虚:右胁疼痛隐隐,腹胀纳呆,喜卧懒言,肢冷畏寒,腰酸尿频,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用药多选人参,黄芪,何首乌,淫羊藿,肉桂等。
5痰瘀阻络:右胁刺痛,位置固定,入夜加重,面色晦暗,口唇色紫,舌暗苔厚,脉涩或弦。用药多选丹参,地龙,海藻,鸡血藤等。
调养
1尽量少吃高脂高糖饮食,避免过饱或过饥,避免睡前饮食。戒酒。
2每天运动半小时以上,根据自己的年龄,体质等状况选择运动项目。需要罗嗦几句,脂肪的“燃烧”需要水和氧,一旦缺乏是不能达到“燃烧”脂肪的目的的。所以患者每天的饮水量尽量达到8杯,尤其早上那杯不可忽视。运动不是越剧烈越好,那样的话身体处于乏氧的状态,反而达不到治疗目的,应该以慢跑,羽毛球等可以持续并且不觉得太累为佳。
3劳逸结合,保持心情开朗。

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属久泻,久痢,肠风等范畴。最初伤于湿邪,始于大肠,肠为阳腑,邪易从热化,湿热壅塞大肠,化腐化脓,伤及肠络,络伤出血,故见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症状。根据通因通用原则,可选枳实,大黄导滞泄浊。枳实善行胃肠气滞,破积化痰,有冲墙倒壁之力;大黄善走肠中,能破积散瘀,泄热解毒,并引邪外出。出血严重可加仙鹤草,血余炭等。病人后天不足或过食寒凉,使中阳虚寒,邪可从寒化而见寒湿阻滞,亦可日久郁滞化热见寒热错杂。不论哪种证型,时间一长,必然有变。如久病入络而瘀血内停,可见腹部结块,拒按等,对此,可选用乳没,三棱,莪术等,这些药效果相对显著。患病日久,亦可因实至虚,湿热为患多导致阴虚,寒湿为患多导致阳虚,最终虚与实并见又不断相互影响,因而病情反复发作,缠绵不愈。其实临床遇到的多数更为复杂,有时候还变化多端,诊疗时需要灵活应对。下面随意提供一些,以作参考:此病一般正虚为本,邪实为标,邪实多为湿热,血瘀,食滞,气郁,风,毒等,治疗分别针对之,比如湿热毒用白头翁,黄连,血瘀用五灵脂,三七,乳没,食滞用山楂,麦芽,气滞用枳实,厚朴,木香,风邪用防风,白僵蚕,蝉蜕等等,病人多数有腹痛,里急后重症状,祛邪同时应调气机,葛根,升麻可升脾气以降浊气,桔梗,杏仁可宣肺气以通腑气。邪何故滞留肠中?非胃气不降不能滞,非肝不疏泄不能结,故枳实,莱菔子降胃气,柴胡,麦芽疏肝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加治疗方法,待邪去正安时,即为扶正为主的时机。正虚多以脾虚肠弱为主,此病肠黏膜黏蛋白缺陷是导致本病的易患性原因,所以临床以脾虚症状最为多见,而甘温补脾可以改善易感,结合活血改善病灶血氧供给,从而促进溃疡愈合,除了大量黄芪外,党参,白术也可以做到这些。有的病人每当情绪引起发作,多数是肝木旺克脾土所致,记得要加白芍抑之。总之,疾病的早期,中期,后期,症状可能完全不一样,所以治疗方法也是完全不同的,简而言之4个字,辨证论治。
若有的病人病情比较顽固,或者不能坚持口服中药的,可以采取中药灌肠法。其实这个方法疗效比较确切,作用直接,值得推广。灌肠用药要根据病人脉证而定。比如热毒明显选白头翁,黄连;虚证明显选黄芪,白芨,三七等。
分型如下
1湿热内蕴:腹痛,身热,口苦,大便不爽,里急后重,赤白黏液便,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用药多选白头翁汤加地榆,大黄。
2寒湿内结:下腹冷痛,口淡无味,胃脘不舒,大便滞涩或腹泻,赤白粘冻便,白多赤少,舌淡苔白腻,脉濡缓。用药多选苍术,茯苓,干姜等。
3寒热错杂:畏寒肢冷,乏力食少,临厕腹痛时急,大便黏液状或见赤白,肛门有灼热感。舌淡苔腻,脉濡或虚数。用药可选乌梅丸加减。
4气滞血瘀:下腹局限性疼痛,拒按或有包块,大便不畅,脓血紫黑色,舌暗或有瘀斑,脉涩或沉。用药多选乳没,三棱,莪术,三七等。
5脾肾阳虚:久痛不愈,痛状隐隐,大便清稀或完谷不化,肢冷畏寒,食少纳呆,腰腿酸软,舌淡苔白,脉沉无力。用药可选干姜,肉桂,白术等。偏气虚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6阴血不足:下腹灼痛,大便秘结或带赤白脓血,同时伴心烦口干,舌红苔少,脉细数。用药多选驻车丸加减。
保养
1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刺激性食品(如辣椒)和敏感性食品(如牛奶)。尽量选择柔软又富含营养,低脂低纤维等易消化饮食。
2生活有规律,睡眠要充足,精神需放松,避免过度劳累。

胃下垂
胃下垂属胃缓,胃痛等范畴,本病病因或为饮食不节,暴饮暴食,过度思虑等,日久损伤脾胃,中气下陷,胃肌无力,致使胃下垂。或劳倦内伤,感受外邪等,使胃失和降,纳化异常,渐渐形体虚损,脾虚下陷,而导致胃下垂。或为情志内伤,肝气犯脾,升运无力,导致胃下垂。或为常因饱食,食后剧烈运动,或开车上下颠簸,久而久之,损伤脾胃而成此病。 可以看出,除最后一条病因之外,其他都与慢性胃炎相类似。事实上,胃下垂很多时候都与慢性胃炎或胃溃疡导致的胃粘膜失常有关。治疗时除了辨证论治,还需顾护一下胃粘膜,这需要选药时尽量避免温燥太过或酌情添加一味山药濡润滋养之。造成胃下垂的另外主要原因就是膈肌,腹肌的收缩力减退或支持胃的韧带松弛。肌肉和韧带分别由脾和肝所主,所以我有时也从肝脾论治。这样的患者多数都可能存在腹部坠胀,乏力倦怠等症状,这是我们通常把补中益气丸当做治疗此病的首选药的主要原因。我治疗时喜欢在补中益气丸基础上加枳实和仙鹤草。枳实其实是一味强肌作用很强的药,尤其在诸多补虚药里面加枳实更能显示出它强大的强肌效果。我们都知道仙鹤草能治脱力劳伤,用于此病也属对症,它同样能恢复膈肌,腹肌的功能,与此同时,仙鹤草尚能补气健胃,解毒散瘀。枳实,仙鹤草同符合辨证辨病原则,且效果优于单纯辨证治疗。至于韧带松弛,补中益气汤里的黄芪就能大补肝气而强壮韧带,当归就能补养肝血而濡养韧带,又有柴胡引之入肝,就不需再加药治肝了。对于由于饱食之后剧烈运动或开车的病人,改变这种不良习惯才是首要的,否则不论如何治疗都是枉费心机。
此病的治疗用药原则有四:第一,升清降浊调气机,第二,补气血阴阳疗虚陷,第三,健胃消食促胃排空,第四,若有邪气,必先祛邪,这4个原则在用药时全部都应受到重视,可以说缺一不可。具体内容可见用药心得部分。
分型如下:
1脾气下陷:脘腹坠胀疼痛,食后尤甚,神疲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无力。用药宜补中益气丸加减。
2寒饮停胃:脘腹冷痛,泛吐清水,腹泻便稀,腹中漉漉作响,舌淡苔白腻,脉缓或濡。用药可选苓桂术甘汤加减。
3肝胃不和:脘腹坠胀,两胁作痛,嘈杂吞酸,嗳气恶心,厌食口苦,舌红苔薄白或黄,脉弦。用药可选疏肝健胃丸等。
4胃阴不足:脘腹坠痛,嘈杂咽干,饥不欲食,身体消瘦,潮热盗汗,大便干结,舌红苔少,脉细数。用药多选益胃汤加减。
5瘀血内停:胃脘刺痛,位置固定,入夜尤甚,舌暗或有瘀斑,脉涩。用药多选蒲黄,五灵脂,三七等。
调养
1养成少食多餐,细嚼慢咽的习惯,少吃油腻,坚硬等不易消化的食物。
2饭后静卧半小时以上,平时也避免站立过久,更要避免餐后跑跳等剧烈运动。
3保持乐观情绪,避免激动,郁闷。


习惯性便秘

中医名曰便秘,脾约等。从脏腑辨证,多与肺,肝,脾,肾等有关。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失宣降则大肠涩滞,可发为便秘,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病人。长期情志不遂,可引起肝失疏泄,气机郁滞,从而大肠传导失职,导致便秘。劳倦内伤,思虑过度,饮食不节等可导致脾胃受损而升降失常,气虚鼓动无力而便秘,多见于脑力劳动者或缺乏运动的病人。肾开窍于二阴,肾阴不足可导致肠道失润而大便干结;肾阳不足可导致肠道失于温运而传导无力,发为便秘,多见于老年人。从八纲辨证,此病分热秘,冷秘,气秘,虚秘等,且各有其症。由此可见,此病病因病机复杂多样,习惯性便秘为慢性病,通常有数月或数年病史,不同于急性热病便秘或机械性便秘,所以临床所见,多为虚证。不是气虚津少,就是肾虚血少等。这就注定本病的治疗多倾向于补虚润肠。说到补虚润肠这个功效,生白术可谓佼佼者,它既能补脾益气以治本,又可以润肠通便以治标,临床遇到顽固便秘用大黄无效的例子不在少数,而用大剂量生白术无效的就比较鲜见了。生白术能使胃肠道分泌旺盛,蠕动增速,从而使干燥坚硬的大便变软变润,容易排出,对经常服果导片等药导致剂量越用越大,甚至最终无效的病例亦可获效。我通常配伍富含油脂类的中药,如杏仁,瓜蒌仁等,效果更是令人满意。然而这些都是应急之策,若求治本,尚需根据脉证或补脾增液,或益肾养血。治疗期间,还需注意调养,主要是饮食方面和定时登厕方面。
对大便干结如羊粪蛋的,我们可以添加一点元明粉或者生牡蛎等软坚之品。而对一些排便无力的,我喜欢选用黄芪配枳实,以增强参与排便的肌肉的收缩力。这二味药仔细推敲会感觉到,它们的运用另有玄机。排便无力多数与脾虚不运,升降失常有关,黄芪与枳实一个主升,善补,一个主降,善通,合用则升降自调,且相得益彰,从而脾健而运化有力。治疗此病时,在选药上,有一些药我是避开不用的。例如,此病有脾虚证者,我不用茯苓,恐其渗湿而燥肠;此病有气滞证者,我不用陈皮,厚朴,恐其燥湿而加重秘结;此病有肾虚证者,我不用山萸肉,五味子,莲子肉等,恐其收涩不利大便。除此之外,如车前子,半夏,淫羊藿等等,凡可加重便秘的,都应尽量不用。
分型
1热秘: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面红心烦,身热面疮,口干口臭,腹胀而痛,舌红苔黄燥,脉洪有力。可选麻子仁丸加减。
2气秘:有便意却排不出或不畅,大便干结或不干,嗳气,腹部痞闷胀痛。舌淡苔白,脉弦。可选六磨汤加减。
3气虚便秘:症见大便不干,有便意而难于排出,挣则汗出,便后乏力,气短,神疲懒言,舌淡嫩,脉虚无力。可用黄芪,枳实,生白术等。 
4血虚便秘:症见大便干结,面色淡白无华,心悸健忘,头晕目眩,舌淡,苔白,脉细无力。可用当归,熟地,白芍等。 
5阴虚便秘:症见大便干结如羊屎状。形体消瘦,颧红咽干,眩晕耳鸣,腰膝酸软,舌红苔薄,脉细数。可用生地,玄参,麦冬等。
6冷秘: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难,小便清长,面白,肢冷畏寒,腹中冷痛,或腰腿冷重,舌淡苔白,脉沉迟,可用济川煎加减。
调养
1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素食品,香蕉,海带等滑肠食品。避免长期进食面,肉类等精细食品。
2养成定时登厕习惯,贵在坚持。
3适当运动,运动可以促进肠供血和肠蠕动,还能提高参与排便的肌肉的力量。


慢性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属胰胀,胃脘痛等范畴。初因暴饮暴食、大量饮酒等引起脾胃受损,湿热内蕴。湿热与食滞积于肠道成阳明腑实,诸邪犯胰,损伤胰腺,即发为胰胀;湿热薰蒸肝胆,胆汁外溢可形成黄疸,胆内湿热亦可横逆犯胰,使胰受损,发为胰病。胰腺受邪日久不愈或反复发作,必然入络而导致气滞血瘀,最终湿热,痰浊,食,毒,瘀等邪共存而缠绵难愈,又每因过食肥甘或饮酒或情志不遂而加重或复发。
腹痛为本病最常见症状,不论感邪,停食,湿热,还是肝郁,多于气滞有关。因此我常取枳实,元胡等行气止痛。经验证,效果显著。对急性发作而腹痛剧烈的病人,可以暂加大黄来通腑泄浊。待症状减轻去之。邪毒蕴胰,可导致脾失健运,从而腑气不宣,饮食停滞,故有腹泻不消化食物症状,由于胰腺分泌功能障碍,对脂肪的消化吸收功能减退,见脂肪泻及肉质下泄,这些都应属于肉食积滞。治疗自当消食导滞为主,生山楂善消油垢之积,凡肉食积滞,用之最宜,对于此证,自为首选。
嗜酒病人,通常脾胃受损,升降失常,湿热内生,浊毒充斥中焦。胰腺位居中焦,故易受累而发病。西医也认为酒精中毒是本病的病因之一。针对这个情况,我通常会在辩证用药的基础上选加葛根,大黄,生甘草等来解酒毒。葛根性升,能助脾升发清阳之气,同时又善解酒毒,解痉。大黄性降,善荡涤积垢,泄热排毒,药理学证明有抗感染、保护胰腺、利胆、降低内毒素等作用。葛根与大黄同用,可以使脾胃气机得调而清升浊降,湿热浊毒得泄而邪祛毒清。甘草乃解毒圣药,除解酒之外,还可以抑菌。本病感染多于胆囊炎传播所致,且证型多属湿热,故可选蒲公英,栀子等清湿热,抑菌,以胆胰同治。诸邪久居,或气机不利,或邪热熏蒸,或痰湿食阻,皆可导致瘀血内停,胰腺炎反复发作日久,致使组织破坏,后期胰腺质坚呈结节状,广泛纤维增生,以及有钙化或囊肿形成,这可被视为久病入络导致的瘀血证。治疗时可选蒲黄,五灵脂来活血化瘀。若有必要可以加穿山甲消肿搜邪,散结通络,或加鳖甲软坚散结,逆转纤化。活血可以改善微循环,增加胰腺血液灌注量,从而推陈致新,加速疾病痊愈。
分型
1脾胃积热:腹部胀痛,拒按,恶心呕吐,口干,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燥,脉数。用药可选蒲公英,栀子,黄连,大黄等。
2肝胆湿热:胃脘连胁疼痛,厌食油腻,恶心欲呕,口苦,身困倦怠或有黄疸,舌苔黄腻,脉滑数。用药可以选栀子,龙胆草,茵陈,黄芩等。
3脾虚食滞:脘闷,纳呆,食后饱胀不适,腹泻酸臭或有不消化食物,面色萎黄,身体瘦弱,倦怠乏力。舌淡胖,苔白,脉弱。用药可选人参健脾丸加减。
4瘀血内停:脘腹疼痛剧烈,部位固定,入夜尤甚,脘腹或左胁下有痞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涩。用药可以选蒲黄,五灵脂,三七,穿山甲等。
保养
1戒酒,少吃肥甘,避免过饱。
2保持心情愉快,避免郁闷或暴怒。
3若患有胆囊炎或胆结石,应积极治疗胆病,以免再度拖累胰腺。


慢性肠炎
慢性肠炎属于久泻,腹痛等范畴。初因感受外邪或饮食不洁或情志不遂等原因损伤脾胃,致使脾虚湿盛,邪滞肠中,又复因正虚邪恋而迁延日久,最终脾肾亏虚,诸邪胶结,缠绵难愈。
本病从邪实看,以湿为多,亦可见寒,热,痰,瘀,食,滞等。从正虚看,以脾虚为主,亦可兼有肾虚。因是慢性病,故多数虚实夹杂。
对腹痛症状而言,多数是因为邪滞肠道引起,其中湿热比较多见。这些病人可能喜食辛辣,或者曾经因为饮食不洁患过急性胃肠炎而未彻底痊愈,导致湿热蕴结肠内,阻滞气机,发为腹痛,泄泻。我们都知道葛根芩连汤善治此证,我补充的是一点用药剂量分配问题。病人疼痛部位在脐周,便后无缓解,其病位应在小肠,心与小肠相表里,故重用黄连入心以清小肠湿热;病人腹痛并有便意,泻后痛减,或见里急后重,病位应在大肠,黄芩黄连都入大肠,故无需调整。除芩连之外,蒲公英,白头翁等也是十分实用的药选。有时热重于湿的病人可能会出现便秘现象,我多选大剂量蒲公英或者适量大黄来泄热。针对气滞,我喜欢用枳实和木香来调气机。此二药对胃肠道的兴奋和抑制有双向调节作用,可以快速缓解腹痛症状。
因情志不遂引起发病的多与肝脾不调有关,另外还有比较常见的是因为过食寒凉或者素体阳虚而见寒湿象的,这些就属于肉桂,干姜的适应症了。
本病脾虚,运化失常,气虚下陷,见湿盛泄泻,治当健脾升阳。我常用炒白术,茯苓,苍术,党参等扶运中土,健脾止泻。升阳则选黄芪或葛根。白术,茯苓能补脾祛湿,其中白术偏补脾益气,茯苓偏渗湿止泻,同用补脾力盛。有的病人腹胀不痛,食少身重,舌苔腻,看似脾虚,实乃湿困,此时当宣化湿浊,湿除则脾健,用茯苓,苍术更宜,苍术燥湿作用尤强。党参大剂量可宣通,小剂量反壅滞,针对虚实夹杂病人,大剂量党参可以起到补不壅塞,且不敛邪之目的,但对存虚证病人就只能用小剂量了。
久病不愈,累及于肾,见肾阳不足,或素有肾阳不足导致脾阳不运的,多表现为五更泻。胃肠纳食消谷,传化糟粕有赖于脾阳的温运,然中土之阳根于命门,命门不温,则脾阳不运,故肾阳不足引起的五更泻为更深层次的虚损,比单纯脾虚泄泻严重,顽固。温补肾阳可以釜底加薪,助脾运化,我多选附子,肉桂,补骨脂等补命门火。
久病滑脱,需要收涩,可选柯子,石榴皮,仙鹤草,赤石脂等。
分型
1寒湿:小腹冷痛,疼痛剧烈,得温痛减,遇寒加重,大便清稀无味,舌暗淡,脉沉迟。用药选附子理中丸加减。
2湿热:腹痛有灼热感,进辛辣食加重,大便不爽,味臭,或干或粘,便时肛门灼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用药选葛根芩连汤或白头翁汤加减。若兼有阳虚脏寒,表现寒热错杂,可选乌梅丸加减。
3食滞:脘腹满闷,腹痛泄泻,泻后痛减,可伴有不消化食物,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舌苔厚腻,脉滑。用药选保和丸加减。
4肝脾不调:腹痛腹泻每因情志不遂而复发,大便时泻时结,同时伴有胁胸胀闷,善太息等症,舌淡红,脉弦。用药选痛泻药方加减。
5脾胃虚弱:腹痛隐隐,大便糖稀,稍进油腻则加重,同时食少纳呆,乏力倦怠,舌淡脉弱,用药可选参苓白术散加减。
6脾肾阳虚:晨起腹部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同时肢冷畏寒,腰腿酸软,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用药可选四神丸加减。
7瘀阻肠络:腹部刺痛,痛有定处,按之痛甚,腹泻或见脓血,舌有瘀斑或舌暗,脉弦而涩。 用药可选少府逐瘀汤加减。若兼有痰,表现大便粘,便后不爽,可加白芥子,桔梗等。
保养
1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2饮食注意卫生,避免不洁或生冷饮食,少吃肥甘厚味。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3保持心情舒畅。

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亦称喉痹。多因外邪犯咽,体虚而邪留不去;或阴虚体质,虚火熏灼;或嗜烟酒,喜辛辣,稽热生痰胶结于咽;或脏腑受损,气血不足而咽喉失养;或情志不遂,肝郁气滞,引起咽异物感等等。由此可见,本病病因病机多种多样,治疗时一定抓准病机。
慢性咽炎,咽干是很常见的症状,如阴虚病人,虚火上浮,津液不足,可见咽干,同时可兼有潮热,盗汗等阴虚证,我通常选生地,玄参,麦冬三药养阴生津,不论肺阴虚,胃阴虚,还是肾阴虚,它们都适宜。阴虚不是引起咽干的唯一病机,还有其他方面。如喜食辛辣的病人,多数胃火炽盛,胃火上炎熏灼咽喉亦可见咽干,同时可伴口臭,便秘等症状,我多选知母,石膏清胃热。火易伤阴,知母还可养阴生津,故此为首选。还有一些病人除咽干外,还伴有乏力倦怠,食少腹胀等脾虚证,此咽干为脾虚升运无力,津液不能上承导致,治疗当重用黄芪,并配伍升麻,桔梗,使脾旺而生津有源,并能上承濡润咽喉,此证切不可浪进生地等寒凉滋腻之品,否则适得其反。
咽痛或有异物感多是诸邪滞留,气机不利导致的。例如,火性上炎,不论实火,还是虚火,均可熏灼咽喉而导致红肿热痛,反复日久必燥痰胶结,枯血阻络,这种情况治疗时除清火润燥之外,还需加白僵蚕,海浮石,地龙等化顽痰,通脉络。有的病人每因情绪不遂,立感咽部异物感,咳之不出,咽之不下,此乃梅核气,证属肝郁痰阻,治当疏肝解郁,行气化痰。虚证病人咽炎不愈多与正不抗邪有关,脾虚气血乏源,咽喉失养,可见咽干微痛,有异物感,日久破溃不愈,黄芪补脾益气,能使气血充足,濡养咽喉,同时又能托毒生肌,消除腐溃。针对咽干,玄参,麦冬之属不利于脾虚病人,于是我选葛根来生津润燥治咽干,同时助脾升清,辅佐黄芪鼓动气血以上荣。我们都知道葛根擅长治疗心脑血管病,因为它经药理学证实,可以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对于此病,它何尝不能改善咽部的血液循环而促进痊愈呢。
此病有咽痒,干咳或清嗓频作症状,可能初因烟酒长期刺激,或喊话唱歌过度损伤咽喉,或感邪后正虚邪恋,最终导致肺阴不足,痰结血瘀,而气道不利。针对刺激性干咳,化痰解痉效果较好,可选白僵蚕,蝉衣,全蝎等。针对清嗓症状,则滋阴润肺,化痰散结较容易见效,如麦冬,胆星,贝母等。
分型
1阴虚火旺:咽干咽痒,灼热而痛,饮水可暂时缓解,异物感明显,失眠多梦,潮热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用药可选生地,玄参,麦冬等。
2肺胃火盛:咽喉不适,干咳,咯痰粘稠,口渴喜饮,咽粘膜充血呈深红色,肥厚,舌红苔黄,脉滑数。用药可选知母,黄连,黄芩等。
3肝郁痰阻:咽部不舒,异物感明显,情志不遂时尤甚,易激动或善太息,舌红苔黄或白,脉弦。用药可选半夏,厚朴,茯苓等。
4痰瘀阻滞:咽部干涩刺痛,咽肌膜深红,常因频频清嗓而恶心干呕,舌质暗红,苔厚或腻,脉滑或涩。用药可选白僵蚕,胆南星,地龙,全蝎等。
5肺脾气虚:咽喉微痛,干不欲饮,平时乏力气短,神疲喜卧,畏寒易感,大便多稀溏,舌淡苔白,脉弱。用药可选黄芪,白术,葛根等。
保养
1锻炼身体,提高抗病力。
2避免接触过多粉尘或刺激性气体,避免烟、酒、辛辣等食物。
3避免长时间讲话或唱歌,更不可大声喊叫。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属哮证或吼病范畴。病人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劳倦内伤,屡感外邪等损伤肺,脾,肾,使脏腑功能失调,结痰并深伏于肺。每因感邪,劳累或情志不遂等诱因引触伏痰而发病。
发作时肺气郁闭,气道痉挛,使气道受阻,见呼吸困难。此时最易见效的治疗方法是祛风解痉通气道,以及抗过敏。具备这种功效的药有全蝎,蜈蚣,白僵蚕,蝉衣,地龙等。这些药都走肝经,善缓急而舒缓支气管痉挛,并能抗过敏。且都属虫类,力大效宏,颇适合救急,临证可根据病情需要而选加。
因感寒而发作的多为冷哮,一般过敏型多属于此,麻黄针对此证效果不错,此药为治喘要药,长于解表散寒,开宣肺气。药理学表明,它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对处于痉挛状态时效果更为明显。据观察,临床遇到的热哮病人多半与病毒或细菌感染有关,多属感染型。也可与过敏型共存而成混合型哮喘。常见于阳旺体质或中老年人,长期抑郁寡欢而郁滞化热熏肺的也有之。治疗这种证型除辩证施以宣肺清热,化痰定哮法之外,我喜欢加一些象苦参,鱼腥草,败酱草等具抗菌,抗病毒功效之属。另外,热哮病人之痰多为燥痰,粘滞而不易被咯出,故化痰之品不宜选半夏,陈皮等温燥之品,以免其质更浓,更胶结难祛。化此痰,我推荐胆南星,它除清化热痰效果显著之外,其解痉挛效果也十分明显,用于此证,恰中病机,效果也甚为理想。
临床经常会遇到一些因情绪波动而发作的病人,这样的哮喘当属肝气乘肺。针对这种肝阳妄动,我最喜用大剂量白芍来柔肝敛阳,并少佐柴胡以调肝,使木不撞金。其实白芍也具有较好的解痉挛作用,有不少医家都喜欢用它配甘草来缓急治疗各种因痉挛引起的疼痛症。
此病缓解期,可据脉证或补肺脾,或补肺肾。
肺布津,合皮毛,脾运湿,生血气。若肺脾不足,则易生痰阻滞气道,且卫表虚而易感外邪。西医认为此病为气道慢性炎症,具高反应性,对变应原,致敏物,及非特异性刺激因素敏感。这与中医理论不谋而合。事实上,补脾益肺强卫表恰能提高抵抗力,纠正易感状态,从而达到预防复发的目的。这类药有人参,黄芪,白术等。这种治疗方法也通用于其他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
对久病及肾或年老体弱见肾虚者,治当调补肺肾。肺主气,肾为根,一出一纳司呼吸。当肺肾虚损,则上不布津易凝滞为痰,下不纳气易短气而喘。补肾可以增益元气,使元气振奋,体力增加,从而达到稳定内环境,控制发作的目的,并能促进疾病向愈。补肺肾之品,蛤蚧效果较好。它能补肺气,益肾精,定喘止咳,为纳气平喘要药。现代研究,其提取物有雄激素样作用,能增强免疫,解痉平喘,还能抗炎。补肾之法我多以阴阳双补为主,取其阴阳互根原理。我多用核桃仁,山茱萸,山药,肉桂,淫羊藿等。缓解期一般需要长期服药,最好打成散剂以方便久服。
分型
1寒哮:多因感寒而起,见呼吸急促,喉中哮鸣音,痰白清稀多泡沫,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白滑,脉滑或浮紧。用药选麻黄,半夏,白芥子,葶苈子等。若寒包火则加黄芩,石膏清里热。
2热哮:面红气粗,痰鸣如吼,胸部胀满,时见咳嗽,痰黄稠厚,不易咯出,口渴喜饮,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用药选石膏,黄芩,胆南星,鱼腥草等。
3肝气乘肺:情志刺激诱发,发病突然,呼吸短促,气粗憋闷,胸胁胀满,咽中有异物感,咳嗽痰鸣,舌红苔薄,脉弦。用药选柴胡,白芍,瓜蒌等。
4肺脾两虚:畏寒自汗,气短懒言,易感冒,食少纳差,大便清稀,每因气候骤变或饮食不慎而发作。舌淡苔薄白,脉弱。用药选人参,白术,黄芪,防风等。
5肺肾气虚:平素体弱,动则气喘,呼吸短促无力,腰腿酸软,偏阳虚可肢冷畏寒,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偏阴虚多属久哮伤阴或久用激素导致,可见潮热盗汗,失眠口干,舌红脉细。用药选蛤蚧,紫河车,核桃仁等以阴阳并补。
保养:
1气候骤变季节,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平时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
2忌食生冷,辛辣,厚味,过咸,过甜等饮食,戒烟酒,以免刺激发作。
3避免过度劳累,避免情绪激动。


慢性支气管炎
慢支属咳嗽,喘症等范畴。多因年老肾虚或脾肺薄弱,致使正气不足,脏腑失调,机体极易感邪。屡受外感,使肺气壅塞,痰浊储留,呈现正虚邪恋状态,见咳喘反复发作。咳喘日久,必损肺气,继损脾肾,先为痰阻,继而血瘀,虚与实互为因果,正渐虚而邪更盛,邪伤正而正更虚,病情渐进加重,越久越深。
此病不论发作期还是缓解期,均有痰贮于肺的病理存在,也正因痰阻肺滞气而发为咳喘。故治痰尤为重要。首次发作或急性发作期,多因感寒,肺气失宣而津聚为痰,其质清而色白,宜选半夏温之燥之。若痰留日久,可郁滞化热,转为热痰,见黄色粘稠状。热痰亦可见于阳旺体质或外受风热等,多与感染有关,所以治疗时我多会加鱼腥草,败酱草,桔梗等具抗菌排脓作用的药来增强祛痰效果。缓解期之痰多因虚而起,如肺虚不布津,脾虚不运湿,肾虚不化水等,这些均可生痰贮肺,若祛此痰还需从调补脏损入手。现代研究表明,祛痰可以改善肺通气,减轻肺弹力纤维破坏,亦可减轻支气管内壁上皮细胞的损伤。
气滞痰阻日久,必有瘀血阻络,活血通络在治疗此病上也具极大的意义,在用药心得里介绍地龙时提及过,这里不再赘述。
随着病情的进展,恶化,痰瘀阻肺为主影响通气功能渐渐可发展到正虚脏损为主影响通气功能,后期肺弹力不足,肺泡扩大且回缩障碍,残气量增加,此时就算没有痰瘀阻肺,肺通气功能亦是明显降低。若想改善肺通气功能,需要从调补脏损入手。此病之虚与肺,脾,肾关系最密。咳喘日久,伤肺耗气,使卫表不固,易感外邪,补肺益气可强卫表,防外感,从而减少复发几率。我们都知道,此病每因呼吸道感染而病情进一步加重,渐渐可以导致肺气肿或肺心病,甚至最终还有可能危及生命。因此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感冒和感染是很重要的,补肺固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感作用。方剂玉屏风散即为此意。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亦为生痰之源,健脾之法一来可以生气血,扶正气,培土生金以益肺,二来可以杜绝生痰阻肺发生,祛除隐患。久病虚喘见呼多吸少,多属肾不纳气,补肾之法不仅可以大补元气治疗虚损,还可以使气根旺而与肺同司呼吸,改善呼吸功能。有研究表明,补肾纳气法可以增强肺泡回缩功能,改善肺的动态顺应性,针对气短虚喘很有疗效。具备这个功效的药有五味子,蛤蚧,核桃仁,紫河车等。
分型
1寒痰阻肺:咳喘胸闷,咯清稀痰,因感寒受风引发,舌淡苔白,脉浮紧。用药选麻黄,半夏,细辛等。
2痰热壅肺:胸满气急,咯痰黄稠,身热口渴,舌苔黄腻,脉滑数。用药选麻黄,石膏,胆南星,黄芩,鱼腥草等。
3痰浊壅塞:胸闷,咳喘痰多,口粘,纳差,舌淡苔腻,脉滑。用药选陈皮,半夏,茯苓,厚朴等。
4痰瘀阻肺:咳喘,活动尤甚,咯白痰或带血,口唇紫,心悸或见浮肿,舌暗,脉滑或涩。用药选地龙,三七,旋覆花,杏仁等。
5肺虚:面色淡白,咳喘无力,自汗恶风,经常感冒,舌淡红,脉沉弱或细。用药选黄芪,白术,防风等。
6肾虚:气短,呼多吸少,动则尤甚,气不得续,肢冷畏寒,腰膝酸软。舌淡,脉虚或沉迟弱。用药选蛤蚧,紫河车,五味子等。
保养
1避风寒,注意保暖,预防感冒。禁止滥用抗生素。
2避免进食辛辣、烈酒等刺激性饮食,以及肥甘,海鲜,腌制食物等,饮食不宜过咸,过甜,要戒烟,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易于消化的食物。并保持大便通畅。
3适当进行体育、呼吸和耐寒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贫血
贫血属虚劳,萎黄,血劳等范畴。具体有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障等等。病因复杂多样,我见的最多的为失血过多,营血亏少;或脾肾不足,生化乏源等。
本病的治疗以抓准病因病机为关键。这需要我们辩证与辨病相结合。例如因崩漏引起的贫血,首要是止血;因慢性胃病引起的贫血,首要是治胃病等。由此可见,贫血绝非只是补血就可以的,换言之,补血仅为治标之法而已。
有医者一见病人唇淡,眩晕等血虚证,便理所当然的用熟地,当归,阿胶,白芍等药。有时效果甚微,甚至适得其反,这种情况多数为脾虚引起。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中焦无以受气取汁,化赤为血,故治当补脾。此时若浪进阴柔滋腻的补血之品,未等脾健血生,中州先壅,后天虚上加损,阴血从何而生?临床所见,这种类型的贫血多与慢性胃炎及消化不良等有关,有时也可能是肠道寄生虫病。通过辩证或辩病把疾病的主因找到,并给予解决即可愈之。若需要补血,当在脾气复原之后为之。
经常遇到某些慢性病的后期有贫血体征,此乃脏腑受损,久则及肾,肾虚精亏,精不化血,故而血虚。补肾精温肾阳其实是治疗贫血的主要手段之一。我们都知道,血细胞源于骨髓。肾主骨生髓,补肾填精可以充盈骨髓,从而精血有源。用药时需要形成阴阳双补格局。阴得补,精髓方可充足;阳得补,髓生精化血功能方可振奋,骨髓造血机能自可得到改善,从而达到补血目的。我一般习惯用何首乌,熟地,淫羊藿,补骨脂等来补肾填精,阴阳并调。何首乌,熟地养阴血,静补重填精;淫羊藿,补骨脂温肾阳,动补促生机。用在一起则动静结合且互根互用,从而使阴生阳长,气旺血生。此治法不仅适合再障,化疗后贫血,对其他原因引起的贫血以及白细胞偏低一样奏效。若病情较重,可选龟,鹿胶以及阿胶等血肉有情之品。
有时健脾补肾养血而血红蛋白仍不上升,可能与瘀血阻滞有关,适当加丹参,三七等活血药以去旧生新有望扭转局面。
分型
1气血两虚:面色淡白无华,乏力气短,眩晕心悸,口唇色淡,舌淡,脉细弱或芤。用药可选黄芪,当归,阿胶等。
2脾胃虚弱:面色萎黄,乏力腹胀,食少纳差,倦怠懒言,舌淡,脉细无力。用药可选人参,黄芪,白术等。
3肝肾阴虚:头晕目眩,口干咽燥,潮热盗汗,心悸失眠,腰腿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用药可选熟地,何首乌,枸杞等。
4脾肾阳虚:面白无华,神疲乏力,肢冷畏寒,头晕腰酸,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胖有齿痕,脉沉无力。用药选淫羊藿,补骨脂,肉桂等。
调养
1适当运动,但避免过度劳累,包括用脑过度,保证充足睡眠。
2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紧张和不良情绪刺激。
3缺铁性贫血多吃猪肝,芹菜,菠菜等富含铁和叶酸的食品,另外还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以促进铁的吸收。煮菜尽量用铁锅。

紫癜
紫癜属紫斑,肌衄,葡萄疫等范畴,多见于过敏性紫癜,单纯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多因外感疫毒,入里化热,迫血妄行;或误食鱼腥,转为热毒,损伤脉络;或劳倦内伤,脾虚失统,血溢脉外;或先天不足,肝肾阴虚则虚火动血,脾肾阳虚则统摄无权,从而发为紫斑。
急性期,外感邪毒入里或误食鱼腥厚味都可以化热而损络动血,离经之血滞留皮下则见紫斑,治当清热解毒,凉血活血,一般选犀角地黄汤即可见效。当然,犀角要以水牛角代替。因是皮下出血,故选加紫草疗效更显。
急性期过后,病情反复发作,久不痊愈者,可因邪热久居,伤及阴血引起,阴虚生内热,虚火亦可损络动血,从而反复发作。此外也有素体阴虚而直接发病的。但临床见到最多的阴虚病人,是西医治疗时用大剂量激素导致的,但不论如何,只要符合阴虚,就当养阴清火。临床所见,不论哪种紫癜,只要有肝肾阴虚体征,养阴清火都可以改善出血症状。我习惯用生地,桑叶,知母,黄柏等坚阴清火,同时加仙鹤草,血余炭补虚止血。对过敏性紫癜则再加蝉蜕,乌梅抗过敏,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加阿胶,大枣等提升血小板。
饮食失节或劳倦内伤可导致脾虚而发病,这也是此病的主要病因之一。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主统血。脾虚失统,则血溢脉外,出血日久,气随血脱,进而加重脾虚失统,故此型多为慢性病,且愈演愈烈,最终气血虚极,甚为危险。补脾不仅可以使统血有力,还可以生气血,逆转恶性发展。对有明显贫血的病人,除补脾之外,还需着重补血,以加速痊愈。
脾虚日久易及肾,气虚日久易累阳,此病后期,肾阳不足的并不鲜见。这种情况多见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此时病人的骨髓枯竭,生精化血功能减退,造血缓慢,血小板数值难以提升。此时通过益精温阳可以促使骨髓充盈,生精化血恢复生机,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另外病人在激素减量的过程中也易出现阳虚体征,温阳之法更可抵消这些症状。
此病终究是血证,络破血溢则为瘀。若瘀血较甚,则可能血壅络破而出血,故瘀血也可能成为此病的病因之一。另外,血瘀也的确存在于整个病程之中。故治此血证,当活血止血。我一般多选仙鹤草,血余炭,三七,藕节来治疗此血证,此四药均可兼职活血,亦有祛旧生新功效。槐花可以增强毛细血管对损伤的抵抗力,降低血管通透性。可用于此病血证。
另外,此病外感乘邪易入里,内虚日久易积浊。邪浊相合,必转热毒,随时可能损络动血,这也是此病易反复发作的原因之一。故还需于方中添加蚤休,甘草等解毒之品。
分型
1血热妄行:起病急,伴发热,皮肤有赤紫瘀斑,或伴腹痛便血,月经过多等,舌红苔黄干,脉洪数。用药可选水牛角,生地,紫草等。
2阴虚火旺:紫斑反复发作,此起彼伏,下肢尤甚,同时伴心烦潮热,咽干盗汗,舌红苔薄,脉细数。用药可选生地,知母,黄柏等。
3脾虚:周身紫斑,颜色浅淡,时发时止,过劳尤甚,时有牙龈出血,同时面黄神疲,食少纳差,乏力倦怠。舌淡苔薄,脉虚无力。用药可选白术,黄芪,党参等。
4脾肾阳虚:皮肤紫斑,其色隐隐,伴头晕耳鸣,肢冷畏寒,食少便溏,腰酸腿软,舌淡苔白或滑,脉沉无力。用药可选补骨脂,淫羊藿,肉桂等,亦可选鹿角胶,蚕沙等。
调养
1对过敏性紫癜而言,避免接触过敏源,禁食鱼虾蟹等。
2注意保暖,以预防感冒。
3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宜清淡,戒辛辣及烟酒。


冠心病
冠心病属胸痹,心悸等范畴。人过中年,脏腑渐衰,且功能失调。加上受寒,嗜酒,喜肉,情志不遂等影响,导致气滞血瘀痰凝,闭阻心脉,发为胸痹或心悸。由此可见,此病本虚标实,通常痰瘀虚共存。
本病痰瘀为患,除正虚外,多以气滞为先导。气能布津,行血。若气机不畅,则易津聚为痰,血凝为瘀。一般多愁善感性格或缺乏运动的病人多属于此类。治当行气宽胸或疏肝解郁。如果病人业已痰瘀互结,行气亦可开通心脉,且有利于痰瘀消散。治疗此病时我几乎每方都用川芎,正是取其调气之功。正所谓祛诸邪当调气为先,气行则痰易消,气行则血易行。
此病之痰多因虚而生。如过食肥甘伤脾,使脾虚生痰;熬夜日久伤阴,使虚火内生,灼津为痰;年高阳虚,胸阳不振,使津凝为痰等等。用药化痰当先别寒热。阴虚之痰多为热痰,性燥,宜选清化之品,如瓜蒌,海藻等。必要时可以选加麦冬,白芍等润之。阳虚之痰多为寒痰,性湿,宜选温燥之品,如半夏,石菖蒲等。有些病人表现为明显的痰湿盛,单纯行气化痰有时效果不显,此时若加宣通胸阳,廓清阴邪之品多可以获效。遇此型病人我多选薤白即为此意。薤白,辛温通畅,善散壅滞,痹者下达而变冲和,重者上达而化轻清。故为此型要药。
胸中痰阻,必滞心血,从而瘀血内生。此外肝郁气滞亦可导致瘀血。但多数情况,瘀血乃因虚而生。如虚火熏灼至瘀,阳虚鼓动无力至瘀,气虚运血不利至瘀等等。一旦心脏脉络瘀阻,不通则痛。活血化瘀可以通利血脉,改善心肌供血,从而消除症状。实际上,瘀血存在于此病的整个过程中。现代研究表明,血小板聚集率增加是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在未发病之前,早已有此病理基础,更何况患病之后。
此病之虚多见气阴两虚。临床所见,凡具体瘦,乏力,睡眠不足,心悸症状者,多属于此。气虚推血无力,血流滞缓;阴虚血少而易浓缩,加上虚火熏灼,日久必然导致痰瘀阻脉。故当益气阴以治本。补阴血我喜用何首乌,补气我必用黄芪。其实如果病人没有明显的气虚症状,我也会选用黄芪。因为在用药行气,活血,化痰甚至清热时,都可能会耗气。若不予扶正,治疗一些时日,很容易出现乏力气短等气虚象。而用了黄芪则不会发生,况且黄芪补气还有利于生血,行血,强心。
还有不少病人从事脑力劳动,或者喜肉食,平时又缺乏锻炼。这些病人最易脾虚生痰湿,随着年龄的增长,阳气渐虚,慢慢发福变胖,浊阴之邪充斥全身。胸为清阳之府,浊阴侵占胸位,故可发为胸痹。另外,阳虚也多见于后期心功能不全者。针对这些病人,我通常选大剂量黄芪补脾益元气,使气旺痰绝,并行血有力。同时加桂枝,附子温阳以散阴霾,配葛根升清阳以降浊阴。
分型
1:阴寒凝滞:遇寒而发,胸痛彻背,手足冰冷,恶寒喜温,舌淡苔白,脉沉迟或紧。用药选附子,桂枝,薤白等。
2:痰浊壅盛:胸闷胀满,痰多纳差,周身困重,体型偏胖,舌苔厚腻,脉滑。用药选瓜蒌,薤白,半夏等。
3:瘀血阻心:胸前刺痛,夜间加重,面色晦暗,口唇青紫,舌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代。用药选丹参,鸡血藤,三七等。
4:气阴两虚:胸闷绵绵,乏力气短,失眠心悸,咽干易汗,舌红少苔,脉细数。用药选黄芪,何首乌,五味子等。
5:心阳不振:胸前闷痛,面色淡白,神疲乏力,肢冷畏寒,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用药选附子,桂枝,黄芪等。
调养
1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注意保暖。
2戒烟限酒,少食肥甘厚味,多吃蔬菜水果。
3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激动等不良情绪刺激。

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属眩晕,头痛等范畴。多因脏腑受损,气血阴阳失衡导致。起初可因七情过激,引发肝阳风火升动,上扰于巅;或年高阴虚,肝阳偏亢,夹气血上冲;阳虚病人多因浊阴上扰;患病日久,痰瘀互结,脉络不畅,清窍因之闭遏,从而病情顽固,血压持高不降。可见,此病早期易治,后期难痊。多数本虚标实,极易引发他症。
人之五脏,唯肝易动而难静,每因情志不遂,即可动之,发为肝阳上亢,风火上旋。临床所见此型多属1期高血压病。血压时而增高,时而正常,多随情绪波动或精神紧张而变化。多见于阳旺体质。此时通过调肝多可获效。调肝之品,我多以白芍为主,它能敛肝阴,生肝血,平肝阳,从而纠正肝之阳亢。现代研究表明,白芍可以解除血管平滑肌痉挛,扩张外周血管以达到降压目的。此降压原理颇适合早期高血压病。此证若肝火明显者可加磁石潜降之;阴虚明显者可加龟板调补之;郁火明显者可加川楝子疏散之。
引起肝阳上亢的另一主因为阴虚。人过四十,阴气自半。阴不敛阳,则肝阳化风上旋,发为高血压。中老年人,阴虚与阳亢多数同时共存,且相互影响。此时治当滋阴,潜阳同施,使阴与阳趋于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个人认为,滋阴应以何首乌,山芋肉,枸杞子等善补肾填精之品为佳。正所谓“伐下者,必枯其上,滋苗者,必灌其根”。潜阳应以磁石,龟板,牡蛎等质重潜降之品为佳。因重镇之品最善平潜浮越之肝阳。滋阴潜阳法可改善病人高级神经活动障碍而降低血压,乃治本之法。阴虚日久及阳或潜阳太过均可导致阴阳两虚。阳虚失于蒸化,浊阴上犯,亦可发为高血压。此时在温阳的基础上,我多选加葛根,黄芪升清阳以降浊阴。
平素嗜食肥甘或劳倦伤脾,常使痰湿内生。风阳夹痰上犯清窍,亦可发病。此类病人多数偏胖,且血脂粘稠。此时化痰降脂乃为正途。我首选石菖蒲,海藻等。诸虚日久,皆可致瘀,风阳夹痰久旋于上,亦可致瘀。一旦阻于清窍,则眩晕,头痛乃作。故瘀血型多见于2,3期高血压病。此期病人全身小动脉硬化变窄,外周阻力加大,终端器官受损。这些无不与瘀血有关。活血之法可以降低血黏,改善血液循环,从而降低外周阻力,保护受损脏器,达到降压目的。事实上,此期病人多数痰与瘀同时存在,且为高血压持高不降的主要原因。他们此时就算阴平阳秘,心旷神怡,血压也难以下降。唯有痰瘀去,才有望恢复正常。我曾经治疗过一些脑血栓或冠心病病人,他们同时伴有高血压。施以活血化痰之法,当主病渐渐治愈,血压也随之平稳,甚至有的无需再服降压药。此乃明证。
分型
1肝火上扰:面红眩晕,头昏目胀,急躁易怒,每因烦劳或恼怒而加重,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用药可选夏枯草,罗布麻,栀子等。
2阴虚阳亢:头晕耳鸣,失眠心悸,头重脚轻,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弦细数。用药可选白芍,龟板,磁石等。
3阴阳两虚:头晕头痛,心悸气短,失眠多梦,肢冷畏寒,夜尿频多,舌淡苔白,脉沉弱。用药可选龟板,何首乌,巴戟天等。
4痰湿内盛:头晕如裹,周身困重,胸闷胀满,咳嗽痰多,肢体麻木,舌淡苔腻,脉濡或滑。用药可选半夏,石菖蒲,白术等。
5瘀血内停:头痛眩晕,失眠健忘,口唇色紫,目下发青,舌暗或有瘀斑,脉弦涩。用药可选丹参,地龙,益母草等。
保养
1戒烟限酒,注意低盐低脂低糖饮食。
2适当运动,并保持充足睡眠,生活起居有规律。
3避免情绪激动,紧张,培养乐观心态,保持心情愉悦

低血压
低血压属眩晕,虚劳,厥证等范畴。通常分为体质性,体位性和继发性。病因多为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致使气血亏虚,不能上荣。病与肝,肾,脾,心最相关。且多见虚证。
先天不足,水不涵木而肝虚,升发无力,气血不能上荣,故血压偏低,多见肝肾阴虚型。此时治当补肾填精,养肝补血为主,我习惯用枸杞,何首乌等补肝肾。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一味柴胡,取静中寓动,体用兼顾之意。此类病人多见素体薄弱而性格内向人群,亦可见老年人。后天失养,劳倦伤脾而中气不足,升清无力亦可导致血压偏低,同时脾虚气血乏源,无疑也会加重低血压。治当补脾益气为主,宜选补中益气汤助脾升清。此类病人多见学生或慢性胃炎患者。学生学习,久思易伤脾;胃炎病人也多于脾虚相关。另外脾虚易生湿,湿阻中焦会有碍清升浊降,亦可见头昏,血压低,此时当适当化湿。病后,过劳而元气受损或长期缺乏运动或经常熬夜的病人以及素有心病的病人易见心气不足,鼓动气血无力而见低血压。事实上,低血压也的确与心输出量减少有关。这类病人的显著特征就是稍做运动即可引发心悸,气短。此时的治疗施以补气强心法即可获显效。我喜欢用仙鹤草配五味子,仙鹤草强心升压效果显著,而五味子则补心定悸。另外亦有不少病人见心阳虚,症为手足冰冷,面色恍白者,加肉桂温阳多可获效。另外还有失血过多等导致气血不足,脉管失充者,补气血即可。
虽然此病与肝,脾,心等关系密切,然求本需从肾治。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且与肝,脾,心均有密切关系。举例说明:补肾填精可以化肝血而遂其用,从而升发有力;还可以化元气而强心气,从而鼓动有力;最后,脾土无命门火而不生,补肾阳可以扶脾旺中气,从而升提有力。补肾亦可使精旺气充,气升血运,且疗效更为持久。治疗此病时,通常我把肝,心,脾,肾都兼顾到了。依据脉证,着重补虚损最甚者。
个别对效果要求较高的病人,希望能快速达到升压目的,而我们通过补虚的方法可能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针对这些病人,我通常添加一味枳实。现代研究已经证实,枳实有较明显的升压效果。然而枳实过用容易耗气,对虚弱病人不适宜。但在诸多补虚药的基础上仅用10克,则很少发生不良反应,效果也甚为理想,我屡用屡验。
分型
1气血两虚: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头晕目眩,懒言喜卧,舌淡,脉细弱。用药可选黄芪,当归,阿胶等。
2肝肾阴虚:头晕目眩,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失眠盗汗,舌红苔少,脉弦细。用药可选枸杞,何首乌,熟地等。
3中气下陷:眩晕,遇劳尤甚,神疲乏力,食少纳呆,便溏,舌质淡苔白,脉弱。用药可选黄芪,党参,升麻等。
4心气不足:眩晕,气短乏力,动则心悸,失眠多梦,易汗,舌淡白,脉弱。用药可选仙鹤草,黄芪,五味子等。
5肾阳不足:头晕乏力,肢冷畏寒,腰膝酸软,小便清长,阳痿遗精,色淡苔白,脉沉迟无力。用药可选鹿角胶,淫羊藿,肉桂等。
保养
1多做体育运动,以增强体质,将有利于血压的回升。
2增强营养供给,保证营养均衡。
3保证充足睡眠,适当喝些淡盐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