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总180】嘲笑教师的专业劳动,就是炫耀自己的无知

 心上耕田 2016-03-13

新课改初期,流行过一个笑话。忘记了这个故事的主角姓名,姑且按照英语教科书的习惯,称之为小明吧。老师问小明:“雪化了是什么?”小明的答案是:“雪化了是春天。”


结果大家都知道。这个像诗句一样美丽又充满灵性的答案被老师给枪毙了。这个故事从此流播开来。大家一致认为:这位教师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


从此以后,教师开始以刽子手的形象出现,杀戮的对象包括想象力、创造力、灵感、天性、才华、思想……。大概也是从此之后,嘲笑中小学语文和语文教师成了大家茶余饭后最没有风险、最能激发共鸣的娱乐活动。就像嘲弄中国足球一样,人人得而诛之。在很多会议上,讲上一两个语文老师批阅学生作业的笑话,几乎成了调节气氛的妙方。


一般家长讲讲这样的笑话也就罢了。可是,当语文出版社社长都在讲这样的笑话,当指导中小学教师上课的大学教授都在嘲弄时,这个杀伤力就大了。事实上,关于中小学教师的笑话多数是由这些人说出来的。他们看笑话的机会多,有话语权,又占据媒体资源,就像高音喇叭一样,瞬间丑事传千里。


 恕我直言,这类人基本上分两类:一类站着说话不腰疼,二类根本就是门外汉。此话不多做解释,得罪人。我昨天还听一位教授说,他们的重要任务,就是清洗掉中学语文教育的印记。再一次恕我直言,大学教育已经那个样了,还好意思来格式化中学教育?都是难兄难弟,相煎何太急?谁也别有优越感。


 很多人嘲笑中小学语文,其实是源于一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以及懒得去多问一句的自以为是。比如写作文,学校的写作训练有特定的目的和要求,不是自由写作,不是天马行空。不要以为你的孩子是个大作家。比如小学生写请假条,当然要按照应用文的格式来训练。你孩子聪明,写个“世界这么大,我要去看看',像我的那位有个性的河南同行一样,老师该给你多少分?极有可能是零分。


 



于是家长拿着这张请假条,到处说自己的孩子有才,是天才,说老师可笑,无知,公平吗?合适吗?


 还有被专家们嘲弄了又嘲弄的PPT。当初不也是一帮专家鼓动,不用ppt就算不上现代教师?等我们用熟了,得心应手了,你又来骂我们,凭啥?当初你的话算数不?何况,语文教育与数字技术真是水火不容?为了让孩子们走进文本,就必须将现代技术摒之门外?


还是要承认,教师的工作是有专业性的。哪怕人人都会说的汉语的老师,其工作也是有其特定的内容体系和技术要求的。比如前述的那个请假条,要不要教?如果教,该教什么?怎样教?这都是有其规则的。在嘲弄之前,我们是不是也该补补课,再决定是嘲弄还是沉默?


 孩子读书受挫,还要家长保持淡定,这是不合适的。但家长该如何参与孩子的学科教育?恐怕也得虚心点。如果自以为是,居高临下,对教师指手画脚,甚至肆意嘲弄,这不是炫耀自己的无知吗?专家们也一样,不指导显得自己没水平,那么,先坐下来听听教师的声音吧?


 中小学语文教育确实问题多多,我们做教师的也确实会做一些不合规律的事情,为了那点分数,为了自己的饭碗,做一些不专业的事情。但根子在教师吗?大学毕业,你进了银行,我到了中学,你做银行的就智商越来越优越了,我教中学的智商越来越丢人了?


 

再大的饼大不过烙它的锅。该嘲弄的不是教师。
 

批评无妨,嘲弄的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