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学”大师王阳明: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

 照世明灯一页书 2016-03-13

“心学”大师王阳明: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

王阳明,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和军事家,他一生传奇,文韬武略,五百多年来一直为后人所敬仰。

“心学”大师王阳明: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

出身教育世家、状元名门的王阳明,在祖父王伦、父亲王华的教育影响下,28岁起随父同朝为官,后因直谏宦官刘瑾之害被贬谪贵州龙场,历经“百死千难”之后,终于悟得“良知”学说。

“心学”大师王阳明: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

王阳明创立“心学”体系,在明朝以后思想界占有重要地位,影响深远,也因此与儒学创始人孔子、儒学集大成者孟子、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其学术流传至今,堪称学界巨擘、“百世之师”。

“心学”大师王阳明: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

究竟王阳明何以成为“明朝一哥”,与孔孟圣人并称?穿越历史,一起追寻族中典范王阳明的家训家规,答案或许就在那里……

故事

王阳明小时候是个调皮孩子,史料中有不少被父亲责打的纪录,少年时代,年少轻狂,也常被父亲呵斥。

他小时候曾一度痴迷于象棋,到了规劝不止、学不思进的地步,父亲(王华)感到他有点玩物丧志,一次一怒之下将棋子扔进了河里。从此,勤读书、戒游戏、做良士、成圣贤,便成为王阳明毕生的追求。功成名就之后,王阳明才深感父亲当初的用心良苦,虽已是一代名儒,但仍不时自嘲年少不思学业的幼稚。

王阳明十五岁的时候,愤怒于叛乱四起、攻城略地,便跟父亲说:打算直接向皇帝上书,陈述对策,并请皇帝像当年汉武帝授权侍臣终军一样,给他“壮卒万人,削平草寇,以靖海内”。王阳明父亲一听,怒吼起来:“汝病狂耶!书生妄言取死耳。”翻译成今天的话,就是:“你有病啊?你找死啊!”王阳明被骂之后,不吭声了,老实读书。

后来,王阳明在家训中十分重视教导子孙后代勤奋读书。

“心学”大师王阳明: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

一、勤读书

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

讽之读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沉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凡此皆所以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日使之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

【翻译】现在教育孩子,一定要使他们顺着自己的兴趣,多加鼓励,使他们内心喜悦,那么他们自然就能不断进步。有如春天的和风细雨,滋润了花草树木,花木没有不萌芽发育的,自然能一天天地茁壮生长。如果遇到冰霜的侵袭,那么它们就会萧条破败,一天天地枯萎。

教导他们读书,不仅是为了开启他们的智慧,也是借此使他们在反复思索中存养他们的本心,在抑扬顿挫的朗诵中弘扬他们的志向。所有这些都是用来顺应他们的天性,引导他们的志向,调理他们的性情,潜消默化他们粗俗愚顽的秉性,这样使他们每天在学习礼仪方面有所进步而不觉得艰难,性情在潜移默化之中达到了中正平和。

“心学”大师王阳明: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

二、学谦恭

今人病痛,大段只是傲。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傲则自高自是,不肯屈下人。故为子而傲,必不能孝;为弟而傲,必不能弟;为臣而傲,必不能忠。

汝曹为学,先要除此病根,方才有地步可进。“傲”之反为“谦”。“谦”字便是对症之药。非但是外貌卑逊,须是中心恭敬、撙节、退让,常见自己不是,真能虚己受人。故为子而谦,斯能孝;为弟而谦,斯能弟;为臣而谦,斯能忠。尧舜之圣,只是谦到至诚处,便是允恭克让、温恭允塞也。汝曹勉之敬之,其毋若伯鲁之简哉!

【翻译】现在人的毛病,大多只因一个傲字。千罪百恶,都从傲上来。人一旦傲了,就会变得自以为是,不肯在别人面前屈服。所以,为子而傲,必然不是个孝顺父母的人;为弟而傲,必然不是个孝悌兄长的人;为臣而傲,必然不是个忠臣。

你等为学,首先要除去这一病根,才会取得更大进步。“傲”的反义词为“谦”。“谦”字便是对症治“傲”的药。做人不但容貌举止要表现出谦虚恭谨,内心也必须保持恭敬、节制、礼让,要常常看到自己的不对,真正能够虚心接受他人意见。所以,为子谦虚,就能做到孝父母;为弟谦虚,就能做到悌兄长;为臣谦虚,就能做到忠君主。尧和舜之所以成为圣人,是谦虚到了至诚的境界,那便是既有内心的诚实、恭敬和谦让,又有外在的温和之色、恭逊之容。你等应该以此勉励,遵记教导,千万不要出现像“伯鲁之简”那样的情况!

“心学”大师王阳明: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

三、示宪儿

幼儿曹,听教诲:勤读书,要孝弟;学谦恭,循礼义;节饮食,戒游戏;毋说谎,毋贪利;毋任情,毋斗气;毋责人,但自治。能下人,是有志; 能容人,是大器。凡做人,在心地; 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 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吾教汝,全在是。汝谛听,勿轻弃!

【翻译】孩子们啊,你们要听从教诲:勤奋读书,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要学习谦恭待人,一切按照礼仪行事;饮食要节制,少玩游戏;不要说谎,不要贪利;不要任情耍性,不要与人斗气;不要责备别人,但需管住自己。能够放低自己身份,这是有志气的表现;能够容纳别人,这才是有大的度量。做人,主要在于心地的好坏;心地好,才是善良之人;心地恶劣,是凶狠之人。譬如树上结的果子,它的心是蒂;如果蒂先败坏了,果子必然会坠落。我现在教诲你们的,全都在这里了。你应该好好听从,不要轻易放弃。

“心学”大师王阳明: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

《示宪儿》这篇被称为王阳明家规“三字经”的家书堪称经典之作,整篇家书,歌谣体式,三字一句,共三十二句,一韵到底,朗朗上口。

“心学”大师王阳明: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

五百多年以后,我们仍能通过一封封阳明家书,看到他一生“诲人不倦”的执着。五百年来,这个家族深谙先祖修身之道,以耕读传家,其学风之盛,闻名乡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