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涨知识】别被手中的 | “羊脂玉鉴定证书”所迷惑

 L恕 2016-03-13

       羊脂玉之说,起源于哪儿?早在三国时代,曹丕就曾在《与钟繇谢玉玦书》中说:“窃见玉书,称美玉白如截肪,黑譬纯漆,赤拟鸡冠,黄侔蒸栗。”这应该是史料中最早用脂来形容玉的了。


李明作品


       后又有如乾隆御制诗《咏周玉素壁》:“质本羊脂白,色今栗子黄。”,《咏汉玉谷壁》:“土锈半模糊,羊脂未始无”等。和田玉的真正开发,始于乾隆时期,拥有和田玉极品者也只有乾隆。由此可见,羊脂玉之称起源于乾隆。从那之后,爱玉之人已多惯用“羊脂”一词了。


徐凯作品《忠义千秋》


       通过历史可以得知,羊脂玉只是一个喻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不是一个绝对的硬性标准。

       事实上,在新疆宝石质量监督检验站,对于羊脂玉的评判并没有定量客观的科学尺度。即便是国家级的专家在评判羊脂玉的时候,也只是靠肉眼以及自身的经验。真正的羊脂玉并不完全是鉴定证书说羊脂玉就是真的羊脂玉,只能说各项指标达到羊脂玉。要知道,真正的羊脂玉凤毛麟角,其价格也是非常的昂贵。然而,羊脂玉的这一个漏洞,就成了一些人用来忽悠消费者的手段。一些消费者以为手持一本羊脂玉的鉴定证书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殊不知,自己已成了他人“刀下肉”。


姚建峰作品《马》


       从古至今,和田玉一直深受人们的追捧。作为和田玉中的极品君子,羊脂玉自然就成了人们所“痴迷”的对象。但是在市场上,不法商人造假,以次充好的现象屡见不鲜。那么,怎样才能一举端下冒牌货?各位玉友可以简单的从以下五点评判:

1


颜色

       羊脂白不是纯白,而是带有油脂光泽的白,在白色中有的可透出微微的黄色,质地差的也可在白色里透出微微的浅灰色调。现如今人们一味向白色看齐的做法,显然是对羊脂白玉的误解,是不科学的。



方红根作品《大爱无形


2


灵性

       灵性是玉石透明度的称谓,在透闪石玉中常从厚度2mm为标准,白玉在这准则中呈现半透明——不透明,它的灵性说明呈现半透明状。


豆中强作品


3


油性

       羊脂玉在人们手掌中不断的触摸过程中,自而然之,在玉石表面产生一种“油性”感,在一些和田细白玉中也有此现象,当羊脂玉坠于水中,提起玉体,可滴水不粘,因此油性重的羊脂玉韧性也特好。


李佐龙作品《观荷


4


细度

       羊脂玉中透闪石呈显微纤状变晶结晶及成集合体,在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下可对透闪石结晶粒度进行测定,羊脂玉中透闪石纤维状长度(纵向)0.033-0.01mm,宽度(横向)0.0006-0.001mm,这些显微纤状、绒毛状、毡状透闪石晶体互相交织在一起,组成绒毛状结构、毡状结构、交织结构。


唐奇伟作品《鹅如意


5


质地

       羊脂玉质地纯净,其中透闪石矿物含量达到99%。羊脂玉存在于围岩蚀变最完美的地段。当花岗闪长岩体与白云岩接触产生一系列接触变质岩系,白云岩变为白云石大理岩,岩浆晚期热液沿白云石大理岩构造裂隙通道,发生交代作用形成透闪石岩。



吴顺作品


       总结来说,羊脂玉只是一个广义的词儿,就是人们对和田玉中极品的比喻。只有当白玉的颜色、灵性、油性、细度、质地等都到位的料子才能叫羊脂玉,再加上每一块和田玉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羊脂白玉就永远不可能仅凭一套公式就可以测定。因此,对于羊脂玉不能盲目追求,玩玉要看自己的实际情况。其实,只要自己喜欢,手中的每一块玉都是羊脂玉。


欢迎订阅,欢迎投稿

本文由联盟原创编辑。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