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押韵规则.平仄格式.对仗要求

 鑫子 2016-03-13
    诗词押韵的一般规则:押韵,也称协韵或叶韵。什么是押韵呢?先看看下面的诗: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诗经.蒹葭》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以上两诗,每逢偶句句尾都有一个同韵母的字。,四字的韵母是uangangiang,除去韵头ui,都是ang,四字的韵母是ouiou,除去韵头i,都是ou。像这种情况,就是押韵。概括地说,押韵是同韵母的字在相同位置上重复出现。上两例的同韵母字,是在偶句的句尾这一相同位置上重复出现的。在相同位置上重复出现的同韵母字,称为韵脚。第一个韵脚的出现,称为起韵。

    有的诗词,第一个韵脚在首句出现,这称为首句起韵。如《蒹葭》的首句句尾“苍”,韵母是ang,和同韵母,是首句起韵。

    近体诗的押韵 :近体诗的押韵,是很严格的。诗词格律的一个内容,即明确规定了近体诗押什么韵和怎样押韵。格律规定,只能押平声韵,即:只能在三十个平声韵中选择韵脚字。在律诗和绝句中,任意找两个例子,便可看出,其韵脚字是平声的。

    如五律的例子: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惧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这首诗的“城”四个韵脚字,都属下平八庚韵。再如七绝的例子: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格律规定,一是两句一押韵,韵脚在偶句的句尾,有一部分是首句起韵的。二是必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三是必须在一个韵中选择韵脚字,不能邻韵通押,更不能四声通押,只有首句起韵的可用邻韵。四是不能出现重复的韵脚字。前面所举的《黄鹤楼》、《春夜喜雨》等诗,都可以说明近体诗怎样押韵的四条格律规定,《黄鹤楼》、《春夜喜雨》,其韵脚都在二、四、六、八句的句尾,也就是在偶句的句尾,是两句一押韵的。都是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

    在近体诗中,只有首句起韵的,才允许在首句句尾用一个邻韵字。这种特例如 :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明月中。 ------陆游《三峡》“峰”为“空”、“中”的邻韵字。“峰”属上平二冬韵,“空”、“中”属上平一东韵。

    古体诗的押韵:古体诗不受格律限制,在押韵方面,比近体诗要自由得多。古体诗的韵脚字,可用平声,也可用上、去、入声。有一些绝句,用的不是平声韵,而是上、去、入声韵。这样的绝句,不是近体诗中的绝句,即非律绝,而称为古绝。如李绅的《悯农》第一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古绝的韵脚字是。古体诗的押韵,有的是两句一押韵,有的是一句一押韵,还有的是三、四句一押韵。第一种情况,像近体诗一样,第二、三种情况,则是近体诗所没有的。两句一押韵的例子,如聂夷中的《咏田家》: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这首诗,首句不起韵,是入声的韵脚字,每两句一押。一句一押韵的例子,在南北朝以前的诗中较多。鲍照以前的七言古诗都是一句一押韵的。此后,一句一押的便少见了。这种一句一押韵的七言古诗,称为柏梁体。四句一押的例子,如曹操的《观沧海》。古体诗的押韵,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

    杜甫的《前出塞》挽弓当挽强,首句起韵,一韵到底,没有换韵,韵脚字都属下平七阳韵。古体诗的押韵,可以从一个韵中选择韵脚字,也可以从相邻的两个或几个韵中选择韵脚字。前一种情况是用本韵,像近体诗的押韵。后一种情况是通韵,近体诗除起韵的特例之外,不存在这种情况。杜甫的挽弓当挽强,不仅是一韵到底,而且是用本韵,即韵脚字都属一个韵。

   古体诗的押韵,可以出现重复的韵脚字,近体诗中是不允许。词的押韵,同诗比较,比近体诗活动余地大,比古体诗限制多。不同词牌的词,有着不同的押韵情况,押什么韵和怎样押韵,词谱都作了明确规定。词的押韵,也是诗词格律的一个内容。词押韵不同于近体诗,词可以押平声韵,还可以押上、去、入声韵(合称仄声韵)。但是,在押平声或仄声韵时,要受格律限制。词谱规定押平声韵的,不能押仄声韵,押仄声韵的,不能押平声韵。规定押平声韵的,如《忆江南》、《河满子》、《鹧鸪天》、《破阵子》、《八声甘州》、《水调歌头》、《沁园春》等。规定押仄声韵的,如《卜算子》、《醉花阴》、《钗头凤》、《鹊桥仙》、《青玉案》、《摸鱼儿》、《念奴娇》、《贺新郎》、《水龙吟》等。有的词牌,如《浣溪沙》、《如梦令》、《声声慢》等,有两体,一体押平声韵,一体押仄声韵。押仄声韵的,往往是押入声韵的自成一类,如《忆秦娥》、《满江红》等,要押入声韵。词在怎样押韵方面,也都由词谱作了明确规定。有多少词牌,就有多少押韵格式。

    简明归纳几条:第一,押韵有密有稀,不像近体诗只能两句一押韵那样。第二,有的一韵到底,有的可以换韵,不像近体诗只能一韵到底那样。第三,有的用本韵,有的通韵,不像近体诗只能用本韵那样。第四,有的可以出现重复的韵脚字,这一点也比近体诗自由。词的押韵,有密有稀,密的有一句一押韵的、两句一押韵的,稀的有三、四句以至五、六句一押韵的。一句一押韵的,如白居易的《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这首词的每句句尾都是韵脚,是一句一押韵的。两句一押韵的,如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水。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这首词上、下片共八句,每两句一押韵,韵脚字在偶句句尾。两句一押韵的,也有首句起韵的情况。如辛弃疾的《玉楼春》:江头一带斜阳树,总是六朝人住处。悠悠兴废不关心,惟有沙洲双白鹭。仙人矶下多风雨,好卸征帆留不住。直须抖擞尽尘埃,却趁新凉秋水去。这首词,首句起韵,基本上也是两句一押韵的。

    实际上,单纯两句一押韵的并不多,较多的是两句一押韵间杂着一句一押韵,或间杂着三、四句一押韵。三、四句以至五、六句一押韵的,在长调(慢词)中多见。如辛弃疾的《水龙吟》上片: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这片词的开头是两句一押韵。除此之外,其它的是三句或四句一押韵。五、六句押韵的,如张孝祥的《六州歌头》上片: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这片词十九句,其中有一句一押韵的,有两句一押韵的,也有三句一押韵的,从第七句到第十二句,是六句一押韵,可算得上韵脚稀的一个例子。词的押韵,有一韵到底的,如前面例举的《长相思》、《卜算子》等都是。换韵的词也很多,情况又是多种多样,《菩萨蛮》、《虞美人》等,一首词要多词换韵。如辛弃疾的《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这首词,一首多韵,相押,相押,相押,相押。《菩萨蛮》等词的换韵,是每两句一韵,依次换下去,不出现同韵。这可称为相随式。-

    有的词是两韵相换,先是甲韵换为乙韵,然后再由乙韵换为甲韵,这可称为回环式。

    如欧阳炯的《定风波》:暖日闲窗映碧纱,小池春水浸晴霞。数树海棠红欲尽,争忍,玉闺深掩过年华。独凭绣床方寸乱,肠断,泪珠穿破脸边花。邻舍女郎相借问,音信,教人羞道未还家。这首词,三韵相换,、“家”为甲韵,“尽”、“忍”、“问”、“信”为乙韵“乱”、“断”为丙韵。甲韵的脚字最多,并且词的首尾又都为甲韵,所以,是以甲韵为主。另外,这首词的上片,首尾都为甲韵,中间为乙韵,像怀抱着似的,可称为怀抱式。词的押韵,除用本韵外,通韵的情况很多。

    第一种通韵情况,是不同部的韵通用。如孙光宪的《风流子》:茅舍槿篱溪曲,鸡犬自南西北。菰叶长,水荭开,门外春波涨绿。听织,声促,轧轧鸣梭穿屋。这首词,“曲”、“北”、“绿”、“织”、“促”、“屋”相押,都是入声韵,但不属一个韵部,绿属十五部沃韵,属十七部职韵,属十五部屋韵。

    第二种通韵情况,是不同部不同声的韵通用。这种情况,有一些是随便通用不同声的韵,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种声互相通押的都有,但以上、去声通押为常见。

    有的词明确规定,平声要和上、去、入声通押。《西江月》、《换巢鸾凤》等词就是。如苏轼的《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倚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这首词的六个韵脚字,都属词韵第八部。但是,是平声韵,是上声韵。前面例举的《长相思》,有两个相似句重叠,叠句的句尾是韵脚。这种情况,词谱作了明确规定,是合格的。有的词,词谱虽未明确规定要用重复的韵脚字,但填词的人却用了重复的韵脚字。

    如黄庭坚的《清平乐》上片: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这片词的四个韵脚字,有两个是重复的。这在近体诗中是不允许的,但在词中却用了。               

    近体诗调平仄的一般规则,调平仄,是区别近体诗与古体诗的一个重要标志。近体诗在调平仄方面,格律规定是很严格的。律诗、绝句在内的近体诗,是怎样调平仄的呢?举杜甫的《客至》为例: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为君开。盘餐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这是一首七律。全首八句,分为四联。第一、二句称为首联,第三、四句称为颔联,第五、六句称为颈联,第七、八句称为尾联。每联中的第一句叫出句,第二句叫对句。凡是律诗,都是这样称呼的。这首诗的平仄格式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从以上这一平仄格式可以看到:一句中各自的平仄关系。 一联中出句与对句的平仄关系。相连两联的平仄关系。一句中各字的平仄,是交替变换,在交替变换时基本上以两或两为一单位,这是因为诗的音调节奏是以双音为一单位。一联中出句与对句的平仄,是相反的,即仄对平,平对仄,这称为对。反之,若不合乎对的规则,则称为失对。相连两联的平仄关系是,下联出句的平仄与上联对句的平仄必须相同。即平对平,仄对仄,这称为粘。反之,若不合乎粘的规则,则称为失粘。粘对的作用是,使平仄的调配有变化,有回环。但是,由于还要照顾到律诗偶句押平声韵等特点,在粘或对的时候,必然会出现不符合粘对要求的现象,如在这一平仄格式中,下联出句的第五、第七两字与上联对句的第五、第七两字就不可能相同,这种情况是允许的。最重要的是,每句的第二字,必须严守粘对要求。

   近体诗调平仄的一般规则,可以归纳为四条,即:第一,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第二,平仄在一联中的对句与出句间是相反的。第三,平仄在下联出句与上联对句间是相粘的。第四,凡偶句最后一字必须是平声。

律诗的平仄格式:

    ()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律诗的平仄有基本的句式,这是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有四个类型,即:(1)平平仄仄仄平平。(2)平平仄仄平平仄。(3)仄仄平平仄仄平。(4)仄仄平平平仄仄。

    ()五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五言律诗比七言律诗每句少两个字,所以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可以看作是七言律诗平仄格式的缩减,把七言律诗每句开头减去两个字,剩下的后五个字,就是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这样,五言律诗的基本平仄句式,也有四个类型,即:(1)仄仄仄平平。(2)仄仄平平仄。(3)平平仄仄平。(4)平平平仄仄。

    无论七言律诗还是五言律诗,都可又细分为四种基本平仄格式:a.平起首句起韵的。b.平起首句不起韵的。c.仄起首句起韵的。d.仄起首句不起韵的。五言律诗以首句不起韵为正规。

    七言律诗和五言律诗的基本平仄格式,习惯上称为正格。 但是,由于内容的需要,诗人往往在不违反格律基本要求的情况下,把该用平的地方用了仄,该用仄的地方用了平,这称为变格。变格也有各种类型,不再详细列述了。汉字具有着高低长短的语音特点,古人把它概括为四声,即:平声、上声、去声、入声。这同现代普通话中的四声不完全一样。古代的平声,相当于现代的阴平和阳平。古代的上声和去声,仍相当于现代的上声和去声。而古代的入声,在现代普通话中却消失了,入声字已分别归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中。

绝句的平仄格式:

    ()七言绝句的四种基本平仄格式:绝句都是四句,为律诗的一半。七言绝句的基本平仄格式也有四种,即:(1)平起首句起韵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如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2)平起首句不起韵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如窦巩《南游感兴》伤心欲问当时事,惟见江流去不回。日暮东风春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3)仄起首句起韵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杜甫《漫兴》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这几个字的位置,可平可仄。(4)仄起首句不起韵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如王维《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四个字的位置,可平可仄。
    ()五言绝句的四种平仄格式:(1)仄起首句起韵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如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两个字的位置可平可仄。(2)仄起首句不起韵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红”和“愿”这两个字的位置可平可仄。平起首句起韵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4)平起首句不起韵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如李贺《莫种树》园中莫种数,种树四时愁。独睡南床日,今秋似去秋。“莫”字位置可平可仄。                                        

近体诗调平仄的一些讲究:

    ()避孤平 孤平是调平仄的大忌,必须避免。但是,在仄收的句子中,即使只剩一个平声字,也不算犯孤平,而算拗句。如果由于内容需要,非用仄声字不可,七言的就要在第五字上,五言的就要在第三字上,想法补救。

    ()一三五不论 二四六分明 是近体诗调平仄的口诀。这是对七言来说的。意思是,第一字、第三字、第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格式的规定,该平可以用仄,该仄可以用平。而第二字、第四字、第六字的平仄,必须依照格式的规定,该平不能用仄,该仄不能用平。

    ()拗救 从广义来讲,凡不合平仄的字,都称为拗。-

    古体诗的平仄 :古体诗,在平仄方面,没有任何规定,汉和六朝诗的平仄是自由的。但自唐以后,由于受近体诗的影响,诗人在写古体诗时,往往也用律句,这称为入律古风。因此,古体诗有了一般古体诗和入律古风的区别。
    一般古体诗的平仄,本来是完全自由的。但自唐以后,有些诗人在写古体诗时,有意避免律句,反而为古体诗的平仄句式造成了一些特点。
    古体诗每句的最后三字,称为三字尾。就三字尾来看,古体诗有四种常见的平仄类型,即:平平平、平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再,平脚的句子,五古第三字或七古第五用仄声为原则。
    现以五古为例,看一看古体诗的各种平仄类型:
    (1)平平平,也称为三平调。这是古体诗的专用形式,用得最多。这种情况,一般可分为四类:第一,仄仄平平平。如:“欲取鸣琴弹” 孟浩然《怀辛大》。第二,平仄平平平。如:“穷巷牛羊归”王维《渭川田家》。第三,仄平平平平。如:“醒时同交欢”李白《月下独酌》。第四,平平平平平。如:“长歌吟松风”李自《下终南山》。
    (2)平仄平。这种情况,一般也可分为四类:第一,平平平仄平。如:“清光犹为君”常建《宿王昌龄隐居》。第二,仄平平仄平。如:“草深狐兔肥”崔颢《古游侠》。第三,仄仄平仄平。如:“草色新雨中”邱为《寻西山隐者》。第四,平仄平仄平。如:“松月生夜凉”孟浩然《宿叶师山房》。
    (3)仄平仄。这种情况,一般也可分为四类:第一,平平仄平仄。如:“心随雁飞灭”孟浩然《秋登兰山》。第二,仄平仄平仄。如:“况之异乡别”王昌龄《行子苦》。第三,仄仄仄平仄。如:“竹露滴清响”孟浩然《怀辛大》。第四,平仄仄平仄。如:“衣上灞陵雨”韦应物《长安遇冯著》。
    (4)仄仄仄。这种情况,一般也可分为四类:第一,平平仄仄仄。如:“登临出世界”岑参《登慈恩寺浮图》。第二,仄平仄仄仄。如:“十觞亦不醉”杜甫《赠卫八处士》。第三,仄仄仄仄仄。如:“幼为长所育”韦应物《送杨氏女》。第四,平仄仄仄仄。如:“舟楫恐失坠”杜甫《梦李白》。七古的平仄,同五古一样,就三字尾而言,也有四种常见类型。不过,七古比五古多两字,变化式样更多一些,就不一一举例了。
词的平仄 :词的平仄格式很多,可以说有多少词牌,就有多少格式。这与律诗不同。律诗的平仄格式基本的有四种。因为律诗的字数、句数相同,又都押平声韵。而不同的词,字数、句数都不同,又平韵、仄韵均用,这就决定了词的格式必然变化多样。
    以下举出两个例子:看看词的平仄格式是怎样被规定的。第一个是小令《忆江南》: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这首小令只有一段,是单片词,押平声韵,五句,二十七字。第二个是长调《永遇乐》:(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这首长调有两段,是双片词,押仄声韵,上、下片各十一句,一百零四字。以上所举的例子,仅是上千个词谱中的两个。
    词谱明确规定:某一词有多少句、多少字以及韵脚在哪里,还有平仄的安排。如果想知道词的平仄格式,就必须查词谱,如能熟记更好。词的平仄,虽比律诗的多样,但就每种格式来说,却比律诗的平仄更为固定。除原格式规定可平可仄的字以外,填词者一般都不可以随意调换平仄。 词的平仄格式虽多,如想精确掌握它,有一定的困难。但是,词句基本上是律句,单就词句来说,其平仄变化还是有规律可寻的。现将二字句到八字句的平仄类型,作一分述。
    (1)二字句。二字句的平仄,常见的只有平仄式,偶然也有平平和仄仄式的。其特点是,往往用于叠句或起句,那种既非叠句又非起句的二字句比较少。如王建的《调笑令》:杨柳,杨柳,日暮白沙渡口。船头江水茫茫。商人少妇断肠。肠断,肠断,鹧鸪夜飞失伴。这首词的二字句,既用于叠句,又用于起句,都是平仄式。又如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首词的二字句,既非叠句,又非起句,而是在上、下片当中的不同位置上,也都是平仄式。
    (2)三字句。三字句一般用七言律句或五言律句的三字尾。即:平平仄,如“霜风劲”------张孝祥《六州歌头》。平仄仄,如“秋已尽”------李清照《鹧鸪天》。仄平平,如“日犹长”(同上)。仄仄平,比较少见。
    (3)四字句。四字句一般是用七言律诗的前四字,其平仄类型有两种:平平仄仄,如“栏杆拍遍”-。------辛弃疾《水龙吟》。仄仄平平,如“落日楼头”(同上)。
    (4)五字句。五字句相当五言律句。即:仄仄平平仄,如“睡觉寒灯里”------陆游《夜游宫》。仄仄仄平平,如“落日水熔金”------廖世美《好事近》。平平平仄仄,如“天憎梅浪发”------周邦彦《菩萨蛮》。平平仄仄平,比较少见。
    (5)六字句。六字句是四字句的延伸。在平起的四字句前加仄仄,在仄起的四句前加平平,而成为六字句。这样有两种平仄类型:仄仄平平仄仄,如“雪晓清笳乱起”------陆游《夜游宫》。平平仄仄平平,如“西园夜饮鸣笳”------秦观《望海潮》。
    (6)七字句。七字句相当七言律句。即:平平仄仄平平仄,如“平冈细草鸣黄犊”------辛弃疾《鹧鸪天》。仄仄平平仄仄平,如“老却英雄似等闲”------陆游《鹧鸪天》。仄仄平平平仄仄,如“料峭春风吹酒醒”------苏轼《定风波》。平平仄仄仄平平,如“当年万里觅封候”------陆游《诉衷情》。
    (7)八字句。八字句最常用的是上三下五的句式。如果第三字用平声,第五字往往用仄声,如“想小楼、终日望归舟”------张元干《满江红》。如果第三字用仄声,第五字则往往用平声,如“图画里,峥嵘楼阁开”------刘过《沁园春》。以上所说的只是二字句到八字句的平仄类型。这对掌握词谱规定的平仄格式,是有一定帮助的。
    对仗要求 :对仗,也就是对偶。诗词对仗的基本要求,一是在两句相对时,相对的字词,其词性要相同或相近。二是在两句相对时,两句的句子组成情况要相同或相近。两句相对,指的是相连的两个句子形成对仗。这是对仗的一般形式。
    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首诗的第三、四两句,是相连的两个句子,又是形成对仗的两个句子。在这两句中,“绿”对“青”,“树”对“山”,“村”对“郭”(城郭),“边”对“外”,“合”对“斜”。第五、六两句,也是对仗句。
相连的两句,往往形成对仗,但不是所有的相连句都要求对仗。这首诗的第一、二句和第七、八句,虽都相连,但不对仗。两句相对的情况,大致是这样。
    (一)在两句相对时,相对的字词,其词性要相同或相近。
    (二)在两句相对时,除了要求词性相同或相近外,还要求相同两句的句子组成情况相同或相近。两句相对,是对仗的一般形式。
 
 

诗歌的平仄怎么区分?

问题补充 2008-10-09 13:09
鉴于赵忠祥赋律诗,问各类诗歌的平仄如何设置!
这个比较复杂,你慢慢听。
一,什么是平仄
    简言之,平仄是就声调而论。汉字是单音节字,声调具有区别字义的作用。所以声调是汉语的自然属性,而不是哪个人的发明创造。最先从理论到实践发现并
运用声调的是南朝的沈约,他把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类(即所谓的“沈分法”)。平指的是平声,仄的本意是“不平”,包括上、去、入三声。

    平仄是相对于古四声而定的。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四声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古汉语发展到现代汉语,四声已大不相同。但是,今四声和古四声是一脉相承的:古平声分化成今四声的阴平、阳平两个声调。古上声和古去声也大大致相当于今四声的上声和去声。古入声字消失了,只是在一些方言中,还不同程度地保留着。那么,古入声字到哪里去了呢?分别转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今四声里,叫“入派三声” (阴平、阳平通称为平声,再加上声去声,合计为三声)。这就会给今
人识别平仄造成一定的困难。

    进一步探讨,由于汉字的读音是由三部分决定的,即声母、韵母、声调。因此,平仄不单指声调,还和声母、韵母有关系。除去声调外,韵母对区分平仄的影响要大于声母。因为韵母主要由元音构成,元音也叫母音;声母则完全由辅音构成,辅音也叫子音,顾名思义,子音没有母音发音响亮清淅,辅音发音时声音受阻。还
因为韵母处在音节中声母的后面,发音时大致以韵母的发音口型结束,声母只起到辅助发音作用。

二,为何要讲平仄
    汉语是单音节字,一字一音,通过字音微妙多变的对比,也就是平仄交错,可以达到听觉上的享受,使之悦耳动听,增强诗词的抑扬顿挫效果,形成汉语的音乐
美。平仄是汉语特有的东西,并非古人闭门造车的产物,而是历代声韵学家在研究分析古代语音规律后所达成的共识,也带有一定的约定束成的因素。

    在客观听觉和发音时个人感觉上,我们不难接受以下事实:1,有的字发音时口型圆,发音部位放松,声音舒缓可延长。而有的字发音时口型收拢,发音部位紧张,发音短促急涩。(即声母韵母的不同搭配所造成)2,发音时还有高低升降的不同,具体说有平的、升的、降的、曲折的(即声调的不同调值)。平仄的区分正是建立在这种客观存在之上。经过对平仄合理安排的诗句,读起来缓急相间,高低起伏,长短结合,松紧交错,乐感自然而生。否则嘴巴老是张着合不上或撇着张不开,而喉
舌紧张不得放松歇息,真可谓“苦不堪言”。或者声调直来直去,绕去绕来,缺少变化,实在是“味同嚼蜡”。有些诗读起来觉得拗口正是这个道理。
    下面是一首“拗口诗”的精典之作,试体验平仄失调、换气不顺的感觉:
苦雨中寄鲁望 唐·皮日休
涔涔将经旬,昏昏空迷天。
鸬鹚成群嬉,芙蓉相偎眠。
鱼通蓑衣城,帆过菱花田。
秋收吾无望,悲之真徒然。

三、律诗中平仄的运用
    我国诗歌发展到齐梁时代,开始有意识地讲求声律。到了唐代,正式形成了以讲平仄、对仗为形式的格律诗。以前对平仄、对仗、用韵等要求不严格或没有要求的
诗,叫“古体诗”,简称“古诗”或“古风”。与之相对应的格律诗,叫作“近体诗”。
    平仄是律诗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平仄,是为了使诗句抑扬顿挫,有音律和韵美。
    律诗一般由八句构成,每两句为一联。八句中第一、二句是“首联”,第三、四句是“颔联”,第五、六句是“颈联”。第七、八句是“尾联”。首联、颈联又可称
之为上联,颔联、尾联又可称之为下联。每一联中的上一句是“出句”,下一句是“对句”。例如:

出 句 对 句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首联)
庄生晓梦迷蝴蝶, 蜀帝春心托杜鹃。 (颔联)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颈联)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尾联)

    律诗讲求“黏”、“对”。如果诗中的平仄格式不符合“黏”、“对”的规律,称之为“失黏”、“失对”,都是律诗的大忌。
所谓“黏”,是指上联对句第二字的平仄与下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相同。以上面所举李商隐《锦瑟》为例,首联对句第二个字是“弦”,为平声,颔联出句第二个字是“生”,也是平声。颔联对句第二个字是“帝”,为仄声,颈联出句第二个字是“海”,也是仄声。颈联对句第二个字是“田”,为平声,尾联出句第二个字是“情”,
也是平声。这就是所谓的“黏”。
所谓“对”,是指一联内出句和对句第二个字的平仄相反。以上举律诗为例:首联出句第二个字是“瑟”,为仄声;对句第二个字是“弦”,为平声。颔联出句第二个字是“生”,为平声;对句第二个是“帝”,为仄声。颈联出句第二个字是“海”,为仄声;对句第二个字是“田”,为平声。尾联出句第二个字是“情”,为平声;
出句第二个字是“是”,为仄声。
  为何律诗制定“黏”、“对”规则时,落在每句的第二个字而不是其他字上?许多书里都没有回答这个问题。根据我的看法,无论是五言还是七言,朗读起来第二个
字都比其他几个字容易引人注意。这是听觉上的自然感受,几乎没有道理可言。

律诗的每一句,平仄句式都是固定的。
其中五言律诗有两类四种:
仄起 甲1 仄仄仄平平 甲2 仄仄平平仄
平起 乙 1 平平仄仄平 乙2 平平平仄仄
七言律诗也有两类四种:
平起 甲1 平平仄仄仄平平 甲2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起 乙1 仄仄平平仄仄平 乙2仄仄平平平仄仄

    律诗对用韵的平仄也有规定,即一般只用平声韵(极少数用仄声韵)。而古体诗则可以用平声韵,也可以用仄声韵。
按照律诗“黏”、“对”规则和入韵原则(平声韵入韵,仄声韵一般不入韵)的规定,把上面四种句型配合安排,就是律诗的平仄格律:
1,平起首句入韵。
五言。 七言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平起首句不入韵。
五言。 七言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仄起首句入韵。
五言 七言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4,仄起首句不入韵。
五言 七言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以上为格律诗平仄句式固定后的四类八种搭配情况。
需要指出的是,不要被一串串的平平仄仄所吓倒,也不必死记硬背,只要照章办事,自己也可以推出来。
  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是,律诗对平仄的要求很严格,但也充许某些地方不完全符合上述格律,这就是所谓的变格。但是变格也是要按游戏的规则来变。即只能出现在诗句的第一、三、五(五言诗不包括第五字)字。传统的说法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一天学会写格律诗(简谈律诗格律)

学写格律诗,多视为畏途。其实不难,掌握格律比较容易,难点在于辨别汉字的平仄。但也不是高不可攀,

有规律可循的,中才之人一天就可以学会。下面简谈之。
一、辨析汉字平仄(难)

1、用新韵写律诗

新韵是指用普通话的声韵,任何汉字,只有阴、阳、上、去四个声调,见赵京战《中华新韵》(十四韵)。阴平、阳平属平,上声、去声属仄。在发表时注明自己创作的律诗是用新韵即可。

2、用旧韵(《平水韵》)写律诗

1)大四川方言区人如何辨平仄?

能够讲四川方言的人(包括云、贵、川,湖北、广西部分)就用四川方言辨析汉字的平仄,极容易。任意汉字都用如同“妈麻马骂”的念法辨析四声,阴平阳平一般属平,上声去声一般属仄。难点是入声字的辨别。

A、如果自己的方言里保留了入声,那就更容易辨析平仄了。以川渝两地为例,如江津、綦江(属今重庆市)、合江、泸州、宜宾、乐山、西充(属今四川省)地区的人,方言里就有阴、阳、上、去、入五个声调,绝大多数的古入声字的读音都保留了。阴、阳属平,上、去、入属仄。

B、未保留古入声的地区的方言,古入声一般归到阳平。如“黑、白、色、骨、竹、一、六、七、八、十、不”等在大四川方言里均归阳平。要特别注意辨析,这部分入声字是仄声字。这就是难点。汉字形声字多,凡声符是入声者该字也是入声,可以类推,如“百、陌、迫、伯、魄、拍、貊、帛、柏、舶、铂”都从“白”得声,故均为入声字;“末、抹、沫、茉、秣、妺、枺、昩、砞、靺、皌、帓、眜、怽、粖”都从“末”得声,都是入声字;“卒、綷、倅、崪、箤、踤、崒、椊、顇、稡、錊、猝、捽、窣、埣”都从“卒”得声,所以都是入声字。用此法可记住一半以上的入声字。其余的就靠考其他办法如记住一些规律(见后)、翻工具书查了。

(2)非大四川方言区人如何辨平仄?难点也是对入声字的把握。

汉言分七大方言,简单说它们是:

一为“北方方言”。它是汉民族共同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口的70%。“北方方言”又分为华北、东北方言,西北、西南和江淮等方言。

二为“吴方言”。分布在上海、江苏及浙江大部分地区,以苏州话为代表。

三为“湘方言”。分布在湖南大部分地区,以长沙话为代表。四为“赣方言”。分布在江西大部分地区,以南昌话为代表。

五为“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广东东部和北部,福建西部。江西东南部和广西南部,以广东省梅县话为代表。

六为“闽方言”。跨越四省,包括福建大部分地区,广东东北部和浙江南部部分地区以及台湾大部分居住区。

七为“粤方言”。主要分布在广东中部、西南部和广西的东部、南部以及港、澳地区,以广州话为代表。

今以北方方言(普通话)为代表讲如何辨平仄。有个大致的归纳:阴平、阳平的多数字属平,少数字属仄;上声、去声多数字属仄,少数字属平。对古入声字的掌握是难点。古入声字从《中原音韵》起就“入派三声”了。怎么样“派”的?有的有规律,有的没有规律,这就成了只懂普通话的人辨析汉字平仄的难点。如归入阴平的入声字:擦、插、搭、夹、发、拨、托、卓、捉、跌、剥、逼、击、七、积、锡、息、夕、昔、惜、吸、曲、吃、失、只、织、出、督、忽、哭、扑、仆、叔、淑、菽、突、凸、秃、屋、黑等,常用字达约260余个,归入阳平的入声字如跋、拔、察、达、答、阀、筏、乏、滑、猾、颊、侠、峡、峡、狭、杂、闸、闸、伯、薄、搏、膊、博、得、德、夺、度、额、佛、格、阁、隔、国、合、活、舌、折、则、哲、蛰、辙、辄、泽、择、别、蝶、牒、叠、节、结、杰、洁、桀、觉、决、诀、抉、玦、觉、绝、学、协、毒、独、伏、竹、逐等,常用字达约330余个,归入上声的入声字如百、柏、笔、法、合、椁、槨、盒、阖、涸、曷、盍、棘、甲、渴、抹、匹、疋、撇、颇、铁、帖、作等,常用字也达上百个。归入去声的入声字如暴、爆、避、壁、璧、碧、毕、发、各、壑、褐、乐、渴、刻、客、灭、末、抹、吉、籍、结、鲫、克、灭、抹、莫、切、妾、剔、咽、业等,常用字也是几百。可根据赵京战《中华新韵》(此书主要是为了押韵需要而编,但也可以利用它辨析汉子的平仄)中《平声字中原入声字表》(收518字,绝大多数都是常用字,记住很关键)查。从该表可知,在十四韵中,一麻、二波、三皆、十二齐、十四姑中入声字多,其余四开、五微、六萧、七尤、十三支中很少;而八寒、九真、十阳、十一庚四韵中一个都没有。因此,在具体用韵时,就有重点的考虑了。收入《佩文韵府》的古入声字1800余个(见该书《平水韵》),最常用的字也达数百。如果能够结合这两个表(《平声字中原入声字表》和《平水韵》表中的入声字部分)经常查,基本上可以解决。如果能够把这两个表中的入声字都记牢(有这样的人的),就得心应手了。总之,勤查。凡遇上自己没有把握的字就查工具书,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3)古入声的一些规律

(一)凡bdgjzhz六母的第二声字(阳平),都是古入声字。

例如:
b
:白百帛伯舶拔跋薄博荸脖勃渤别蹩驳。
d
:答达得德笛敌嫡觌翟跌迭叠碟牒独读牍渎毒夺铎掇。
g
:格阁蛤胳革隔葛国虢。
j
:及级极吉急击棘即脊疾集籍夹嚼洁结劫杰竭截局菊掬橘决诀掘角厥橛镢脚觉爵绝。
zh
:札扎扎铡宅择翟着折折蜇轴竹妯竺烛筑逐浊镯琢濯啄拙直值殖质执侄职。
z
:杂凿则择责贼足卒族昨。

惟独“鼻”古为去声,“雹、甭、咱”古是平声。
(二)凡dtlzcs等六母跟韵母e拼合时,不论读何声调,都是古入声字。例如:
de
:得德。
te
:特忒慝螣。
le
:勒肋泐乐埒。
ze
:则择泽责啧赜笮迮窄舴贼仄昃。
ce
:册侧测厕策策。
se
:瑟色塞啬穑濇涩。
(三)凡kzhchshr五母与韵母uo拼合时,不论读何声调,都是古入声字。例如:
kuo
:阔括廓鞹扩。
zhuo
:卓桌焯倬踔捉浞涿琢啄着酌浊镯濯擢拙斲斫斮鷟梲。
chuo
:戳绰歠啜辍醊惙龊婼。
shuo
:说勺芍妁朔搠槊箾铄硕率蟀。
ruo
:若鄀箬爇蒻。
(四)凡bpmdtnl七母跟韵母ie拼时,无论读何声调,都是古入声字,只有[]die字例外。例如:
bie
:鳖憋蹩别瘪。
pie
:撇瞥氕。
mie
:灭蔑篾蔑蠛。
die
:碟牒喋堞蹀谍鲽跌迭瓞昳垤耋绖咥叠。
tie
:帖贴怗铁餮。
nie
:捏陧涅聂镊臬闑镍蘖孽啮。
lie
:列冽烈裂洌猎躐捩劣。
(五)凡dghzs五母与韵母ei拼合时,不论读何声调,都是古入声字,字很少。例如:
dei
:得。
gei
:给。
hei
:黑嘿。
zei
:贼。
sei
:塞。
(六)凡声母f跟韵母ao拼合时,都是古入声字。例如:
fa
:乏法砝发伐伐阀罚。
fo
:佛缚坲。
(七)凡读ue韵母的字,都是古入声字。只有[]jue[]que[]xue三字除外。例如:
ue
:曰约药哕月刖玥钥悦阅钺乐耀曜跃龠瀹爚禴礿粤岳鸑軏。
nue
:虐疟谑。
lue
:略掠。
jue
:噘撅劂蕨厥橛蹶獗决抉鴃诀玦掘崛角桷噱臄谲鐍珏孓脚觉爵嚼爝绝蕝矍攫躩屩。
que
:缺阙却怯确榷壳悫埆确阙鹊碏雀。
xue
:薛穴学雪血削。

(八)qia拼都是入声字,xia拼惟独霞、虾、暇(含瑕、遐等)不是,其余的都是。jia拼惟

夹、甲、戛及其形声字是入声。例如:

qia: 掐恰洽帢帢卡拤髂葜。

xia: 峡侠狭瞎辖匣狎呷黠。

jia: 夹甲戛 颊荚郏铗筴钾胛玾岬蛱浃榎。

(九)形声字中声符是入声的字几乎都是入声字,如“白”字是,“百”“柏”都是入声。而会意字不是。如“立”字是,“泣”是形声字,是入声,而“位”字是会意字就不是入声。有的是经过文字变化其形声音符生僻了,如“滴、嫡、嘀、谪、摘”“副、富、福、辐”“插、锸”等。个别读音不同是语音变化的缘故,仔细体会或许就可以能体会出来其规律。

另外,现代汉语收-n、-ng尾的字里没有入声。即《平水韵》中东、冬、江、阳、真、文、元、寒、删、先、庚、青、蒸、侵、覃、盐、咸诸韵部的字到今韵没有入声。

二、掌握律诗格律(易)

写作律诗要合格律就只记住两条(其他的条款都可以不去记了):

1、平仄协调。主要标志是每联句(双数句)的二、四、六分明、无孤平和三平调。三个条件要同时具备。

A、对句的二、四、六字(五言律是二、四字)平仄分明。即“平—仄—平”或“仄—平—仄”。(五言律是“平—仄”或“仄—平”)。一、三、五看情况,可管亦可不管(出现了孤平和三平调就必须管)。

B、无孤平。孤平就是两个仄声字夹一个平声字。违背了要改,调整过来。

C、无三平调。末三字都是平声字称“三平调”,绝对要避免。

唐宋诗人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如杜牧《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第三句除了“南朝”二字是平声外,全是仄声。这种不合律的句子称为“拗句”,必须救。挽救方法是对句救。只要对句是标准的律句,就挽救了。又如陆游《夜泊水村》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该诗颈联出句除了“身”是平声字,其余全是仄声字,是拗句,但该联对句是合律的句子,也就起到了挽救的作用。可见,律诗每联的出句的平仄是可以较为随便的,而对句的平仄必须合律。

2、粘对正确(律诗要避免失粘和失对,绝句只避免失粘)。

粘”指出句(单数句)和前一个对句(双数句)的第二字平仄一致;“对”指对句(双数句)和出句(单数句)的第二字平仄相反,律诗的颔联与颈联的出句和对句必须是对偶关系。

换句话说,律诗除开首联的其余各联出句的第二字与上联对句的第二字的平仄一样,称“粘”,违背了叫“失粘”。绝句的第三句的第二字与第二句的第二字的平仄一样,否则也叫“失粘”。律诗的颔联和颈联都必须是对偶句,否则就叫“失对”。一般要求颔联对偶宽对都可以,颈联要工对。如上举杜牧和陆游诗,杜诗是绝句,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但粘是必讲究的,该诗三句第二字“朝”与二句第二字“村”,平仄一样,没有失粘。陆诗颔联、颈联对仗工稳,没有失粘与失对现象,因此是标准的律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