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低估的不只是“阿尔法”

 nizijun 2016-03-13

  体坛论语  

  0比3,人类顶级围棋高手第一次不敌人工智能,竟是这样一个悬殊的比分。    

  多年前就有人说过,人工智能像一列火车,它临近时你听到了轰隆隆的声音,你在不断期待着它的到来。它终于到了,一闪而过,随后便远远地将你抛在身后。

  从“人机大战”这三局的内容来看,此说并不夸张。无论是观战的各路高手,还是李世石本人都承认,至少从这三局来看,从头到尾都没有胜机。

  即使有,那也是一时的“错觉”。人们一度以为第一局李世石曾经“领先”,但事后工程师透露,电脑其实始终都认定自己占据优势;人们一度认为“阿尔法”多次下出传统意义上的昏招,但事后证明,那只是它在优势局面下稳固优势而非扩大优势之举,因为它的目标是赢,而非“最优解”;人们一度认为“阿尔法”会被套路外的着法打懵,但它不但在第一局中应付裕如,更在第二、三局反过来用两记奇招让李世石左支右绌;人们一度以为,“打劫”中的价值判断会是“阿尔法”的软肋,然而“阿尔法”在第三局中展示的劫争能力滴水不漏,甚至还敢“脱先”。  

  连同样对李世石保持超高胜率的天才少年柯洁,都在第二局之后眉头深锁,不复第一局时的张扬。人工智能在棋盘上的表现,已经远超预期。回想5个月前击败欧洲冠军之时,无论当时“阿尔法”是“保留”了实力(按照“赢棋”大于“最优解”的价值取向),还是靠自我学习有了突飞猛进,它在围棋上的极限在哪里,现在已经没人再敢下断言。    

  在这次大战中,李世石存在诸多不利因素——比如信息不对称,他的数千个棋谱早被“阿尔法”倒背如流,他却只看过后者的5个棋谱,又如舆论压力,连是否打劫都要引外界非议。尽管如此,即便是阴谋论者,恐怕都不得不承认,“阿尔法”的实力已经凌驾于人类之上。

  失落是难免的,失落也是多余的。    

  “人机大战”落败,围棋的核心价值无损分毫。一方面,它以其极简的规则和无限的变化,仍是人类开发和挑战自身极限的有力工具,一如汽车发明了一百多年,跑步却仍是人类运动中的明珠;另一方面,以围棋的智力深度,人与人之间博弈的乐趣和竞技价值尤在,国际象棋被超级电脑击败了近20年却仍长盛不衰,就是明证。    

  而从人工智能的角度来看,这场“人机大战”的失败,却不啻另一个层面上更大的成功。正如新中国围棋事业的奠基人陈毅元帅之子、少将陈丹淮将军所说:“棋手并非在与计算机比赛,而是在对计算机进行测试。‘阿尔法’挑战的是人工智能领域,而非围棋本身。”    

  坊间调侃李世石为“谷歌高级软件测试工程师”,不失为歪打正着。“阿尔法”的实践对人工智能的意义特殊,它意味着人工智能有机会在只获得原始数据的情况下掌握更多艰深的技能。作为一种“元解决方法”,它在癌症、气候变迁、能源、宏观经济乃至物理学上都有着更多现实的施展空间。  

  “人机大战”李世石惨败,很多人感慨:相比电脑,人脑实在太有限了!但人脑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能够不断地创造工具和规则,不断借此突破自身条件的藩篱,以有限创造无限。    

  在这场“人机大战”中,被低估的岂止是“阿尔法”。·赵亮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