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皎然:孰知茶道全尔真

 蓬莱阁327 2016-03-13

皎然:孰知茶道全尔真

潇湘蓝

早年,天下第二泉那座小城有个城中公园,园内有个敞篷式的老茶馆,氤氲缭绕,茶香莹然。人头攒动间多是一脸木讷,衣衫粗鄙的老人。那年,几个花样的女孩子懵懵懂懂闯进去了,也想喝杯茶,这边娇滴滴一张口,那边送热水瓶的老阿姨嗓门似爆竹,一不耐烦把你喝退几丈远。环顾左右,也的确是和周遭的氛围不和谐。那时年少,不懂,茶的烟火气怎么那么大。后来大了,想茶也是有世情的,此一时,彼一时,冲淡是茶,浓苦也是茶。

 

初喝茶,爱学陆羽,茶的类别、茶的口感、茶的器具、茶的姿态,繁芜之极,渐至终成了一场茶的效颦。之后,才发觉,陆羽的身后还站着一位茶道高人,那便是茶僧皎然。


皎然:孰知茶道全尔真

一、茶商

皎然是簪缨之族、诗家之后,他“幼负异才,子史经书,各臻其极。”儒家思想的浸润,济世的理想与功名的追求是年少的皎然的必经之路。只是,皎然赶在了唐由盛转衰的时期,社会的变迁仕途的坎坷让他在理想破灭又转入道教的修炼。直到“求之性分外,业弃金亦竭。药化成白云,行凋辞素穴。”求仙的资本穷尽了,皎然也已经不再年轻,这个时候,与其说是寄居佛门禅院修身养性,不如说是一片茶山茶水茶田茶园,救了穷儒末路。

“我有云泉邻渚山,山中茶事颇相关。”皎然半世隐居寺院,指导寺僧种茶、研茶,品茶。“大寒山下叶未生,小寒山中叶初卷。”他记录下茶的点滴生长。“家园不远乘露摘,归时露彩犹滴沥。”没有切身体验,便没有这样细微的诗语。正因为皎然悉心寺院茶叶经济,才有了后半生闲适和安逸。

 

皎然:孰知茶道全尔真

二、儒商

中唐年间,禅宗兴起,山水田园诗派盛行。在日常生活中修行,窃占青山、白云、春风、芳草为已有,是失意的大历才子们寄情山水的唯美风物,那年,皎然五十有四。在颜真卿修撰《韵海镜源》的活动中,和一大批当时顶尖的文人大夫、隐士、女冠,相与唱和。浮尘半世的皎然俨然泰斗。挟着满腹经纶,半世坎坷,提倡师法自然,以茶代酒。

“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皎然的饮茶歌,首次将品茗意境化。“此物清高世莫知,孰知茶道全尔真。”茶道一词氤氲而生。汉末动乱,建安七子把酒喝到烂醉。唐衰弱期,大历才子在三杯茶中获得解脱。从一杯茶中破解苦心烦恼,皎然不是第一人,但茶道由此而生,皎然诗化出一片品茗论道的新天地。

不仅如此“紫笋青芽谁得识,日暮采之长太息。”紫笋茶就是当时湖州贡茶院的名品,皎然通过诗作,将紫笋茶名扬天下。从“以茶代酒”到茶中名品,茶一步步从寺院到朝廷到民间,从士大夫阶层到平民百姓,以茶文化的方式扬名天下,成为日常生活和文人生活中均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皎然应该算是唐时最成功的儒商之一。

 

皎然:孰知茶道全尔真

三、慈善家

皎然勘破名利,才能屹立于红尘。他养茶、品茶,以茶为媒介,养生、交友,一生清欢,慈悲度人。到了这个境地,皎然广受敬仰,身边自然围绕着许多名人雅士。其中就有他的忘年之交,陆羽。陆羽是个弃儿,连父母都不知道是谁,从小被一位好茶的高僧收养,是个天生的茶种子。二十多岁遇见皎然,更是他生命中的贵人,如父慈爱如兄相惜如恩师倾情倾力倾财。陆羽后来访遍天下名茶,走遍千山万水,品定世间名泉。茶叶、水质、器皿、泡发,节候……每样都细细的讲究。终至《茶经》的完成,背后巨大的财力和精神支持都是皎然鼎力扶持的。

《茶经》有多厚重,陆羽有多盛名,皎然就有多无私。

 

 

四、天人合一

皎然是很注重茶境的,“茗爱传花饮,诗看卷素裁。风流高此会,晓景屡徘徊。”皎然的茶会雅集除了琴韵花香,更多是聚集了当时很多名士文人,颜真卿、韦应物、海上人、陆羽、汤衡、李冶……。无论是文人官吏,还是隐士僧人,彼此之间唱和酬酢,品茶吟诗。文人相契合的关键不在于追求茶汤的色香味,而是茶品之外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

皎然的茶诗中,也有关于如何饮茶,如何泡茶的:“露采北山芽、文火香偏胜、着碗聚生花。”但字里行间更多的是品茶的美好感受,而非茶艺的纯粹表演。

很多时候品茶,遵循陆羽,便是走近了茶艺,东施成表演。皎然,从一叶一芽的生长起到最后一水一杯的品茗中,看到的感受到的只是自然界的微妙和美好。放眼自然,人是多么渺小和微弱。人在其中,同声同息,天人合一。世间万物不过就是要告诉你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吧。

皎然曰“孰知茶道全尔真”,一个“真”字,足以笑煞世间众多品茶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