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两极世界理论的观点和方法,对加强“一带一路”基础理论研究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加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方法进行研究阐释。“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一个经济地理上覆盖亚欧大陆甚至全世界的顶层设计。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官方意识形态,也是宏观上把握世界格局和历史发展形势的科学理论。无论从政策理论研究、意识形态合法性论证、国内思想动员还是国际的思想及政治储备看,都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方法来研究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两极世界理论》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综合运用唯物辩证法、地缘经济、地缘政治和社会形态学视角研究分析世界历史结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运动方向和共产主义实现途径作了理论预测。“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从很多角度印证了两极世界理论的理论预言。建议加大在两极世界理论框架下的理论阐释和政策研究,特别是涉及的若干重大政治经济学课题亟待机构力量深入。 二是加强空间产业产权三位一体的合作推进研究。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观点,长时段看,世界市场的有效需求问题只能通过结构性地解决世界范围的公私产权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因此,“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不仅要解决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问题,更要通过跨国的国企合作等形式解决公私产权结构问题,这也是“一带一路”本身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源源动力。在分析第一代、二代两极世界进程的基础上,两极世界理论在推进第三代两极世界进程中提出了空间产业产权三位一体的合作推进原则,即先中亚俄罗斯后南亚东南亚再中东非洲最后欧洲的地缘推进原则,先竞争性领域后自然垄断性领域再公共产品性领域的产业合作递进和产权合作递进原则,或许这可以作为加强“一带一路”战略重大实践原则研究的理论支点。 三是加强各领域改革开放措施的系统集成研究。3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存在着缺乏顶层设计、谋子不谋势和不注重改善国际发展环境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各方面改革开放措施的系统集成。以开放促改革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其成功秘诀在于通过主动融入世界市场为公司治理、政府治理引入外部监督从而提高治理效率。但是,30多年来无论是宏观中观还是微观层面改革创造的外部监督都不是真正的外部监督,监督主体一定程度上只是治理者的化身、不是来自治理体系外部的主体,效率低下问题仍得不到根本解决,亟待全面深化改革。“一带一路”战略既是今后我国对外开放的总纲领,也理应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钥匙。通过融入国际治理和开展国企的跨国产权合作,“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在有效避免“西方经验”局限、防止治理本身被“短视”市场消解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壮大国际共运力量的同时,将为我国经济治理、国家治理、社会治理进一步引入来自治理体系之外的监督主体,创造强有力、更有效的外部监督,从根本上解决治理效率问题。当前,在经济新常态和改革“空转”情况下,迫切需要研究加强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引领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统筹促进国内各领域改革发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44399-962401.html 此文来自科学网黄凤琳博客,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外宣工作视角下的一带一路与马克思主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