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意氣內功理法

 轻松一刻儿 2016-03-14
神意氣內功理法


2016-03-13 

神意氣是構成傳統太極拳藝之內功的三要素。通過符合事物發展規律的途徑和方法訓練、積儲而成內功。太極拳內功蘊藏在拳架之中,主導、催促著形體産生與內功變化相關的動靜、開合的運動姿勢。這是太極拳陰 ( 內功 ) 陽 ( 拳架 ) 相生,內外相合之基本規律的體現。

 

以下披露的神意氣內功理法是楊家先賢在積年累月的修煉和教授拳藝的實踐中取得的寶貴經驗,其間蘊藏著無窮智慧與奧妙玄機。學者由此而入可知修煉太極拳之門徑,細心揣摩體驗,不難得太極拳藝的精髓。現就太極拳的運用注釋如下: 


一、神: 

是自身精神力量的凝聚和積累在行拳和揉手中的體現,由積功日久始得之。惟拳藝進展到中級階段才對拳中之 “ 神 ” 的運走有所感知。最早是在盤拳過程中意識到的忽隱忽現,進而神的顯現對行拳、揉手的助益非同尋常,令人興奮而又不可思議。待真正掌握了行拳之規律以後,人的理解力與反應速度會大大提高,處變不驚,應對自然。外在氣定神閑,內在聚精會神,可在瞬間與意念、內氣的行止相契合,支配調動內功的運走於無形。在行拳與揉手中, “ 神 ” 所表現出的奧妙與威力超乎想象,生機勃勃、變化莫測。 


神的運用不受身體內外所拘,亦不受時間、空間所限,能隨時隨地、隨心所欲地發揮其養生和技擊作用,不受外物干擾,亦無阻礙。 


二、意: 

太極拳對意的運用發自內心。所謂 “ 心誠於衷 ( 中 ) 而顯於外 ” 之中位於胸部正中、兩乳之間。此處亦是中丹田的所在。前人圍繞著胸部十字中心這個點在太極拳論中做過許多文章,譬如: “ 手從口出、手從口收 ”“ 發於中、形于外、達于四圍 ”“ 有心不用何時嘵 ”“ 運用在於心 ” 等等都指明了心意在太極拳修煉中的特殊地位與重要性。  


 “ 意在先 ”“ 重意不重形 ” 是初學階段由用力做勢向 “ 意領招出 ” 過渡的思想基礎。從一開始學拳就要把學習的重點放在如何用意識引導動作上,一招一式都要以意識引領著形體的運行,從而逐步進入 “ 招中有術 ” 的階段。 

     

初級階段: 爲 “ 從無意到有意 ” ,必須在鬆散的基礎上 “ 意氣 ” 才會出現。意與氣是分不開的,氣必須由意領而通出,爲意在先,即意在前引領內氣通出。當一 “ 松 ”“ 散 ” ,以意領氣通出時爲意氣引催姿勢。

 

中級階段:由於認識到 “ 凡此皆是意不是形 ” , “ 意 ” 才從感性認識上升爲理性認識,進入意的頻繁出現階段, “ 爲從有到繁 ” 過程。

    

高級階段:在 “ 意 ” 的頻繁出現中感覺到 “ 意 ” 的用途雖多,但彼此的顯現、運走皆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繫,表現出極強的共性和規律性。在拳論中提醒學練者要注意 “ 有意確無意、無意出走人意 ' 的論述。真意的流露不摻雜人爲的貪心與雜念,于意想不到中自然出現。高級階段爲 “ 從繁到簡 ” 過程。


三、氣: 

太極拳中運用的氣非指口鼻呼吸之氣。惟有修煉到行拳時感覺不到呼吸的運行,才能真正做到內在氣息的均細勻長,此氣來自於先天,是生命之源的 “ 真氣 ” ,也稱 “ 元氣 ” 。 

    

前輩健侯公就太極拳之氣的修煉相應地指出:練拳時要 “ 不呼不吸 ” 。不呼不吸是不以呼吸二氣爲念練拳,並非摒息閉氣。這樣在練拳時才不會提著氣,使氣含於胸部産生氣滯。

    

初級階段學練內氣催姿勢時,內氣的運行往往夾雜著呼吸之氣,是以肌肉的繃張之圓來促內氣,長此練習亦得不到真的內氣。必須要有 “ 鬆散 ” 之意的引領,意氣相融在體內周流,自己毫無覺察和感觸,而自然運行鼓蕩,故拳論中有 “ 有氣則滯、無氣尚剛 ” 的說法。有氣是指有呼吸之氣的阻礙而使內氣的運行不能自然流暢 “ 則滯 ” ; “ 無氣 ” 則是指修煉到沒有呼吸之氣的攙雜階段,才能體現到內氣的運行暢通無阻之剛強 “ 尚剛 ” 。 

    

中級功:是內功繼 “ 鬆散 ” 進入 “ 通 ” 的階段。松是縱向的而散是橫向的, “ 松 ” 比較容易做到,而橫向的 “ 散 ” 因受身體條件的限制,有些部位不易做到,致使 “ 鬆散 ” 不能均衡, “ 通 ” 也很難實現。例如內氣由兩胯通向兩大腿時即受阻,無論如何也不能通達兩小腿,形成大半截練拳。解決這一問題的奧秘是:胯圈鬆散,使內氣向四周通出,形成無邊無沿的胯氣圈,使雙腿亦隨之散出範圍與軀幹幾乎相同的氣勢。這樣內氣與外氣相互融通,形成內氣促使、外氣引領的一種無形動力,便可在周身上下通行無阻。  

    

高級功:達到 “ 身空、氣通 ” 的境界,身空是全無身體邊緣的感覺,氣在人體任何部位都能直來直往,人體的每個毛孔都能滲入、溢出所需所棄之氣體,自身毫無察覺、更意識不到。氣在體內外廣泛高速地交融,源源不斷地提供生命所需的元氣,使精力旺盛、氣勢充沛、一身舒適、萬法自通。 


四、鵠星: 

神意氣用法之一, “ 鵠 ” 指靶, “ 星 ” 指靶中心之點。在拳術中鵠星是固定不動的,可以隨時出現與消失。鵠星有兩種用法: 

1 、在盤練拳架過程中以拳背中指根處瞄向該靶中間之星,簡稱 “ 問星 ” 。  

2 、鵠星猶如鋼繩集束,牽引周身意氣似網目般向其彙集,稱之 “ 意氣集向鵠星 ” 。 


五、茫點: 

神意氣用法之一,又稱 “ 空點 ” 。常淩空運行,於瞬間呈現、瞬間消失,並能向任何方向運走,它的運行軌迹即是意氣的流走途徑,其顯與消即意氣之開與合。 

    

注:若直以二目尋找,搜遍淩空也見不到茫點的蹤影,秘傳之法爲視線需自兩眼外眥 ( 小眼角 ) 向身兩側略前方延伸,即二目廓視,茫點才會自然呈現眼底。其奧妙是廓視爲開,恢復常態爲合,先開後自合。于一開一合中自然呈現出茫點的反射。

 

六、三關: 

    高級階段全身已鬆散成圓球狀的氣勢輪廓,故不再強調三關在體內的位置。三關的運走方式大致分爲四種: 


1 、三關豎立:意想的三關上端豎起而後微下落,感覺周身意氣蓬勃、精神提起。 


2 、三關前長:先要心中一 “ 靜 ” ,隨即會呈現意想的三關上端向前上方微長的情景,此時周身會有一種在鬆弛中自然舒適之感,精神亦爲之一振。  


3 、三關後撤:意想三關的下端系有一條細繩向後牽拉。其奧秘是要 “ 心中一沈著、再一靜 ” ,三關之意方能順遂地向後運行,牽引身形輕鬆自如的舉步後移,身心皆呈現舒適美感。 


4 、領起三關:意想三關像一條絲帶正在向前上方輕輕提起,引領著身形輕靈自如地舉步前移,周身上下毫無滯礙,精神隨之提起。 


七、十字心中一靜: 

周身氣勢彌散成輪廓後已無內外之別,動靜開合皆依靠立體的十字衡量,十字中心即人體的中心,當十字中心一靜,意氣集向十字,意想十字、逐漸縮小到無,而勁源的氣勢自然鬆散而出,沿兩臂輪廓運行。 


八、立體十字的矢狀軸: 

中心與勁源前後相通之縱軸。內氣透過十字中心集入背後勁源或自背後集聚勁源通過胸前十字中心湧出,都是沿立體十字矢狀軸流通。 


九、胸中一沈著: 

    意氣在腰氣圈中心一沈著,即沈向胯氣圈中心,隨之氣勢自然向兩側輪廓迂回升騰。 


十、運走內勁一定: 

在高級功中,內氣的運行已無先後之分、亦無內外之別,並與神意相合,形成一種整體的 “ 內勁 ” 。內勁在無論朝任何方向運走的途中一定,內氣都會依慣性湧出。  


十一、心中一怔: 

不依主觀想象而突發的現象,所以心中一發愣。例如:做高探馬中的斜圈時,想象著意氣是被鵠星吸引而去,不料其卻繞經鵠星後側迂回而返,此時不由得心中一怔。 


十二、心神一定: 

當意下彷徨時心神一定,接著出現的奧妙會使你心有主見。例如:在雲手中,鵠星突然消失,不由人心意彷徨;接著要使心神一定,茫點才會出現。


十三、心中一靜: 

心中短暫的一靜,意才開始新的運動。例如:做白鶴亮翅時,雙手向鵠星平擠後,心中一 “ 靜 ” 繼而才會使意想的右翅撲入沙窩底,通出采內勁。 


十四、心吞意納: 

以心口窩將意氣吞入使背氣呈現。例如:做倒攆猴時,意氣由十字中心透向背後,必須 “ 心吞意納 ” ,意氣才能引領兩臂圓張外展。  


十五、心令意定: 

欲靜定時須以心施令,意才能一穩定,使內勁一蓄。 例如:玉女穿梭中通注大槍中的內勁回返時先要心令意定,大槍中的內勁才會自然回蓄於兩臂。當進入下一槍式時,內勁又會再度通注大槍中。 


十六、起始、運行、終止、變換: 

盤拳架時,首先要意識到整套拳架是由一個拳式的起始、運行、終止、變換到下一個拳式的起始、運行、終止、變換 …… 如此循環往復所構成的。要認清和把握這一行拳規律及神意氣之間內在的聯繫才能正確的演練拳架。 

1 、起始:這裏的起始不是身形、手勢動作的開端處,而是指自身之神意氣萌動之初。拳論講: " 神爲統帥 " ,首先要使精神提起。精神提起必須通過收視返聽才能做到。 

    

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而後方可心靜。心靜則意專,才有 " 心爲令 " 之說。心是發號施令之處,誠所謂 " 運用在心 " 。 氣爲旗,即內氣爲驅使。內氣非呼吸之氣,先師指明內氣的作用是催姿勢。不要誤認爲內氣是在身內一股一股呈波濤之狀催促身形手勢的運行。這種內氣催動姿勢是連綿不斷地循拳勢的走向而彌散的。它的流走即無體內體外之區分,亦無努氣、憋氣之感覺。在神意氣的綜合作用下,催動形體開始動作。  


2 、運行:身形手勢始終依賴神意之引領和內氣的催動而運行,絕不要單一地只做形體動作。由此才能意識到太極拳的所有動作都必須做到 " 意在先 " ,這樣將 " 凡此皆是意,不是形 " 的至理明言從習拳之始就落到實處會少走很多彎路。長此以往,重意不重形、妙在五陰五陽的行拳意識才能逐步建立起來。 


3 、終止:身形手勢的開合是有限度的,而意氣的運行卻不受任何外在條件所限制。當姿勢開出或合回時,身形手勢都要留有迴旋的餘地,才能恰到好處地體現直中有曲、曲中求直的妙趣。此處須加注意,形到終點時並不等於意也到了終點,意不受形的支配,只依心發之令而行止,所以要使意的運行終止時,必須做到心中一 " 靜 " ,才能令流動之意停下來。


4 、 變換:進入變換,即到了身形手勢的往返轉折處。此刻雖然形與意的運行俱停,但內氣仍在無內無外地氤氳積聚,促使精神再度提起,使 " 神爲帥、心爲令、氣爲旗 " 的運轉重新開始,引領、催促下一個姿勢進入起始狀態。須注意,變換是神意氣沿大小不等(依不同的拳勢而定)的 1 80 度半圓形圓轉流行。半圓形之一端是上一式的終止處,另一端則是下一式的始發處。變換是陰陽相互化育、相互轉換之處和神意氣自現奧妙的生髮地。 


十七、掌中小氣球釋義: 


1 、中級功法中小氣球的釋義: 

 一般人練太極拳時,只知手心要虛攏成瓦壟狀,卻不知在虛攏的手心裏要容有一個小氣球。小氣球在圓形圈走的拳架中起著婉轉迴旋的重要作用,它的出現與運用是手部動作虛靈變換的內在根由。 

    先師授拳時講,盤拳自始至終手中都要有小氣球,無論成掌、變拳還是鈎手都須如此。 要意想雙手心各含有一個小氣球,這一點無論在盤拳中還是揉手時都至關重要。當做盤拳之用時,能由此而引導兩手漸趨鬆軟,手鬆軟後才能使內氣通出。當盤拳至掌心向上時,要意想雙手似擎著兩個小氣球;當手心旋轉朝下時,兩手心如同含攏著兩個小氣球。但無論擎與含,都不要用手指摳小氣球。當手心朝上擎托時,小氣球似有離手騰起之意,此時兩手要以沾粘之內勁將小氣球穩在手心裏;當手心朝下時,兩手要有連隨之內勁,使小氣球倚偎在掌心裏,由此體現 " 重意不重形 " 的行拳要求,鍛煉雙手的沾粘連隨之內功,漸而求達猶如無手之感。 小氣球可以向身外催出,也可向體內納入。其向外時,總是從掌心催出,隨即便接回掌心。由此可領會小氣球與手之間內外相合的相互關係。當小氣球從手心納入身中後,雙手便頓感輕鬆靈活,而身體即有動轉遲緩之感。由此可見,氣球雖小,確有物質內涵,它對人體的影響與關聯是非常密切的。 


2 、高級功法中小氣球的釋義: 

進入高級功階段小氣球非以掌心的擎或含來表現,而是自然賦予小氣球一種不可思議的升、沈、定、走及有圓而無邊之神奧。故在起勢時,雙手毫無意氣之挂礙牽絆,任由小氣球來引領開合,手的變換也是沿小氣球的邊緣無意念的揉摩旋轉。如此演練方能 " 重意不重形 " 。

資料來源(網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