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耀,“紫荆花国画画家第一人”。1962年出生于广东汕头,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汕头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汕头金平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作品《万紫千红奏辉煌》被中国《人民日报》广东分社收藏。多幅作品参加各大展览,在广州2012年举办的第二届国际艺术品交易博览会中,其画作成为唯一获得国画类优秀奖的作品。 走进林耀的工作室,简洁、宽阔,简单的几件家具、作画用的工作台,没有什么多余的装饰。工作台的花瓶里,插着的不是娇艳欲滴的鲜花,而是枯萎的植物枝条。还有几根枯木,孤单地占据着画室的角落,实在难以与林耀笔下浓烈鲜艳,生机勃勃的花联想起来。林耀对此有自己的一套理论:花草树木在干枯后,形态不会发生变化,以此用来观察枝条与根茎的穿插、伸展,便是最佳的标本。他认为,要画好花鸟画,对象的不同角度形态都要仔细地琢磨通透。 受到爷爷书画爱好的熏陶,林耀从13岁就开始学习画画,当时的老师,正是海派名家杨思园先生。那时候林耀会跟其他同学一起,到杨老师家研习、吃饭。“老师人品老实厚道,对学生很用心如果哪个学生画得好,他就会越教越开心。”林耀回忆道。可以说,杨老师对林耀的艺术生涯影响很深。遗憾的是,杨老师于1985年去世,生前并未举办过任何个人画展。为了一偿恩师的心愿,2010年由林耀牵头,为杨老先生举办了一场展览,让世人更了解这个被忽视的艺坛瑰宝。 1979年,林耀通过考核进入了汕头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在王兰若、陈政明等名家影响下,接受系统的绘画基础训练,白天上班,晚上学习,虽然忙碌,但他觉得那段日子十分充实,不仅可以认识到许多艺术同好和高手,更能够静下心来磨练自己的画技。 以众多名师为鉴,博引众长,林耀的绘画在传统花鸟画的基础上发扬光大,在作品体现自己独特的个人风格,赋予时代色彩。舍弃平淡暗沉的色调,并容海派中的大胆用色,生猛奔放。作品里的花卉枝条形态各异,显出一份天真随意。 林耀习惯在墙上作画,而在垂直的平面上控制好笔触和水墨浓淡,考验的正是作画人的功底。采访当日,林耀爽快地为记者小露了一手,寥寥几笔,画下的紫荆花便仿如有了生命一般,有种溢于纸上的喜悦感与生命力。三十多年的技艺练得纯熟,花瓣形状、叶子是对生还是互生、枝条根茎的疏密、聚散用色如何表现,他早已了然于胸。 技艺已练就炉火纯青的境界,访谈中的林耀却是随意谦和的,他说喜欢生命力强的花卉,喜好画紫荆花,是因为紫荆花给人一种用生命尽情绽放的美感。 任时光荏苒,林耀对技艺的精益求精,有种无止境的追求与近乎偏执的坚持。林耀的书画世界亦如其笔下的紫荆花一样,凭着这份坚持,怒放生命的光彩。 潮派书画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