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杭州】茅柴闭幽巷,巫医隐词客~刀茅巷

 真友书屋 2016-03-14
刀茅巷,南起庆春路,北至体育场路,在一百多年前它是杭州城里最长的巷子,以庆春路为界,南为上刀茅巷,北为下刀茅巷。

刀茅巷老照片

上刀茅巷
南宋称南营巷,是游奕寨营地;明成化年间称新开路、麻柴巷;又传南宋时是打造兵器支持岳飞抗金的打铁作坊,秦桧诬其私造兵器谋反,将铁匠首领问罪,民情激愤,朝廷被迫释放铁匠,小巷由此得名,巷内有南宋报国寺、普慈寺。报国寺东面还有闻名江南的园林,“其地物风萧澹,而人习朴,可以怀古”。在文人的眼里,这个地方虽离市廛不远,却与市侩习气大异。文人避世,多选择此地,既不失往返市井的方便,又有离了尘喧的清高。1888年士绅邵章在园林里办起了藏书阁,这就是浙江图书馆的前身。

1932年落成开放的浙江省立图书馆大学路总馆



大学路馆舍的奠基石

大学路馆舍在大学路102号,1932年正式启用,馆舍是浙江都督汤寿潜遗嘱捐资,由其子汤挫存建造,馆舍为一幢二层仿西洋古典式建筑,大门正中檐下的“浙江图书馆”匾是蔡元培所题。


求是书院



1897年杭州知府林启在普慈寺的旧址上创办了求是学院,“求是”源出《汉书·河间献王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颜师古注:“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意以务求实学,存是去非,培养“切于时用”人才为办学宗旨。这就是浙江大学的前身,此后,上刀茅巷又称老浙大直街,弯曲西南的一段,扩建后称大学路。


下刀茅巷
清时文人以“茅柴闭幽巷,巫医隐词客”来描述的,一百年前,北头仍然是荒芜一片,直到三四十年前,刀茅巷的北头,还是一片“蚕豆花儿开,菜花儿黄”的田地。

50年代仁爱医院


40年代的第二男病房

1922年,法籍修女郝格助在此盖起了仁爱医院,也就是如今的红会医院。它不仅带来了全新西式医事,也带来了上帝的信徒和弃儿的福音。从此,这里不但有了劳苦的病人,也有了教士每周的礼拜与啼哭的婴儿。


刀茅巷还是杭州工业的起始地,清设军装局,后改称机器局。1914年,杭州士绅何松轩在下刀茅巷中段开设武林德记铁工厂;当时,除劳动路内官方的浙江铁工厂外,这也算是杭城较大的铁工厂了;抗战以后,德记和大来铁工厂合并,改名合一铁工厂,这就是现在杭州机床厂的前身,一度闻名中外。



如今的刀茅巷周围已经是高楼林立,巷也扩建成了路,让人难以辨认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