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请别说他“坏”, 你只是不够了解他而已

 昵称31138258 2016-03-14

我家的子彦已经3岁了。每次周末,我是那么的期盼,又是那么的迫不及待要拥他入怀。可每当我踏进家门,耳边总第一时间响起家婆的控诉:


这崽崽里真坏,好好的遥控器,电池不知道拆了扔哪里去了。


卫生纸从客厅拉到卧室,然后揉成一团,你追他,他还笑得咯咯响。


卫生间的水关了又开,关了又开,有时趁你不注意,躲在里面踩水,全身湿透了也不肯出来。


等等等等。


我知道,家婆并没有恶意,而且为了带好宝宝,婆婆付出了很多。所以每每于此,我总不多言,而是冲宝宝做个鬼脸:“真的吗?小坏蛋,可不能太折磨人。”也算是宽慰一下老人家的心。


然而,在我心里,我很想说:请别说他'坏',你只是不够了解他而已。


自从呱呱坠地的瞬间起,他睁开朦胧的双眼,周围的一切对于他来说是那么的陌生,他需要去体验,需要去探索。


他的概念里没有冷热,没有易碎,没有对错,没有好坏。


他们爱拆玩具,爱摔东西的行为,不应该得到的训斥,而是我们用科学的方式予以鼓励和引导。因为这些行为只是孩子探索世界的美好愿望。


爱哭,爱闹,爱使“坏”都是孩子的天性,是他成长中的独特心理,他在认识,他在感知,他也在积累经验。我们父母千万别自以为是地认为他是故意的。然后不由分说地去责骂,去制止。

其实这样的话,你反而制止了他探索世界的手,制约了他思维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从会说话到3岁左右,孩子会用“坏行为”来引起别人的注意,他希望他的独立自主能得到大人的肯定。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头上。儿童的双手掌握的技巧越高超,这个孩子就越聪明。”


孩子喜欢摆弄各种物品和工具,喜欢模仿大人拖地,学大人炒菜,有时候甚至拿着老虎钳要帮你修东西。正是在这样的动手探索过程中,智慧得以发展。所以,我们要明白:正确引导比制止更有利孩子的成长。


当遇到孩子拆玩具,摔东西。父母应第一时间用科学的方法予以鼓励和引导。首先,应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如果是能摔的东西,父母可以让孩子重复地摔,然后装好收藏好;如果是不能摔的,应该告诉他不能摔的原因或是摔坏的后果。当孩子还无法理解的话,我们只有用另外的事物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就算真的是被摔坏了什么东西的话,我们也不要急于打骂,你的每一次制止都有可能挫伤孩子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会挫败他的自信心。对于孩子的创造力来说,那些东西是不是显得微不足道。


要知道,在成长的路上,我们并不比他们聪明,我们只是比他们更有生活经验而已。所以,请正确地对待孩子的每一段成长历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