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邢台生活这么多年 你晓得,城市升级让邢台一点点的变美 你晓得,太行山最绿的地方让大大小小的绿化滋润我们的环境 1903年4月(大清光绪二十九年),顺德火车站建成通车,从顺德府始发的火车可以直达北京! 车站1939年建成的货运办公室曾沿用多年,面积有104平方米,当时货场内有货物高站台3座,总面积为2374平方米。 顺德站1940年就发送旅客10万余人,发送货物2.5万多吨,其重要性于此亦可见一斑。抗战时期,顺德站站场线路被毁,中断行车,1949年2月修复。 邢台站建站之初为客货运一等站,新中国成立后曾为三等站,1983年晋升为二等站,1988年后再升为一等站至今。 当时坐落在桥东区马路街上的大华商场(现新世纪广场南口),相对邢台商场和邢台百货大楼都要早的大型商场,当时说的“大型商场”,其实只是面积较大的二层门市,其门面非常气派。90年代的西大街各个商场的兴起,和当时的体育场改造(新世纪)大华商场也随之走向没落.... 位于马路街中段,坐南朝北的人民影剧院,是邢台最老的戏院。它建于民国初年,由当地羊市街人清末武举刘老善发起,八大股集资,故称“刘家戏院”。建成后,正式命名为“馨华戏院”。当时建筑低矮,设备简陋,完全是土木结构。 1945年8月15日,日军投降,不久邢台解放,戏院划归太行区和邢台县政府接管,起初曾更名为“中国大戏院”。当时戏院没有固定剧团,曾多方联系,邀请了京剧演员吴素秋和其丈夫吴葆华及李和曾,还有河北梆子、四股弦演员谷砚秋、谷秀山到院演出,或到部队慰问演出,不久即改名为“人民戏院”。 桐泰祥始建于清光绪十九年(1891),取“凤落梧桐,安泰吉祥”之意。一百多年来一直以“南点北制”驰名冀、豫,是著名的中华老字号之一,拥有精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桐泰祥老店坐落于邢台市北大街26号。秉承百余年来“制之惟恐不精”的质量信条,奉行“原料精选、中点精作”的经营理念,立足传统,开拓创新,形成了规模生产、连锁经营、独具魅力的现代桐泰祥! 达活泉公园内有一名泉“达活泉”,为邢台百泉之首,公园以此命名。据碑刻记载,早在公元330年,后赵石勒于邢台定都时,此泉已有,泉北建有龙神祠。 早在宋代及至民国初年,历有官家或私人在泉边筑亭植柳,修建花园。北宋(真宗赵恒)咸平年间(公元998-1003),邢州刺史柳开浚,曾在此建亭植柳,加工修饰,遂使达活泉成为一郡之胜。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泉水骤伏,时隔六年,泉水复出,故又名“再来泉”。元代大科学家郭守敬曾在此引泉筑渠,以通舟楫,灌田园。元至正年间,于泉北龙神祠址建广源庙,明代顺德府知府张延廷改建泉南,清康熙五十六年邢台知县朱大栋又移建于泉北,明清时期,达活泉分别是顺德府十二景和邢州八景之一,民国八年,王怀庆在泉角筑花园,至今树木阴翳,为一方名胜。 邢台学院前身直隶第四初级师范学堂,始建于1910年(宣统二年),是当时直隶省最早成立的四所师范之一。1912年民国建立后,改称直隶第四初级师范学校,曾用名河北省第四师范学校、邢台师范学校、邢台师范专科学校;1996年3月,与原邢台教育学院、邢台经济管理干部学校合并,成立邢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升格为本科院校。 邢台历史文化公园位于桥东区,邢台市老城区的东南角,坐北朝南,正门南开面向中兴路,东临邢州路,北临探花街,古城墙遗留部分呈直角位于公园东南方向,邢台历史文化公园前身人民公园,是邢台市第一座综合性公园。 1959年6月,在古城墙向北拐角处、城墙的顶端修建仿古六角亭,是年,又修建温室和花房。 1962年,苗圃园开始养些小动物和少量禽类。1963年修建护城河上的清爽桥。随后从顺德府武庙搬来一座古牌坊,从西大寺(天宁寺)移来白象塔,从西门里移来72座大菩萨。1964年修建假山和喷泉。 1964年4月,苗圃改称纳凉园公园。1965年5月1日正式改称人民公园,并向游客开放。 1981年-1982年,改建了公园大门,重修了围墙。人民公园由游乐游艺区、动物展区、花卉展区组成。 邢台市人民医院始建于1945年春,是邢台市规模最大的综合医院。 1917年美国基督教长老会在邢台的西关外办的一所医院(位置即现在的邢台军分区大院)。医院刚成立时,分为男患者和女患者两个医院,男的叫“邢台福音医院”,女的叫“邢台德泽医院”。1927年合并为一个医院,统称“邢台福音医院”。 邢台市人民医院1951年由邢台市民医院与邢台专区人民医院合并而成,合并后名称为邢台专区人民医院。邢台市民医院前身是“美国基督教长老会邢台福音医院”。 1993年7月邢台地、市合并,改为邢台市人民医院。 邢台市家乐园集团引创立于1999年,1999年在新亚商城开办了我市首家食品超市:2000年9月,在新世纪商城开办了大型综合超市;2001年7月,又在新世纪商城开办了我市首家服装专业超市。 佛教传入中国最早的标志在哪儿?并非被称为第一佛寺的洛阳白马寺,而在我们邢台。据明嘉靖、万历、清康熙、光绪各版《南宫县志》及其他史料记载,南宫普彤寺、塔始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比被誉为中国第一佛寺的洛阳白马寺和中国第一佛塔的齐云塔都要早。 所以,今天的南宫普彤寺才是中国佛教第一寺,该寺的普彤塔才是中国佛教第一塔。佛教在中国的初传、滋长、兴盛、衰微的关键处,很多都与其在邢台的发展相关连。可以说,邢台佛教文化的精华,也是当之无愧的中国佛教文化的精华。 东汉初年,佛法东来,第一批御准传法的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在南宫亲自主持修建了普彤寺、普彤塔,成为中国第一座佛寺、佛塔,南宫也因此成为中原佛教文化的发源地,佛教界和广大信众心目中的佛教圣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