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了一天的手术,缝个皮也不让

 板桥胡同37号 2016-03-14

上级大夫不放手,就什么都操作不了,只能拉钩、扶镜子,好不容易一天熬到手术结束,有个缝皮的机会,要是缝的不熟练耽误时间,难免会有麻醉医生和护士的抱怨,责怪你又让他们下不了班……


来源:医学界外科频道

作者: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董乃夫


模拟练习设备几乎没有,平时湮没在病例当中


腔镜手术的外延不断扩展,随着设备的不断改进,越来越多的术式采取了腔镜进行,但是随着腔镜手术的不断推广,学生们却比开腹手术那个年代更能得到上手机会。


尽管如下图中的腔镜模拟设备已经走进了部分医院,新闻媒体也时有报导。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些设备却难得一见,一方面这些设备价值不菲,却暂时不能带来任何回报,很多医院宁愿将这些钱投到临床中,带来实际的收益。另一方面设备价值不菲,却又极易损坏,很多教学单位买回来又不会频繁的使用,已避免高额的维修费。最后,个别模拟设备太过于简单,与临床实际使用感觉相差太大。


我们看到不少媒体人在感叹VR对于临床大夫技能的提升的巨大潜力时,我们一线学生却只能感慨,连最基本的模拟器都难得一见,何敢奢求VR,一味依靠医院靠自觉引进教学设备,制定教学规范,不可行也不靠谱,如果没有强制的规定以及详细的考核规范,一切的培训都是徒有其表。曾有日本留学归国的医生和我们讨论到这点时,感叹国外规范化培训的详细实用,在日本真正操作腔镜手术简单缝扎时,在模拟设备上练习了多少学时都是严格规定的,不会让你一无所知就盲目操作。


现在大型三甲医院有病人有财力引进这些高端腔镜设备,学生感觉大医院上手机会多,也愿意前往大医院学习外科技艺,但是大医院目前日常接诊病人、书写病历、迎接检查的任务同样非常繁重,我们看到不少一线学生短短的学习生涯中大多湮没在没完没了的病例书写中,加之手术上手机会少,仅能做些拉钩、扶镜子、推床送病人等简单重复的劳动,甚至好多人都不愿意上手术。


如果这样的局面不想着去解决,外科人技艺的衰退不可避免,这个观点我下面还会阐述。




带教老师技术高低不一,学生学得深一脚浅一脚




我们知道腔镜手术引进国内的时间并没有多久,发达地区腔镜技艺炉火纯青自不用说,在欠发达地区或者医院财力受限的地区,腔镜手术对于患者术后的恢复是有巨大的好处,使得住院日大幅缩短,但是陡然提高的费用加上术者要是本身技术不过关,其预后甚至比开腹还要差,因此在好多欠发达地区,患者不愿意花费高昂费用选择腔镜术式,腔镜技术在好多地区仍然处于探索阶段,虽然有零零星星的短期培训班,但是对于技艺提升非常有限。再加之好不容易有的锻炼机会也大都留给高年资的医生甚至是主任级别的大拿,老师尚且如此缺少机会,难以锻炼,学生更是缺乏机会,老师技术高低不一,学生更是学得深一脚浅一脚。


规培不是一个地区选些大型医院,培训三年就比本科有多大的提升,每个学科有每个学科的特点,对于内科这类不需要怎么操作的科目,医疗经验确实对于学生的提高固然有很大的好处,但是对于外科这类注重操作的学科,规培生获得上手的机会更少,自家人还等着上手呢?会让你外来人上手?国家投资建立操作规范中心,让更多人能在模拟机器上练习,由具有规范操作经验的老师带教刻不容缓!


患者不相信、手术轮转压力大,我们比上一辈更缺乏上手机会



早些年的病人进入医院无比相信医生,好多年轻医生有着很多上手机会,好多老师自豪地告诉我,他年轻的时候实习时就自己独立做过阑尾炎,现在的医患之间,互不信任,患者根本不会让一个年轻大夫给他做手术,上级大夫害怕出现纠纷,往往也不会给下级医生太多机会,各类微创手术术式的不断开展,也在不断提高初学者的门槛,相比开腹做手术的年代,我们更缺乏上手机会。


另外一方面,大型医院手术量巨大,甚至像郑大一附院这类的巨无霸,一天手术量近500台,手术室轮转压力大,没有人有耐心等待一个不熟练的学生慢慢缝完每一针,往往是几针之后就在各种催促声中不得已放弃了,就像开头说的一样,上了一天,缝个皮也不行。


现在改变为时不晚,否则外科人技艺衰退不可避免


一个人接受新生事物,熟练操作设备的年龄是有限的,当按照目前排队上台的环境下,我们以后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大龄外科大夫好不容易熬到独立上台的时候,但是动作早已没有了年轻时的轻巧劲,与其抱怨,不如改变,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重视!否则外科人技艺的衰退不可避免!


欢迎投稿到小编邮箱:chenxiaoqing@yxj.org.cn  来稿邮件主题为:【投稿】医院+科室+姓名

稿费:100-1000元

小编微信:xq15220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